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螺旋: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很難了,貧窮不是原罪,而是不幸

2020-12-09 心理學神奇小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如今,很多人對窮人都有著一貫說法:「他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先富的人通過短短一句話,就抹滅了窮人奮鬥的事實,給他們加上了道德的原罪。

其實,貧窮並不是罪孽深重的表現,而是一種不幸,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貧窮。

這些光是想要活著就已經很難了,《躍遷》一書寫道:窮者越窮是典型的死亡螺旋。最好的方式是停下來,控制混亂的局面,底層人民向上流動是最艱難的爬行。

貧窮就像一種緩刑

現實生活中的女傭,一直都被汙垢包圍。每天忙碌著清理,人們的眼神就好似她們也是汙垢,應該被清掃一般,甚至還會被當成犯人,要求她們必須遵守禮儀。

人們的慣性思維認為女傭低人一等,因為她們匍匐在他人腳下打掃,用手一寸寸清理地板、馬桶、浴缸,而這個過程處在被別人藐視或有敵意的狀態下。

由於貧窮,整個社會對她們都抱有敵意,勞動力永遠都處於被動狀態。對於她們來說,貧窮就是一種緩刑,因為缺少活路而受罪。

人的思維方式在貧窮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改變呢?一般會造成短視,會很容易被稀缺資源佔據,失去判斷力和選擇權。他們在爭奪資源時,很容易發生暴力事件。

貧窮就像一塊沼澤地,死死限制住人們的雙腳,在沒有外力幫助下,是很難重新往上爬的,生活也就只剩下苦難。

在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多魚在成為富翁之前也是拼命活著的,可不管他怎麼努力,還是不能擺脫貧窮的束縛。等他接受巨額資產後,隨便投資垃圾產業也會獲利。

不得不承認,有些富豪並不是因為自身格外努力,而是享有了其他人都接觸不到的資源,錢總是跟著有錢人走。

家庭對於個體發展至關重要

現在的富人說,應該取消對窮人的補貼和福利,強迫他們上進,因為他們否認階級壁壘的存在。

中國古代,在晉惠帝執政時期出現了為期一年的饑荒,大臣說百姓沒有糧食吃,晉惠帝卻十分疑惑:既然沒有粟米可以吃,為什麼不食用肉糜呢?

而美國在廢除黑奴之前,白人奴隸主喜歡推出黑人模範來刺激奴隸積極工作。奴隸主如果對誰不滿,便會譴責其工作不努力,對自己的家庭不負責任。

前者是因為傻,後者是因為壞,那些提出廢除窮人一切福利的人,是既傻又壞。

從小就富裕的人,往往會給富裕尋求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認為自己的財富都是靠努力獲得的。只有真正貧困的人才知道,好的家庭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世界首富巴菲特曾經說過: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擁有各方面優秀的條件。他所處的家庭環境非常好,因為家裡人總是討論著有趣的事情。

他認為父母充滿才智,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們讓他出生在很好的時間節點,送他去很好的學校就讀,就像是中了「卵巢彩票」一樣。

在中國,譴責窮人不努力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中產階級的人,他們成功從底層人民混到了中產階級,所以自信心爆棚,開始指責窮人不夠努力。

只需要一場變故,他們可能就會回到「解放前」,才會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很快地聚集起以前的財富,周圍也很難找到無私幫助自己的中產朋友。

貧窮不是源自不努力,而是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很好結合,窮人跟不上發展模式。我們不只要解決窮人問題,還要從各個方面帶領窮人脫貧致富。

如果你拿到一副壞牌,請努力讓自己活著;如果你拿到一副好牌,也請切勿嘲笑底層人民。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兒參考資料:《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相關焦點

