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揭秘:長大更有出息的學生,普遍坐在班裡以下位置

2020-12-19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孩子上學期間,家長為了讓孩子成績好,會從各方面下手,比如孩子的座位上。

昨天聽堂姐說,前一次考試,小外甥的成績又下降了,最近一段時間,寫作業的時候總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堂姐就想著私下找小外甥的老師走一下關係,讓小外甥的座位調到黃金位置——第一排。在老師的眼皮底下,小外甥能更專心一些,有助於成績的提高。

我聽很多家長私下討論的時候,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坐到第一排,大家默認的就是坐到第一排,老師管得更好,孩子的自制力更好,這樣孩子學習成績好,以後有出息的概率更大。事實真是如此嗎?就這個問題,我諮詢了一個從教好多年的老師朋友,她給我的答案很意外。資深老師揭秘:長大更有出息的學生,一般都坐在以下黃金位置。

第一排一般都是「福利」座位

在老師們的眼裡,第一排都是福利座位,都是給那些有需求的孩子坐的。比如個頭矮的,眼睛稍微近視的。這樣的孩子坐到第一排也是減少對後排學生的影響,還有給這些學生本身提供一個便利,不因為自己矮或者眼睛近視,看不清黑板而影響學習。當然第一排也會坐特別調皮的學生,只是起到震懾的作用。

但要說第一排老師能得到更多的關注,這是不可能的。當過老師的都知道,站講臺下往下看,第一排一般都是視線盲區,老師幾乎注意不到第一排的學生在坐什麼。而且正因為在眼皮底下,老師一般都不會特別留意。所以坐一排的學生往往更要靠自己的自覺性。

真正的黃金位置——第二三排的走廊位置

要說班裡真正的黃金位置,莫過於第二三排的走廊位置,這也是學霸們最愛坐的位置。坐在這個位置的學生,往往也更有出息。

首先,坐在這個位置上,上課會更自覺

第二三排的走廊位置視野相對開闊,老師站在講臺了,眼睛一掃就能看到學生在做什麼。而且前後左右的學生往往也能注意到了這個學生上課有沒有其它小動作。在這種無形的壓力下,坐在這些位置的學生,不自覺就會提高自己注意力,上課更認真聽講。不僅怕老師抓到小辮子,更害怕後面的同學偷偷告黑狀,其實也是給後面的同學做一個榜樣。所以,坐在這些位置的學生,自覺性更高,課堂效率也高,學習成績不會太差。

再者,在這個位置上,更方便問老師問題

大家都知道,大部分老師不講課的時候,都喜歡在教室裡轉來轉去,也方便學生有問題及時詢問。而坐在走廊位置上的學生,簡直天時地利人和,老師下來走到旁邊就可以問問題,而且還不影響其他同學。喜歡思考,又喜歡主動問老師問題的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比較強。這種性格的學生未來有出息的概率很大。

當然,坐在哪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學習習慣,如果學生習慣好,能力強,坐哪裡都是黃金位置。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喜歡坐教室裡哪個位置?】

