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箱、舊報紙、用過的列印紙……這些別人眼中的垃圾,經過楊宇光的剪裁和粘貼,竟變得莊嚴、神奇,成為一件件精美絕倫的古建築模型。
楊宇光是應縣南河種鎮小石村人,自幼酷愛藝術,善於學習,可謂是博覽群書。
小石村是晉北遠近聞名的文化村,村裡的民俗文化非常豐富。歲時年節,婚喪嫁娶,田耕家織,上梁添丁,時間上、空間裡,時時處處都有文化藝術活動,都有藝術品在展現。楊宇光的祖父、祖母、叔祖父、父親、母親,叔叔們都是心靈手巧的能工巧匠。他自幼受家庭薰陶,酷愛藝術。後來,他家就住到著名的古建築應縣木塔旁。早晨望著炊煙籠罩的木塔上學去,晚上聽著木塔悅耳的風鈴入睡,木塔是他心中的最美。記得上小學時,美術老師讓同學們畫一幅畫,有的同學畫了一頭牛,有的同學畫了一朵花,楊宇光想要畫應縣木塔。為了畫好木塔,他悄悄地溜出學校,來到木塔下數木塔的鬥拱。木塔畫成後,老師說他的木塔畫得最好。
大同明清和陽一條街
參加工作後,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到北嶽中學工作以來,他加強了對藝術理論的全面系統學習,特別是對雕塑、中國古建築藝術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究。從2006年開始,嘗試用廢舊報紙、包裝紙箱製做古建築模型,取得初步成效。
大同曹夫廟
大同永泰門城樓
開始時,由於他對建築細部還不清楚,對箱紙板的不同性能缺乏了解,技巧方法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鑑,所以總會出現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檁、椽斷面都是空洞,瓦也沒有瓦當。這些不足都是在製作過程中不斷摸索完善的。有些製作過程是倒著的,如真的窗戶隔扇是先做框子,後做窗芯,而他得先在箱紙板上把窗框、窗芯全部畫出來,刻好窗欞,然後才去在周圍貼條子。他的製作技藝在反覆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改進,越做越符合實際。
渾源懸空寺
大同魁星樓
大同鼓樓
2008年大同市開始的修復古城,為他提供了觀察學習的機會。他利用業餘時間走遍了各處古建工地,仔細觀察,悉心體會,取長補短,改進技術,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大同乾樓
「工地上坑坑窪窪不說,有時為了近距離觀察,還經常得上腳手架。」楊宇光說,去的次數多了,工地上的工人有很多也熟了。知道他研究古建築,工人們不僅特許他自由進出工地,還經常與他攀談交流。他說,在工地上現場學習的那些日子,他的仿製技術提高很快,白天在工地上向工匠師傅們學習,晚上在自己的製作室仿製,星星滿天的時候才回家。經長期的學習實踐、探索總結,技藝水平日臻成熟。創作數量增多,成效顯著。
大同太平樓,鐘樓
大同民居四合院
在實踐的同時,他還學習了書法、繪畫、建築、雕塑等各門藝術的部門美學。如書法美學、繪畫美學、舞蹈美學、建築美學等。
其次,學習範圍逐漸擴大,開始學習各門藝術的歷史、概論原理以及方法技巧,如,詩歌藝術、雕塑藝術概論、中外舞蹈史、世界電影史等等。再次,廣泛學習閱讀了中國古代文化方面的書籍,民族的、民俗的、宗教的等等書籍。這些書多為大部頭的著述,如,賴永海的《中國佛教通史》就有15卷,卿希泰的《中國道教史》也有4卷,而《中國美術通史》有8卷,《中國古代舞蹈史》有5卷,《中國雕塑史》3卷……讀書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同華嚴寺曇曜塔
應縣木塔結構複雜,柱子、柱礎、梁、椽、飛、鬥拱、脊、瓦、門、窗等等,楊宇光都得琢磨怎麼去做、用什麼樣的紙做。
兩個月後,應縣木塔前的鐘樓做成了,雖然有些粗糙,但比例還很協調,尤其是那些零構件,楊宇光基本掌握了製作方法。
隨後,他開始下料製作應縣木塔模型。
應縣木塔呈平面八角形,結構複雜,體積比之前做的鐘樓大了好幾倍,而且零構件特別多。楊宇光介紹說,他做柱礎,先找好包裹中藥蜜丸的塑料殼,將塑料殼上面的球面切成平面狀,然後將用過的列印紙蘸溼後團在一起,摁入半殼塑料殼裡,將底部和上部都整成平的,快幹時取出來,這樣,一個紙質柱礎就做成了,看起來很像是漢白玉做的。立柱、大梁則用列印紙卷芯,外面再卷舊報紙,這樣做出來的柱子和大梁就比較結實,而且報紙時間長了會變黃,更像木頭的顏色。椽、飛、脊、瓦因為不承重,直接用舊報紙根據尺寸大小捲成圓筒即可。重要的是各種鬥拱,紙質模型不同於木頭,木頭能開槽,可以用減法,而紙箱板因為中間是瓦楞狀,所以只能用加法,根據每一種鬥拱的形狀裁剪紙箱板,然後將這些紙箱板黏合成鬥拱的樣子。門釘用的是牙籤,門環是用裝完藥片的鋁箔剪成圓形粘到門板上,木塔的鈴鐺則是用易拉罐的鐵皮製作的。
因為平時要上班,製作這些模型,只能利用業餘休息時間。製作應縣木塔,楊宇光花費了近半年時間。作品一經問世,立即受到觀者的好評,大家對楊宇光製作的紙質應縣木塔驚羨不已。
楊宇光用廢舊紙箱和報紙製成了大量作品,從材料到製作過程都綠色環保的。這些作品以特殊的材料形式與精巧的工藝手段將古代建築的雄姿倩影呈現在觀眾眼前,既惟妙惟肖地塑造了古建形象,又傳達出了古建神韻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其中,《應縣木塔》《大同明清和陽一條街》《北京紫禁城角樓》陳列在古城民俗館以來,每年都有大量的市民和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得到了大家的好評。《大同曹夫廟》陳列在北嶽小學分校,為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亮點,受到教師、學生、家長的高度評價。全市小學校長培訓期間,進行了集體參觀,好評如潮。
《萬榮飛雲樓》陳列在星影風尚藝術學校,學生、家長對之讚不絕口。《大同華嚴寺曇曜塔》2017年7月參加全省首屆職工手工藝精品展評,榮獲三等獎。參展後贈送給了大同大學美術學院。《太平樓》《鐘樓》現陳列於鼓樓古玩城佃璽畫廊。《鼓樓》《魁星樓》《大同民居四合院》現陳列於大同市圖書館。《大同乾樓》陳列於北嶽小學分校。
讓我們一起築夢追夢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