  • 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拼盡全力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活著》一切讓生活更糟的變動,都讓我們越來越懷疑自己:這麼拼命地活著有意義嗎?不知道每天沒什麼這麼忙,我這樣做值得嗎?她記得自己之前有一份保險,出事前,她詳細詢問了給她買這份保險的大女兒,大女兒對她解釋的,她不太懂,只知道,一旦自己出事,不是賠幾千,而是20萬。那一刻,她就動了一個念頭。一向節儉的她,甚至破天荒買了兩份水餃,花了十幾塊錢。
  •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活著》
    所謂「活著」,即忍受,忍受生活帶給你的種種磨難,歷盡千帆,歸來時身邊之人盡數離去,獨留你一人行走於人間,滿是悽涼。餘華是先鋒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實主義題材、寫實的沉悶風格是他的寫作特色。《活著》是收錄在《餘華作品》中的其中之一,還包括:《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喚》。這一系列作品無不道盡人間悲涼。
  • 貧窮是墮落的原罪嗎?《白鹿原》的田小娥撕開了最赤裸的人性
    貧窮階層的墮落,往往從變故和絕望中開始。最近,蛋殼公寓暴雷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就在剛剛,我還看到一條非常扎心的評論:蛋殼你破產我也破產了。在感到心痛的同時,這一連串的事件也引發了我最直接的一個思考——貧窮、變故、絕望等外界因素真的是一個人走向墮落的原罪嗎?不知怎的,我忽然想到了《白鹿原》裡的田小娥。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餘華的文字:餘華的文字是地裡長出來的,散發著一股土腥味的苦澀,我相信每個光著腳在黃土地上奔跑過的人,都能從餘華的文字裡,感受到野蠻而強勁的生命力。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
  • 人活著最深的恐懼不是死亡,而是活著活著病來了
    沒過多久就去世了,挺讓人惋惜。在這個本家叔叔身上,我看到了情景再現,也感受到了健康消逝的無奈。前陣子我對象也體檢查出了膽結石,各項指標也偏高。而我很多年沒有體檢過,活得糊裡糊塗,但也感覺體質不如以前。身邊也經常有人壯年得病或者英年早逝的消息,中年以後的健康危機越來越突出。
  • 窮是原罪嗎?貧窮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窮變成了一種原罪。之前網絡上有一句流行語,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但細想一下。貧窮,真的可以限制自己的想像力。在許多人眼中,造成貧窮的原因無非就是懶惰,不想努力。最初對於即將開始的貧窮生活,她格外堅信: 「只要自己足夠優秀、足夠努力,人就能夠從底層爬出,不會像其他人那般永遠四腳朝天、永遠捉襟見肘。」她名叫芭芭拉·艾倫瑞克,是一個《時代周刊》的專欄作家,可謂是真正的社會精英。
  • 《永恆之柱2:死亡之火》和原罪區別分析 永恆之柱2和原罪哪個好?
    自遊戲發售後,就少不了和別的遊戲做對比,尤其是和神界原罪2,有玩家對兩部大作進行了簡單的對比,下面一起看下「嗶嗶老牛同學」總結的永恆之柱2:死亡之火和原罪區別分析吧。 ... 永恆之柱2和原罪哪個好?
  • 我們為何擺脫不了貧窮?這兩人走訪了5大洲,給出的結論一針見血
    有人說,人之所以貧窮,是因為太過於懶惰,因為不思進取,所以越顯貧窮。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顯然答案有些偏頗。 人類每天都在辛勤地工作著,為的是吃飽飯,解決溫飽問題,為的是活得有尊嚴一些,體面一些。
  • 《隱秘的角落》:朱朝陽變「壞小孩」,原生家庭不是唯一原罪
    但是,朱朝陽變壞,原生家庭不是唯一的原罪。 02 原生家庭不是唯一原罪,朱朝陽本可以不這麼壞 對朱朝陽來說,他的童年算不上幸福,沒有完整的家庭,別的孩子輕易就能擁有的幸福,對他來說是奢侈品。但父母離異不是他變壞的理由,缺乏關愛被忽視也不能成為他弒父殺妹的藉口。
  • 疫情下的千萬人: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一場疫情,無情地給中國披上一層陰影。陰影之下,是可愛的或者醜陋的人,是天使或者魔鬼。哭泣或者歡樂,感動或者齷齪,在危機驟然降臨之時,都生動地呈現在某些城市的某個角落,無所遁形。
  • 豆瓣9.2分好評,《活著》: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才是最好的老師
    有一個這樣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活著?"我在看《活著》這本書之前,也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如今想明白了,活著是一件必然發生的事情,人之所以要活著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需要活著。這並沒有結束,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因為貧窮,唯一健壯的兒子去給縣長老婆獻血,結果被醫生把血抽乾了,妻子不久也因軟骨病去世。
