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后妃們在清代的古裝上念姓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畫風突然變了,因為滿族人的姓很難念,現在也不是很常見了。為什麼?清朝滅亡,滿族人民退位後,滿族後裔改姓,以避免濫用職權。所以現在我們很少再看到滿族的姓氏了。
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史料來了解滿族的姓氏。順便說一下,我們也可以看到滿族的姓氏到底變了什麼。如果我們認識的人有這些姓氏,也許他們是滿族的後裔。雖然滿族只是55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個,但他們仍然給人一種「特殊身份」的感覺。
滿族有八個姓氏,在清代相當突出。能用這個姓氏的人都是當時滿族的貴族。滿洲的八個姓氏是通甲、瓜爾甲、馬甲、索可羅、赫舍裡、伏查、那拉和牛葫蘆。必須大家都知道,在後世的甄桓傳說中,nuhulu是甄桓的姓氏。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童家石。通甲原是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地名,後來成為滿族的一個姓氏。康熙年間,他們的祖先奉命駐守鳳凰城,住在東塘鎮石橋村李樹口,遷往那郎阿依
埋在這裡。清朝太祖的袁貴妃、順治的小康璋皇后、康熙的小義仁皇后等都是以這個姓氏聞名的人。後來,這個姓氏改為漢得通、通、通等姓氏。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人都是滿族的後裔,這取決於生活的地區。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瓜爾加。瓜爾加曾經是一個地名。是女真族的一個古老部落,所以這個姓氏也很古老。它被稱為歷代滿族第一姓,在清代史籍《滿族八旗譜》中名列第一。清代許多妃子都以這個姓氏為氏,如康熙敦義帝的妃子瓜家,嘉慶帝的妃子蘇萬尼瓜家。後來,這個姓氏改為漢族的「關」姓和「李」姓。1911中華民國成立後,關翔穎、著名的第八路軍抗日將領、關志霖、香港藝人、大陸藝人關曉彤,都是滿族家族的後裔。
第三個姓氏是馬甲。這個姓氏也來自中國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一個地名,佳麗庫馬甲,名字很長。此姓先民隨軍入關後,少部分為官吏,多為商人。因為他們以前過遊牧生活,不習慣當地農民的生活,但後來會逐漸同化。後來改姓漢姓「馬」和「馬」。然而,並非所有的馬姓都是滿族的後裔,其中一些可能也是回族。
第四個姓氏是索契羅姓,並不常見。後來,漢姓改為索契姓、曹姓、石姓。從上面可以看出,後來改姓的都是原滿族姓氏的諧音。「石」姓是怎麼來的?事實上,其中一個典故是,清朝的一位學者,英和和和高祖都督,曾經管理過金庫。由於管理精細,工作細緻,被康熙皇帝封為「史」。你有姓「史」的朋友嗎?
第五個姓氏是赫氏。這是清朝最重要和最強大的滿族家族之一的姓氏。此姓平妃,清代康熙皇帝孝誠仁皇后。現在,這個姓氏的後代居住在北京、遼寧和吉林。但他們改姓漢,包括高、康、何、張、魯、何、碩、英、豪、黑、通、普、滿、李。如果你有朋友有這些姓氏,住在上述地區,也許他們是滿族的後裔。
第六個姓氏是福查家族。我相信你對這個姓氏並不陌生,因為在燕西戰略規劃中有一個伏查皇后,這個姓氏也是滿族僅次於關姓的第二大姓氏。此姓原乾隆皇帝孝賢皇后純正後薩吉富查。
第七個姓氏是娜拉。在清朝的皇宮裡,許多后妃都來自奈良家族,如清朝太祖的小慈高皇后(葉海娜)和小列武皇后(烏蘭娜),以及清朝世宗的小靖仙皇后(烏蘭娜)。清朝滅亡後,此姓改為納姓或南姓。比如著名歌唱家那英就是這個姓氏的後代。
第八姓氏為牛虎魯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和長白山地區。乾隆時期的貪官汙吏和坤是滿族的紅旗,姓牛虎路。其中,《甄桓傳》中的甄桓在被黑後自稱為牛葫蘆的甄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