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萬物的鏡像。徜徉過高山大海,最終還要到人山人海裡尋找答案。小時人物,給你奉上與眾不同的人物故事。在這裡,讀懂世相。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冉德明出生杭州一個條件不錯的家庭。
身邊的人都以為,他會子承父業,在機關單位尋個職位。可是連他自己也沒想到,他的這一生會和手錶打上交道。
他成了一名修表匠。
杭州武林路眾多眼花繚亂的時裝店、美食店裡,老冉的「精時鐘表店」實在不起眼,很少人能注意到它的存在。
63歲的老冉,左眼戴著放大鏡筒鏡,手裡做著細緻活兒,仿佛一幅靜止的畫面,在滴答滴答的鐘表聲中,度過了他的大半輩子。
1】老客追了他的手藝14年:
「在杭州如此手藝純粹的修表匠恐怕沒幾個」
不足7平方米的店鋪,牆上掛著十來面掛鍾,櫥櫃裡是各種小鬧鐘,有動物造型的,有複合收音機功能的,也有複合室溫計功能的,琳琅滿目,好似一個「鐘錶博物館」。
一張破舊的木桌,就是冉德明的操作臺。上面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和配件。光是不同型號的螺絲刀就有很多種,最細的一根螺絲刀,刀尖也就1毫米寬。還有用來敲打零件的小錘子、用來消除指針磁性的退磁器、用來焊接發條的點焊槍、用來清理機芯灰塵的吹嘴等。
一盞小檯燈燈罩被折得很低,昏黃的燈光下,冉德明戴著放大鏡五倍筒鏡,正在拆卸一隻女士手錶。
「少了個零件,今天還修不來。」他說。
所有拆卸下來的細微零件都放在透明的小盒子,他又將這些原路返回裝進手錶。
「冉師傅,幫我看一下,我這表指針不走了。」一個客人將手錶遞給冉德明。
冉德明先把表貼在耳朵邊聽了聽,然後利落地將手錶後蓋拆開,檢查了一番,用螺絲刀操作了一番,又按了幾下吹嘴,沒一會兒,手錶後蓋裝了回去。
「可以了,就是有點接觸不良,小事情。」冉德明沒收錢,「他在我這裡修表有14年了。住在文二西路的,每次修表都特意騎個電動車過來。」
來修表的李師傅非常認可老冉的手藝。「城西也有鐘錶店,可是我從來不進去的。我認牢他的手藝。現在那些大牌的手錶,售後只會換換電池,技術肯定沒冉師傅好。像他這種純手藝的修表匠,杭州真沒幾個。」
2】早年戴手錶的人多,找他修表的人也多
一塊全鋼上海牌手錶差不多要一年工資
冉德明入行,事實上是被動接受再漸漸愛上的過程。
當年,他被分配到杭州旅遊品商場裡工作。女的做營業員,男的搞技術。
他進入了鐘錶部。
為了符合部門的工種,他託在上海的叔叔買了塊西鐵城的手錶。
「160元一塊。我工作第一年的月工資才15元。後來叔叔沒收錢,就當是送我的入職禮物。」
對於手錶,冉德明一開始毫無基礎,什麼也不會。商場就送他去天津手錶廠培訓。
冉德明性格喜靜,耐得住性子,幹這個還挺合適,上手也快。
1983年,憑藉著一門手藝,冉德明開了自己的鐘表店。
「早年,戴表的人很多,找我修表的人也多。」冉德明說,當年的手錶品牌不多,國產的以「上海」、「西湖」、「東風」最有名:「一塊全鋼的上海牌手錶120元,西湖牌的60多元。進口手錶也不多,價格也要高一些,瑞士的『梅花』、『英納格』,日本的『雙獅』,最便宜的也要180元左右。要知道,那個年代,工資才多少,手錶絕對是奢侈品。120元差不多就是一年工資了。」
後來杭州旅遊品商場沒了,但是冉德明的精時鐘表店還在。
3】幾乎每一隻拿來修的手錶都有故事
有的是一種延續,有的是一種念想
全心全意地靠自己手藝吃飯的冉德明,歷經三次搬遷,店始終都在武林路上。
420號這個門面,已經開了15年。
他的老客們都說,除非有零件配不到,一般不太會有冉德明修不好的手錶。
操作臺的抽屜裡,有一個鐵盒子,裡面有幾十塊手錶,都用密封袋裝著。
有幾百塊的電子表,有幾萬塊的浪琴表,還有從義大利買回來的純金懷表……這些都是客人放在這裡,讓冉德明維修的。
在他眼裡,手錶沒有貴賤之分。「我修過最貴的一隻手錶,十幾萬,但是修起來和幾千塊的手錶也沒有太大差別,原理都是類似的。倒是現在出了很多時裝表,不貴,但是非常小,需要更精細的手藝。」
每一隻手錶,都是一段故事。
曾經有一個30多歲的男人來找他,拿著一塊梅花牌的手錶,款式很老,手錶很舊,指針不走了。「不奢望它跟新的一樣,就想讓你幫幫我,讓指針繼續走著。」男人說,這是爺爺當年用的手錶傳給了他父親,現在到了他手裡。「只要它繼續走著,就證明生命在延續。」
還有一次,有個中年男人拿了一塊天皇牌手錶來找冉德明,想換塊電池。那是一塊非常老舊的手錶,冉德明認的,是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老客的。「我爸過世之前特意囑咐我,一定要來找你給這塊表換電池。」男人說,手錶會隨著其他遺物一起放在公墓裡陪著父親。
4】天天和鐘錶打交道,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修表是一個非常精細的活兒。
「整個過程十分耗時耗力,還需要注意力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弄錯。」戴著放大鏡筒鏡一小時,冉德明就要摘下來休息會兒。
天天和時間打交道的人,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
每天早上8點半,他就到店裡,一直到晚上9點再回去。「專心致志做一件事,就會忽略掉很多外在的東西,包括時間。」
一般地,修修手錶花不了太長時間,但是冉德明都會和客人說,一周之後再來拿。「因為要觀察一陣子,完全確認手錶修好了才能還給客人。」所以鐘錶店裡,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小東西。
冉德明放鬆的方式,除了聽聽歌,喝喝茶之外,就是打掃衛生了。
冉德明說,過去很多修表匠都會在每天早上開店門的時候泡上一壺茶,並且將店裡上上下下都打掃乾淨,接著才坐下工作。「手錶的零件小且煩瑣,拆卸手錶時總會有小零件一不小心掉在地上,這也是修表匠必須每天都保持店中乾淨整潔的原因,這樣萬一有零件掉落,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
所以他每天都要掃地、擦桌子。
冉德明店隔壁有一家名表回收、修理的店鋪,面積很大,燈光很亮。
有人說現在戴手錶的人不少,但修表匠卻越來越少,好像快要被人們遺忘在舊時光裡。
對這些,冉德明都想得很明白:「只要有人還在戴手錶,我們這些手藝人肯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