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20-12-17 授漁與授愚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

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麼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

此書花費15年時間,深入全球五大洲十八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可謂是以實踐檢驗理論的典範之作。

比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報告: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0~300萬兒童死於本來通過疫苗可以預防的疾病。所以,注射疫苗成了一項重點扶貧項目。然而問題在於:儘管注射疫苗是完全免費的,但是某些貧窮地區的人民仍然不願意接種,比如在印度烏布代爾城,疫苗接種率只有6%。因為疫苗的好處只有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能見到效果,比如身體好、工作能力強等等。但是窮人覺得花時間去接種疫苗還不如把這時間用在其他勞作上,可以生產糧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說中國有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也就意味著中國至少有6億人處在貧困之中。雖然中國不似非洲、印度貧困區那樣吃不起飯上不起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以得到基本的改善。

那麼中國人貧窮的本質又是什麼,脫貧致富中是什麼在阻礙中國的窮人變富有呢,接下來重點討論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先看一個小例子,一位普通教師的吐槽「我為什麼不願意教窮人家的孩子」,教師吐糟的是在一次課外輔導中接收一位穿著潮牌衣服卻十分調皮不認真學習的學生,輔導的是小學語文課程。然而學校期末考試卻得一個年級倒數,老師問學生很多都是簡單的古詩詞默寫為什麼也沒有做對,學生說「我也看不懂這到底是在說些什麼,背這些有啥意思啊?」老師又問作文是你最難忘的一件事,你為啥也沒寫,學生說,「我最難忘的就是我媽說這次語文沒有考八十分以上就把我打的回不了家,難道我要寫這些交上去嗎?」

老師意識到問題的重點,於是把孩子的話告訴了家長,可是家長的回應是「我就是這麼和他說的,語文不就是日常說話嗎,有什麼學不好的,他居然還考了個不及格,這是有多不認真。我不把他腿打廢,孩子下回都不知道進步。」

「再說了,老師,是不是你們的輔導方法有問題呢,起初我把孩子送到你這裡的時候就覺得浪費錢。別人家的孩子都是補習英語,藝術之類的,我把他送這來補語文,價錢貴不說還學不到,丟不丟人?我把他送這來是想提高成績,不是讓你來說教。什麼打小孩對不對,道理我懂,你這個老師沒經驗得多找找自己的原因!」

這個例子很常見,也是很多家長和孩子面臨的問題。然而問題的本質是什麼,是貧窮的思維陷阱。處於貧窮中的人大多都不願意花大價錢去投資改變自己的思維,始終習慣於處在原來的思維方式中生活。絕大多是人也都積極去工作去賺錢,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下一輩當中,希望下一輩能出人頭地,能擺脫貧困的厄運,過上富裕的高等生活。

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卻是孩子輸在家庭教育上。因為學校所教的都是知識,家庭培養的卻是思維習慣。世界上大多數有成就的人都是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而不是受學校知識教育的影響。因為家庭所影響的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即使沒有在學校讀書,有良好的思維習慣也能在社會上吸收大量的知識……

窮人最大的思維缺陷就在於:由於長期貧困的限制,他們的大腦裡只能夠運轉一套形式邏輯的系統。窮人們不得不只關注當下,不太相信未來,不喜歡大道理,只喜歡小確幸。他們不願意用「眼前的苟且」去換取「詩和遠方」。什麼是形式邏輯,簡單理解就是馬上能有回報,能看見回報的才會去努力。

作為一個窮人家誰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勇於探索,努力求知,要去做知識的主人,去引領人類前進!而且自己去躬身篤行,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這樣情況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兩千年前的儒家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話用現代話講就是,對於有遠見的君子,你可以通過「辯證邏輯」講大義,講長遠的大道理; 對於貧窮百姓,你只能通過「形式邏輯」講小利,講眼前的小回報。

比如逛街,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錢砍價半小時?再如上班,你有沒有為了省幾百塊錢而住偏遠的城中村? 又如看書,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書費而在網上花幾個小時找盜版?如看電影,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十塊會員費而在網上花幾個小時找資源?如出差和旅遊,你有沒有為了省幾百塊錢而選擇更低效率的交通工具?如進修和培訓,你有沒有為了省幾千塊錢而選擇更低效率的學習方式?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因為你即想用有限的金錢過上「小富即安」的生活,又想努力地擺脫貧困的厄運,於是你不得不做出各種「廉價」的選擇!這樣的日子使得你沒法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做出徹底的蛻變,當然也不會因為窮而餓死,始終處在兩者之間。而這種情況不僅深深的影響著你,還深深地影響著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著!

