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戰火紛飛,各方力量為救亡圖存都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最具有影響力之一的群體就是文人群體。
公認的四大才子有徐志摩、鬱達夫、邵洵美、戴望舒,他們儒雅隨和,才華橫溢,是無數民國女子都芳心暗許的對象;四大才女有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她們知性獨立,才情卓越,是無數民國男子都寤寐求之的對象。
但這些才子才女都是在前人解放思想後,在動蕩的民國時期成名的文人。在清朝末年民國建立之初,各種思想混雜在一起,許多文人們也在思想大熔爐中彷徨。那時候,一個神秘的女子形象出現在書籍報刊上。她被籠罩在朦朧的薄霧之中,讓人看不見,摸不著。短暫地出現在世人眼前,卻留下了無盡的相思。但是到底是她的傾國傾城還是她的文字和才情成為了她讓人戀戀不忘的閃光點呢?
松陵女子潘小璜——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
在一個普通的日子,一篇署名為松陵女子的文章震驚了世人。當時還處於清末民初的交替時間階段,思想仍然沒有得到較大的解放,舊的思想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
但是,總有接受了先進思想教育的青年人,其中女子只佔了少數。而一個能夠寫出讓整個社會都追捧的文字的女子,自然是比男子更容易獲得關注。
松陵女子原來叫潘小璜,傳言她傾國傾城,氣質淡雅,聲音婉轉動聽。而她寫的文章或是俠肝義膽的故事,或是言辭犀利的批判語句,一字一句間皆是讓人動容的才情。世人皆感嘆她才情瀲灩,但實際上無人知曉她的真實樣貌。
後來又是一篇文章,文章中寫到有人在蘇杭遊玩時,見到過年輕貌美的松陵女子潘小璜。蘇杭出美女,而正值妙齡的潘小璜氣質恬淡,才情卓越,當然就吸引了無數的青年才俊慕名而來。各種年齡段的男子都紛紛到蘇杭來尋找潘小璜,卻沒有一個人見得廬山真容。
但是,男子們都自動將文章中描寫的女子形象帶入到潘小璜的形象中,加上她的才華,男子們都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出版潘小璜文章的雜誌社每個月也會收到無數封男子的表白信件,有達官顯貴,有落魄書生,有青年才俊也有中年富翁。一時間幾乎全國男性都折服於這個松陵女子。
但是奇怪的是表白她的人越多,收到的信件越多,潘小璜的信息就越少,以至於後來徹底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視線中,再也沒有發布任何一篇文章。世界上唯一一個和潘小璜有聯繫的線索也就這樣不知不覺中斷了。
她是她,她也不是他——潘小璜或柳亞子
潘小璜出現在世人眼中的時間並不長,頻率也不高,雖然她每一次出版一篇文章都會掀起一場」告白熱潮」,但是始終沒有人見過這個如夢似幻的才女。並且在不知不覺就不再發表文章了,她承載在文字上的女子形象也就突然消失在了愛慕他的追求者的視線之中。
在那個信息交流速度較慢的年代,想要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從未面世的人並不容易,因此潘小璜的真容其實是直到百年後才得以被探究清楚的。
百年光陰流轉,時過境遷,其實潘小璜到底是誰已經沒有再關心。但是當初那樣轟動的場景還是讓歷史學家好奇,這潘小璜到底是何許人。經過摸索,這才發現其面具下的真面目。
潘小璜的筆名叫「松陵女子」,因此當時的人都稱呼她為松陵女子潘小璜,但是其實潘小璜也是別人的筆名,是當時有才華有志氣的年輕男子柳亞子的筆名。
潘小璜其實就是柳亞子,柳亞子也是潘小璜,潘小璜更像是柳亞子手下用筆塑造的一個人物。她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情緒飽滿。所謂見字如人,才子筆下的潘小璜也如同一個才女,讓無數青年才俊趨之若鶩。
而柳亞子作為清末民初的思想解放者,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才情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更大的才華和貢獻,體現在他其實是同時用兩個筆名和形象,在發表自己對於救亡圖存的見解以及努力喚醒百姓的精神上。在潘小璜現世的同時,柳亞子也在以柳亞仁的名義發表文章。
而通過潘小璜,他確實激勵了很大一部分年輕人,但是不過幾年時間,他便讓潘小璜」封筆」,其實也是因為身份的衝突。在扮演潘小璜的時候,他就已經小有名氣,而他的雜誌社——南社雜誌,創建人是他的名字,如果再繼續扮演潘小璜,會引來更多不知名的麻煩,因此他才會選擇讓潘小璜封筆匿跡。
男子筆是火,女子筆是槍——擊中沉睡者的心
實際上,從古至今,文人以女子自喻出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的例子並不少見,但是以女子的名字作為筆名,並且以女子的形象出現在自己的作品和出版社的文人卻極其少見。
柳亞子本身是一個愛國詩人,他的筆就如同戰場上的槍,他希望用文字喚醒麻木的人。但是中國古代封建歷史上千年,要想用文字短時間內改變其麻木腐朽的思想,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古往今來一直是男子持筆,女性文人少之又少,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夠說得上來的才女又有幾個?班昭、謝道韞、李清照?可是這些才女代表的都是封建社會的女性形象。清末民初國時期急需一個代表民國時期的獨立且充滿智慧的女性形象來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縛。
因此十七歲的柳亞子開始以女子視角撰寫文章,以潘小璜的身份在當時較為新穎而且掀起一大波雜誌狂熱的雜誌《女人世界》上陸續發表文章。
他以女子的角度和口吻,在文章中痛斥當時的青年壯男懦弱無能,麻木愚蠢,女子尚知俠肝義膽、憂國憂民,以此來反襯出男子的冷漠。如果用男子的口吻來撰寫這樣的文章,肯定會受到大部分社會男性的徵討,這也是為什麼柳亞子會用潘小璜的形象來撰寫文章並且發表出來的另一個原因之一。
社會黑暗,」潘小璜」的文章,猶如利劍出鞘,直擊人心,在當時產生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力。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