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所謂「活著」,即忍受,忍受生活帶給你的種種磨難,歷盡千帆,歸來時身邊之人盡數離去,獨留你一人行走於人間,滿是悽涼。
餘華是先鋒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實主義題材、寫實的沉悶風格是他的寫作特色。《活著》是收錄在《餘華作品》中的其中之一,還包括:《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喚》。這一系列作品無不道盡人間悲涼。
故事發生在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大背景之下。
徐富貴是地主少爺,嗜賭成性,賭光家業一貧如洗,為母求醫的路上被抓去當了壯丁,待他回鄉時,母親已經去世,女兒成了啞巴。然而真正的悲劇才剛剛開始: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兒子為獻血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度身亡,女兒鳳霞產子大出血而亡,隨後妻子相繼病逝,二喜因吊車事故被夾死,唯一的親人苦根吃豆子撐死,古稀之年只剩得老牛與之相伴。
看了小說又開了張藝謀導演拍的電影,不得不感嘆葛優和鞏俐不愧為老戲骨,二人將小說裡的人物演繹得惟妙惟肖,似乎他們真正經歷過這種種苦難一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慶獻血而亡的片段:
「要抽我的血啦。」當他知道自己血型符合可以獻血時他高興得漲紅了臉。
「我頭暈。」當他因抽血過度臉色蒼白,甚至嘴唇發白時他忍不住哆嗦道。
「抽血都頭暈。」這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醫生仍然說血量不夠,對有慶的危險置若罔聞。
「心跳都沒了。」「你真是胡鬧。」後來有慶嘴唇青了,腦袋一歪掉在地上,醫生確認他死亡之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這兩句話。
當我讀到這個片段時,只覺得心裡發寒、渾身難受,醫生不把人當人看,為了救縣長夫人,可以犧牲一個小孩子的生命。一個鮮活的生命躺在床上感受著自己的血液一點點流逝,生命一點點消亡,這是怎樣痛苦的一件事。一個想要救人的小孩最後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何其悲哀、何其諷刺。
如果一定要在我所讀過的作品中選出一本使我感到最為震撼且久久不能忘懷的,於我而言,毫無疑問是餘華的《活著》。
小說從頭到尾以一種平淡得近乎冷漠的筆調描述了一件件富貴血肉至親相繼去世的場景,沒有過多的渲染、鋪墊,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描述最直擊人心。
小說中的許多內容都對大環境之下的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文革等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又是如此地令人絕望與無奈。以至於我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從這般壓抑的情緒之中走出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富貴歷盡人間滄桑,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溫暖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一頭老牛,陪他度過往後餘生。即便如此,他還是要繼續活下去,給予生命不息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