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村位於昌平區十三陵中山口北側,水庫之南,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自2016年起,仙人洞村「兩委」結合村莊特點,陸續開創素食、民宿兩大產業,同時狠抓人居環境建設。僅用5年時間,仙人洞村躋身成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首都綠色村莊、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如今,村民過上了物質、文化雙豐收的小康生活。
「文」「旅」融合
做強支柱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9月8日上午,庭棲慧舍老闆谷士榮照例來到民宿內檢查室內設施的安全性和衛生情況。2016年7月,經過半年的再三考慮後,谷士榮決定放手一搏,利用自家閒置房屋投資經營素食餐廳與鄉間民宿。「現在一看,我的選擇非常正確,以前賺死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手頭一直有活錢,這兩年開始都能出國旅遊了。」谷士榮告訴記者,疫情之前的節假日和周末,自己忙得腳不沾地,平日裡也是客源不斷,年年收入都翻倍。
昌平仙人洞村東臨十三陵水庫,西依神路旅遊景點,北靠水庫環湖路,處於十三陵旅遊輻射區。之前,因村民不懂運營,村中資源長期未得到正確利用,村民生活質量停滯不前。2013年,仙人洞村「兩委」開始琢磨如何帶領村民奔向小康之路,經走訪調研發現,村裡長壽老人較多,長壽的秘訣與喜食素食密不可分。
尋找到經營突破口後,村黨支部專門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仙人洞村「素食文化」進行整體規劃,創製了以23道主菜為特色的素食養生食譜「福祿壽喜·金鍋養生湯」。一時間,仙人洞村因「素食文化」享譽全北京,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知名度打開後,民宿、採摘等產業鏈也崛地而起。「房子空著也是浪費,做民宿也是一條致富的出路。」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英還告訴記者,沒有打開素食宴市場之前,村裡的桃子常年賣不出去,果農氣得摔桃子,如今桃子成了「仙人桃」,也在市場上有了自己的品牌,滯銷情況不復存在。
2019年,仙人洞村實現文旅經濟總收入63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120萬元,(不包括村集體可支配收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萬餘元以上。當前,仙人洞村已形成了「吃、住、娛、購、賞」消費全覆蓋的發展格局,走出了一條京郊山村文旅融合、產業振興之路,而產業興旺也成為了這個美麗山村小康建設的硬核支撐。
「治」「建」齊抓
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民內涵
不久前的「七夕節」,村裡數十名老人齊聚在村內居民文化中心,傾聽七夕故事、學習綠色環保知識。「仙人洞村村民,不能只有物質上的富足,文化和內涵方面也要有質的變化。」2017年,黨支部牽頭把村中一處300餘平方米閒置的空地建成了居民文化中心,內設圖書閱覽、書法繪畫、舞臺演出等區域,為居民提供常態化且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服務。
「周末還有專業的書法老師教我們軟筆書法,平日裡閒著的時候還能來看看書,節假日還有特別活動,真不錯!」村民石彥雙說道。
記者發現,在仙人洞村處處洋溢著濃鬱的文藝氣息,巷子裡基本都有古風壁畫和綠植做裝扮。據介紹,村子打造了「立體花卉」牆400平方米、牆面彩繪3000平方米。「我帶小孫子出門散步,還能順便教教它傳統文化知識,現在孩子都能背下來這壁畫上的唐詩了。」村民張淑英對這樣的設計十分認可。
不僅如此,村委會還有一處圖書閱覽室即將投入使用,屆時,村民們可以就近選擇讀書區域,便捷地享受精神食糧。
「接下來,我們將著手打造村北蔣山登山步道,還將在蔣山下和村南的山林中增設兩處生態公園與健身跑道,不斷完善鄉村民宿旅遊設施,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把我們仙人洞村建設成村民真正的的精神家園和生活樂土。」仙人洞村黨支部書記張立英說道。
圖文/穆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