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是西方文明古國的發源地,其雕塑藝術對於西方美術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古希臘的雕刻藝術是在古埃及藝術以及古代兩河流域的藝術影響下,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最後成為西方雕塑的典範。古希臘雕塑大多取材於希臘神話,是圍繞著神廟、祭祀而創作的,同時強調人的自我意識,對於理想化特徵的完美形體的追求。
時代的變遷與人的追求的轉變:古希臘雕塑藝術從簡單的幾何圖案到複雜的姿態
古希臘雕塑藝術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可以分為荷馬時期、古風時期、古典時期以及希臘化時期。
荷馬時期的雕塑藝術是整個古希臘藝術的萌芽時期,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主要圍繞著《荷馬史詩》記載的英雄形象、以及對於諸神的崇拜進行雕塑。雕塑造型比較簡樸,通常就是幾何形狀,對於細節卻沒有過多的雕刻,雕刻的物品主要是用來作為敬神以及陪葬之用呈現出幾何形狀,不注重細節的刻畫。因此之一時期的藝術又被稱之為"幾何風格時期"。
古風時期的雕塑藝術受古埃及的程式化的造型影響,雕刻的人物呈現站立姿態、衣服以及頭髮帶有裝飾,給人以一種或莊嚴肅穆、呆板僵硬的感覺。雕刻的面部保留著"古風式的微笑",這種微笑是通過浮雕的方式雕刻的。浮雕的主要形象是英勇作戰的士兵,其中有匍匐前進的步兵以及彎弓射箭的弓箭手。這些雕刻姿態開始擺脫荷馬時期的幾何形象,開始表現迥異姿態以及進行面部刻畫。
古典時期的雕塑達到了古希臘雕刻藝術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的雕刻作品富有生活氣息,完全擺脫古風時期的拘束性,開始強調雕像的動態之美。我們熟知的就是《擲鐵餅者》,這一雕塑作品就是通過運動員投擲鐵餅前動作的瞬間定格,來概括後面的一系列動作。
古典時期的集大成者是菲迪亞斯,他是古希臘雅典衛城的設計者,並在雅典衛城當中創作了大量的雕刻與浮雕作品。他雕刻的作品《命運三女神》,就表現出女神不同的姿態,她們或是坐在地上、或是依偎在一起,動作起伏有致,雕刻的衣服纖細繁密、流暢飄逸,給人以生命律動感。
古典晚期遭受希波戰爭的影響,這一時期的古希臘對於神廟的修建熱情減少。由以往對於雄健有力的戰神鵰刻也開始轉向溫柔的愛神轉變,希冀著這些神靈能夠治療戰爭帶來的心靈創傷。
這個時期雕刻技術更加成熟,對於藝術的形式美追求更加注重。雕刻作品的強健的英雄形象開始變得充滿女性的柔美,雕刻的人體變得修長、輕柔,身材比例向女性開始靠攏。
希臘化時期隨著馬其頓王國的東徵,這一時期希臘雕刻藝術開始超出地域的限制,吸收徵服地區的藝術風格,形成了不同地區的雕刻藝術。在埃及地區,雕刻作品以流浪者、漁夫等世俗為原型,代表作有《小孩與鵝》;在印度出現獨特的犍陀羅藝術。
希臘化時期的雕刻作品,一反古典晚期的柔性美,開始雕刻英雄化以及勝利女神像,代表作有《亞歷山大肖像》以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古希臘雕塑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組分完美,有機結合成古希臘雕塑藝術的整體完美
從古風時期到希臘化時期,古希臘人就一直希望通過雕刻來塑造一個理想的人,他不僅在品性上完美,在形態也是達到圓滿無暇狀態。這種對於理想的追求,在雕刻上面是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上的完美表現出來的。
表情的完美。在古風時期,希臘人的雕刻藝術就受到古埃及的雕刻藝術影響。雕刻的人物通常是站立或者蹲坐的姿勢、軀體達到曲線美,按照中軸對稱的理念進行人物雕刻。在面部表情上拋棄了古埃及雕塑的肅穆之風,所有雕像人物的面部表情生動、嘴角微微上翹,面帶微笑。這種微笑如出一轍,一方面是為了擺脫古埃及文化的影響,開始追求本民族的雕刻藝術;另外一方面也表明著古希臘人還不能按照情境來刻畫人物表情。
在古典時期,古典時期開始追求表情上面的完美,而不是一味的流露出微笑這一情緒。即使古希臘人認為將微笑看作是理想化的表情,微笑是對神靈以及他人的親近。在《擲鐵餅者》以及《雅典娜女神像》中就開始雕刻不同的表情,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微笑,開始根據特定的情境來雕刻人物的表情,擺脫以往程序化的表情。
