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2020-12-19 咬文嚼史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

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佛光寺東大殿

應縣木塔

全名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佛宮寺內。建於公元1056年,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座全木結構高層塔式建築,堪稱木構建築的奇蹟。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應縣木塔

渠縣漢闕

漢闕有石質「漢書」之稱,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渠縣漢闕位於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境內,是中國現存地面上時代最早、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其風格穩重造型生動,顯示漢代高超的建築技巧。

渠縣漢闕

故宮

故宮(紫禁城),建於公元1420年,是中國明清兩朝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

泰山岱廟

岱廟(東嶽廟)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南麓,始建於漢代,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的地方,建築風格採用帝王宮城的式樣,是中國四大古建築群之一。

泰山岱廟

武當山古建築群

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武當山古建築群建於唐朝貞觀年間,規模宏大,有「五裡一庵十裡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迴環畫鏡中。」的仙山瓊閣意境,堪稱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奇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武當山古建築群

承德避暑山莊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於公元1703年,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山莊的布局藉助自然地勢,因山就水,建築上融合了南北方造園的精華,享有「中國古典園林最高典範」的盛譽。199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承德避暑山莊

曲阜孔廟

初建於公元前478前,是祭祀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整個建築布局嚴謹,左右對稱,沿一條南北中軸線由九進院落串聯而成,是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曲阜孔廟

北京天壇

位於北京東城區永定門東側。始建於公元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場所。天壇整個建築布局呈「回」字形,設計巧妙,以奇特的構造和瑰麗的裝飾著稱於世,是中國保存下來的最大祭祀建築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天壇

嵩嶽寺塔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嵩山南麓。嵩嶽寺塔建於公元525年,塔身的構造為15層的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十二邊形,塔身自下向上逐層內收,輪廓構成柔和的拋物線。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古磚塔的孤例,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崇嶽寺塔

布達拉宮

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北瑪布日山上。 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七世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古建築群。整個建築呈石木交錯的方式設計構造,是世界十大土木建築之一。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

大同善化寺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始建於唐開元年間,整個建築沿中軸線坐北朝南,高低錯落,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築。

大同善化寺

芮城永樂宮

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龍泉村東側。永樂宮始建於公元1247年,整個建築結構使用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宮殿內的牆壁上布滿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是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古建築。

芮城永樂宮

大雁塔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面晉昌坊的大慈恩寺內。大雁塔始建於公元652年,由玄奘印度取經回來後主持修建,其建築設計融入了古印度佛寺建造形式的元素,是中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磚仿木結構四方樓閣式磚塔,也是中國佛教建築藝術傑作,201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安大雁塔

南京明城牆

始建於公元1366年,完工於公元1393年。城牆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城四重城垣構成,周長超過60千米,圍合面積逾230平方千米,為世界歷史之最。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南京明城牆

恆山懸空寺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峭壁上。懸空寺建於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整個建築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巧借巖石暗託,梁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以建築奇特結構巧妙堪稱世界一絕,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恆山懸空寺

杭州六和塔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之江路。六和塔始建於公元970年,塔身內部為磚石結構,外部為木結構樓閣式,塔外各層簷角共掛有104隻鐵鈴,簷廊八面共十三層,外二層為內一層,六層封閉,七層與塔外相通,形成明七暗六的獨特構造。是杭州古城的宋代建築。

杭州六和塔

晉中王家大院

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靜升鎮境內。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經明清兩朝歷時300餘年修建而成,建築格局繼承了西周時期形成的前堂後寢庭院風格,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又獨立成章。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山西晉中王家大院

