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怎樣破局?思維轉變是關鍵

2020-12-05 甘棠文史

貧窮的定義在各個時代都不同,但有一點卻是通用的,那就是思維一旦陷入死循環就很難出來。而破局的關鍵是跳出現有圈子,轉變思維。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偏遠山區的年輕人說:「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這句話。當食物都成問題時,還在放縱慾望的方式想想都很可怕,後患無窮,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越來越窮!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的物質生活都不成問題,但就是「貧窮」,或許是我們的思維從未改變!

「貧窮陷阱」中,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貧富差距拉大。其原因是窮人沒法獲得更高能量的食物,而飢餓會使他們無法勝任重要工作,反之富人們因為能夠獲得更多食物,吃飽之餘還能夠補充其他能量,因此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當然這是一個基於印度貧困地區得出的一項結論。

但是在另一些地方,卻又是不同的景象。「貧窮陷阱」的解釋與食物掛鈎看似很合理,也有充分的例子證明,可凡事總沒那麼簡單。對18個國家的窮人生活的調查數據顯示,食品消費只佔農村極度貧困人口總消費36%~79%,佔城市貧困人口消費的53%~74%。而且這些貧困人員在買食物上的選擇並不是選擇健康而又能量很高的食物,而是選擇口味很好但並不怎麼健康的食物。他們在乎的根本不是價格或者是營養,而是口味。

同時他們在節日的報複式消費佔據了日常消費的很大比例,也就是說他們寧願平時少吃點,但到了節日或者慶祝日子花費卻毫不客氣。而在有心人士的幫助下,給他們說一種食物能夠解決食物問題,但是一開始就持懷疑態度,在選擇上還是偏於口味,也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他們的思路根本轉變不過來。

在貧困人群中如果問有沒有什麼東西比食物更重要,那麼一定有人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有,可當我們聽到他說出的東西時,震驚又無可奈何。比如摩洛哥偏遠山村的一個小夥的回答,他說如果有更多更多錢時就用來買更多好吃的食物,根本沒有其他觀念,而在他家本來就很吃不飽,但放著一臺電視機、拋物面天線及DVD播放機,他說「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以上是窮人的一般觀念,他們寧願餓一點也需要能夠讓他們獲取快樂的東西—電視機;他們寧願買口味更好的食物也不願買價格與營養兼顧的食物;他們能夠想到的就是更多的錢拿來買更多的食物,其他事物一概不提,思維陷入泥淖。那麼這一切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思維方式,這些人都已經陷入了思維泥淖,找不到出路,跳不出「怪圈」。

在現在物質生活基本不成問題,但是還存在更大的問題,安於現狀的人比比皆是,得過且過就是一生。那麼我們怎麼在生活中跳出這種思維怪圈呢?其實方法很簡單

第一,接觸不同的圈子。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總是在一個圈子裡面,接觸的人和事也就是那麼些。那麼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思維,若要轉變則必須跳出圈子,接觸外邊不一樣的人和事,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地方,而這種碰撞會讓人產生思考,慢慢的也就會轉變。

第二,讀書。可以說讀書是最簡單快捷的獲取不同思維的方式了,當然前提是你要真正讀懂並付出行動。書本的知識都是經過多少代人的努力的結果,若能拿來為自己所用,那將是寶貴財富。

第三,養成思考的習慣。遇到任何事,無論是事前事後都認真思考一番,最好是設想出不同的結果,時間一久自然就能夠辯證的看待問題,想法和行事就不會極端。

當然,說了一堆,如果不真正付諸於行動,那麼也只是紙上談兵,耍耍嘴皮子而已,真實現狀並不會隨著想像而改變!

