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性」與「人性」的影響下,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

2020-12-18 古話文史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其雕塑藝術對於西方美術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古希臘的雕刻藝術是在古埃及藝術以及古代兩河流域的藝術影響下,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最後成為西方雕塑的典範。古希臘雕塑大多取材於希臘神話,是圍繞著神廟、祭祀而創作的,同時強調人的自我意識,對於理想化特徵的完美形體的追求。

時代的變遷與人的追求的轉變:古希臘雕塑藝術從簡單的幾何圖案到複雜的姿態

古希臘雕塑藝術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可以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

荷馬時期的雕塑藝術是整個古希臘藝術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主要圍繞著《荷馬史詩》記載的英雄形象、以及對於諸神的崇拜進行雕塑。雕塑造型比較簡樸,通常就是幾何形狀,對於細節卻沒有過多的雕刻,雕刻的物品主要是用來作為敬神以及陪葬之用呈現出幾何形狀,不注重細節的刻畫。因此之一時期的藝術又被稱之為"幾何風格時期"

古風時期的雕塑藝術受古埃及的程式化的造型影響,雕刻的人物呈現站立姿態、衣服以及頭髮帶有裝飾,給人以一種或莊嚴肅穆、呆板僵硬的感覺。雕刻的面部保留著"古風式的微笑",這種微笑是通過浮雕的方式雕刻的。浮雕的主要形象是英勇作戰的士兵,其中有匍匐前進的步兵以及彎弓射箭的弓箭手。這些雕刻姿態開始擺脫荷馬時期的幾何形象,開始表現迥異姿態以及進行面部刻畫

古典時期的雕塑達到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雕刻作品富有生活氣息,完全擺脫古風時期的拘束性,開始強調雕像的動態之美。我們熟知的就是《擲鐵餅者》,這一雕塑作品就是通過運動員投擲鐵餅前動作的瞬間定格,來概括後面的一系列動作。

古典時期的集大成者是菲迪亞斯他是古希臘雅典衛城的設計者,並在雅典衛城當中創作了大量的雕刻與浮雕作品。他雕刻的作品《命運三女神》,就表現出女神不同的姿態,她們或是坐在地上、或是依偎在一起,動作起伏有致,雕刻的衣服纖細繁密、流暢飄逸,給人以生命律動感。

古典晚期遭受希波戰爭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古希臘對於神廟的修建熱情減少。由以往對於雄健有力的戰神鵰刻也開始轉向溫柔的愛神轉變,希冀著這些神靈能夠治療戰爭帶來的心靈創傷。

這個時期雕刻技術更加成熟,對於藝術的形式美追求更加注重。雕刻作品的強健的英雄形象開始變得充滿女性的柔美,雕刻的人體變得修長、輕柔,身材比例向女性開始靠攏。

希臘化時期隨著馬其頓王國的東徵,這一時期希臘雕刻藝術開始超出地域的限制,吸收徵服地區的藝術風格,形成了不同地區的雕刻藝術。在埃及地區,雕刻作品以流浪者、漁夫等世俗為原型,代表作有《小孩與鵝》;在印度出現獨特的犍陀羅藝術。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作品,一反古典晚期的柔性美,開始雕刻英雄化以及勝利女神像,代表作有《亞歷山大肖像》以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古希臘雕塑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組分完美,有機結合成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整體完美

從古風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古希臘人就一直希望通過雕刻來塑造一個理想的人,他不僅在品性上完美,在形態也是達到圓滿無暇狀態。這種對於理想的追求,在雕刻上面是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完美表現出來的。

表情的完美。古風時期,希臘人的雕刻藝術就受到古埃及的雕刻藝術影響。雕刻的人物通常是站立或者蹲坐的姿勢、軀體達到曲線美,按照中軸對稱的理念進行人物雕刻。在面部表情上拋棄了古埃及雕塑的肅穆之風,所有雕像人物的面部表情生動、嘴角微微上翹,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如出一轍,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古埃及文化的影響,開始追求本民族的雕刻藝術;另外一方面也表明著古希臘人還不能按照情境來刻畫人物表情。

古典時期,古典時期開始追求表情上面的完美,而不是一味的流露出微笑這一情緒。即使古希臘人認為將微笑看作是理想化的表情,微笑是對神靈以及他人的親近。在《擲鐵餅者》以及《雅典娜女神像》中就開始雕刻不同的表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微笑,開始根據特定的情境來雕刻人物的表情,擺脫以往程序化的表情。

古希臘的姿態完美追求也與表情完美的追求一樣,在早期都是受到古埃及的影響。雕刻的人物都是呆板、僵硬、肅穆的姿勢。到了古典時期,開始追求現實中豐富多彩的人體姿態,追求雕刻人物的生動。《海神波塞冬像》這幅青銅雕像中,海神手持三叉戟、眼睛向遠方眺望,一腳在前一腳在後的跨立姿勢,表現出了對力與美的追求,擺脫古風時期的僵硬站姿。

