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濟南時間「修補師」,老修表店堅守77年……

2020-12-22 瀟湘晨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鑫

梁秋亭戴著放大鏡專心維修手錶。

▲梁秋亭協助女兒解決修表時遇到的困難。

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曾是20世紀50至70年代的「四大件」。隨著時代的變遷,「四大件」多已退場,修表匠人也早已風光不再。「老梁修表店」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默默堅守著,祖孫三代守護著這門瀕臨失傳的老手藝。

「滴答滴答滴……」老梁修表店老梁修表店存在於這個城市77年了,開在濟南新世界商城一樓,掀開門帘,各式各樣的表掛滿這個不足15平米的店鋪,場面甚是壯觀。56歲的梁秋亭是這家修表店創始人「老梁」的女兒,她和丈夫陶良一起,經營這家店已近30年。經過時間的磨礪,賦予了老兩口精湛的修表技藝,不管表出了什麼問題,只要拿到他們面前,經過一番「望、聞、問、切」,表就修好了。

◤修表是個細活兒,安裝比芝麻還小的零件時,梁秋亭要屏住呼吸,才能精準拿捏。

父親老梁年輕時就喜歡鐘錶維修,受父親影響,梁秋亭18歲就進入康巴絲總裝車間幹鐘錶裝配,後來轉到門市部跟著師傅學維修。1984年,梁秋亭經人介紹認識了從北京當兵回來的陶良,兩人因為共同的修表愛好走到了一起。婚後,陶良跟著嶽父學起了更為專業的修表技藝。1994年,老梁在新世界商城租下門頭,和女兒女婿正式經營修表店。

多年前,一位老人帶著三塊手錶來到店裡,讓梁秋亭維修。由於年代太老,修復難度很大,梁秋亭起初並不想答應。當老人告訴她,這是老伴年輕時的表,如今老伴去世了,修好這三塊表就感覺老伴還活著時,梁秋亭被感動了,她和丈夫用三個月時間將表修好,老人拿到表時流下的眼淚,梁秋亭到現在還記得。

梁秋亭主修手錶,丈夫陶良主修座鐘,憑藉精湛的手藝將這個不起眼的小店經營得還不錯。

老鐘的維修靠聽,這是陶良多年修表的經驗。

雖然修表這門行業逐漸沒落了,很多修表的手藝人也都轉行了,但讓夫妻倆欣慰的是,女兒對這門手藝很感興趣。2008年,女兒、女婿放棄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濟南學習修表。為了能將這門手藝長久維持下去,女兒女婿在傳統修表上開闢了新格局,梁秋亭專門研究手錶,陶良主攻鐘錶修理,他們則主攻電子表、新型表領域。