西遞宏村古村落

位於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是中國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兩座古村落。西遞始建於公元十一世紀的宋朝元祐年間,現有公元十四至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宏村始建於公元1113年,有著明清時期比較完整的古建築137幢,建築風格注重木雕、磚雕、石雕等細膩精美的雕飾,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西遞、宏村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宏村古村落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中國的古建築王國,坐擁國內70%的古建築遺址,還凝聚了華夏的魂
    文/1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這本是一句歌詞,但也是對山西的真實寫照,不過這也並不是山西的全部,如果你想領略華夏文明,那一定要來山西,這裡凝聚了華夏的魂,讓無數人流連忘返。山西擁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僅一個省,就擁有中國70%的古建築遺址,是名副其實的古建築王國,像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遙古城等等,每一個都散發著古樸的韻味,而且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長話短說,一言蔽之:龍的形象起源於大象的鼻子。
  •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回望五千年華夏文明,羊在人類的社會架構中始終有著獨特的地位,在以農耕為主的中原文明,羊固然有著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而對於遊牧文明而言,羊更是其經濟架構中的主體。從早期的圖騰崇拜,到今天走入千家萬戶的美食,羊在給我們提供蛋白質的同時,也衍生了悠久燦爛的羊文化。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歡迎收看《山海經》系列第26期,本期夜述封神將和大家一起探討上古文明的圖騰。其實上古的歷史早就消失在時間的迷霧裡,我們如今僅僅靠猜測、臆想和自認為合理地推理來儘量還原這段歷史,今天夜述封神根據《山海經》為大家還原一下。
  • 家園需要生命來守護,圖騰需要用鮮血來印記
    作為一個獵人,自己的族人被屠戮,自己的獵槍被收繳,自己的獵場被毀滅,獵人的尊嚴被踐踏,唯有奮起反抗,自己的家園需要用生命去守護,額頭上的圖騰需要用鮮血去印記。在那原始的社會體系中,部落就是他們的家,獵場就是他們的領地,領地就是他們的國,任何的異族人踏入了他們的領地,侵犯了他們的領地,都是誓死相抗的。一面是戰敗的清政府被割讓臺灣,臺灣民眾組織的抵抗運動,日本攻城掠地;另一方面是賽德克族和道澤族為了獵場的爭奪,為了圖騰印記的銘刻,相互仇殺,現代文明與原始社會在這特殊的背景交融。
  • 中國50個古建築!讓我們一起領略下古代建築的神奇吧
    中國50個古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中唐代雕塑精湛 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 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
  • 古鄄擷珍之五:雷澤——華夏文明的源頭
    古鄄擷珍(五)雷 澤華夏文明的源頭雷澤是上古時期著名的大澤之一,其遺址在今鄄城縣引馬、閆什和彭樓鎮一帶。雷澤遺址和圍繞雷澤而生的華胥、伏羲、女媧的歷史故事,在中華民族文明探源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雷澤縣,漢成陽縣,隋改治雷澤縣,金省,故治所在今山東濮縣東南(民國初改濮州為濮縣)。」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冊》,是當今歷史研究成果的彙編,其中把雷澤的位置標在鄄城縣的東南部,雷澤西南有歷山。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摘要:華夏古代青銅饕餮突現的羊首禮器不僅反映了當時的羊圖騰崇拜, 而且具有宗教觀念與政治意識的「紀念碑性」的意義。
  • 解密狼圖騰的真正由來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有多種族的少數民族存在中國的周邊,他們被稱為「夷狄」「蠻族」等等,其中北方有一支少數民族,名為犬戎,他們信奉的圖騰是兩隻白狗,在神話中,犬戎族又有著怎樣的傳說呢。這是一個英雄與美人的浪漫故事,也是一個種族,蠻族的開創歷史,在那樣一個恢弘的歷史時代,能作為一族的始祖出現,這本身就說明了盤瓠的厲害之處。後世研究中國歷史神話的人,有很多把盤瓠與盤古當作一人,首先是因為二者的讀音非常接近,很容易在口口相傳之中讀錯發音。
  • 炎黃子孫身上的三大印記,如果都有,那就表示你是純正的華夏民族