古典後期在原先對於力與美的追求上變成了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赫爾墨斯與小酒神》雕刻作品就很好地詮釋這一概念。赫爾墨斯左手抱著的小酒神,小酒神身材修長,頭以及軀幹、下肢形成自然的轉折,使得從頭到腳形成一個s的姿勢。這樣的雕刻造型表現出一種既然像是在靜止之中即將向前邁步,又像是在步行之中即將停下腳步的形象。

古希臘人在塑造神靈或是英雄人物時,都注重對於完美體態的呈現。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應該引為自豪之物,並應使他保持完美的狀態。"古希臘的雕刻人物一般是身材勻稱、比例適度的,《擲鐵餅者》的形象就是體態健美的青年、身軀充滿著陽剛之美。古希臘人認為完美的人就是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及健美的體魄,同時在他們看來人體在整體上是不完美的,只能以不同的人體中選擇完美的部分,再將這些部分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就呈現出女性軀體的流暢美以及曲線美,在《裡切亞青銅武士像》就表現出男性軀體的強健之美。

除了上面所說的形式美之外,古希臘的雕刻藝術還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完美。這種完美在雕刻的主要體現就是通過將各個部分完美的部分,通過各種形式來組合到一個理想化的人身上。這種完美必須體現出古希臘的"高貴的單純與肅穆的偉大"。

古希臘人對於完美的精神追求首先體現出古希臘不畏艱辛、頑強奮鬥的精神。在《薩莫色雷斯的女神像》這幅作品就是其代表。勝利女神像是在海戰勝利的背景下雕刻的,雕像是用海裡的礁石雕刻的,勝利女神在大海中傲然挺立、不懼呼嘯的海風以及迎面而來的浪潮,雙翼震動,大有一番乘風直上九萬裡的氣勢,體現著戰無不勝、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

人性的自我覺醒以及諸神的崇拜,造成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性

古希臘雕刻的完美性,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更多的作品是關注人本身,對於神的崇拜是也是古希臘人認為萬物有靈,對自然的不理解,企圖通過想像徵服自然,從而創造出神。

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發展的基礎,在古希臘誕生了許多哲學家以及提出深刻的哲學觀點。畢達哥拉斯以及追隨者形成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對"美"的本質率先進行了探討。他們提出"美是和諧"的觀點,認為人體之美就在於各個比例之間的比例對稱。這種和諧是在"數的原理就是萬物的原理「數」是萬物的本原這一宇宙觀出發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是和諧"就是從鐵匠鋪打鐵時的諧音上面思考得出來的,之後確定下來發出諧音的鐵錘重量的比例。他們是用數來解釋"和諧"。在雕刻領域,他們最早發現了具有審美價值的黃金分割法,為後來三段式雕刻人體結構、七比一的人體比例做了理論前提。

古希臘人文明的源頭是《荷馬史詩》記載著眾多的神話故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也成為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重要創作主題。在古希臘神話中,我們能夠,看到主神宙斯的"父神"形象,這與古希臘時期傳統的血婚制相關。此外,古希臘人認為萬物有靈對於自然界中不理解的現象就用各種神來解釋,是神創造了太陽、月亮以及萬物。比如海神波塞冬以及太陽神阿波羅,各種神祇是對自然現象的不理解,藉助神來解釋自然,雕刻的神像通常都是他們對於自然的形象化企圖通過雕刻諸神的雕像來獲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結語

古希臘的雕塑藝術是西方雕塑藝術的源頭,古希臘人追求"高貴的單純與肅穆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對於形體的完美追求是古希臘雕塑的核心。古希臘雕塑以英雄人物以及神話為主題,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來體現出對於完美與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是體現著對於人以及人的理性的注重,"人是萬物的尺度"。