每一個整點的到來,老梁修表店裡的鐘表會整齊劃一地響起各種報時聲,梁秋亭和丈夫陶良戴著專業放大鏡低頭工作著。只要還有一個客人,這門手藝就不會在他們手中停下。

【來源:齊魯壹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濟南老修表店堅守77年,很多華僑慕名而來
    在這裡,放慢腳步,聆聽泉水叮咚的脈動,看見濟南此時此地的不同側面。為您進行深層次解讀,講好新時代濟南故事,助力經濟社會更好發展。本期《看見》帶您探尋很多華僑慕名而來,堅守77年的濟南老修表店。曾經,手錶在人們的生活中承擔著實用的功能,而如今,「窮玩車,富玩表」的俗語卻顯示著手錶已經成為了身份的象徵。
  • 77歲眼鏡修補匠人江啟燊:修補老物件 重拾舊記憶
    東西壞了,老一輩人總想著修,年輕人總想著換。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當今,「換新」代替「修補」已成常態,街頭曾經隨處可見的修補店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在三水西南城區新風路上,有一家已經開了20年的眼鏡店,店面緊挨著西南武廟的側牆。
  • 佛山77歲眼鏡修補匠人:修補老物件,重拾舊記憶
    有人說,老一輩物件壞了總想著修一修繼續用,年輕人卻認為東西壞了就該換。東西換得勤了,寄托在物件上的情感便愈來愈淡了。在如今這個快速消費時代,「換新」代替「修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曾經街頭隨處可見的修補店,也逐漸「退隱」到老街深巷中。
  • 老濟南的堅守:4姐妹開理髮店34年 椅子成古董
    從今天開始,山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真相力量》將為大家推出周末特別節目——濟南深處。老舍曾這樣描述濟南城: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沒錯,在老濟南城,總有這麼一些人,在暖暖的陽光下,與世無爭地生活著,彷佛時光從不曾打他們的身邊經過。他們就這樣自顧自地堅守著一種生命的方式,卻在不經意間就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 修表匠帶你走進光陰的故事
    記者朱雪芬攝舊手錶裡藏著愛情,也見證了美好時光本報訊(記者朱雪芬)昨天,一位從崑山特意趕來的老人,一路打聽找到了位於石路葫蘆街深處的亨得利鐘錶店,點名要找75歲的修表匠易偉良,讓他給自己的一塊舊手錶「看診」。修表匠曾經是風光無限的職業,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行當似乎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以前街頭巷尾常見的修表攤也變得難尋蹤跡,但易偉良仍在堅守。
  • 一泉一店 鐫刻老濟南烙印
    在這裡,每處泉池水系,每條街巷,甚至每家店面都見證了幾代人的成長變遷,有著獨特的「濟南故事」。時間流逝,未來值得書寫的故事還會更多。  【這眼泉】就守著這口無名泉過自己寧靜的泉水生活  從遊客眾多吆喝聲聲的街道拐入小巷,來到曲水亭街22號院,一踏進門檻就感覺仿佛來到另一個世界,久遠而寧靜。
  • 濟南77奧迪A4L汽車隔音改裝大白鯊 安靜開車
    奧迪A4L車內的噪音是令人吐槽的,噪音比較大,尤其是跑高速的時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車主來到了濟南77汽車音響改裝(西城店)進行隔音升級。【引擎蓋隔音】由於引擎蓋鈑金單薄,汽車行駛時容易產生振動噪聲,發動機產生的熱量也會對漆面進行烘烤,於是改裝師使用銀鯊膠做第一層止振處理,強化鈑金剛性,使用金鯊引擎蓋棉做第二層隔熱處理,保護漆面。
  • 安徽休寧:77歲剃頭匠堅守傳統理髮技藝近60年如一日
    劉鴻鶴 攝中新網黃山11月29日電(劉鴻鶴 戴穩笑 王梓浩)如今有不少理髮店,店內裝修設計時尚前衛,寬敞明亮,總是能夠吸引眾多年輕人。而在安徽休寧萬安老街上,有一家理髮店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營業,至今近六十年的歷史了。是什麼讓這家店堅持了這麼多年呢?在黃山市休寧縣萬安老街的六六理髮店。
  • 濟南美食濟南名吃濟南特色店:便宜坊
    一說便宜坊,很多外地人以為是北京便宜坊吃烤鴨的店,其實在濟南便宜坊是一家經營近90年的百年老店了(1933年便宜坊就開業了),位置開在濟南老主城區,當時濟南商貿發達,距離火車站,大觀園,瑞蚨祥等都非常近,這些都是老濟南商圈,所以有家飯店肯定能火,現在在濟南好像有4家分店。
  • 老濟南兔子王不斷被恢復,非博會濟南非遺講老濟南故事
    文/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濟南自己的兔子王,也太漂亮了!胳膊還會動!」「這些兔子王形態各不相同,有什麼細微的區別?」「兔子拿根小棒在幹什麼?」在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上一群參觀者圍著非遺傳承人、老濟南周氏兔子王的製作者周秉生製作的精美兔子王問東問西,看得痴迷……而周秉生講起泉城兔子王的文化傳承也滔滔不絕。濟南泥塑兔子王是名副其實的好看、漂亮、有文化底蘊。這些「兔子王」白面紅唇、兔面人身,長長的耳朵與頭部之間用彈簧相連,有的身著紅袍、背插紅旗,有的手持藥杵穩坐虎騎之上,造型別致。