相關焦點

  • 在班級裡,不被老師「喜歡」的4種學生,長大後卻更有出息
    但是我們應該也能理解,雖然老師應該做到一視同仁,但是畢竟是一個普通人,有偏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比如說學生之間,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更傾向於維護自己的朋友是一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反其道而行之,聊聊那些在班級裡面,不受老師歡迎的4種學生,長大後可能更有出息,看看其中有你嗎?
  • 長大後更有出息的孩子,通常不是班級前三,研究證明很有道理
    1989年,小學老師周武用了十年的時間來追蹤151位畢業班的學生,他發現了「第10名現象」:第10名之流的中庸學生,獲得的關愛眼神不多,但壓抑也最少,在人生的賽局中,反而容易成為冠軍。周武老師還發現,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就像曲線一樣,在小學學習好的孩子,隨著年級的升高,成績會慢慢出現後移的現象。
  • 為啥班裡第1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娃?「第10名效應」了解一下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人們自然而然就覺得上學時成績第一名的孩子,長大以後最有出息。但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班裡最有出息的娃,大多不是第一第二名!為啥班裡第一名,大多不是最有出息的娃?上個世紀90年代左右,一位名為周武的小學老師受到了畢業同學們的邀請,去參加學生聚會。看著自己教出的孩子在社會上闖出名頭,周武也很驕傲。但是他發現,上小學那會班級裡第一第二名的孩子,成就和在班級裡成績中上的孩子相比差了很多。
  • 《哈佛家訓》:經常用這7句話鼓勵孩子,孩子長大後更有出息
    著名主持人撒貝寧,一直到高二時,都曾是「讓老師最頭痛的學生」,調皮搗蛋、成績中等,所有的老師都覺得他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包括他自己。幸運的是,在高三時,他的貴人出現了。他換了一個班主任,一個全國優秀教師,一天撒貝寧又闖禍,被叫到辦公室,這位班主任沒有像其他老師一樣,劈頭蓋臉的批評他,而是摸著他的頭說:「你這孩子,聰明啊。」
  • 出人意料的「第十名效應」:班裡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不是一二名
    文|綠葉媽咪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在我們的觀念裡,學生時期位於班裡第一第二名的孩子,都是優秀慣了的人,以後肯定有大出息。但是事實卻出人意料:班裡將來最有出息、最成功的孩子,大多不是第一第二名。這件事乍一聽,讀者朋友們也許會很不贊同:"你在這瞎說什麼呢!人家成績好,怎麼可能沒出息!"先別急,且聽我細細道來。這個結果並不是我信口胡謅的,而是有真實調查數據支撐。
  • 修身書道:開學排座位,學霸都坐哪?老師揭秘「學霸區」是這裡!
    班級排位置,又有哪些奧秘呢?下面和修身書道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理想座位」 真能實現爸媽理想嗎? "我們孩子個子小,可一定要安排坐前面啊!」 "這孩子老走神,能不能給安排在前兩排坐?在老師眼皮子底下也許能更專心聽講。」
  • 退休老師坦言:將來混得好的學生,在校期間大多有以下相同表現
    應試教育的時代,成績是絕大多數父母最為看重的東西,這些父母普遍有這樣的看法:成績拔尖的孩子,以後一定會飛黃騰達,成績中等的,長大後最多在社會上混個中流,至於那些成績排名靠後的,則是鐵定的社會底層了。然而事情真是這樣嗎?
  • 初中生坐哪個位置有利於學習?揭示老師「排座論」,和你想的不同
    家長深知初二這個學習階段的重要性,所以也經常與老師進行溝通,希望通過雙方的配合穩住或提升孩子的成績,而孩子在班級坐哪個位置也是家長非常關心的,所以初中老師在排座位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保證老師和學生都滿意。
  • 這三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未來才會更有出息,看看有你嗎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多半擁有這樣的家庭環境,跟經濟條件無關。老話常說,什麼樣的家庭養出什麼樣的孩子,看孩子就知道父母的為人,看父母就知道孩子將來的人生。這句話雖說太過絕對,但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 清華前校長「一針見血」:這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未必有出息
    有句老話說的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孩子將來會怎樣,小時候就有跡可循。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未來有一番作為有出息,一般家長都是通過孩子小時候聰明與否,學習成績的好壞,來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但是有很多現象證明,那些小時候看似聰明絕頂的孩子,長大後卻往往卻不怎麼有出息,甚至不如那些小時候看似普通的孩子。清華前校長陳吉寧曾說過:「在清華裡有很多A型學生,但是在未來社會中需求更大的是X型學生」。什麼是A型人才和X型人才?
  • 教室裡最安逸的3個「VIP位置」學渣幾乎全坐過,一個沒中的是學霸
    我們都知道在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會給學生調換座位,這個就會讓很多的學生很生氣,因為不能夠和自己喜歡的同學坐在一起了。但是老師每次調座位都是有原因的,和誰坐在一起,老師都是精心安排的。教室裡最安逸的3個「VIP位置」學渣幾乎全坐過,一個沒中的是學霸
  • 被老師職業耽擱了的畫家,學生:老師,我們想畫畫!
    老師這個職業在人們的眼中就是十分刻板嚴肅的存在,除了授業解惑之外似乎就沒有別的技能了。不過在日本的一位老師Hirotaka Hamasaki,他用自己精湛的畫技徵服了每一位學生。 日本有個叫Hirotaka Hamasaki的老師
  • 二胎家庭、多孩家庭,哪個孩子長大會更有出息?答案你想到了嗎
    你有沒有發現,一般二胎家長,老二會比較受寵愛,而多個孩子的家庭,一般最小的孩子最受寵愛?都說「老大傻,老二精」,「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完美呈現了二胎家庭中老二更得大人歡喜,多孩家庭中最小的孩子最受寵的事實。我要告訴你,其實你認為最聰明、機靈的孩子可真不一定長大就有出息。而且,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 高中時期,這4類同學並不受老師「待見」,但畢業後會有出息
    文/萌萌秀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念,不過他們也在處在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學習對方好的一面。
  • 班主任寫500字小作文誇學生:給孩子這四樣東西,長大後更有出息
    「看到他們比學習更突出更耀眼的能力,果然我的學生最好!」 這是一位高中班主任表揚學生時說的一句話。 原來,陝西某中學要組織活動,給學生們安排了一次打掃任務。白老師聽了深受感動,隨即寫下了500字的小作文誇獎學生。 在作文中,白老師表示:孩子們的舉動值得他為這個班級付出與努力。 因為短短兩個月娃娃們就已經這麼注重班級形象,以班級的榮譽為己任。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新學期班裡只剩一個學生,兩位老師2對1教學,網友:一人請假,三人休息
    這不,就有一位老師分享了自己班級的狀況。 新學期班裡只來了一個學生,兩位老師 又到開學的日子了,用網友們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 給學生排座位導致家長不滿,杭州這位老師研究多年手繪一張座位調整...
    下面就是李老師的手繪圖。 李老師的分座位手繪圖上,每個小組四個同學一圈,就是一座小房子,然後順著箭頭,整座房子半個月搬遷調整一次。下面這張圖能更直觀地看出李老師班級同學的分組情況。 這樣,「班級學區房」的不同位置,同學們基本都體驗過了,家長也不太有什麼意見了。
  • 班裡第一名和第二名要轉學,班主任失去左膀右臂,老師:痛似離婚
    雖說老師們經常表示會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但是這一點著實不容易做到,畢竟老師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在平時對待孩子們的時候,也難免會在潛意識中偏愛某些學生。大多數孩子們也能感受到這一點,老師們與那些成績好一些的孩子關係更親近一些。其實,這也很容易就能理解,畢竟老師們的考核指標還要「仰仗」這些成績好一些的孩子來達成。
  • 老師用照片記錄學生的快樂,學生手繪漫畫暖哭老師
    「有孩子參加運動會得獎牌的,有學生考試成績好得意笑的,大都是記錄孩子陽光的一面,等孩子畢業後,打包發給孩子做紀念。」她的電腦裡已經存放了數千張學生的照片,這些學生們都看在眼裡。今年元旦前後,學生葉紫珊,呂照、魯斌傑、葉曉萌決定用漫畫記錄老師教學的片段,然後送給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