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的傳說都有哪些?

2020-12-22 肥貓聊古今

「龍」,在中國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作為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瑞獸,其從誕生的那刻起,就與華夏文明緊密相依,可以說「龍」是華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為華夏文明的圖騰,「龍」在中國古代更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帝王都是以真龍天子自居。而到了現代,我們華夏民族也依然稱呼自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龍」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關於「龍」的傳說都有哪些呢?

四大瑞獸之首的神龍

在中國古代,人們因為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所以創造出了龍這樣一種能夠呼風喚雨的神獸。

古人把龍看成神物,他們變化無常,神秘難測,時而顯露雲端,時而隱匿於深淵。

《廣雅》中有這樣的記載,「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此外還有地位更高,更加神異的青龍或者蒼龍,《禮記》中把龍和麒麟、龍龜、鳳凰一起稱為四靈。

在我國的古代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多不勝數。上至黃帝時期,就有黃帝乘龍升天,應龍助黃帝戰勝蚩尤的傳說;夏禹治水時,傳說有神龍以尾劃地成河道,來疏導洪水;漢高祖劉邦、,傳說是其母夢見與赤龍交配孕育而生。

從這些傳說中可以看出,人們把美德都集中到了龍的身上。龍不僅僅出現在古代神話傳說故事裡,在後世更是被不斷的傳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龍文化。

在封建王朝中,龍更是作為皇權的象徵存在。

葉公真的好龍嗎?

在中國,「葉公好龍」是流傳最為廣泛的民間故事。

雖然有關龍的神話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誰也沒有見過真正的龍,《易經》有記載,「飛龍在天,大人造也。」至於龍的形象,恐怕是幾千年以來人們在各種傳說的假想中演化加工而來的。

如果說在古代有誰真正的見到過龍,那肯定是春秋時期楚國葉縣的沈子高,他就是後世廣為人知的「葉公」。

傳說葉公非常喜愛龍,好龍心切,於是在房屋的梁柱門窗上都雕刻上了龍的花紋,家裡裝飾的簡直如同龍宮一樣。就連葉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繡上了栩栩如生的龍圖案。

天上的龍知道了這件事情後,就從天上來到了葉凡的家裡,巨龍盤在葉公家的柱子上,頭從窗戶伸進了葉公的書房,然而,葉公卻只看到了龍的一鱗半爪,因為龍來造訪他家時,他早已經嚇得鑽到了書桌下面去了。

能把龍畫活的人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非常出名的大畫家,叫做張僧繇,此人的繪畫技術十分高超,當時的梁武帝極其信奉佛教,修建了很多的寺廟,作畫都是讓張僧繇去的。

相傳有一年,梁武帝傳召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東寺作畫。張僧繇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在寺廟的牆壁上畫了四條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金龍,這金龍簡直就和真龍一樣,吸引了許多的人去觀看。

可是當觀看的人湊近去看時卻發現四條金龍都沒有畫上眼睛,於是眾人紛紛請求張僧繇給龍點上眼睛。張僧繇拒絕道,「給龍點上眼睛不難,但是如果點上眼睛,這些龍就會破壁飛走。」人們都不相信張僧繇所說的,認為他在撒謊,畫在牆壁上的龍怎麼可能變成活的呢?

後來張僧繇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答應眾人給龍「點睛」。

只見張僧繇提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這時神奇的事情便發生了,天空中烏雲密布,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破壁騰空而起,張牙舞爪的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兒,烏雲散開,人們都嚇得目瞪口呆,只見寺廟的牆壁上,只剩兩條還未點睛的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則早已不知去向。

所謂「畫龍點睛」的故事,就是來源於此。

古人是否養過龍、吃過龍肉呢?

據說在古代,龍這種生物不僅能夠見到,還能像其他動物一樣被人類所豢養,而且有人還吃過龍肉,這聽著是不是很荒唐?

傳說在帝舜時期有豢龍氏和御龍氏這兩種職業。這些人了解龍的嗜好脾性,可以馴養和指揮龍。幫助舜養龍的豢龍氏,收了一名叫劉累的學徒,這個學徒掌握了馴龍的技術,得到了帝孔甲的賞識,但是由於他沒有傳承到所有的養龍技術,結果把帝孔甲的一隻龍給養死了,於是偷偷地把龍肉做成湯獻給帝孔甲品嘗,孔甲不知是龍肉,嘗後讚嘆道人間竟有如此美味,於是吩咐劉累再烹製一些來吃。

後來,另外一條龍也被劉累養死了,直到龍肉被吃光後,劉累只能逃跑了,結果馴龍的技術就此失傳。

總之,劉累這養龍的技術太差,孔甲也太好忽悠了,不過就此有了「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一說。