  • 修表匠人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3日(國際·一周看天下)修表匠人12月5日,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的鬱昌表行,韋華在維修手錶。鬱昌表行並不大,原本是韋師傅與一個朋友共同經營,兩人合作共事了40餘年。2015年85歲高齡的朋友去世,表行剩下韋師傅一個人在堅守。巴生的鐘表行從鼎盛時的六家變成了現在的四家,其餘三家都已經陸續傳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手裡,只有年逾八旬的韋師傅還在堅持著每天親自營業。
  • 修只包只收10元!一位堅守老街40多年的修理匠
    過去,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隨處可見挑擔或擺攤的手藝人,他們修鐘錶、補棕繃、箍木桶、釘秤子、打洋錫、彈棉花、鋦瓷碗、補鐵鍋……隨著時代變遷,這些老行當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嘉定區安亭鎮黃渡老街,有家小門面修鞋鋪,主人陸中良憑著一雙勤勞之手,堅守40多年,為過往行人提供便利。
  • 人民路「百年鐘錶」,四代老牌鐘錶店,見證了鐘錶行業的興衰
    位於安慶市人民路步行街「安慶大藥房」正對面,有一家「百年鐘錶」老店,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專業的修表組織「安慶第一鐘錶眼鏡公司」修鍾門(熱工儀表廠)。如今從鐘錶眼鏡公司退休的林慶英依然堅守著老「百年鐘錶」店,繼承老手藝,精心服務每一個顧客,贏得了社會信任和廣泛好評。
  • Up杭州·聯連錢塘新區丨修補老物件 留住鄉土記憶
    請客辦宴席用的飯桶、姑娘出嫁的「三件套」、老底子的木質大衣櫃……元旦剛過,在錢塘新區新灣街道新北橋社區民俗文化館旁的二樓,老物件收集人徐瑞金站在各式各樣「缺胳膊少腿」的老物件中,現場清點著村民拆遷時捐贈過來的
  • 這4家店被老濟南人口碑認過,多年來味從未變過,是最正宗魯菜館
    濟南這四大魯菜館兒曾經名噪一時,陪著很多老濟南人長大,如今雖然名聲大不如從前,但是對於濟南人來說,仍然對他們青眼有加。聚豐德,這家店迄今有70多年的歷史,爆,燒,烤是這家店的主打烹飪方法,匯集眾家之長成為濟南餐飲中的翹楚,很多社會名流都曾是這裡的座上賓,他家多個廚師曾經做過國宴。飯店傳統中餐廳的格局,店裡的名菜九轉大腸爆炒腰花和烤鴨都是招牌菜,另外還有魯菜中經典的油爆雙脆得到廣大食客的認可。
  • 復工復產為「愛」奔馳,探店濟南利之星奔馳4S店
    3月20日上午9點,位於濟南二環西路的濟南利之星奔馳4S店店內正在接待當天的第一位交車客戶。站在店裡從一塵不染的玻璃窗向外望去,風有信且花不誤,長夜遠去萬物復甦,濟南街頭慢慢熱鬧起來,而濟南利之星奔馳4S店裡,客流也在慢慢恢復。特殊時期,客戶的信任讓人倍感珍惜。這份信任一方面源於品牌自帶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店內硬核的防疫消毒措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老濟南的洋行/程兆強
    老商埠經一路街景__圖片來自網絡 老濟南的洋行 1904年5月1日,當山東巡撫周馥與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奏請朝廷在濟南城外開設商埠的時候所不同的是,那些商埠是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轟擊、恫嚇下,強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開設的,而這一次濟南要開商埠,卻是由清政府自主開設,在司法、行政、市政建設等方面具有獨立主權,且明確規定凡涉及郵政、電報、電話事宜,均由中國人主辦。摺子呈上去後,沒過兩周時間,朝廷就準奏了。
  • 濟南四姐妹36年共營一家理髮店(組圖)
    四位60多歲的老阿姨是店裡的理髮師傅齊魯網12月26日訊(記者 王惠 王文龍)在濟南二七新村的路邊上,有一家梁南理髮店。雖然門頭不起眼,但是小店已經開了36年了。齊魯網記者走進這家小小的梁南理髮店,舊舊的推子,磨得鋥亮的剃刀,上海製造的老式鐵椅,泛著斑斑鏽跡的臉盆架……處處都透出一股歷史的氣息。小店是老的,店裡的東西大多也是老的,而理髮師傅也是老的。
  • 守護傳統手藝60年 這老行當你還見過嗎?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即使是一雙布鞋壞了,人們也總會修補幾次,總得穿上三五年才捨得丟掉。也正因為如此,那個年代修鞋匠遍布城市的街頭巷尾,他們用一雙勤勞的巧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讓顧客的舊鞋煥發新顏,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修鞋這門老行當已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補鞋匠的身影也越來越難尋覓。   近日,記者在仙華街道河山村見到了一位補鞋匠——潘大爺。
  • 他懇求修好那塊老表,表不停就代表生命在延續!杭州修表匠老冉的...
    冉德明先把表貼在耳朵邊聽了聽,然後利落地將手錶後蓋拆開,檢查了一番,用螺絲刀操作了一番,又按了幾下吹嘴,沒一會兒,手錶後蓋裝了回去。「可以了,就是有點接觸不良,小事情。」冉德明沒收錢,「他在我這裡修表有14年了。住在文二西路的,每次修表都特意騎個電動車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