參考文獻

《希臘羅馬美術史話》

《西方美術史》

《荷馬史詩》

相關焦點

  • 靜穆的偉大和深邃的靈魂——米開朗基羅與古希臘雕塑藝術
    在希臘人的眼中,神的身體是最完美的,但他們認為神和人是同性同形的,所以古希臘人強調人的中心地位,具有人本主義思想,民主與神話顯然為古希臘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表現完美,古希臘人不斷探究人體的完美比例,並形成固定的數字法則,就像數學家畢達哥拉斯所說的「美的本身就在於比例數的協調」一樣,雕塑家利西普斯在頭身比1:7的基礎上調整為他所認為的完美人體比例——頭身比1:8,這也成了古希臘藝術中的參照標準和應用法則
  • 泰戈爾《人的宗教》:神性和人性至高完美地和諧追求與自由吟唱
    他認為宗教是全人類心智的產物,我們信奉的神具有至善的人性,而我們人性中也具有至高的神性。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人性至高的完美,當人性與神性合一,我們便獲得永生的自由與無限的喜悅。他也將追求這種靈性完美的方法告訴了我們。欲理解一個人的作品,必先了解他的思想。所以,真正理解和讀懂泰戈爾美妙的詩篇,我們就必須理解他的哲學思想。
  •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古希臘雕塑藝術
    法國美術史學家丹納曾說:希臘人表現人體還有一種全民性的藝術……這就是雕塑,人體雕刻藝術是古希臘雕刻藝術之冠。而現代人欣賞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同時,總有個疑惑,在現代社會裸體藝術仍有諸多的禁忌,可是在古希臘為何卻是如此普遍。
  • 「似動非動」的靜態之美,古希臘雕塑從無到有的鮮活姿態
    藝術是人對普遍美好事物追求的願望體現,自誕生的以來,一直就擁有勃勃生機,伴隨著時代不斷的發展,藝術展現的形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並且未來也還會在不斷的發展下去。東西方文明的藝術發展史雖然經歷了不同的過程,但同樣是對「美」的集中體現,東西方也各有各的不同理解,並逐漸影響了我們今天對藝術的認識。
  • 古希臘藝術方面的發展也深遠,尤其是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塑
    古希臘藝術方面的發展也深遠,尤其是古希臘的建築與雕塑。古希臘位於地中海東部,扼歐、亞、非三洲要衝。古希臘的地理範圍大致以希臘半島為中心,包括愛琴海諸島、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愛奧尼亞群島以及義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島的殖民地。
  • 古希臘藝術多輝煌?一篇文章讀懂他!
    其實,古希臘藝術高度概括起來就一句話:  ——「追求極致的理想主義」。  我們要知道,  不管多複雜的藝術形式,  歸根到底還是源於人自身的情感表達  所以藝術的特點始終與人的性格息息相關。  因此古希臘人骨子裡透著一股對真相的執著,  這種執著體現在藝術上,  就是一種「追求極致完美」的理想化情結。
  • 「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留下的範本:古希臘雕塑與神話體系
    1857年,馬克思在撰寫《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時,以古希臘為例來說明藝術領域同社會一般發展的關係。他將古希臘藝術和史詩比喻為「發展最完美」的「人類童年時代」。馬克思認為:古希臘藝術至今仍然能給人以藝術享受,並且「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範和高不可及的範本。」
  • 西方藝術之源——古希臘藝術
    古希臘的藝術,如同它的文化一樣,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寫實藝術,在人類藝術進程中,長達千年的時間裡,都佔有重要的地位,而這個傳統就來自於古希臘的藝術,人體比例、黃金分割等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藝術概念都是出於這一時期,可以說沒有古希臘文明就沒有西方文明,甚至就沒有現在的世界文明。
  • 為什麼古希臘時期的雕塑都不愛穿衣服?
    如果大家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藝術有了解,你會發現這個時期的藝術特色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裸」,為什麼古希臘的雕塑作品都不愛穿衣服呢?尤其是一絲不掛的男性雕塑。古希臘是一個體育大出風頭的時代,如果你這時候到奧林匹克的競技場,迎面跑來的是來自希臘各個城邦最有力氣身材最健美的男子,為了顯示自己健美的體魄,運動員們常常會把衣服脫掉。比賽結束後你會發現他們全部朝著藝術家們跑去,因為那個時候獲獎者是沒有金牌的,但是會成為藝術家們雕塑的對象。
  • 為什麼歐洲人物雕塑多是這樣的形象?古希臘人不喜歡穿衣服嗎?
    要弄清這個現象,首先只能從古希臘開始,但歐洲的很多藝術作品來源於古希臘神話,這些神話中的人物多為全裸或半裸,文藝復興的興起,使歐洲進入了一個新的藝術文明世界,但有些作品是基於古希臘神話進行創作的。另外,歐洲博物館展示最多的雕刻作品,多來源於古希臘時代和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品, 所以,無論我們是在歐洲旅行,自由旅行還是團體旅行,大多數與古歐有關的藝術雕塑都會裸露在眼中,那麼,這引起了另一個問題, 為什麼在古希臘文化中,喜歡以裸體的形象出現呢?
