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被稱為龍的傳人,龍也是華夏民族的文化圖騰和精神象徵。我國古代,龍就作為權力的最高象徵,裝飾在宮廷內院和君王的衣袍上看。不難看出,龍在我們的文化中佔據多麼重要的位置。可便是這麼一個在我們的中國文化中,佔據舉重若輕位置的動物,卻始終被籠罩著在謎團中。龍,是不是確實存在呢?它確實只是大家所構想出來的虛無縹緲之物,還是另有隱情?
生物龍究竟存不存在這個問題,始終是近現代最受熱議的話題。一方面是從古至今的傳說故事和見聞,讓大家覺得這個神奇的動物是真真正正存在的;與此同時,大部分人也沒有真真正正見過龍的真容,更沒有什麼地方保存過真龍的骸骨。在這個令人迷惑的情況下,大家也只能用神龍見首不見尾來描述。到了近現代,伴隨著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學者們越發地覺得龍這種生物並不存在,它只是古大家「臆想」出來的一種精神象徵。
可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的有考古工作者在遺蹟中找到「史前龍」,這種發現又給學者帶來了新的疑惑,如果沒有確實龍生活在這個世界,大家又是怎麼勾畫出龍的模樣的呢?關於這個問題,專家們給出了兩類答覆,這兩類答覆都是建立在生物龍並不存在,只是神話傳說的前提下的。
第一類說法:動物演變
在上個世紀,著名的學者聞一多就在自己經典著作中寫道,龍只是上古時代部族人民的一種圖騰信仰,它並不存在於生物界,並且這種龍圖騰是古大家以蛇圖騰為首,結合了多個部族後而組建的新部族圖騰的結果。聞一多的這種圖騰龍的說法,是現在學術界中的主流說法,還有一些學者的觀點與此觀點一致,覺得龍最初的原型是鱷魚、蜥蜴和馬等其他生物,被人類逐漸結合後而形成的一種虛構生物。
第二類說法:雷電演變
這種說法存在於主流說法之外,一些人認為龍是大自然中的「雷」和「電」的形變,因為龍的讀音為long,和雷電形成時所發出的聲音一致。蘇州大學的徐山學者,根據此觀點對甲骨文中「龍」、「雷」、「電」等字,做過仔細研究後也比較傾向於這種說法。難道龍這種生物確實只是大家所臆想出來的產物,它確實不存在於這個世界嗎?
但是,伴隨著不斷出土的考古證據,學者們這種觀點被打破了。1982年,考古學家在東北遼寧的查海遺址中,挖掘出來一條石頭堆砌的龍,這條「龍」長19.7米,頭部最寬處約2米,呈現一種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的狀態與後來軒轅黃帝部族的龍圖騰十分相似。要知道軒轅黃帝部族是生活在5000年前的上古時代,而這條石龍卻有著八千年的歷史,如果沒有真龍存在的前提條件下,古代人是如何把它堆砌出來的呢?又為什麼會比創建龍圖騰的軒轅皇帝部落,生活的時代還要早三千年?
之後,考古學家各自在1987年和1993年的河南濮陽和湖北焦墩,先後發現了用石堆打造的龍的形象,它們與後世的龍也極為類似,產生的時代也在六千年至七千年前左右。這麼多早於軒轅皇帝時代的龍形象出現,讓我們不得不去懷疑,如果沒有真實存在的類似生物,古人們又是如何造就出來的,而貴州出土的遠古化石,也許給出了我們一個真相。
不管貴州出土的這條長有角的龍,是否是我們龍圖騰的原型,但它的發現會帶給我們一個思考:曾認為從不存在長有「角」的龍,也被發現了化石,那麼真實的龍是不是也在某處靜靜地躺著。
在這裡,小編建議你讀讀這部《山海經》,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有關於神話傳說的故事,並且是一本很受專家教授喜愛的經典好書,非常值得有思想的人深入分析。
各位可能會擔心看不明白,不用擔心它是一本彩圖詳解版《山海經》,在其中不僅僅添加了全注釋全譯文翻譯,並且還搭配上了精緻的插畫圖片。
這樣的表現形式,不論是成年人或是小孩,都能夠從這當中感受到上古文明的風採,小孩子通過插畫去了解這些故事,還可以有效地鍛鍊孩子的記憶力和想像力。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受益匪淺。
只需要一頓飯錢,但是卻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僅僅可以增長見識,增加自己的知識面,還能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