相關焦點

  • 破局,捅破思維的窗戶紙
    看來,雖說每個人的思維格局都有局限,很難改變,但並不意味著不可改變。跳出原有的思維格局,不斷修煉,組合在一起,轉換思維,放大格局,才能成就搭建平臺的重要工具。我們在這個思維層次上的思考往往是:為什麼做(或者不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重要還是不重要?這件事原本應該是怎樣的?
  • 貧窮是因為掙錢少?帶你了解貧窮的本質,你也可以成為百萬富翁
    圖文/燕九文化你本不貧窮大家好,我是燕九,今天為你解讀的書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有866頁,我用5分鐘為你講完。《貧窮的本質》一書告訴我們,窮人之所以窮,根源不是窮的問題,而是思維模式、行為方法、賺錢理念、想法、眼界等因素造成的。如果按金字塔原理,80%的人處於金字塔的底層,只有20%的人才榮登金字塔的頂端。倘若你想成為那20%的人,那麼《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會帶你走出貧窮的陷阱,讓自己的越來越富足豐盛。Let’s go !
  • 你真的知道,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嗎?
    在此我們也不用評判哪種標準是對或錯,雖然「金錢至上」是一種背離普世價值觀的容易被批判的想法,但是我們還是得承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不需為錢擔憂的生活相對來說還是更從容一些。本文就從四個方面簡單分析財富與貧窮的關係是什麼。1-獲取財富的關鍵是什麼?2-何為「資源邊界」概念?
  • 真正的高手,都有破局思維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思維的瓶頸,不確定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不知道自己的改變能不能持續,至於短暫利益和長遠考量之間的取捨,更是無從抉擇,整個狀態就是困惑,糾結和迷惘,從而當下的難題也自然成了一團迷霧,無法看清楚其中的關鍵。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富人的基因又是什麼?為什麼窮人擺脫不了貧窮?富人卻往往可以東山再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也發出這樣的疑問。於是,我們開始為他和他的家人感到遺憾,因為在我們坐著的房間裡,我們注意到了一臺電視機、拋物面天線及DVD播放機。我們又問他,如果他覺得一家人都吃不飽的話,為什麼還要買這些東西呢?他笑著回答道:「哦,電視機比食物更重要!」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 貧窮陷阱:貧窮是如何偷走一個人的未來?
    正如《貧窮的本質》中所說的: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儘管有逃出陷阱的梯子存在,但梯子並不總是放在正確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踏上梯子。一、消費陷阱:為什麼窮人會購買奢侈品?
  • 灌籃高手流川楓破局並非依靠傳球,而是他和澤北在心態上發生轉變
    灌籃高手中湘北山王戰,流川楓是一度被澤北壓制的,號稱要「三倍奉還」的澤北是沒有留餘力啊,可以說用實力給流川楓上了一課,流川楓是覺醒後,利用傳球布局才打破了困境,但是流川楓傳球對於自己破局就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個人認為不是的。
  • 諾獎得主:講透貧窮的本質!
    而實質上,這些對他們的看法無助於幫助那些處於貧窮狀態下的普通男女實現希望、消除疑惑、彌補不足、滿足願望、堅定信仰、解決困惑。窮人的出場通常只是作為某種勵志劇或悲劇的主人翁,或令人欽佩、或惹人憐憫,而不是某種知識的傳播者,人們更不會向他們諮詢其想法或計劃。 窮人所陷入的困境與很多其他人的困擾似乎是一樣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
  • 普通人看細節,牛人看系統:多元思維,20歲到30歲,職場人關鍵的轉變
    為什麼自己常常看不透事物本質?圍在一個圈裡打轉? 是什麼阻止了我們進步? 答案是,我們缺乏多元思維。 為什麼我們需要多元思維 1.塑造大局觀 《能力陷阱》中提到,職場上很多領導,喜歡事必躬親,圍著工作轉,往往注意到細節,而忽略了整體,沒有時間去反思業務問題,常常丟了西瓜撿芝麻,更別提站在宏觀的角度,去研究項目,開展工作。 事物之間都是環環相扣。
  • 【GET2020】核桃編程鄭悅韜:後疫情時代,教育行業的三大破局思維
    【GET2020】核桃編程鄭悅韜:後疫情時代,教育行業的三大破局思維 作者:南牆 發布時間:
  • 回歸零售本質,建立零售思維