  • 人這一生,最大的苦不是貧窮,而是思想跌入這四個「深淵」
    並且還有不少人表示對這句話十分贊同,一時間,仿佛人間的痛苦都是因貧窮所導致的。事實上,貧窮所能導致的痛苦只是表面現象,若去深挖實質,任何一種痛苦的根源都不會是單純地因為缺錢。那些因為財產分配不均而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看起來是被錢財傷了感情,其實是被自己的思想所利用。還有不少重病在身無錢醫治的人,真正讓他們痛苦的不是沒錢治病,而是「病了」的事實。
  • 從「祥子」到「福貴」,《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福貴覺著不管怎樣,父親的一百多畝地總不會被自己敗光,可是後來他還是被龍二設下的圈套敗光了所有家產。 福貴輸掉所有家產後,很害怕,曾想到去死,其實他沒真的想死,只是想著讓他爹給他還債有些怕了,福貴沒吃過苦,這時的他雖然輸掉了所有家當,但還不知道生活的苦難究竟有多苦有多難。
  • 被獵殺的「殺馬特」:只因貧窮是「原罪」
    「連飯都吃不飽也要玩殺馬特」,如果光看這句話,許多人可能會覺得難以想像,甚至會有些鄙夷。但如果了解了殺馬特們的真實生活,或許也就理解了他們的選擇。一位殺馬特回憶,他有個朋友只是正常在路上走著,就被人摁在地上,把一頭的頭髮給燒光了。看過紀錄片,便會知道殺馬特們對於自己的頭髮有多珍愛,比如兩個「家族」要打架時,先約定好:不許抓彼此的頭髮。又比如,為了保留自己一頭眩目的頭髮,寧願放棄待遇好的大工廠,也要去一個能容忍這樣髮型的小工廠。更令人憤怒的是,這樣的事情現在仍有發生。
  • 《原罪少女》清純女主為何遭遇不幸?原來是因為這些原因...。
    今日欄目:《原罪少女》劇有迷今日話題:清純女主,為何遭遇不幸?原罪少女劇照有婦之夫,處處「留情」偶然間發現,有網友說道:「其實,多多爸爸也就是那個男老師並沒做錯什麼;要怪就怪少女小梅愛錯了人原罪少女劇照影片中,男老師一副風度翩翩、知書達理的樣子;給陌生少女小梅送花留下了情愫,接受少女小梅的約會給人留下了愛情的妄想,與少女時刻簡訊互聯俘獲了少女小梅的真心。
  • 經歷過生死的人最大感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著
    幸福的家庭經歷大致相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悲傷難過。鄭恩地 () _ 河琳 () - (希望天空)03:41來自點滴碎片宥利就是這大千世界中不幸的人如果劇中所說的人們死亡就變成魂魄陪伴在我們身邊,理解成我們愛的人其實都沒走,沒有離開我們,一直出現在我們身邊。雖然我們看不見他們的存在,但是他們其實一直在我們身邊,陪伴著我們,看著我們生活。其實是以另一種身邊陪伴在我們身邊罷了,何嘗不是一種新的理解,讓活著的人又有新的寄託。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簡單從財務來說,原本窮人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簡單快樂,但是面對突然的疾病和意外,往往會耗光窮人所有積蓄,甚至影響自己基本的生活開支,因病返貧。沒有做好風險防範,導致家庭財務陷入不穩定狀態,進而影響生活的穩定。
  • 《活著》:讓你窮途末路的,從來不是生活,而是內心的藉故墮落
    人若想藉故墮落,從來不缺理由。有些苦難,足以促使著一個人完全放棄人生,畢竟,向下滑落的總是毫不費力的。 一個本來美好的人,若自甘墮落,可以活成什麼模樣? 看毛姆先生《刀鋒》裡的蘇菲就知道了。
  • 讀餘華《活著》有感,有時候活著也是一種幸福!
    對此我一個深刻的認識,在那個物資貧乏,戰亂不斷的年代,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貧窮、死亡交織,伴隨著他的一生,但是他卻堅持活了下去,小說中福貴以第一人稱講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而作者卻成了他的觀眾,他曾經有一個殷實的家庭,那種優越的生活和輸光家產所帶來的落差感被迫讓他只有活著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在他所經歷的苦難中,他卻有著自己的幸福和歡樂,被強迫抓走當兵,順利地離開,他始終相信自己有著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子女
  • 貧窮是世界上最大的罪
    孩子也沒有人帶,因為貧窮,自己拼命工作,因為貧窮父母,也去拼命賺錢了不給在家帶孩子。所以在金錢面前是沒有親情的。為了賺錢我們放棄了與子女的相伴。為了賺錢我們妻離子散。所以我們活著為了什麼,為了那一套房我們捨棄了整個人生。為了脫離貧窮我們放棄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家庭,情感。貧窮是原罪啊,它讓我們失去了一切。不要說什麼貧窮也可以過得很開心也可以都擁有,這個和我說我能2塊錢中一等獎彩票的機率有什麼差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