以上的記載說明了龍雖然稀有,但是和人類也是有過頻繁接觸的,所以古籍中那些對龍的形象和習性的描述,也許並非憑空想像。然而從孔甲之後,龍在現實中就很少能見到了,至於是不是由於擔心被人類豢養當作美味吃掉從而躲起來的,這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過古人所豢養的龍,應該不是下圖這樣的龍,更可能是類似巨蜥或者鱷魚這樣的生物吧。

我是愛聊歷史的肥貓君,歡迎大家閱讀俺的文章,喜歡肥貓君文章的朋友,請點個讚,關注一下肥貓君,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華夏龍圖騰的起源
    中國人自古以「龍的傳人」自居。龍在華夏文明裡一直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真龍天子,龍顏大悅。龍即是君王,龍就是皇帝,打龍袍也就是打皇帝。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地球上根本就不曾有過「龍」這種生物。龍的形象純屬虛構。那麼,華夏龍圖騰的起源到底在哪裡呢?長話短說,一言蔽之:龍的形象起源於大象的鼻子。
  • 中華魂-龍圖騰
    漢族的民族圖騰是由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誌。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它是華夏崇奉的圖騰神。
  • 是圖騰崇拜,更是太牢祭禮,最終回歸美食:羊在華夏文明中的嬗變
    關於野獸,或者動物崇拜,在地球上不同的文明中都存在,它們的產生實際上代表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而與其它文明相比,華夏先民的崇拜少了神秘,卻多了許多煙火氣,除了龍等人類創作和想像出來的動物之外,更多的是羊、牛、馬、鼠、狗等與人類關係密切的動物,這種崇拜相比我們的鄰居更有人情味。
  • 解密狼圖騰的真正由來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有多種族的少數民族存在中國的周邊,他們被稱為「夷狄」「蠻族」等等,其中北方有一支少數民族,名為犬戎,他們信奉的圖騰是兩隻白狗,在神話中,犬戎族又有著怎樣的傳說呢。而且對於盤瓠和盤古來說,廣義上講,二者都是開闢一個種族的始祖,只不過盤瓠的神話多出自與少數民族,而盤古的神話是華夏神話的代表。在《山海經大荒北經》有記載:有人名犬戎。黃帝生苗龍,苗龍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為犬戎。
  • 古鄄擷珍之五:雷澤——華夏文明的源頭
    古鄄擷珍(五)雷 澤華夏文明的源頭雷澤是上古時期著名的大澤之一,其遺址在今鄄城縣引馬、閆什和彭樓鎮一帶。雷澤遺址和圍繞雷澤而生的華胥、伏羲、女媧的歷史故事,在中華民族文明探源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冊》,是當今歷史研究成果的彙編,其中把雷澤的位置標在鄄城縣的東南部,雷澤西南有歷山。宋、金以來,黃河屢決,雷澤逐漸淤涸。1990年在閻什鎮、彭樓鎮古雷澤遺址部分區域之上興建雷澤水庫,引黃河水作為菏澤電廠專用水庫和唯一水源。
  • 東方有龍,幻化為塔,龍是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
    東方有龍,幻化為塔。龍是中華文明的圖騰象徵,龍塔又坐落於黑龍江省,故得名龍塔。它是一座集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廣告傳播、無線通訊、環境氣象監測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塔。景區特色項目:龍塔206米——世界較高的空中「祈福館」,福氣氤氳,宛若仙境。來到「祈福館」一定要登鵲橋!
  • 《山海經》:透過蛇、鳥圖騰看上古,華夏的起源到底是什麼?
    相信大家都知道《山海經》可以理解為一本地理書,雖然看似荒誕不羈,但是不可否認它對中國上古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而如何《山海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夜述封神認為這是上古族群的部落生存形式。
  • 《解讀西遊記》|九頭蟲背後的華夏正統之爭
    按照孫悟空的性格,打妖怪從來都是斬草除根,連小妖怪都不放過,在獅駝嶺一夜之間殺死四萬妖怪。但是卻對這隻九頭鳥網開一面,也許,孫悟空知道它真正的來歷。所以我們可以分析得知,九頭蟲最早的原型就是來自於《山海經》。
  • 龍真的只是神話傳說嗎?這些證據表明,龍或許真的存在?
    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被稱為龍的傳人,龍也是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象徵。我國古代,龍就作為權力的最高象徵,裝飾在宮廷內院和君王的衣袍上看。不難看出,龍在我們的文化中佔據多麼重要的位置。可便是這麼一個在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佔據舉重若輕位置的動物,卻始終被籠罩著在謎團中。
  • 龍的傳人,你可知道龍是何時出現在中國的嗎?
    伏羲,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的三皇之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他人首蛇身,伏羲所統領的部落圖騰是蛇。十二生肖中屬蛇也稱屬小龍,相傳蛇有了靈性便成了龍。在我國先秦時期,伏羲被奉為青帝就是因為人們認為他是青龍的緣故。一直以來,青龍都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第一龍,龍圖騰是由伏羲部落圖騰蛇演變而來的。