    在此,我特別要指出2007年是一個關鍵的轉變節點。在2007年之前,我們手握那些諾基亞和摩託羅拉的手機,也不知道什麼叫Wi-Fi,用的很慢的internet的PC電腦。但是到了2007年之後,由於蘋果推出了第一款智慧型手機,加上4G和Wi-Fi的普遍應用。到了2014年的7年間,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總數就超越了之前PC網際網路用了差不多30年時間所積累的17億用戶的總數。
  • 著力提升「關鍵少數」的法治思維能力
    此次中央依法治國辦督察組赴八省份開展實地督察,聚焦「關鍵少數」履行法治建設職責情況,聚焦法治政府建設,聚焦責任落實,可謂抓住了「牛鼻子」,將助力法治政府建設向縱深推進。  奉法者強則國強,法治政府建設必須抓好「關鍵少數」。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領導幹部的法治思維能力至關重要。
  • 成年人的崩潰從貧窮開始,沒錢沒人脈時,牢記猶太人「買驢」思維
    生活的重擔隨著年紀的增長加諸在你的身上,但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是籍籍無名,忙了半生還是貧窮,也許某一天你就會受到一件小事刺激,而終於忍不住崩潰。表面上好像是因為一件小事,但其實更深層次還是因為自己的貧窮,貧窮往往意味著一無所有,沒錢沒人脈,沒人看得起。
  • 決定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不是金錢和學歷,而是這五種王牌思維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懂得賺錢的高手,而我們要知道,決定人與人財富的往往不是金錢多少和學歷,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差異。曾有一個報導講過,很多貧窮的人可能因為走運,彩票中了大獎,過了幾年後, 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又會恢復如常,本質上沒有改變。真正讓我們變得貧窮與富有的,往往是我們內在看不到的思維,這些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富有,就需要讓自己養成這些思維習慣。
  • 打工人,你為什麼貧窮?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所謂的富人思維,其實只是有錢人成功之後的廢話。」那麼,打工人貧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爾·杜弗洛的著作《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為我們揭曉了答案:1、貧窮是因為你出身太差,沒有一個好爹媽為了寫作這本《貧窮的本質》,作者曾深入非洲、印度、南美等多個地區展開了15年的社會學調研,他們驚奇地發現:父母貧窮是導致孩子一生貧困的關鍵要素
  • 微積分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轉變思維和學好微積分的關鍵
    無論是數學分析,還是高等數學,最重要和基礎的一個概念就是極限。要想學好微積分,透徹地理解極限的概念和思維方法。首先,簡單說一下極限的發展背景。萌芽在17世紀之前,數學發展屬於常量數學時期或者初等數學階段,幾何與代數的發展相對獨立,這段時間發展的數學被大量用於初等、中等教育。
  • 如何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質?簡單有效的思維
    凡事從結果出發,剪去不必要自我思維設限的枝枝蔓蔓,就很容易看清事物背後的本質。 生活的本質就是「滿足」,是有錢才能滿足還是有錢沒錢都可以滿足?是不管他人怎樣,自己滿足就好? 還是,讓身邊人滿足,自己才能獲得滿足?
  • 《思維破局》:破除思維困局,做掌握命運的少數人
    在職業生涯發展的過程中,國內資深的生涯規劃師馬華興老師認為,有三種思維非常重要:一是「屬加種差」思維,即學會界定事情的類型,並找到相對應的解決措施;二是變通思維,即在不斷發生變換的環境中,要懂得靈活變通;三是元認知思維,即學會對認識活動的再認知。
  •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
    「貧窮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窮人總是容易跌入高風險人生陷阱」。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表象中,我們也可以解讀出貧窮的本質是什麼?首先,生活充滿不確定性,窮人缺乏風險意識古人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每個人都有24小時,時間是公平的,但是如何運用時間,讓時間的槓桿帶來生活的改變,這一點窮人和富人存在不同思維。貧窮會遺傳背後是窮人缺乏風險管理和長期主義,陷入各種高風險人生陷阱和短期投機中,而無法對自己和下一代做長期規劃,生活和財富都處於一種不確定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