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貧窮的人追求藝術,認識到了藝術的本質,然後放棄,可笑

2020-12-22 藝趣生活

追尋了快十年的藝術,認識到藝術的本質,然後放棄了繼續從事藝術,可笑,仿佛在說我自己

貧窮也是可以從事藝術,給大家推薦一種貧窮人適合搞的藝術。

根據Poor Art所表達的,總覺得翻譯成貧窮藝術不是太好聽,但是卻找不到比這更合適的表達,暫且稱為貧窮藝術吧。

貧窮是由義大利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所提出的。Celant說並不是真的缺錢,而是說在沒有傳統方法和材料限制的情況下創作藝術。

Poor Art又稱為Arte povera(義大利語),是一個激進的義大利藝術運動,時間是從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

arte povera字面上的意思是「貧窮的藝術」,但是單詞poor指的是運動的標誌性探索,藝術家們開始嘗試並使用非傳統的「日常」材料和不再因循守舊的方法進行創作,除了傳統的油畫帆布框,藝術家們轉而使用泥土、碎布和樹枝等材料進行創作,,由此誕生了貧窮藝術。

20世紀50年代主導歐洲藝術流行現代主義抽象繪畫,與貧窮藝術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使用這種廢棄材料作畫,其目的是挑戰和打破商業化當代畫廊的價值體系。

貧窮藝術為一些年輕的義大利藝術家提供了一個集體的身份,類似現在的貼標籤。

隨著義大利經濟再次陷入不穩定,使得貧窮藝術從城市的城市文化活動脫穎而出。被看作是義大利對概念藝術的貢獻。

貧窮藝術表達的理念是:重回簡單拒絕複雜符號、身體和行為都是藝術,每一天都有意義、反藝術體系、藝術等於生活、探索空間和表達的關係、作品中要體現活力和能量等

這場運動的全盛時期是從1967年到1972年,但它對後來藝術的影響一直持續著。

義大利表現主義繪畫藝術家亞伯特·布裡(Alberto Burri)是美國廢物藝術品運動和羅馬貧窮藝術的先鋒,他善於表現物質與肌理、形式與色彩、物理與心理、象徵與隱喻之間的關係。其作品《黑色塑料L.A.》在2017年以1090萬美元的高價售於紐約蘇富比。

