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不再「人云亦云」勇於表達自己的三個方法

2020-12-12 她說她世界

孩子未來是否成功,取決於孩子給予了世界什麼,而不是孩子記住了什麼別人告訴孩子們的東西。———薛勇《一歲就上常青藤》

九月開學兒子就將成為三年級的小學生了。在家從來就是一個超級活潑的搗蛋鬼兼各種莫名問題式話嘮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一出去參加集體活動,立時秒變悶聲葫蘆娃或搞怪複讀機。

為什麼孩子的表現前後會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作者吳瓊在《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中給出了答案:「一直以來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強調吸收,輕視表達。很多家長經常向孩子灌輸「多讀少說,厚積薄發」的觀念,要求孩子多聽多看多吸收,少說。這種理念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缺少獨立思考的創新精神,容易人云亦云。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培養孩子擁有獨立思考,形成獨立人格的能力呢?我想很多家長都和我有著相同的疑問吧!

孩子一學就會的黃金口才課》一書中明確告訴了大家三個即實用又有效的技巧!

一、養成愛問問題的習慣,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羅素說:大多數人寧死也不願意思考。

思考的確是件很累的事,特別是孩子本能的不願意做一些太過複雜的困難的事情。因此,需要家長的引導。

家長要經常問孩子為什麼,「為什麼你更喜歡吃自己做的蛋糕呢?為什麼你那麼愛看星星呢?」這種在生活中形成習慣的提問行為,不僅能養成孩子擅於深入思考,也會帶動孩子養成愛問問題的習慣。

在成長的道路上,肯定會面臨各種不同的困難,當凡事都形成先問問「為什麼」的習慣後,就能在第一時間理清事物的本質,解決起問題來就會少走很多彎路,提高辦事效率。

電影《教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作為家長,孩子的未來我們無法替代,那麼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培養他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第二、好問題,會成為幫助孩子獨立思考的鑰匙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們都在迷茫的就是,怎樣的提問才是好問題呢?具體可以有三種方法來借鑑:

1.基於事實提出問題:5W1H分析法

Who—這是誰說的?

What—說的是什麼?

Where—在哪說的這些話?

When—什麼時候說的?

Why—為什麼這麼說?

How—怎麼說的?

美國不少幼兒園和小學都在使用這種提問方式,當你問的多了,孩子們也就會慣性的養成按照這種方式提出問題,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並不斷深入去探索解決問題方法的最好方法。

2.基於偏好提出問題

例如:「你最喜歡吃什麼蔬菜?為什麼?」「你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嗎?為什麼?」

偏好類的問題多是孩子的觀點和想法,家長可以在偏好問題後面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讓孩子學會解釋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3.基於判斷提出的問題

例如:「你要怎麼做才能找到不見了的牙刷呢?」「要拯救快枯萎了的花,你要怎麼做呢?」

判斷性的問題是難度偏大些的問題,因為這需要論證,而且通過論證,孩子很可能發現答案不止一個,更重要的是通過判斷性問題的訓練,孩子會更有責任感,更對自己的答案負責。判斷性的問題適合年齡更大一些的孩子,有了一些自主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的孩子。

第三、在討論、辯論中學習提問

猶太人號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因此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也確實有很多可以借鑑和學習的精髓。例如:Havruta教育模式

Havruta教育,指的是分組提問,對話,討論並辯論。簡單來說,就是和孩子真誠的聊天,提出並回答問題,和孩子對話,然後再把對話加以專業化,那麼就是討論和辯論了。

在教育孩子方面,猶太人強調要擅於提問,並引導孩子發揮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去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這樣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孩子,不會害怕被問問題,反而會因為總是能通過自己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產生強大的自信。這種日益累積形成的自信會讓孩子更願意在公眾討論中表達自己的想法,侃侃而談。

時至今日,教育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那麼教育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培養一個孩子擁有獨立思維的能力,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實乃重中之重。