先秦智者管仲曾言「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可見人要想成才需要百年之計,因為上一代人的思想會嚴重影響下一代,只有歷經數代人之後,舊的弊病才能徹底根除。

中國從建國到現在也就歷經不到四代人,而從改革開放算起都不到三代人,因此中國的百年大計首先解決是溫飽問題。只有解決溫飽才能實現窮人走出貧困陷阱的第一步,雖然扶貧的下策是給錢,窮人領低保,但是錢也是最直接解決溫飽的方式。只有溫飽後才有可能去想像未來和努力奮鬥!

中國有句俗語講「救急不救窮」,為什麼不救窮呢?窮不是給錢就能解決的,窮最根深的原因是思維限制!

相關焦點

  • 帶著孩子共讀《貧窮的本質》:延遲滿足,是擺脫貧窮的基礎
    對於這個問題,《貧窮的本質》一書中給出了很好的解答。《貧窮的本質》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一同完成的作品,二人研究了世界上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生活、教育、健康等多個方面,尋找導致貧窮的真正根源,嘗試以此幫助更多的人擺脫貧窮。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富人的基因又是什麼?為什麼窮人擺脫不了貧窮?富人卻往往可以東山再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也發出這樣的疑問。,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寧可去借高利貸……在班納吉的《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中闡述了,究竟是什麼導致窮人的長期貧窮:懶惰?
  • 什麼是貧窮陷阱,我們該如何靠自己擺脫?
    在早期,倫敦曾做過相關實驗,結果證明,大部分窮人更願意努力賺錢,但仍然無法擺脫貧困。正如曾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阿巴希.巴納吉和艾絲特.杜芙若認為的,貧困就像個陷阱,掉入其中的人往往很難擺脫出來。一.什麼是貧窮陷阱發展經濟學中對「貧窮陷阱」的解釋是,經濟中存在惡性循環,使得發展中國家陷入貧困落後之中難以擺脫。衍生到個人層面,所謂「貧窮陷阱」,就是處在貧困狀態的人因為貧困而再生貧困,始終陷在惡性循環中不能自拔。
  • 你真的知道,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嗎?
    本文就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財富與貧窮的關係是什麼。1-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2-何為「資源邊界」概念?3-貧窮的本質是什麼?4-如何避免「貧窮陷阱」?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我們經常說社會殘酷,但絕大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怎麼努力過,沒有主動爭取過,也沒有主動做過艱難的決定,只是被動的接受生活的擺布,過一天算一天。社會實在是太大了,你覺得有很多競爭者,事實上沒有競爭者,你唯一的競爭者就是你心裡那個好逸惡勞的小孩。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對全球貧困的調研和親身體驗每天只有不足1美元貧困群體生活之後,發現窮人一旦有多餘的錢就會花在吃喝上,甚至餓肚子也要買電視,追求一時的消費欲望。在教育方面也存在持續貧窮的風險,有句話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但是窮人自身教育的匱乏,也讓後代在教育上處於不進取狀態,有學上但是卻不愛學習,缺乏家庭教育薰陶。
  • 我們為何擺脫不了貧窮?這兩人走訪了5大洲,給出的結論一針見血
    有人說,看過貧窮,才能更好感受到什麼是人間疾苦,什麼是人性善惡,確實如此。 如今,誰再說這麼一句話,恐怕都會被懟一句: 「我信你個鬼,你怎麼不讓自己窮點……」 貧窮究竟有多可怕? 蕭伯納曾說:「當最大的危險,即貧窮的危險縈繞在每個人的頭腦中時,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
  • 貧窮是因為掙錢少?帶你了解貧窮的本質,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圖文/燕九文化你本不貧窮大家好,我是燕九,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有866頁,我用5分鐘為你講完。《貧窮的本質》一書告訴我們,窮人之所以窮,根源不是窮的問題,而是思維模式、行為方法、賺錢理念、想法、眼界等因素造成的。如果按金字塔原理,80%的人處於金字塔的底層,只有20%的人才榮登金字塔的頂端。倘若你想成為那20%的人,那麼《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會帶你走出貧窮的陷阱,讓自己的越來越富足豐盛。Let’s go !