相關焦點

  • 貧窮藝術|動物、植物與礦物突現藝術世界(五)
    去發現事物的邏輯,並以其次要的實用性,而非其靜態的觀賞性來定義它們的本質……從結果中歸納出原因。要磨鋒思想的工具,並通過新的工具和雙手的力量使其得以延伸,將人的身體帶入到世界所有的事情之中……」這種幾何的「經驗主義」概念在法布羅的作品中反覆出現,它絕不是單純的抽象或理性,而是在具體有效的背景之下,由個體察覺並「制訂」出來的。
  • 繪畫藝術的本質是什麼
    視覺藝術的一切表現都來源於觀察,有什麼樣的觀察方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方式,觀察方式是我們研究繪畫的必由之路。這些突破再現事物表象的藝術形式,不再因滿足表象的唯美,而遮蔽識見引領創造的價值,也加深了我們對藝術本質的認識。 中國油畫界出了冷軍的肖像作品,許多人讚不絕口:「畫得太逼真了,像照片一樣」。
  • 蔡志忠: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藝術就是鈔票,藝術的本質是賺錢
    說自己懷才不遇的那一群人,可以來看看蔡志忠的採訪,因為他在採訪之中明確的講到了:在如今這個社會之中,真的已經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只是你不夠努力。 那些搞藝術的人,也不再神秘到可以拿此為藉口,所謂的藝術,在如今的社會之中就是代表著鈔票,所以真正有藝術感的人,本質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賺錢。
  • 讀懂藝術|布朗庫西:追求純粹的終極形態
    和同時代的高更、畢卡索、德蘭一樣,他的作品帶有鮮明的異域藝術痕跡,多取材於羅馬尼亞、非洲傳統藝術,強調簡潔的幾何線條感。但與畢卡索不同,他不是破壞重組而是保持第一視覺經驗的完整和直覺的純真,追求造型的極度單純化以達到接近事物的本質。
  • 「顏」選妃,流量至上,郭敬明本質是文化商業你談藝術?
    商業的本質就是利益,唯利可圖是資本家的嘴臉,資本家的收割不會在意人間道德,法律法規等條條框框的規則,在華爾街之狼這部小李子出演的電影中就可以看出商人的本質,有錢賺不會顧慮那些所謂貧窮之類的可憐人,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有賺錢的機遇,那絕對是一擁而上,只要有條件,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 踱步集33藝術筆記
    也是讓人明白意思。有些時你碰到用語言或一時無法解釋明白的時候,加上表情,動作就可以使人明白,這就是「示意」。布萊希特看中國京劇,紅娘面對一對青年男女,用手比劃將兩個人的眼睛拉兩條線,然後,將其系在一起,系個死扣。所有人都明白這兩人戀愛了。中國京劇一隻槳代表划船,一隻馬鞭代表一匹馬,這是「示意」。
  • 陳方既:論言恭達先生書學思想和藝術追求
    他真正認識到:從古到今,沒有離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書法。如今書法的實用功能被現代手段方式取代,但是它並不妨礙,甚至更能讓人們以之表達主體的情思意興的同時,為實現宣傳教育,並給人以審美,就像其他文藝形式一樣。恭達先生長期以來,擔任著包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副主席、江蘇省文聯副主席、幾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許多職務。
  • 立體主義:從非洲藝術到解構三維空間,什麼是錯覺藝術?
    其一,它的產生受塞尚結構觀念的啟發和非洲雕刻藝術的影響;其二,追求用幾何形狀來解構事物;其三,將分離的畫面重新組合。一楊的藝術移情《亞威農少女》描繪的是一個妓院的情景,畫中人似乎是由女性身體上的許多小平面組成的,它們是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得;然而,人人都應該知道在哪兒的東西,卻被畫家分解成碎片。
  • 「神性」與「人性」的影響下,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
    時代的變遷與人的追求的轉變:古希臘雕塑藝術從簡單的幾何圖案到複雜的姿態古希臘雕塑藝術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可以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古希臘雕塑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組分完美,有機結合成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整體完美從古風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古希臘人就一直希望通過雕刻來塑造一個理想的人,他不僅在品性上完美,在形態也是達到圓滿無暇狀態。這種對於理想的追求,在雕刻上面是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完美表現出來的。
  • 《政道:仇和十年》,讓我們懂得從政的藝術和本質
    《政道:仇和十年》,讓我們懂得從政的藝術和本質讀罷,《仇和十年》,我想到了《論語》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 朱剛:轉換的藝術觀念
