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苑丨奔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板的變遷

2021-01-20 澎湃新聞
桂花苑丨奔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板的變遷

2021-01-16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時光飛逝,轉眼到2021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的教育也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變革,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人才。黑板作為老師傳播知識的載體,其貌不揚,卻哺育了一代一代學生,是老師最摯愛的一方沃土,見證著教育理念的一次次改革。

記憶中,外婆家附近有一所荒廢的學校。教室的黑板上還留有斑駁的字跡,像是訴說著曾經這裡的朗朗書聲,由於時間久遠,黑板已經開裂,這是我記憶中最早的黑板。它用幾塊木頭拼接而成,表面刷上油漆,由於是木質,很費粉筆,而且黑板擦一擦,會產生很多粉塵,聽外公說,老師們上完課頭髮上、臉上、衣服上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這也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在我讀小學時,教室裡的黑板換上了水泥黑板。這種黑板是用細沙和水泥混合而成,刷在白牆上,再刷一層黑漆,相比較我記憶中那種木質黑板,它表面光滑,且不易損壞,但會出現反光的情況,坐在兩邊的同學經常會看不到黑板串座位。印象中那時多媒體教室裡有幻燈片,但需要透明的塑料幻燈片子,素材不多,每次去多媒體教室會覺得神氣得不得了,可見同學們有多嚮往多媒體的教學工具。

進入初中生活,進教室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如同玻璃一樣的黑板,老師們叫它毛玻璃黑板,掛在牆上,多了一些氣派。這種黑板的好處就是不會反光了,坐在後排兩側同學不用串座位也可以看到黑板了,而且光滑程度更高,粉筆寫上去很細膩的感覺。但它依舊很容易產生細小的灰塵,前排同學不僅會變成白頭翁,還會因為粉塵飛入嗓子不停地咳嗽。

初三那年,學校暑假期間進行了大修,教室裡的毛玻璃黑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鐵皮黑板,黑板的顏色也由傳統的黑色變成了墨綠色。墨綠色據說有利於保護視力,寫字的時候刷刷的聲音很好聽,很是流暢,且不易損壞,清晰度也更高。這時候教室裡已經開始裝上電腦,不用去多媒體教室上課了。

初中生活結束後,我就讀的學校黑板變白板了,而且粉筆變成了彩筆,藍色和紅色的水彩筆。黑板擦需要放置一種清洗劑才可以擦乾淨,這樣的白板解決了粉筆粉塵的問題,更容易書寫。可是水彩筆會往下流水,寫在白板上的字像是在哭泣一樣。白板也會因為時間久,有些字跡擦不乾淨,白板變成了「藍板」。

來到大學裡,是在階梯教室上課了,黑板變得更大,佔滿了一大面牆,分成了很多塊,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當時,選修的西方經濟學課程,老師上課會演示很多計算過程,這一塊黑板寫滿,往上一推,另一塊黑板就下來了。上完一節課,四塊黑板寫得滿滿的,這時候的多媒體已經是上課必備了,老師們都會用PPT給我們上課。

再後來,我讀研後,開始跟著導師到學校進行參觀訪問,驚奇地發現有些學校的白板變成了電子白板,不僅可以投放PPT,還可以進行觸摸手寫,有不同的字體和顏色。數學的一些圖形,不再需要拿著很重的教具在黑板上畫,只需要動動手指就能夠出現畫出標準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再後來在新學校實習,那裡的教室配備更加「高大上」液晶觸摸式一體機,像一個大的智慧型手機,可以用手指直接在液晶屏上寫板書。在液晶觸控螢幕上的每一頁板書都能保存下來,複習時可以往前翻頁,找之前寫下的板書。學生課上沒來得及記錄的解題步驟等板書內容,課下可以翻看記錄再進行抄寫。而且每個教室的電腦是聯網的,可以直接上網搜索一些視頻資料,非常方便,更神奇的是還可以連接手機。小小的黑板連接了大大的世界,真正實現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芒,一個黑板可以反映出教育的發展,從最初的木質黑板到水泥黑板,從水泥黑板再到毛玻璃黑板,從毛玻璃又到鐵皮玻璃,從鐵皮玻璃到手寫白板、電子白板,再到現在的液晶屏,記錄了時代發展的軌跡,見證了40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它的每一次變遷,都澎湃著改革創新的激情;它的每一次變遷,都在向著更高更強更偉大的中國夢前進!