  • 龍的傳說,起源與解析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龍是一種神力強大的神獸,變化無窮。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龍的觀念興起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時期。自古以來,水便是農耕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認為龍有興雲布雨的功能,華夏文明崇龍敬龍的文化由此產生。「C」形龍是中國最早的龍圖案。 進入奴隸社會之後,雖然人們的圖騰觀念逐漸淡化,但對於龍的崇敬之情,並沒有減弱。龍逐漸演變成為王權的象徵。
  • 神龍文化:華夏民族的崇祖文化
    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這些龍文化的遺存從夏、商、周到漢唐、明清一脈相承,都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源頭,在形態上可以說都是北京故宮裡各種龍形象的祖先。
  • 上古三大神龍傳說,青龍排第三,第一曾經為人類圖騰,不敗神話!
    上古三大神龍傳說,青龍僅排第三,第一曾經為人類圖騰,不敗神話!在上古的神話傳說中,龍始終是人類追隨的對象,它是一種精神的信仰。更是一種神力的表現。在很早以前就有關於龍的神話傳說,關於它的形態大多是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龍是一種神靈,它掌管著天地的雨水。有的刻著兩條龍互相纏繞,龍頭呈V字型,並且嘴裡吐著水花。龍的形象也在先秦各代得以長足發展,由雜多而整合,由粗簡而趨美。龍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徵是有鱗、有須、能興雲作雨的生物。後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今天給大家介紹三種華夏歷史上的三大神龍,看看它們的神秘之處。
  • 傳說中龍的地位並不高,為何古代的皇帝們,還要以真龍天子自居?
    為了自己在民眾之中的威望,自己或手下的依從者便會加上特別的傳說:或是誕生時有異象、或是天賦異稟、或者智勇過人。建立一般人對領導者的崇拜與信心。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君王本身所擁有的傳說顯然無法貼切的讓所有的人民都明白,君權神授的概念在此開始萌芽——我的權力是天地一切執掌者所賦予的。天是每個人都必定看得到的,又接觸不到的。
  • 在古代,龍是如何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的?龍的傳說竟是這樣來的!
    今天為大家講一下我們中國的象徵——中國龍。在古代,龍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皇權的象徵呢?為什麼皇帝的衣服叫龍袍呢?對於龍的傳說是怎麼而來的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析一下,具體如下:首先要明白龍是一種圖騰,在史書中關於龍的起源是有出入的。據《竹書紀年》記載龍起源於伏羲氏,而據《史記》記載龍則起源於黃帝。但是種種跡象表明成書於春秋時期《竹書紀年》要比《史記》更加可靠一點。
  • 安順出土龍化石,傳說中龍圖騰的真實身份或許就是它
    龍是否存在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龍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有特殊意義,它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圖騰,讓中華民族具有凝聚力。那麼它到底是傳說中的生物還是只是臆造之物呢?對於龍的描述有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各種動物的特徵湊在一起。
  • 麒麟這一傳說中的瑞獸和龍、鳳形象的起源有何不同?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傳說中它有獅子似的頭顱、鹿麂一樣的角、麋一樣的身體、駿馬似的四蹄、渾身披滿龍一樣的麟甲,總之是一幅四不像的模樣,雄獸稱「麒」、雌獸稱「麟」,「麒麟」和「鳳凰」一樣,是雌雄並稱而成。
  • 龍——中國人的精神信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龍文化源遠流長,在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有了對龍的圖騰崇拜,到現在,只要與龍有關的成語,基本上都是正面而美好的,而在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龍已經滲透進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儼然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我們中國人常以「龍的傳人」、「龍的子孫」來形容自己,可見對「龍」的高度推崇與信仰。
  • 每個姓氏都有專屬自己的圖騰,你姓什麼?看看你的「守護神」是誰
    龍文明,鳳文明,是中國最為人熟知兩大文明體系,在中國人心中,對龍的崇拜是一種綿延數千年是特殊現象,至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情結,恐怕是跟圖騰崇拜有關。 不同的地理環境,也有不同的動物,《山海經》18卷將地理位置劃分的非常詳細,遠古的人類有時會將圖騰演化為自己的姓氏,原始人認為,圖騰有某種特殊的能力,可以保護自己,那麼不同的姓氏,又都有著什麼樣的圖騰呢?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