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只是暫時,死亡才是永恆,再次思考生命的意義

2020-12-22 冬哥慢生活

前些日子,寫過一篇關於生命的意義的文章《拋開哲學的思考,我們的人生大有意義》,感覺有所欠缺,近日又有所得,索性把所思所想整理一下,再寫一篇。既然有緣一晤,還請耐心看完,若是覺得狗屁不通,為了你浪費的時間,請儘快留言罵我,絕不還嘴。若是覺得還有那麼一點點意思,無需點讚,你讀完有所得,便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意義所在。

你經常思考嗎?

如果有一天你問自己,既然所有的生命都會消亡,那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在哪裡?要麼,你是遇到了人生的困境,一時難以走出,由此生出的悲觀思想。要麼,你本身就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或許一次歡宴結束,從前一刻的燈紅酒綠,到這一刻的杯盤狼藉,你不由自主地就會有所憂思,這麼熱鬧有什麼用,到最後還不是要各回各家,人活著有啥意思,最後不還都是要死,活著這麼辛苦,有什麼意義。要麼,你就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對於問題你喜歡尋根探底,對於自身,也會問: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將去何處?我存在的意義在哪裡?

沉思

這些問題,本來就是哲學上最大的思辨,不知道有多少偉大的思想家對這些問題做出探討,但是從來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或許也不會有,我們可能會永遠走在探尋答案的路上。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如果你從不曾考慮這些問題,你自然不會受到困擾。一旦你對這些問題有所涉及,如果你不能有一個圓融自洽的答案(哪怕是將將滿意也行),對你的生活都會帶來影響。可能會讓你消極,讓你放棄,讓你不再有愛。

從旁證己,理解問題會更通透。

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不能直接從自身開始,那只會把你帶入困境走不出來。迂迴一下,從旁證己,自然而然地你就會明了生命的意義在何處。

不管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還是稀稀落落三兩枝的崖邊獨苗。只要沒有天災人禍,可以活的很長,但它們總有一天也會凋零也會死亡。他們無思無想,沒有自我,它們活著的意義在哪裡呢?

對這個世界來說,一棵樹而已,砍掉它,看不出有它沒它,對這個世界,對你有何影響。但是,假如我們討論的對象不僅僅只是一棵樹,而是所有的樹。請你設想一下,把世界上所有的樹木都砍掉,這個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樹木

沒有樹木淨化空氣,空氣必將汙濁不堪,沒有樹木抓固土壤,必然導致水土流失。沒有樹木,這個世界滿目蒼白,再沒有顏色。那些賴以為生的植食性動物也會滅絕,而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食肉類動物也會消失,鳥兒不再有棲息的家園,人類不再有搭建房屋,製造家具的材料。

樹木的概念,就是由一棵棵或大或小,或繁茂或零落的單個的樹組成。單個的樹木,意義微小,整個的樹的概念,對人、對動物、對自然界意義非凡。善待你身邊的每一顆樹木,踐踏一棵貌似影響不大,如果人人都去踐踏,必將導致巨大的災難。

所以,樹木雖然無思無想,沒有自我,但它們參與環境建設、自然組成,它們極具用途,而這就是它們的意義。

樹木儘管無思無想,好歹還是生命。一塊石頭呢?它們何止是無思無想,連生命都不是。那它們的存在有意義嗎?是的,它們沒有思想,不是生命,亙古長存,不知意義為何物,但是它們對我們人類的意義何其重大。從遠古人類的石器時代到現代人類使用石頭的各種用途,修建房屋打牆基會用到它們,雕梁畫柱會用到它們,水泥,砂子,鋪路的鵝卵石都需要它們,我們用石頭來雕塑,建造房屋,我們用的各種金屬也都來自它們。

食物鏈包含的生命意義

大海裡的一條遊魚,草原上的一隻獅子。它們渾渾噩噩,餓了就去捕獵,吃了就睡,睡醒了繼續捕獵,就連交媾,都像是設定好的程序。它們的生命有意義嗎?雖然它們也是高等動物,但是它們沒有思想,沒有文明,它們沒有多餘的腦細胞去思考這些令人煩躁的問題。

獅子

它們是食物鏈中的一環,不管是獵食者,還是被食者,沒有輕重之分,缺一不可。沒有了獅子,食草動物就會不可遏止地繁衍擴張,導致的後果就是,植物被啃食殆盡,而植物消失的後果,上文已經說過,是不是令人不寒而慄。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它們組成了一系列的吃與被吃的關係,組成了一個完善的生物圈,而整個生物圈最頂層的獵食者就是我們人類。

它們的生命有意義嗎?人類需要一個好的生態環境,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必然是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組成的一個完善的生態圈,不然,我們為何要設立各種瀕危保護動植物呢。所以,它們的存在就是意義。