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孩子的語言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是否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否有意識的培養孩子通過公眾演講的方式,來展現自己的自信和獨特觀點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看完這個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我禁不住在想:是誰偷走了我們孩子的思考能力?我們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在我們的孩子普遍懶於思考的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家長無法迴避的一個問題。孩子養成了依賴家長的習慣後,就不知道什麼是思考,也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一切只等待著家長給自己出主意、想辦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沒有創新精神,只會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 大膽說「不」的孩子,更有主見|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這之後的一個階段,孩子將迎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也有人把這段時間,稱之為「可怕的兩歲」。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樣,萌萌地跟個小寵物似的只會笑了。他能區分出自己和他人的不同,喜歡看鏡子裡自己的模樣。他開始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在學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對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以及自己值得被怎樣對待,都處在一個不斷探索的階段。
  • 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當孩子陷入「毛毛蟲效應」,這3招能挽救
    2、缺乏思考力假如毛毛蟲們看到了周圍的食物,不再重複當下的循環,那麼所有的毛毛蟲都不會因為飢餓而死去。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孩子也是一樣,盲目從眾的過程裡,他們總會「聽話」大過於「思考」,其思考力的缺失顯而易見。
  • 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考能力
    掌握了方法和知識,在具體情景中,然後再分享和展示自我啊。如果剛開始啟蒙,就去分享自我,那是個性;但是沒有掌握知識和技能,老師會覺得調皮或淘氣。所以,跟著老師學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多是在情景中,教孩子怎麼去互動和溝通。培養良好的品德,才是根本。如果根本牢固,學什麼都會真誠,在事上也會認真應對。培養良好的習慣,不是在形式上,就是在事上練。在事上有愛心,對物體更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
  • 孩子一有問題就找爸媽,培養孩子獨立思維能力很重要!
    所以家長一開始的教育方式一定要重要,不然早期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上了三四年級的時候,尤其在數學這門學科上,孩子就會很吃力的。"兒童心理學家達琳·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讓孩子學會思考。
  • iCoding愛編程培養孩子五大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差的孩子,往往腦子不清晰,表達能力也差。而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能夠對腦海中存儲的信息進行靈活運用,並且有條理地表達出來。當孩子長大成人後進入職場,這種能力帶來的優勢會更加明顯,很容易遠超別人一大截。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真正受益一生呢?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早已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學編程最大的好處其實是可以對人的思維方式進行訓練。
  • BBC這部高分動畫片,能培養娃的獨立思考能力!
    那麼,3 - 8 歲的孩子,適合看什麼樣的動畫片呢?從 3 歲開始,孩子漸漸會獨立思考,對世界有著越來越多的「為什麼」,這時候最適合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有這麼一部動畫片,小豌豆超級推薦學齡前的孩子觀看,它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辨能力。這部動畫片叫《雨果帶你看世界》,英文名 What's the Big Idea。這裡的雨果,不是文學家雨果,而是一個紅頭髮大腦袋小男孩的名字。
  • 孩子從眾沒主見?幫助孩子跳脫「毛毛蟲效應」,獨立思考是關鍵
    我語重心長地孩子說:「寶寶,不是不讓你買,首先,你已經有一塊智能手錶了,再買一塊多此一舉,而且這個推銷員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想讓你們買,你對這個產品的性能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很多和我家一樣的孩子,每一次看到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別人背後也做同樣的行為,就像陷入「毛毛蟲效應」一樣,根本沒有自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讓孩子跳脫「毛毛蟲效應」,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會使他們更優秀。一、什麼是「毛毛蟲效應」?
  • 不想孩子做跟屁蟲,試試以下3個方法,培養他成為獨立人格的人
