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走出了時間——《活著》

2021-01-11 暖心閣

這本書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悲慘的人生遭遇。所謂「活著」,即忍受,忍受生活帶給你的種種磨難,歷盡千帆,歸來時身邊之人盡數離去,獨留你一人行走於人間,滿是悽涼。

餘華是先鋒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現實主義題材、寫實的沉悶風格是他的寫作特色。《活著》是收錄在《餘華作品》中的其中之一,還包括:《許三觀賣血記》、《兄弟》、《在細雨中呼喚》。這一系列作品無不道盡人間悲涼。

故事發生在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大背景之下。

徐富貴是地主少爺,嗜賭成性,賭光家業一貧如洗,為母求醫的路上被抓去當了壯丁,待他回鄉時,母親已經去世,女兒成了啞巴。然而真正的悲劇才剛剛開始: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兒子為獻血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度身亡,女兒鳳霞產子大出血而亡,隨後妻子相繼病逝,二喜因吊車事故被夾死,唯一的親人苦根吃豆子撐死,古稀之年只剩得老牛與之相伴。

看了小說又開了張藝謀導演拍的電影,不得不感嘆葛優和鞏俐不愧為老戲骨,二人將小說裡的人物演繹得惟妙惟肖,似乎他們真正經歷過這種種苦難一般。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慶獻血而亡的片段:

「要抽我的血啦。」當他知道自己血型符合可以獻血時他高興得漲紅了臉。

「我頭暈。」當他因抽血過度臉色蒼白,甚至嘴唇發白時他忍不住哆嗦道。

「抽血都頭暈。」這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是醫生仍然說血量不夠,對有慶的危險置若罔聞。

「心跳都沒了。」「你真是胡鬧。」後來有慶嘴唇青了,腦袋一歪掉在地上,醫生確認他死亡之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這兩句話。

當我讀到這個片段時,只覺得心裡發寒、渾身難受,醫生不把人當人看,為了救縣長夫人,可以犧牲一個小孩子的生命。一個鮮活的生命躺在床上感受著自己的血液一點點流逝,生命一點點消亡,這是怎樣痛苦的一件事。一個想要救人的小孩最後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何其悲哀、何其諷刺。

如果一定要在我所讀過的作品中選出一本使我感到最為震撼且久久不能忘懷的,於我而言,毫無疑問是餘華的《活著》。

小說從頭到尾以一種平淡得近乎冷漠的筆調描述了一件件富貴血肉至親相繼去世的場景,沒有過多的渲染、鋪墊,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描述最直擊人心。

小說中的許多內容都對大環境之下的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文革等進行了辛辣的諷刺,這種諷刺又是如此地令人絕望與無奈。以至於我讀完之後久久不能從這般壓抑的情緒之中走出來。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富貴歷盡人間滄桑,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溫暖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只剩下一頭老牛,陪他度過往後餘生。即便如此,他還是要繼續活下去,給予生命不息的希望。