從人的概念來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們先從家人開始。你有父母,配偶,兒女嗎?你在乎他們的感受嗎?你在乎他們的衣食住行嗎?你在乎他們的安危嗎?你必然是在乎的。因為,你的父母生養你,你的配偶陪伴你,你的兒女是你生命的延續,他們是你家庭的組成部分。你寧可自己挨凍受餓,也不願他們受一點點委屈。遇到危險,你會挺身而出,不顧自身安危,也要保護家人的安全。你的家人就是你生命的意義。

這些都是從我們自身的立場考慮的,同理,你的家人不僅是你的你家人,你也是你家人的家人。如果你必然的對他們負有責任,義務。你家人對你的感受同樣如此。他們對你也會如同你對他們一樣,所以,你也是你家人的意義所在。

遠古人類

遠古的人類茹毛飲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與天鬥,與地爭,與野獸爭搶食物,生存艱難,普遍壽命不超過30歲。更不要提有什麼娛樂活動了,他們可沒有各種劇院,歌廳,酒店,也沒有高樓大廈,香車美女,更沒有燈紅酒綠,沒有網絡,刷不了視頻,沒有疫苗,沒有醫生,飽受疾病之苦。他們的活與我們的活大不相同,他們的活,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生存下去。我們的活,除了生存,還要活的開心,活的愜意,活的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去看,他們的活與野獸無異。對比我們現代人的生活,他們活的有什麼意思,活著有何意義,隨便找一個現代人去過這種日子,只怕除了崩潰,再沒有別的結果。

殊不知,現在的你,也有一部分是曾經的他們。

用你的心,仔細地去想,在殘酷地自然環境中,在野獸環伺下,在陰冷潮溼的山洞裡,他們儘可能地保存自己弱小的生命,繁衍種族。通過血脈基因的延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才有了如今能思索人生意義的你。

如果你仍不能感同身受的設想,那麼簡單地想像一下:一位臨盆待產的準媽媽,將她放置在渺無人煙的原始森林中,沒有人知道她在哪裡,你覺得,她與她的孩子存活下去的機率有多大。我們的先祖不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誕下子嗣,這其中有多少不幸的人沒有熬過來。漫長的十幾萬年,到幾萬年,到幾千年,到現在,血脈一直沒有斷絕,才有了我們的存在,這其中會遇到多少危險,經歷多少挫折,我們何其幸運。我們應該滿懷感恩之心,大聲地說,我們的先祖,那與野獸無異的先祖,他們意義重大。

生命於文明的意義。

我們現在的文明,並非生來就有,也並非天生如此。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存經驗,總結歸納傳下來的。對危險的判斷,對食物的選擇,對工具的使用,沒有先輩們嘗試各種食物,我們哪裡會知道什麼好吃什麼不好吃,沒有從石塊蚌殼這些簡單的工具(我猶記得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們還是用磨透了的蚌殼在刮絲瓜皮刮茄子皮刮皮),我們哪有如今的人工智慧,沒有先輩們思想文化上的傳承,哪來的現代文明,《周易》《老子》《論語》等等,這些煌煌大著,即便是現在也一樣可以指導我們的人生。他們的意義,何其深遠。

思考自身的意義。

是的,我們活著,而且我們必將死去。難道因為未來的一個必然,我們就不要活著了嗎?就要否認生命的意義了嗎?洗了臉以後必然還是會髒,你就不洗臉了嘛?吃飽了以後還是得餓,你就不吃了嗎?

我們繁衍子嗣,傳承血脈,延續基因,一如我們的先祖。我們建設家園,創造文明,參與社會進程,一如我們的先祖。我們好好活著,就是在延續我們先祖的血脈,這也是我們對於先祖的責任,責任即意義。

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在當下,我們的意義還在未來,在那個沒有我們,卻因我們而造就的時代。而在未來,我們也並未完全消散,因為未來的子子孫孫身上也仍有我們的一部分。

星空文明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文明能進入星空,成為星空文明,未來的人們也許會感嘆, 那些曾經生活在地表的落後的人們,是多麼偉大,因為他們的堅持,才有了我們成為星空文明的機會。因為他們的堅持,我們的血脈,我們的基因,才能在宇宙四處播散。

而當下,如果你有牽掛的家人,家人就是你當下的意義;如果你有朋友,朋友就是你當下的意義;如果你有愛好,愛好就是你當下的意義;如果你有某種追求,追求的目標就是你當下的意義。即便是你恐懼厭憎的,都是你當下的意義所在。

即便你一事無成,你總得吃喝拉撒吧。你吃喝拉撒,也是有意義的。你得吃飯吧,吃飯就得買米,買米不就是給農民、行商、米行創造利潤了嗎?不就是參與一次商業進程了嗎?還有住房,穿衣等等,只要你活著,你就避不開別人,你要麼給自己創造利益,要麼給別人創造利益,只要你活著,你總是有意義的。不僅是對你自己,還關乎別人。