  • 《寄生蟲》:人為什麼貧窮?光為了生活就已經精疲力盡了
    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兩位作者親身體驗全世界至少8.65億貧困人口的生活,在《貧窮的本質》書中闡述了銀行不願意貸款給窮人的原因:首先銀行怕窮人還不上貸款,而且也不喜歡高利貸威脅借款人人身安全的做法
  • 終結貧窮須從「慈善」到正義-何雨婷
    那麼,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懂得何為貧窮的? 在「50後」「60後」「70後」的集體記憶中,貧窮跟飢餓相伴相生。在「80後」樸素的認知裡,脫貧就是實現零食自由和飲料自由。幸運的「90後」「00後」大多對貧窮沒有概念,成為消費和減肥的生力軍。今天的生活如此豐腴,但在時間的縱軸上飢餓和貧窮離我們並不遙遠。
  • 貧窮的本質:窮人致富很難嗎?了解這幾點,你就明白了!
    我們似乎正在擺脫貧窮。看你自己和你的朋友。他們有房子和汽車,吃飯和穿衣服都不成問題。即使在中國那些落後的地區,仍然有年輕人仍在為住房和汽車而掙扎,但至少,不會像非洲飢餓和疾病的貧窮國家的人民那樣。實際上,貧困離我們並不遙遠。
  • 諾獎得主:講透貧窮的本質!
    >(大型央企券商) 掃碼添加微信,備註「開戶」即可 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三個人 學習的問題從來沒有被放在是非突出的位置,在很多人眼裡,學到什麼比沒有入學重要。然而如果學校裡學不到任何東西,那麼上學對於孩子來說,真的是毫無用處。市場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私立學校之間缺乏一定的競爭壓力,家長們也沒有獲取足夠的指導信息。
  • 貧窮陷阱:貧窮是如何偷走一個人的未來?
    正如《貧窮的本質》中所說的: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儘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並不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踏上梯子。一、消費陷阱:為什麼窮人會購買奢侈品?
  • 三種貧富交換真人秀,貧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虞書欣不用說了,欣欣子性格本身很可愛不假,群眾的有錢人濾鏡也夠厚,「有錢小公主,怎麼可能有壞心眼嘛」。硬糖君難理解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讓黃聖依和楊子在被群嘲多年後,突然活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黃聖依一看就是沒被生活欺負過的樣子」「姐夫對姐姐也太寵了吧」……就算網際網路記憶短暫,這位姐夫的火傳媒欠薪往事可也沒過去幾年,更別提聖依姐姐什麼與星爺決裂,走奧斯卡紅毯前突發暈倒的精彩操作。當有錢人實在太好了。
  • 偉大的諾貝爾,偉大的諾貝爾獎,諾貝爾和平獎又是怎麼回事?
    作為一個科學家,諾貝爾先生本身就為世界做出了貢獻,再設立諾貝爾獎,也是屬於他又一次對世界做出的崇高貢獻。 唯獨對諾貝爾和平獎一項,我則十分不理解。雖然諾貝爾先生設立和平獎的初衷肯定也是好的,是感謝那些為人類和平安寧做出貢獻的人。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對於無數的打工人而香港富豪田北辰,為了驗證自己可以從底層翻身成為富人,他曾放下億萬身家去體驗窮人的生活,期待用他的「富人思維」去擺脫貧窮那麼,打工人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一個貧窮的人追求藝術,認識到了藝術的本質,然後放棄,可笑
    追尋了快十年的藝術,認識到藝術的本質,然後放棄了繼續從事藝術,可笑,仿佛在說我自己貧窮也是可以從事藝術,給大家推薦一種貧窮人適合搞的藝術。根據Poor Art所表達的,總覺得翻譯成貧窮藝術不是太好聽,但是卻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表達,暫且稱為貧窮藝術吧。貧窮是由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所提出的。Celant說並不是真的缺錢,而是說在沒有傳統方法和材料限制的情況下創作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