    要是家長換個方式問孩子:「你想要哪個玩具?喜歡哪件衣服?想吃什麼食物?」等這些問題,才能讓孩子從自己角度出發,去探索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也能鼓勵他多動腦筋想事情。3、日常鍛鍊家長想要孩子有主見,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做小遊戲鍛鍊他這方面的能力,例如每天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可以就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發表大家不同的看法,發表之前多用「我認為,我覺得,我想」等做開頭,引導孩子去表達自己的看法。
  • 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有這樣一個關於狐狸成長的故事:狐狸爸爸覓食時被捕獸器夾住去世,狐狸媽媽為了養活7個孩子,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讓小狐狸們自己獨立出去覓食,沒有覓到食物,就任由孩子們餓著,狐狸媽媽只是遠遠地在周圍看著,結果這些長大的小狐狸比其他的狐狸更健康、強壯,生存能力更強。
  • 羊群效應:隨波逐流不可取,3招讓孩子保持清醒頭腦,學會思考
    1.使孩子變得沒有判斷力一個孩子最天真無邪的時候,也就是他可以對世界上很多事情,去表達自己想法的時候了,還是對於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這才是值得大家鼓勵的,但如若孩子由於羊群效應,盲目的去聽從他人的意見,那孩子的決斷能力就有所下降了。
  • 7個培養逆商好方法,帶孩子走出「心理舒適圈」,助孩子更優秀
    逆商並非是天生就有的,相反很多孩子從小就很玻璃心,特別脆弱,一點點小事就會讓他們崩潰,對於孩子這種情況,父母要早日培養孩子逆商。逆商高的人都是在生活中的摸爬滾打中磨鍊出來的,孩子太玻璃心?沒什麼可怕的,7個培養逆商好方法,帶孩子走出「心理舒適圈」,助孩子更優秀。
  • 怎樣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表達能力好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孩子「會說話」,是一種優勢,因為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會說話的孩子,更自信。因為總是得到對方好的反饋或表揚,孩子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1 怎麼培養表達能力好的孩子?
  • 孩子幼年時應著重培養哪些品質
    @江蘇興化市景範教育集團 張福星:滲透獨立意識,加強習慣養成獨立思維習慣。遇到問題,首先學會自己思考,不要第一時間去問家長、老師,更不可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主見。思維是一切行為的先導,必須從「根」上先獨立。
  •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這本書是由教育局頒布的,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這本書也是我們幼兒園展開教育工作的指南。重點來看「健康」領域,它裡面針對自理能力的發展也有著一些明確具體的指標要求。
  •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ICPS四步驟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教孩子學會解決衝突和與人相處的技巧,是家長不容忽視的課題。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我們從卷帙浩繁的育兒書海中「撈出」了《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這本書,作者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默娜·B·舒爾博士給了我們培養孩子社會能力的一套實用方法和技巧——「我能解決問題」法。
  • 想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試試這7個簡單、實用的鍛鍊方法
    現在有許多家長都側重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早教啟蒙等等,很少有家長著重培養孩子的思維邏輯,就是這種能力可以讓你極短的時間的發現問題所在,從而解決問題。7個小方法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一、對孩子提出設想,讓孩子獨立思考家長可以問孩子:我們出去玩,但是忘記回家的路怎麼辦?我們正在開車回家,結果車子出現故障不能動了怎麼辦?
  • 巧虎早教 幫助孩子成為一名獨立思考的中班生
    新生代父母越來越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習慣、興趣的全面培養,尤其是早教方面的投入。事實上,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智成長、學習能力、知識吸收程度均有所不同。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早教品牌尤為重要,經過多方打聽對比,我選擇了巧虎早教,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有針對性的進行早教,效果更好。
  • 思悟教育王毅:培育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國際公民
    A:思悟教育來自於英文單詞thinkmore,公司願景是通過老師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的世界公民。公司主要服務於12—18歲的留美家庭,業務涵蓋兩大板塊:第一、課程類。對去往美國留學的小留學生提供在線的同步課程輔導,解決學生可能因為語言問題和學習方法不能很好適應美國課程的困擾;第二、提供傳統的升學考試內容,涵蓋託福、雅思、SAT,為學生升入高年級及大學本科提供留學規劃申請服務。Q:今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請問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否對公司產生影響以及如何調整?
  • 學會這十個方法,讓你在「不專業的領域」不再當沉默者
    想要成為一個擁有「戰略思維」的思辯者,是有方法可循的。在《麥肯錫結構化戰略思維》這本書中,作者寫出了培養結構化戰略思維的十個重要習慣。那麼,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培養結合構化戰略思維習慣,並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呢?首先要培養的第一個習慣是,在公司內部交流時要有「反對的責任」。學會從問題的本身思考,從根本上打破我們缺乏專業性時造成的沉默,只要端正「問題觀」,就可以成為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