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好好活著,就是生命的意義。

以上就是「冬哥」的一點愚見,我接受一切批評,批評可以讓我思考,思考可以讓我接受好的改正壞的,抑或是摒棄壞的更堅定好的。

本文由「冬哥慢生活」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尋夢環遊記》:向死而生,用死亡「追問」生命的意義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必須要面對的終極課題,這部動畫片所蘊含的理念和對生命傳承的理解,對我們來說依然有深刻的啟迪和思考。 「死亡」對於中國人來說從來都是帶來沉重和恐懼的禁忌話題,它意味著悲傷和痛苦,也意味著天人永隔,永不相見,然而在電影《尋夢環遊記》的世界裡面,認為人死後,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活著,一個人的死亡不是真正的離開,遺忘才是。在這層意義上,死亡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
  • 生命的意義存在死亡當中
    這是#叄拾而立#話題的第五篇原創文章 很多時候,我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生命的意義存在什麼之中呢?」 我最後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生命的意義是存在死亡當中的!
  • 《活著》裡福貴的親人都走了,後半生又很悽慘,他活著有何意義?
    作品沒有描寫絕望的痛哭,沒有血與淚的控訴,只是平靜地講述了福貴苦難的一生,卻讓整部作品更加沉鬱悲涼,或許這就是餘華所說的「以笑的方式哭」。03 對生命價值永恆性哲學思考短暫的生命不代表生命的價值也轉眼即逝,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追求是永恆的。《活著》中的主題之一便是對生命價值永恆性的探究,它延續並創新地闡述了中國傳統生命哲學。
  • 幽靈公主:宮崎駿先生對生命詮釋集大成之作,活著才是生命的意義
    幽靈公主:宮崎駿先生對生命詮釋集大成之作,活著才是生命的意義宮崎駿先生,早已經是日本動畫電影中的代名詞,更是世界動畫電影不可多得的大師,關於宮崎駿的作品,自然不是一篇文章能說完的,畢竟在宮崎駿先生的一生中,他所特有的童趣和人文主義關懷,以及生活中對於細節的觀察
  • 活著不好嗎,為什麼所有生物的結局都是死亡
    「只有死亡是永恆的」,宇宙中的萬事萬物,無論是否擁有生命,就算是天上的星辰,包括太陽在內也會有迎來終結的一天。但人類作為地球上僅有的擁有思想和情感的生物,對於死亡尤為恐懼,這也驅使著人類不斷發展進化,千方百計延長自己的壽命,但如果所有生命的結局都是死亡的話,活著的意義又是什麼?Google利用超級計算機模擬AI給出了一個大膽擔憂合符常理的答案:為了永生。
  • 當一個人臨近死亡邊緣時,才明白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生死乃人之常情,人死之前應該都想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在這個世界,活在這個世界上終究會死亡,那麼活著到底還有什麼意義呢!在我看來人生相比那些太陽和地球宇宙的繁衍後來來說,我們的生命在裡面算是微不足道的,比灰塵還渺小,人生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其實人生本沒有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自己強行加上去的。
  • 活著就有可能,就有希望;只有活著,生命才有價值,人生才有意義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在這個無情的世界裡深情的活著。誰不是一邊尋思著不想活了,一邊又在頑強努力的活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歹運與逆境常常是不請自來,有時真讓人感覺到生已無可戀、死才是解脫。一個人真正能堅持一輩子的東西太少了,但每個人都做到了堅持活著、堅強的活著。即使命運把人推倒了激流漩渦與懸崖峭壁等險境絕地,這個人也不會放棄對生的渴望。因為好死不如賴活,活著就有希望。人有時常會這樣想,活著這麼累、這麼煩、這麼痛苦,還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可轉念又一想,自己連死都不怕,難道還怕活著?任世界被陰霾所籠罩,也總有豔陽高照、風和日麗的時候。
  • 臨終關懷:思考死亡是為了更好得活著
    是否告知患者病情,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問題,許多患者直至生命最後時刻才知道自己的病情。 思考人生終點,直面死亡 如果我們無法直面死亡這個問題,就很難舒適、安靜、安詳地去完成人生的最後一件大事,無法死得體面。 中國每年死亡人口900 餘萬,慢病導致的死亡佔80%以上,其中包括 200 多萬因癌症死亡的患者。
  • 105歲老人的生命智慧: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正因為活著,才能開始新的一天;正因為活著,才能有不期而至的邂逅。即使活到了105歲,對他來說,依然存在許多未知的自己,所以會無比興奮地期待與未知的自己相遇。沒有必要逃避死亡的話題,但也不需要整天只盯著死亡這件事,需要做的就是抱著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當下的生活,不要讓時光白白荒廢,拼盡全力的活著就好。
  • 《尋夢環遊記》關於死亡的定義,讓我們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
