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如今,很多人對窮人都有著一貫說法:「他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不努力。」先富的人通過短短一句話,就抹滅了窮人奮鬥的事實,給他們加上了道德的原罪。
其實,貧窮並不是罪孽深重的表現,而是一種不幸,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貧窮。
這些光是想要活著就已經很難了,《躍遷》一書寫道:窮者越窮是典型的死亡螺旋。最好的方式是停下來,控制混亂的局面,底層人民向上流動是最艱難的爬行。
貧窮就像一種緩刑
現實生活中的女傭,一直都被汙垢包圍。每天忙碌著清理,人們的眼神就好似她們也是汙垢,應該被清掃一般,甚至還會被當成犯人,要求她們必須遵守禮儀。
人們的慣性思維認為女傭低人一等,因為她們匍匐在他人腳下打掃,用手一寸寸清理地板、馬桶、浴缸,而這個過程處在被別人藐視或有敵意的狀態下。
由於貧窮,整個社會對她們都抱有敵意,勞動力永遠都處於被動狀態。對於她們來說,貧窮就是一種緩刑,因為缺少活路而受罪。
人的思維方式在貧窮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改變呢?一般會造成短視,會很容易被稀缺資源佔據,失去判斷力和選擇權。他們在爭奪資源時,很容易發生暴力事件。
貧窮就像一塊沼澤地,死死限制住人們的雙腳,在沒有外力幫助下,是很難重新往上爬的,生活也就只剩下苦難。
在電影《西虹市首富》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多魚在成為富翁之前也是拼命活著的,可不管他怎麼努力,還是不能擺脫貧窮的束縛。等他接受巨額資產後,隨便投資垃圾產業也會獲利。
不得不承認,有些富豪並不是因為自身格外努力,而是享有了其他人都接觸不到的資源,錢總是跟著有錢人走。
家庭對於個體發展至關重要
現在的富人說,應該取消對窮人的補貼和福利,強迫他們上進,因為他們否認階級壁壘的存在。
中國古代,在晉惠帝執政時期出現了為期一年的饑荒,大臣說百姓沒有糧食吃,晉惠帝卻十分疑惑:既然沒有粟米可以吃,為什麼不食用肉糜呢?
而美國在廢除黑奴之前,白人奴隸主喜歡推出黑人模範來刺激奴隸積極工作。奴隸主如果對誰不滿,便會譴責其工作不努力,對自己的家庭不負責任。
前者是因為傻,後者是因為壞,那些提出廢除窮人一切福利的人,是既傻又壞。
從小就富裕的人,往往會給富裕尋求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認為自己的財富都是靠努力獲得的。只有真正貧困的人才知道,好的家庭對一個人的發展有多麼重要。
世界首富巴菲特曾經說過:他還是孩子的時候,就擁有各方面優秀的條件。他所處的家庭環境非常好,因為家裡人總是討論著有趣的事情。
他認為父母充滿才智,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他們讓他出生在很好的時間節點,送他去很好的學校就讀,就像是中了「卵巢彩票」一樣。
在中國,譴責窮人不努力的人,往往都是那些中產階級的人,他們成功從底層人民混到了中產階級,所以自信心爆棚,開始指責窮人不夠努力。
只需要一場變故,他們可能就會回到「解放前」,才會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很快地聚集起以前的財富,周圍也很難找到無私幫助自己的中產朋友。
貧窮不是源自不努力,而是農業文明和商業文明沒有很好結合,窮人跟不上發展模式。我們不只要解決窮人問題,還要從各個方面帶領窮人脫貧致富。
如果你拿到一副壞牌,請努力讓自己活著;如果你拿到一副好牌,也請切勿嘲笑底層人民。
- The End -作者 | 胖迪兒參考資料:《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