    的確,龍的傳人代表的是我們堅強不屈的毅力,炎黃子孫則代表的是我們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印記。不過,現在網上卻有了這樣一種說法,說純正的華夏子孫其實身上都帶著這樣三大標記,只有有這三大標記的人,才是真正的華夏子孫。那麼,到底是哪三樣標記,又有何神奇之處,為何就能證明人華夏民族的身份呢?
  • 華夏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1929年,由燕道誠父子在農作時發現大批玉器,一鋤頭扣開了一座塵封千年的古代文明大門,後來由於日軍侵華這件事就這樣被人所遺忘。時間來到20世紀五50年代,成渝鐵路開工施工中工人多次挖到大量文物。於是西南博物館在鐵路沿線開展大規模發掘清理工作,直到那個讓中國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混亂,實際發掘工作也停了下來,埋藏千年的歷史文明再次與我們擦肩而過。
  • 中國歷史上被誤解的朝代,《大秦帝國》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與夢想
    大秦帝國,無疑是中國文明的正源,也無疑是中國歷史上最被錯訛和誤解的朝代。它是一個歷史黑洞,亦是一個巨大的興亡之謎。秦帝國過於完美卻太過短暫,五百多年的奠基(從秦立諸侯算起),鑄就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自由奔放,充滿活力的黃金時代,卻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生命,伴隨著鹹陽的一場大火,他轟鳴而亡。秦帝國的不幸,不在於它的轟然崩塌,而在於它不公的歷史地位,在於百千年之後的我們,所謂華夏族後裔的我們。
  • 會「移動」的古建築,有「華夏祖廟」的美稱,建在懸崖絕壁處
    中國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古老建築,看到時總是感嘆古人的智慧, 但是,你見過「移動」的舊建築嗎?這是河北的一座古老建築,建在懸崖絕壁的山窪裡,時隔幾百年懸在半空中, 很多遊客來訪時,這座古建築前後自由搖晃,被當地人稱為「吊廟」和「吊樓」。
  • 黃帝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可汗?極可能是遼寧人?
    ■黃帝是華夏歷史上第一位可汗?  近些年,有關黃帝是中華民族的「血緣始祖」還是「人文始祖」的爭議不絕於耳,而說到黃帝的籍貫,卻幾乎眾口一詞:黃帝是中原人,黃帝部族起源於黃河流域。如果有人告訴您,黃帝其實生在遼河邊,黃帝還極可能是遼寧人,對此顛覆性的說法,您是否會感到刺耳?是否連想都不想,便嗤之以鼻?
  • 發現中國古建築之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話說古建築,ID:huashuogujianz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中國建築是世界公認的最古老的原生態建築體系之一,經歷了從「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開始、直到建造房屋,最終形成獨立體系這樣一個過程。
  • 《奇蹟重生》圖騰印記玩法,讓你從此富起來
    不過在《奇蹟重生:夢幻騎士》的世界裡,自從有了「圖騰印記」玩法之後,資源這種小事就根本不叫事了!因為只要你能玩轉這個玩法,包你從此富起來!戰盟系統點擊率最高的玩法自從戰盟系統中加入了圖騰印記玩法之後,它就成為了無數玩家最喜愛的玩法之一。
  • 《有一種文明叫中國》之一:華夏文明的締造者是誰
    公元前2178年6月6日,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偉大的人物帶著一個偉大的使命來到了人世間。在當時沒有人能想到,他能成為華夏民族國家的締造者。他19歲平水土,32歲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75歲攝政,劃九州,93歲完成天下一統大業,被稱為華夏第一王。
  • 《解讀西遊記》|九頭蟲背後的華夏正統之爭
    從小說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九頭蟲其實是鳥類,有羽毛、有翅膀,九個頭。大鵬幹不過它,仙鶴更不用提,充滿傲氣,不是凡鳥。既然是九頭鳥,那麼我們便可以追溯一下它的來源了。在中國最早的神話書《山海經》中記載了這樣一種鳥類:九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
  • 與羅馬帝國,古巴比倫對比分析,華夏文明為何沒有間斷?包容性
    導語:中國歷史為何能夠不間斷髮展,華夏文明沒有被間斷並成為最有底蘊的歷史文明之一,原因何在?唯獨華夏文明是一個從來都沒有被間斷過的文明。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到今天,它雖然歷經磨難,但是卻依舊傲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中國的歷史發展能夠不間斷呢?讓華夏文明能夠成為唯一能一直發展傳承的文明呢?我們今天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看一看作為華夏人,我們應有的自豪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