古希臘的姿態完美追求也與表情完美的追求一樣,在早期都是受到古埃及的影響。雕刻的人物都是呆板、僵硬、肅穆的姿勢。到了古典時期,開始追求現實中豐富多彩的人體姿態,追求雕刻人物的生動。在《海神波塞冬像》這幅青銅雕像中,海神手持三叉戟、眼睛向遠方眺望,一腳在前一腳在後的跨立姿勢,表現出了對力與美的追求,擺脫古風時期的僵硬站姿。
古典後期在原先對於力與美的追求上變成了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赫爾墨斯與小酒神》雕刻作品就很好地詮釋這一概念。赫爾墨斯左手抱著的小酒神,小酒神身材修長,頭以及軀幹、下肢形成自然的轉折,使得從頭到腳形成一個s的姿勢。這樣的雕刻造型表現出一種既然像是在靜止之中即將向前邁步,又像是在步行之中即將停下腳步的形象。
古希臘人在塑造神靈或是英雄人物時,都注重對於完美體態的呈現。古希臘人認為"人體應該引為自豪之物,並應使他保持完美的狀態。"古希臘的雕刻人物一般是身材勻稱、比例適度的,《擲鐵餅者》的形象就是體態健美的青年、身軀充滿著陽剛之美。古希臘人認為完美的人就是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及健美的體魄,同時在他們看來人體在整體上是不完美的,只能以不同的人體中選擇完美的部分,再將這些部分組合成一個完美的整體。《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就呈現出女性軀體的流暢美以及曲線美,在《裡切亞青銅武士像》就表現出男性軀體的強健之美。
除了上面所說的形式美之外,古希臘的雕刻藝術還追求一種精神上的完美。這種完美在雕刻的主要體現就是通過將各個部分完美的部分,通過各種形式來組合到一個理想化的人身上。這種完美必須體現出古希臘的"高貴的單純與肅穆的偉大"。
古希臘人對於完美的精神追求首先體現出古希臘不畏艱辛、頑強奮鬥的精神。在《薩莫色雷斯的女神像》這幅作品就是其代表。勝利女神像是在海戰勝利的背景下雕刻的,雕像是用海裡的礁石雕刻的,勝利女神在大海中傲然挺立、不懼呼嘯的海風以及迎面而來的浪潮,雙翼震動,大有一番乘風直上九萬裡的氣勢,體現著戰無不勝、戰天鬥地的英雄氣概。
人性的自我覺醒以及諸神的崇拜,造成古希臘雕塑藝術追求完美性
古希臘雕刻的完美性,是以人為中心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更多的作品是關注人本身,對於神的崇拜是也是古希臘人認為萬物有靈,對自然的不理解,企圖通過想像徵服自然,從而創造出神。
古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發展的基礎,在古希臘誕生了許多哲學家以及提出深刻的哲學觀點。畢達哥拉斯以及追隨者形成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對"美"的本質率先進行了探討。他們提出"美是和諧"的觀點,認為人體之美就在於各個比例之間的比例對稱。這種和諧是在"數的原理就是萬物的原理「數」是萬物的本原這一宇宙觀出發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美是和諧"就是從鐵匠鋪打鐵時的諧音上面思考得出來的,之後確定下來發出諧音的鐵錘重量的比例。他們是用數來解釋"和諧"。在雕刻領域,他們最早發現了具有審美價值的黃金分割法,為後來三段式雕刻人體結構、七比一的人體比例做了理論前提。
古希臘人文明的源頭是《荷馬史詩》記載著眾多的神話故事,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也成為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重要創作主題。在古希臘神話中,我們能夠,看到主神宙斯的"父神"形象,這與古希臘時期傳統的血婚制相關。此外,古希臘人認為萬物有靈,對於自然界中不理解的現象就用各種神來解釋,是神創造了太陽、月亮以及萬物。比如海神波塞冬以及太陽神阿波羅,各種神祇是對自然現象的不理解,藉助神來解釋自然,雕刻的神像通常都是他們對於自然的形象化,企圖通過雕刻諸神的雕像來獲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結語
古希臘的雕塑藝術是西方雕塑藝術的源頭,古希臘人追求"高貴的單純與肅穆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以及對於形體的完美追求是古希臘雕塑的核心。古希臘雕塑以英雄人物以及神話為主題,通過表情、姿態、體態以及精神來體現出對於完美與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是體現著對於人以及人的理性的注重,"人是萬物的尺度"。
參考文獻
《希臘羅馬美術史話》
《西方美術史》
《荷馬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