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老品牌難敵租金飛漲 再加上網購火爆致連續虧損 很多市民紛紛趕到南京西路「翼風」告別童年記憶
又一家老店黯然離開南京路,逼走它的,是不斷上漲的租金、便利又便宜的網購。
昨日,多名老主顧來到南京西路459號,發現承載著幾代人童年回憶的中國第一家模型店「翼風」模型店已於4月6日晚拉下冰冷的鐵閘門,貼上關閉的告示。
這家經營近60年的老店因租金上漲等原因難以維繫,不得不最終停止營業。
此前在去年10月,因為南京西路大中裡地區改造,擁有55年歷史的少年兒童書店宣告暫停營業。
「翼風」老顧客難掩惋惜4月8日下午,「翼風」模型店內已經空空如也,玻璃門上貼著兩張醒目的告示:「因租約到期,本店自即日起停止營業,如有不便,敬請新老客戶諒解。」告示中還留下了一個聯繫電話。
直至昨日,仍有不少老主顧前來購物,卻發現童年的歡樂回憶已真正遠去。他們難掩惋惜之情,對著空空如也的店裡張望,久久不願離去。
「這種老店應該保存下來。」在店門口,航模愛好者屠大爺不住地搖頭。他小時候就住在「翼風」的街對面,「以前上學路上每天都要經過這裡,每天都會進去看看。不只是孩子被吸引,到下班時,走過"翼風"模型店的大人也常常會被店裡陳列的戰鬥機、艦艇、汽車等模型所吸引,駐足看上一會兒。」
在上世紀,休閒娛樂項目還沒有如今豐富,「翼風」便成了許多人在閒暇時的去處。一位老主顧昨日回憶說,有一年「六一」兒童節,為了搶購限量的木質模型,許多人將「翼風」的櫃檯都擠壞了,從此,「翼風」在店內裝上了保護的欄杆。
「翼風」是幾代人的記憶「翼風」為什麼成為那麼多人的童年記憶?
據上
海航模協會副主任俞宜震回憶,「翼風」於1953年開張,是國內最早的模型商店,開始是公私合營。在「翼風」之前,購買模型的模友都是到吳興昌夫婦經營的上海美琪書店購買。到1958年,美琪和「翼風」合併,「文革」期間曾改名為「新科技」。
上世紀90年代初,「翼風」模型店曾關閉過一段時間,後來由大眾文具店接收了「翼風」的牌子,並在大眾文具店內設了模型櫃檯。「再後來,我們慢慢清掉了文具,重新將南京西路的店鋪拿回來,開始專門做模型。」「翼風」模型店經理李濱(化名)說,「翼風」從此轉變為民營企業。
一位老主顧說,「翼風」不愧是中國第一家模型店,專業,模型種類也多,「足有七八百種,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翼風」裡的模型分為靜態和動態兩大類,外形覆蓋海陸空交通工具,動力上則分為彈射、橡皮筋、遙控、電力等。在關門前,「翼風」的商品主要以數百元至上千元的高級組裝玩具為主,有的模型由多達1000多個零件構成。
成本高導致售價偏高由於質量好,再加上店鋪租金不斷上漲,「翼風」的商品價格隨之水漲船高。「這裡的模型質量是最好,但售價也比其他店更高。」屠大爺說,「比如我買的一個船模,這邊賣160元,豫園有家店只賣120元。」
此外,隨著網絡購物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航模愛好者轉為網上購物。在淘寶網上,模型的價格普遍比實體店便宜。
在價格劣勢下,願意高價到「翼風」購買模型的老顧客和發燒友越來越少。屠大爺說: 「千把塊錢的東西,玩的人輕易不會買。再說,現在玩航模的人不像以前那麼多了。」
「翼風」店面將變超市昨日下午,李濱表示,店面租金不斷上漲,已連續兩年虧本,「本來約定3月底就搬出,但我們多爭取了一個星期。6號晚上我們一直開到11點,為了趕緊清掉庫存,我們最低打六五折,許多老主顧都是幾千元幾千元地買。我們真的很難過。」
李濱詳細解釋說,「翼風」自2009年開始虧損,兩年一共虧損近11萬元,而今年從1月到現在,已經虧損了7萬元,主要原因就是租金一再上漲,「去年的(租房)合同是一年70萬元,而今年,他們要漲到84萬元,扣掉租金和員工工資等,我們只能越虧越多。」 目前,「翼風」的店面已經租給了一家超市。
老顧客難忘翼風:它為我們家培養了三個工程師「感謝"翼風",它為我們家培養了三個工程師。」提起「翼風」的停業,「翼風」模型店經理李濱(化名)立即想起一位在北京生活的上海老人專門打來的電話。
在休閒娛樂項目並不豐富的年代,「翼風」出售給孩子們的不僅是玩樂,還有知識,一些孩子因為玩模型,長大後選擇了做工程師或相關工作。李濱說,停業前,經常有年逾花甲的老人來「翼風」看一看,「5年前,一位80多歲的美國華人回上海探親時發現"翼風"還在,立即告訴在美國的上海籍朋友,他們不信,結果這位老人就買了店內的東西,要把發票帶到美國給朋友看。我們當時感動得掉下眼淚。」
「現在娛樂項目豐富了,小孩子可能不太做模型了,而我們那時玩模型經常要按照圖紙,一點一點用銼刀銼出來。」模型愛好者屠大爺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玩模型的情形說,先要根據圖紙,一點點細心裁剪機翼和機身,再用膠水點在邊緣,慢慢黏合,最後安裝上金屬彈射鉤,「重重工序之後,一架自己製作的飛機也就誕生了。」
屠大爺自稱還不是發燒友級別,「常常可以看到發燒友拿著自己組裝好的模型過來比賽,還有的拿著成品放在店裡展示。」 「翼風」有著舉辦靜態模型和動態模型組裝比賽的傳統,漸漸地成為了全國模型發燒友的聚集地,有人慕名而來,心愛的作品要到「翼風」裡展示展示才好。
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陸衛鋒也是個航模發燒友,現在他組織起一個航模俱樂部,「那時我讀小學二年級,我還記得啊,"翼風"右手邊賣的是航模,左手邊賣的是做模型的工具材料。」
陸衛鋒對自己當時做的模型如數家珍,那時店裡最受歡迎的是彈射動力和一級橡皮筋動力航模,都是手工製作完成的。橡皮筋動力的飛機是用泡沫塑料片做機翼,進了商店,把木棍、塑料部件、鉛絲鉤子、塑料螺旋槳這些部件一一收在紙袋之中,那種紙質的外包裝、那時製作模型用的簡單工具都成了美好的回憶。
「彈射動力航模是7分錢,一級彈射動力航模是1毛5分。」陸衛鋒對自己常買的模型記憶猶新,「航模製作的樂趣也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最明白。」
昨日從七寶趕到「翼風」的60歲機械工程師李師傅說:「就是因為"翼風",讓我從事了這個行業,現在退休了又被返聘。」
昨日在「翼風」模型店門前,還有一位「80後」年輕人趕來告別,「我從小就來這裡,搞航模的一般都知道這個店。這次我就是帶著女朋友再來看看,只是可惜已經關掉了。」
(責任編輯: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