相關焦點

  • 《追夢環遊記》: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而是輕輕走出了時間
    只要把死亡跟鬼怪扯上關係,就能產生出無數多的破故事來。還是《尋夢》中的骷髏怪好看,骨頭上有一些裝飾的花紋,並且穿戴整齊,幽默風趣。《生命清單》一書中說,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機能停止運轉的時候。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送到墓地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時刻,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人提及。
  • 《活著》中十大經典臺詞,句句扣問人心,句句蘊含生命的哲理
    《活著》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餘華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下面是《活著》中蘊含生命意義的十大經典臺詞。
  • 死亡螺旋: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很難了,貧窮不是原罪,而是不幸
    其實,貧窮並不是罪孽深重的表現,而是一種不幸,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貧窮。這些光是想要活著就已經很難了,《躍遷》一書寫道:窮者越窮是典型的死亡螺旋。最好的方式是停下來,控制混亂的局面,底層人民向上流動是最艱難的爬行。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尋夢環遊記》
    米格爾被多彩絢麗的亡靈世界所震撼,而更令他驚喜的是,他重逢了失去的父親和祖輩們,一家人要想辦法將米格爾重返人間。《尋夢環遊記》是帶著觀眾邊了解墨西哥文化邊獎精彩絕倫的故事。跟著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爾和落魄樂手埃克託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精彩奇特的驚險旅程,觀眾們也從歡樂到了難過。
  • 被納粹折磨三年,活著走出「死亡工廠」的猶太硬漢成為哈佛教授
    弗蘭克爾的親人們被相繼送入毒氣室和燃燒室,只有他和妹妹頑強的活了下來,在集中營的三年時間,他們每天都要幹超負荷的勞動,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輾轉更換了四個集中營以後弗蘭克爾終於被釋放,重新獲得自由的他還是沒有離開那片悲劇開始的土地,三年被關押的時間裡讓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熱愛的心理學,重獲自由的他第一時間完善了自己的心理治療法,並將在集中營的囚犯生活寫進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
  • 平常心不是讓生命枯萎,而是讓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綻放
    平常心不是讓生命枯萎,而是讓生命之花在平和中傲然綻放1: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養出一份寬容;小的時候,容易把好感當喜歡,把喜歡當愛,把暫時當一輩子,這叫天真。這不是善良人的錯,也不是他們都傻,而是善良的人不懂得保護自己。6:觀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為何領先,學習他的做法。忙碌的人才能把事情做好,呆板的人只會投機取巧。優柔寡斷的人,即使做了決定,也不能貫徹到底。善意需要適當的行動表達。7: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掙錢,好好花錢。不為不值得的人生氣,不為不值得的事失眠。
  • 餘華的《活著》中經典10句話:活著很難,可正是因為難,才有意義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餘華《活著》中的10句經典語錄!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
  • 《活著》經典語錄,有活著的勇氣已是可貴
    2.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3.可是我再也沒遇到一個像福貴這樣令我難忘的人了,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這樣的老人在鄉間實在是難以遇上,也許是困苦的生活損壞了他們的記憶,面對往事他們通常顯得木訥,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過去。
  • 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前些日子,寫過一篇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文章《拋開哲學的思考,我們的人生大有意義》,感覺有所欠缺,近日又有所得,索性把所思所想整理一下,再寫一篇。既然有緣一晤,還請耐心看完,若是覺得狗屁不通,為了你浪費的時間,請儘快留言罵我,絕不還嘴。若是覺得還有那麼一點點意思,無需點讚,你讀完有所得,便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
  • 《活著》:讓你窮途末路的,從來不是生活,而是內心的藉故墮落
    讓你窮途末路的,從來不是生活,而是內心。當你看餘華的小說《活著》時,會深有感觸。生活一次次重創,不但奪走了福貴這個男人的尊嚴,甚至所有的家人。 而他就這樣,活過一年又一年的歲月,年老時,仍然可以唱著「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的調子,像哄孩子一般,哄著老牛幫他幹活,人生退盡迷茫與哀傷。
  • 105歲老人的生命智慧: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但百歲老人發自肺腑的每一句話,都是生命釀造出來的原漿。不需要講道理,乖乖聽著就好了。一句話觸動了心弦,就是我們的福分。一位百歲老人,沒理由浪費時間,沒理由追名逐利,沒理由故弄玄虛。去掉了這一切包袱,每句話就都顯得彌足珍貴。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答案,那麼我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你會驚訝這樣的答案吧,但這就是事實。
  • 《朝花夕誓》:人生就是不斷邂逅與離別,離別不是失去而是成長
    那麼擁有「永生」真的可以被譽為「活著」嗎?我想並不是,如果可以擁有永生那麼就不會出現「死」,既然沒有死亡那又怎能稱之為「活著」呢?而岡媽通過瑪奇亞的經歷就是想告訴我們,一成不變的「永生」並不代表你是「活著」,只有經歷了「離別」才算是真正的了解人生,懂得活著的意義。
  • 讀《活著》有感:生死之外無大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耳熟能詳的句子:「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大概成為了每代人的座右銘。它永不過時,永遠是生命的最強音。翻開小說《活著》,這是一本我早就看過的書,因為想寫評,重新讀了一下,我記得當時看到二喜慘死時,我倒吸一口涼氣,不寒而慄……看這本書的過程就好像是看著一個一個福貴身邊的人的「死亡之旅」。讓我不禁感慨,怎麼有活得這麼苦的人?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
    文/仗劍走天涯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科學家:人死之後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死亡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十分忌諱的話題,但其實死亡卻是每一個人必須要得到的生命的終結。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看,即使人類對死亡避而不談,又能夠怎樣呢?
  • 餘華:被命運碾壓過,才懂得時間的慈悲
    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 《給桃子的信》最大的痛不是死亡,而是來不及告別
    而他們的職責就是讓失去親人的家庭在逝去的人還沒有能力保護自己家庭的時候,充當守護者。一開始他們為桃子惹了不少麻煩,後來三隻妖怪和桃子一起被野豬追逐,一起看日落,甚至還幫助桃子克服恐懼練習島上孩子都會的跳水技能。漸漸地桃子在這樣的陪伴下慢慢走出自己原先封閉了的世界,開始去接納外部的美好。
  • 《洛奇》:找到自己的價值,然後努力活著
    其故事主要講述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經歷了貧窮、孤獨和冷漠,依然堅持著自己的事業,平淡無奇的過程最終沒有挫敗他,最終走出困境登上了事業的巔峰。就這樣一部樸素的電影,卻能堪稱勵志電影中的經典。影片的幕後故事也如洛奇般勵志,窮困潦倒的史泰龍拿著自己寫的劇本一炮打響名頭,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最佳原創劇本雙提名。
  • 「以家人之名」的她,如何走出失去母親的痛苦(下)
    我們有權利享受這些,我們依賴他們、但不要害怕失去他們。因為他們時時刻刻在改變,並且隨時可能消失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真正的力量並不取決於那些外部的、短暫的東西,而是取決於我們內心的愛和智慧。這些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安全基石、我們的愉悅和歡樂的源泉。死亡可能是一扇門,逝去並不是終結,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
  • 人活著最深的恐懼不是死亡,而是活著活著病來了
    前幾天和朋友聊起死亡,他說那些得了腦梗和心肌梗塞突然死掉的人,其實挺幸福的,因為死得不痛苦。我想想也是,相較於死得乾脆利落,纏綿病榻,被送進ICU,綁在床上,甚至切開氣管,雖然活著一口氣,確實比死了都難受。所以很多醫生都會拒絕被搶球,更有的直接在胸膛上紋上了「不要搶救我」的話。扯得有點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