    死也許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摘自《挪威的森林》特別喜歡電影《尋夢環遊記》裡關於死亡的定義。人的一生要經歷的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意義上的死亡,當你停止呼吸,心臟不再跳動,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是法律意義上的死亡, 當你下葬,親朋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著你在這個社會不復存在。而最後一次,當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那麼你也就徹底從這個世界消失了。」這就是生命延續的意義吧!
  • 餘華:勤勞可愛的人都死了,敗家子到老還活著,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不久便是一系列的死亡: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最後只剩下孤伶伶的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伴為生。人生啊,活著活著,就死了。餘華為什麼要寫這個事?而《活著》說:「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的本身」。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曾堅信人生一定是有其特殊的含義,只不過自己還沒有參透而已。
  • 與其迷茫,不如一起思考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兩個反覆交替出現,困擾著我們的『 哲學 』問題。 前者的思考可以通過度過飯點來解決,而後者卻很難有一個出口去解決,那我們該如何找到對生命意義思考的出口呢?
  • 《活出生命的意義》:我生命的意義,在於幫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義
    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我們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家財萬貫?服務他人?還是得過且過?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講述作者在集中營裡的生活經歷,後一部分闡述他的意義療法。正是因為在集中營的這段經歷,讓他後半部分的意義療法更具可信度。1. 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有人說,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
  • 生命的歸宿是死亡,那活著有什麼意義?看醒了無數人
    直到有了點生活閱歷後,我才明白:我們生命中所有的努力和自律,都是為了追求自由。「人遲早要死去,那你為什麼要活著?」如果你一定要知道答案,那麼我告訴你,人活著,沒有意義!你會驚訝這樣的答案吧,但這就是事實。
  • 深析《一條狗的使命》:活著的意義,並不是為了思考為什麼而活
    究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作為一條狗,貝利也是這樣,它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經歷四世回到了最初的主人伊森身邊,明白了一條狗的使命。第一世的它,是一條金毛。貝利不明白為什麼人要離開,他只知道,在它的世界裡,沒有了伊森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糟糕到似乎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生命的末端,貝利等到了伊森,看著它的那個小男孩,成為了大人的模樣。貝利一直在想,這一輩子太短了,它到底做了些什麼呢?玩過遊戲,吃過東西,還挖過泥巴,但好像仔細想想,沒其他的了。
  •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餘華的《活著》帶給我們的三條人生啟示!
    文|發現讀書之美我們都曾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同樣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活著?是為了成家立業,傳宗接代?還是為了功成名就,留存青史?許多作家、哲學家都對生存的意義、存在的價值有許多不同的見解,但是餘華《活著》這本書告訴我們:只要活著,就已經是一件讓人幸福、讓人滿足的事情了!
  • 《沒落要塞》如果一切只是一場遊戲,那麼活著是否還有意義?
    ,而所有的槽者只是要塞中看似重要的活著的NPC而已。而如同女主一樣的槽者則是真的活生生的人,他們的死亡就真的是死亡了,為了體現這個遊戲的真實性,企業欺騙者所有槽者,讓所有真實存在的人類陪著所有生化人,玩一場稍有不慎就會死亡的末日遊戲。
  • 《尋夢環遊記》:用死亡「逼問」生命的意義
    如果說祭奠逝去的祖先,是從某種意義上一次接近死亡的經驗,那麼郊遊踏青則是讓我們感受世界的觸角重新接觸一下孕育這個人類社會的大自然,讓我們從繁雜的工作中抽離出來,通過享受春天的活力,感受自然的魅力。在死亡和大自然之間,「清明節」這個傳統的節日,讓我們從現代文明回歸到了生命的本源,去重新發起對「生而為人」的思考。
  • 《奧斯卡與玫瑰奶奶》:生命的意義,就是用末日的心態活在當下
    在看這部小說之前,我像大多數人一樣很少思考死亡這件事情。在讀書過程中,我時常會被奧斯卡通過兒童視角看待人生和死亡的深刻和成熟所感動而熱淚盈眶。我們活著,在生存、現實和理想中掙扎,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經常忘記其實我們的生命在每一分每一秒中悄然逝去。
  • 真實地活著 人生才有意義 生命才有價值
    常常會因為這樣的做法,而得罪一些人,對此,我個人倒沒什麼擔心,只是我的家人和朋友們,常常會來阻止或勸導我。其實,我個人倒是覺得,人活著,就該坦誠,就該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心口如一。這樣的人,活著才痛快,活著才真實,活著才有意義。否則,遇到什麼事情,都是嘴不對心,遮遮掩掩,吞吞吐吐,那樣活著多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