作者:田林三中 郭倩倩

原標題:《桂花苑丨奔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黑板的變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任志波:特色養殖奔向「甜蜜生活」 2020-08-19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影見證小康:文昌閣和四望亭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影記憶。
  • 國網浙江台州供電:時代在變遷,電力改變生活丨小康路上,我們一起追光
    2020年是全面小康之年,從點亮一盞燈到驅動一座城,一代代台州電力人以「墾荒」之志、「墾荒」之力毅勇篤行,「把初心使命書寫在城鄉大地上」,為台州實現全面高質量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電力支撐,爭當國家電網公司戰略目標示範窗口的奮進者。《小康路上,我們一起追光》系列報導已正式上線,報導以短視頻、圖文的形式,通過講述人物故事,展現各行業如何在優質電力的支撐下,百花齊放。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黃牛哞哞叫,農民奔小康
    「你眼中的小康生活什麼樣?」面對這個問題,王俊想了半天,他說他的「小康生活」就是腳踏實地去創造財富,吃飯香、睡覺香,生活有奔頭,給家人以安寧幸福!從那之後,孫麗霞的眼裡只有黃牛,牛吃草,她在一旁看;牛喝水,她在一旁瞅;夜裡起風了、下雨了,她睜眼立馬奔向牛舍!可就這樣的小心翼翼,去年臘月裡,黃牛還是生病了!望著病懨趴在地上的大黃牛,孫麗霞和家人的心都揪成了團兒!耿大軍來了,直接在牛舍裡開了「動員會」:「都別著急、別上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王海青:田野上的追夢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王海青:田野上的追夢人 2020-12-03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0)推進鎮域經濟發展 打造魅力塔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丨(10)推進鎮域經濟發展 打造魅力塔源 2020-12-06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康】趕上好時代,奔向好日子
    【小康】趕上好時代,奔向好日子 2020-07-26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雪山下奔向小康的鏗鏘足音
    從2016年實施扶貧攻堅以來,果洛藏族自治州累計投入100.2億元,通過大力實施易地搬遷、產業扶貧、生態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全州累計實現近4.8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74個貧困村退出,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絕對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長治上赤峪村的小康之路
    吃過晚飯的男女老少陸續匯集於此,下棋打牌、唱歌跳舞、聊天說笑、嬉戲追逐,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上赤峪村是一個僅有141戶390口人的小山村,距離著名的紅色旅遊名勝黃崖洞景區不到1000米。抗日戰爭期間,黃崖洞因地處太行腹地的峽谷峭壁之中易於隱蔽,而成為當時華北敵後最大的兵工基地,上赤峪村也因為距離黃崖洞最近成為當時的八路軍軍工部,朱德、彭德懷、劉伯承、鄧小平、左權等長期在這裡戰鬥生活。
  • 實幹繪就小康生活新畫卷·特別策劃:平涼崆峒丨甘小牛脫貧記
    實幹繪就小康生活新畫卷·特別策劃:平涼崆峒丨甘小牛脫貧記 2020-12-24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海有盟,魯渝攜手奔小康
    從渤海之濱到西南山川,從黃河口到長江畔,魯渝扶貧協作踐行著跨越千裡的誓言,實現了脫貧攻堅摘帽和鄉村振興的接力跑,跑出了奔向小康生活的「加速度」。東營酉陽稻田養蟹試驗示範基地 徐金利 攝一個個特色扶貧產業在大山深處落地生根,亮堂了山裡人的小康生活,也讓山區長出了「搖錢樹」。「山東對我們的幫扶稱得上是雪中送炭。」秀山縣隘口鎮屯堡村茶葉基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熊軍昌說。