    《朱剛自畫像》 朱剛 1983年到德國留學,最大困感是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語境和藝術世界。對我來說,歐洲是油畫藝術的發源地,是心中企盼嚮往的聖殿。我體會了西方繪畫以美的典型化理想表現客觀世界,在感性的表面形象下隱含著內在的藝術秩序,古典繪畫閃爍著歐洲過去時代的金子般光輝。《太太》 朱剛 100×100cm 1983年歐洲各博物館從古代到現代的幅幅精品,令人震驚,激動,讓人寢食不安。我是為它們來的,可正是它們,又改變了我的藝術觀念。
  • 《阿Q》的形象、思想、藝術成就
    阿Q的革命:對革命的認識非常幼稚模糊,他假想的革命目的帶有濃厚的封建色彩,是千百年來農民階級「改朝換代」的舊式革命願望。他對革命的嚮往表現了貧苦農民要求改變被壓迫被欺辱的現狀的基本願望。最後被「革命黨」糊裡糊塗槍斃,至死沒有認清被殺原因,深刻表現了中國貧苦農民在所謂的「革命」中充當犧牲品的可憐命運。
  • 從文化角度來研究藝術本質
    逐漸形成學科共識  「藝術文化學致力於從文化的角度來研究藝術的本質和規律。它是屬於藝術學的分支學科,而不是文化學的分支。」  劉悅笛告訴記者,從1920年到1939年是中國藝術文化學的興盛時期,已達到了相當的理論高度和廣度,如徐慶譽1928年出版的《美的哲學》當中對藝術文化學的考察就分為「美術與兩性」「美術與家庭」「美術與政治」「美術與宗教」等方面。20世紀80年代,藝術文化學逐漸形成學科共識,也成為藝術學的分支學科。
  • 有生命的藝術
    藝術的本質就如同生命的本質,是最不加粉飾,最純粹的!二、探索外在帶來的獨特藝術視角文藝復興時期,文藝高度繁榮!城市的興起和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使得人們逐漸轉變對以往現實生活的悲觀態度,開始更多的追求世俗之樂,人文主義精神也在這個時候興起。人們開始尋求個性解放,實現完美理想中的幸福,藝術的道路從此達到高潮。
  • 芥川龍之介:一生都在追求藝術的天才文豪
    #文豪野犬#1917年6月27日晚,梅雨季節結束後的一個悶熱夏夜一場眾多文壇中堅與新秀參與的盛大宴會正在召開,他們的關注與稱羨都投給了一個清瘦寡言的年輕人,所有的聚光燈都只打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芥川龍之介。這場宴會正是為了慶賀他的第一部作品集《羅生門》的出版。
  • 從康德到康定斯基:抽象藝術為什麼必然會成為可能
    在眾多哲學流派當中,有一個人,就曾經對人的感官能力進行過深入的探討,巧合的是,在他哲學生涯的後期,在自認為「徵服」了理性王國之後,這位哲學家又將目光投向了藝術領域,去探討藝術在人的思維中是如何成為可能的。也許這並不是巧合,因為康德對感性能力的洞察,也許本身就是藝術成為可能的本質。
  •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班納吉:怎麼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是什麼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頒發給了麻省理工大學教授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哈佛大學教授麥可·克雷默,因為他們三人合寫了一部著作叫《貧窮的本質》。他們在本書中探討:為什麼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麼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麼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
  • 中國藝術文化,服飾藝術的起源,服裝的藝術審美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一般而言,人的服飾追求,因兩方面的影響而不斷發展延伸,一是服飾的實用功能,二是服飾的審美功能。其實,哲人苦口婆心的勸誡只能表明,世間大多數人都易受到華服美飾的誘惑,想要不去求取,幾乎不大可能。正因為服飾對人具有許多重要的生活意義,所以即便一些人尚簡崇樸,對追求華服美飾無動於衷,但對服飾還是有一個最低限度的需求,那種一年四季赤身裸體、拒絕享用服飾的情況,是根本不存在的。
  • 聶曉陽:郭石夫先生的藝術世界(二)
    他認為,藝術是人類利用自身的、歷史的、文化的全部精華去滿足人情感上最本質的需要。各個民族由於歷史和文化不同,他們的表達情感的方式和心理也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在完成藝術創造上的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這就是藝術的文化立場。
  • 貧窮的本質:窮人為什麼窮,富人為什麼富?
    、窮人銀行沒什麼效用,寧可去借高利貸……在班納吉的《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中闡述了,究竟是什麼導致窮人的長期貧窮:懶惰?有很多種不同的描述,大致上「窮人」被定義為吃不飽飯的人。「消除貧窮與飢餓」已經被列入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MDG),從《貧窮的本質》中我們發現,「吃貨」往往不容易獲得成功。班納吉在書中寫道:在摩洛哥的一個偏遠山村,我們遇見了一個叫歐查·姆巴克的人。我們問他,如果有更多的錢,他會用來做什麼,他說會用來買更多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