  • 淺析古希臘的建築哲學,天然結合,文藝復興的搖籃
    在歐式幾何誕生後,運用到建築上首先就是在外觀上符合一種嚴格的歐幾裡得幾何圖案的標準,表現為對稱和完美的切線和嵌合,這種幾何學的完美圖案運用到建築中卻是將藝術復刻到了現實中,由此這也對雕刻工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這也是古希臘形成鮮明的寫實派雕刻風格的原因。
  • 維多利亞時代畫家戈多德作品,從古希臘雕塑女神中尋找靈感
    約翰·威廉·戈多德(John William Godward )出生維多利亞時代,生逢盛世,經濟繁榮,藝術也欣欣向榮!戈多德正好出生在這個時代,那給他的藝術之路也帶來了輝煌!戈多德受到古希臘雕塑的影響,他描繪的美貌古典女性,都是在這些古希臘雕塑女神身上找到的靈感,也由此確立了自己繪畫的方向!在倫敦的工作室,戈德用大理石做裝修,收藏了很多古代雕像和古董物品。然後他把這些裝飾也帶進了自己的畫作裡!
  • 凹凸雅色素,虛實神飛動:羅馬雕塑如何對希臘藝術進行守正創新?
    引言在西方美術史中,古希臘藝術享有很高的地位,西方美術比較追求嚴謹的寫實風格和莊重的藝術品格。古希臘神話故事比較著名,這些神話傳說成為雕塑創作的重要素材和靈感來源,因此古希臘的雕塑大都是參照人的形象來雕塑神的形象,並且賦予一定美化的藝術風格。
  • 拉斐爾:從神性到人性,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之光
    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年幼的拉斐爾從小便展現出對藝術的興趣。父親去公爵府邸中作畫時,就帶著兒子,一邊讓他學習畫畫,一邊幫府邸打理些雜事。幾年後,拉斐爾便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雖然父親只陪伴了他11個年頭,但是給予的愛卻滋養了他的心靈,養成他溫厚的性格,這也影響了拉斐爾那治癒人心、溫暖恬靜、充滿愛意的畫風。隨著年齡的增長,拉斐爾意識到繪畫才是他內心所愛,於是毅然決定放棄學習那些看不懂的拉丁文和希臘文,想憑自己的畫筆闖出一番天地。
  • 古希臘人為何如此「重口味」,偏偏喜愛裸體雕塑?
    一說到古希臘文明,那麼恐怕首先在人們腦海中出現的,就是一幅幅健美的裸體雕塑,而古希臘的裸體雕塑似乎成為了古希臘文明的代名詞。看過那麼多古希臘的雕塑,你是不是曾經在腦海中有個疑問:為啥古希臘人的審美如此「重口味」,偏偏就喜歡這些裸體的雕塑呢?
  • 古希臘藝術三巨頭:建築雕塑和它,而它的某種用途讓人避之不及
    而古希臘的白底彩繪則是特指在一類細頸有柄的萊基託斯陶瓶(Lekythos)上的一種獨特的彩繪風格。因此,除非特別說明,通常「白底彩繪」僅特指古希臘萊基託斯陶瓶上的白底彩繪。我們現在在世界各博物館中所看到的白底彩繪萊基託斯陶瓶畫(下稱「白底彩繪瓶畫」)基本都圍繞著這一主題展開。如上圖中的白底彩繪瓶畫即描繪了一位婦女掃墓的情景(人面對墓碑而立)。白底彩繪瓶作為一種墓葬的專屬器物,它被盛以香水、藥膏、酒或者芳香精油等敬獻給逝者。
  • 透過藝術了解歷史:透過精美的瓶畫藝術,探訪古希臘文明!
    古希臘文明開始時期,正是我國的周朝時期,孔子、老子、釋迦摩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不過這時候的希臘人,似乎把他們的藝術上的熱情更多的投入到建築和雕塑上的藝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大量的雕塑的原因了。並且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的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及近代藝術。如繪畫大師畢卡索在為奧維德《變形記》作的30幅銅版畫插畫中,就直接使用了希臘瓶畫的線條。古希臘瓶畫先後出現過三種藝術風格:東方風格,黑繪風格和紅繪風格。
  • 劍來:陳平安神性與人性的分別
    不管是驪珠洞天的建立還是周密開天,神性和人性的爭端一直都在。陳平安被眾多大佬關注的原因就是雖是人,但神性極重,以人性壓制神性,自己於自己周旋,寧做我。關於陳平安是不是天庭共主這一問題,我認為不是。不管是已經出現火神還是水神,他們本是都帶有神的記憶,他們只是披著人的皮囊,渡紅塵而已。
  • 世界文化史:古羅馬的建築藝術,發展了古希臘藝術的輝煌成就
    百家原創作者:飯後世界史今天小編來跟大家講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古羅馬的建築藝術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繼承和發展。這種「繼承」不僅是從時間先後來說的,而且是從建築藝術的根本風格來說的。這種根本風格的內容就是人的意識與人的尺度。
  • 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為藝術而生
    今年是19世紀傑出的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誕辰180周年。羅丹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生命,即沒有藝術。」他一生保持著旺盛的激情和才華,創作出一系列飽含生命活力且情感豐富的藝術形象,完美地詮釋了「藝術即感情」的藝術理念。他創作頗豐,青銅作品將近200件,大理石、石膏、赤陶等作品約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