  • 小康聲音丨郭保偉:沒有什麼山不可翻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許建立編者按: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山東戰貧鬥困,不獲全勝誓不收兵,湧現出許多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第一書記」、鄉村振興服務隊員、村支書等成為這場「攻堅戰」的一線「領頭雁」、致富帶頭人,他們或為鄉村帶去產業振興的源頭活水,或為鄉村社會治理出謀劃策,或紮根鄉村服務百姓,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康路上的生動實踐。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 古風插畫壁紙丨我用盡一切奔向你,就一定會到達
    這裡是鹹魚雜序,歡迎來到鹹魚的聚集地,分享一群鹹魚的理想生活,定期推送動漫、小說、壁紙和身邊的事,帶飯食用更佳哦~古風插畫壁紙丨我用盡一切奔向你,就一定會到達>用盡一切奔向你就算這世界 虛假 浮躁 喧譁我用盡一切奔向你呀就一定會到達我知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暫——小林一茶有一個夜晚我燒毀了所有的記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昌平仙人洞村:尋味「素食宴」
    如今,村民過上了物質、文化雙豐收的小康生活。「文」「旅」融合 做強支柱產業帶動村民致富9月8日上午,庭棲慧舍老闆谷士榮照例來到民宿內檢查室內設施的安全性和衛生情況。之前,因村民不懂運營,村中資源長期未得到正確利用,村民生活質量停滯不前。2013年,仙人洞村「兩委」開始琢磨如何帶領村民奔向小康之路,經走訪調研發現,村裡長壽老人較多,長壽的秘訣與喜食素食密不可分。尋找到經營突破口後,村黨支部專門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仙人洞村「素食文化」進行整體規劃,創製了以23道主菜為特色的素食養生食譜「福祿壽喜·金鍋養生湯」。
  • 推進「五大改造」丨服刑人員黑板畫展,請橫屏觀看
    推進「五大改造」丨服刑人員黑板畫展,請橫屏觀看 2020-03-13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辣椒之光到奔向小康
    村民們摘著辣椒,臉上洋溢著笑容,那種笑容是辛苦耕作後的回報,是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苦盡甘來的喜悅。  從2016年辣椒絕收,到2018年辣椒複種後的首度豐收,再到2020年連續第三年大豐收,楊花莊人走出了辣椒之殤,迎來了辣椒之光,如今走向小康。  撫今追昔 往事不堪回首  「今年這辣椒質量太好了!咋瞅咋喜歡。」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感受小康進程「中國風」
    「小康」以及「大同」,是先輩們憧憬的社會理想,是典型的中國表達。筆者近日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一路走來,途經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穿林海,過草原,進農村,真切感受到農業在強起來,農民在富起來,農村在美起來,感受到奔小康進程中的「中國風」「中國範」。  小康實踐更注重鄉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鹽鹼地種出優質冬棗 小小果實變成「金蛋蛋」
    開張鎮高淮村在鹽鹼地上種植優質冬棗,把小小冬棗發展成致富「產業樹」,小小的果實讓曾經經濟薄弱的高淮村民奔向了小康生活。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靠著冬棗產業,全村90%的村民實現小康生活,大家的收入日漸豐厚,日子也愈發紅火。 (記者:王 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秦皇島張馬坊村民的飲用水變遷
    視頻攝製: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 賈曉煊 通訊員姚斌「咱村裡人也喝上直飲水啦」——張馬坊村民的飲用水變遷曾經,張福生全家的生活用水全靠它們。「這眼井是40多年前挖的,只有七八米深。接水時得先把一瓢水倒進井心,然後用力反覆提壓,過一會兒水才流出來。」指著手動壓水井,張福生回憶說,「這口井接上來的是淺層水,喝著很澀,大鍋燒水後會有一層厚厚的水垢。」此後十來年間,老井一直為張福生家效力。隨著氣候的變化,水位下降,井水越來越少,後來「呼哧呼哧」響,一整天也壓不上來幾桶水。
  • 突然停下的曳步舞:「劉慧芳」奔向「劉慧芳」
    △【視頻】「劉慧芳」奔向「劉慧芳」她是張凱麗是三十年前電視劇《渴望》中「劉慧芳」的飾演者用《渴望》主題曲跳著「曳步舞」紅遍大江南北當年的兩口子也曾簇擁在黑白電視前看《渴望》看張凱麗飾演的「劉慧芳」遭遇全世界所有的不幸卻仍然待生活以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