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這句話源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窮人每天為了生存和欲望,與自己鬥爭,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規劃未來和當下生活,面對突發風險總是缺乏應對措施,而一夜回到解放前,缺乏風險管理和對未來的長遠投資與規劃。
富人雖說富不過三代的慣性,但是卻很容易東山再起,原因在於富人不會陷入對基本生活消費中,而是會把多餘的精力和閒置資金,進行多方面的風險管理與投資,未雨綢繆,對自身的健康管理,對下一代的教育投資,對未來生活的風險管理,財富增長的規劃,都讓富人可以做到進退有餘,避免掉入人生陷阱。
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
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這其實也是告訴我們生活存在不確定的意外和風險事件,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我們需要建立風險意識,而窮人和富人雖然都追求溫飽和財富,但窮人往往只注重當下的生存,而忽略了未來存在的不確定風險。
高風險的人生陷阱,來自生活的不確定性,而要防範這種不確定性,需要具備風險意識。簡單從財務來說,原本窮人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簡單快樂,但是面對突然的疾病和意外,往往會耗光窮人所有積蓄,甚至影響自己基本的生活開支,因病返貧。沒有做好風險防範,導致家庭財務陷入不穩定狀態,進而影響生活的穩定。
富人在三餐溫飽之外,不止是想著怎麼獲取財富,而是能夠做好風險管理,善用利用金融工具,花小錢來解決大額財務損失問題,防範不確定風險,捨得在醫療和健康上投資自己,讓自己在生活中處於相對穩定狀態,進而能夠有更多時間做自我提升。
其次,窮人不懂風險成本的管理。
#理財大賽第三季#
隨著社會發展,大家的受教育程度提升,其實的不缺乏風險意識和一些基本的風險常識,但窮人與富人的差別還在於風險成本的控制。
從身體健康來說,總是習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現疾病和意外等風險苗頭的時候,沒有及時管理和止損,為了節約小成本,到最後事情惡化,結果付出更大的成本,傾向於一次性投機解決問題,而不是循序漸進,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窮人的錢更多花在生活和娛樂上,而對未來風險缺乏管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當窮人突然擁有一筆財富,他會把這筆錢花在娛樂和享受上,而不是用來提升生活質量和投資未來,結果這筆財富除了解決短期的欲望和享樂之後,並沒有給窮人生活帶來長期改變,生活依然處於各種不確定風險中。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對全球貧困的調研和親身體驗每天只有不足1美元貧困群體生活之後,發現窮人一旦有多餘的錢就會花在吃喝上,甚至餓肚子也要買電視,追求一時的消費欲望。
在教育方面也存在持續貧窮的風險,有句話叫做再窮不能窮教育,但是窮人自身教育的匱乏,也讓後代在教育上處於不進取狀態,有學上但是卻不愛學習,缺乏家庭教育薰陶。
窮人也很容易陷入高利貸的風險,面對針對窮人的小額信貸,正規渠道的融資,窮人都持懷疑態度,缺乏對財務基本的管理常識和認知。
最後,窮人容易投機,缺乏長期主義
如果一個人過早地擁有龐大財富,卻不懂如何使用財富,那麼這筆財富除了放大他的貪婪和欲望,也會讓他的生活失去穩定,沉迷其中。
富人具備長期主義,而窮人往往短期投機,而這種投機行為,不止是帶來財務的風險,也會讓自己的人生軌跡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職業和事業發展,
很多人都認為富人有資本的槓桿,所以可以錢生錢,賺錢容易的多,而窮人只有時間槓桿,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生存和欲望鬥爭上,智能靠短期投機和一夜暴富,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
其實這是錯誤的,富人雖然有資本的槓桿,但是要運用好資本的槓桿,需要一個人對信息和機會的判斷,對趨勢的把握,而這些都需要個人的知識,能力,價值觀念來匹配,這也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提升帶來的,而不是花錢可以買到的,資本的槓桿本來就是雙刃劍,風險和收益並存,窮人只看到巨大的回報,卻看不到富人背後的風險管理和成本投入。
富人基於自身知識,能力,圈子資源做出正確判斷和投入,做好風險管理,然後更多的是等待時間的槓桿帶來的回報,而不會痴迷於短期投機,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來修管道,而不是追求一時的回報和結果。
每個人都有24小時,時間是公平的,但是如何運用時間,讓時間的槓桿帶來生活的改變,這一點窮人和富人存在不同思維。
貧窮會遺傳背後是窮人缺乏風險管理和長期主義,陷入各種高風險人生陷阱和短期投機中,而無法對自己和下一代做長期規劃,生活和財富都處於一種不確定性的狀態。
大多數支出在吃喝拉撒睡,而在對自我能力提升,下一代教育上花費不足,也不注重家庭教育,從而埋下了長期風險的種子,導致個人和家庭經濟不具備持續性,抗風險能力弱,下一代也缺乏風險應對能力,以及綜合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的匱乏。
最後的結果就是自己無法改變生活,也導致下一代的生活陷入被動,而不管是中產還是富人家庭,家庭財富積累和社會階層的變化,都是一代人就可以做到的,而是來自一代代人的長期積累,長期向上發展,時間換空間,才有了所謂的家族傳承。
以上關於貧困真相的解讀和分享,其實來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巴納吉夫婦,他們在深入調研五大洲18個國家窮人生活現狀,並且親身體驗不同地區窮人生活之後,總結出了貧窮背後的真相,窮人背後的經濟學,並寫成了一本書《貧窮的本質》,為全球消除貧困提出了新的理論和解決方案,也正是對貧困的本質研究,讓他們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窮人和富人其實都存在貧困思維,但是由於採取不同應對措施和風險管理,而走向了不同人生,貧窮的本質不是一本能讓你發財的書籍,而是讓你了解貧困背後的一些反常識觀念,讓你科學避開貧窮風險,讓人生開啟向上的通道的生活指南。感興趣可以看看,能對你的職業定位和事業發展,有很好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