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老樓居民盼「早」圓電梯夢

2020-12-22 身邊24小時

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是惠及廣大群眾、彰顯城市溫度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然而加裝電梯並非易事。從政策制定到居民分攤費用等,都需要落實落細,加快儘快。

如何「生活更有品質、更有尊嚴、更加幸福」,老百姓心裡有很多熱望與期待。對於居住在老舊小區的「懸空老人」和行動不便人士而言,小小電梯無疑是現實而直接的一個目標。國內不少城市都有破冰之舉,我市目前進展情況如何?推進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記者進行了採訪。

老舊小區「上不去 下不來」困境顯現

72歲的方修文老人家住經開區石化菱北小區。他所在的居民樓一個單元共7層14戶,居民基本上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向記者描述著大家上下樓的情形——

3樓的老太太八十多歲,上樓要拽著欄杆一步一步上;

4樓的老夫妻倆上下樓要互相攙扶,顫顫的,爬半層就得停下來喘口氣;

5樓兩個老人都有心臟疾病,每次上樓都是歇一會兒、爬幾級,歇一會兒、爬幾級;

還有個89歲的老人因為生病,平常沒辦法下樓,必須要出門的話需要老伴兒聯繫子女們過來抬著上下樓;

……

像石化菱北小區這樣的老舊小區在城區有多少?市住建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共有5410棟樓,15839單元,涉及497個小區。這些住宅多建於上世紀80-90年代,以5至6層為主,少量為7層,均沒有電梯或者預留電梯井。

像方修文這樣的老人在城區又有多少?據市老齡辦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市六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口955104人,其中城區153500人。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絕大多數老年人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

不止安慶,老舊小區「上不去 下不來」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有。為此,國務院連續三年將「加裝電梯」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從2018年「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到2020年「支持加裝電梯」。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制定和實施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的意見》文件明確要求「加強社區家庭適老化設施改造」,優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住宅增設電梯。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明確提出,老舊小區改造中有條件的樓棟要加裝電梯,方便居民生活,提高居住品質……

關於為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呼聲越來越強烈:2018年至今,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分別就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提交8件建議及議題,呼籲政府加快制定方案和政策,推進我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解決老年人出行難問題。

經開區菱北小區已試點加裝電梯

「安慶何時給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在最近的網絡問政中,市住建局表示,住建部門在2018年就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展開調研。今年年初開始相關文件草擬工作,並在經開區菱北小區試點加裝三部電梯,預計年內施工。

為掌握和了解城區既有多層住宅小區居民對加裝電梯的意願,從2018年至今,住建部門在華中苑、錦江花園等近20個小區發放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意見徵詢表3000餘份。

今年4月份,當意見徵詢表發到方修文所在的居民樓時,他高興得一夜沒睡著。他說:「我在2018年就到社區諮詢並申請加裝電梯,現在終於看到希望了。」

「經過篩選比較,最後選定菱北小區試點加裝三部電梯,其中就有方老所在的居民樓。」經開區菱北街道盛塘社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一方面他們對加裝電梯的支持率比較高;另一方面,這個小區以石化退休職工為主,既是鄰裡關係又有工作關係,經費籌措、意見徵詢等各項工作開展起來更容易。」

「我們不僅研究了政策,還實地考察了電梯廠商,到湖州、蘇州、合肥去看了成功案例。」方修文說,他們已經選定了電梯廠商,並確定了電梯安裝、運行電費、後期維修等各項經費分攤方案。

進展有些慢 市民盼加快推進

被確定為試點以後,老人們就都盼著電梯早點裝好,但過程並不順利。

「已經過去八九個月了,目前還在出設計的階段,我們希望能加快進度。」方修文告訴記者。

之所以加裝電梯進展緩慢,有兩方面原因:首先在經費分攤方面,加裝一臺電梯費用預算為50萬元左右。「雖然是相關試點結合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進行,但居民仍然要分攤1-3萬多元的費用,後期還有電費、維修費。」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其中有一個單元樓有幾套房子產權屬於安慶石化,企業目前沒有同意加裝電梯,使得每個住戶分攤的費用提高了不少,給加裝工作增加了難度。」

同時,還有技術上的難題。「現行電梯設計規範都是適用新建築物的,並沒有老樓加裝的相關規範。在實際操作中,老樓加裝電梯很難滿足現行規範要求。」業主選中的電梯服務商——安徽盟非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經理丁平介紹,「除了設計規範問題外,每棟樓、每單元都有自己的特點,地下位置不一樣、地下障礙物不一樣、樓道的結構不一樣,樓梯的連接形式不一樣……千差萬別,處理起來難度較大。」

但最大的問題是政策層面的問題。「目前安慶還沒有正式的文件出臺,雖然各級各部門給了很多支持,但是很多程序都是在摸索,推進起來也就比較慢。」丁平希望政府能夠儘快出臺文件,讓加裝電梯工作有章可循,還希望政府部門儘量加大補貼力度,讓加裝電梯這一民生政策惠及更多市民。

(全媒體記者 江露露 通訊員 胡忠)

【來源:安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老樓加裝電梯「私人訂製」 圓了廣州街坊電梯夢
    2018年,廣州各區陸續發布了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具體補助方案,極大加快了老市區老樓加裝電梯的進程。在兩年的推進過程中,因為場地的限制,鄰裡的反對,很多舊樓無緣傳統的標準電梯,這反而促進很多「私人訂製」的智慧電梯以及異型電梯的誕生,圓了街坊們「一鍵上下樓」的電梯夢。
  • 秀洲讓更多老舊小區居民圓上「電梯夢」
    居民有需求,政府有行動。昨天上午,新城街道中山花園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開工儀式舉行,10臺加裝電梯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據悉,10臺電梯計劃於明年7月底前交付投入使用。中山花園小區位於秀洲區吳越路88號,東至吳越路,西至新秀路,南至亞廈路,北至中山路。
  • 老樓居民將圓「電梯夢」
    市區光明小區是我市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試點小區。近日,記者在小區看到,電梯加裝工程已經開始施工,預計最快下月就能完工。記者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我市將總結試點小區電梯加裝經驗和做法,將在全市範圍內推廣老舊小區電梯安裝。
  • 上海徐匯:樂山有愛,先鋒聚力,老樓房圓「電梯夢」!
    黨總支書記立即帶領黨員先鋒隊員及樓內的居民代表上門了解情況,在反覆溝通中,深入了解低層住戶關於房屋採光、通風、噪音、房價等方面的各種顧慮,耐心傾聽、用心溝通,換位思考。7月17日上午,黨總支書記還帶領先鋒隊的黨員們邀請居民代表一起參加了一堂與眾不同的「四史」學習教育黨課,邀請樂山的老黨員從幾十年前的樂山舊貌講到如今的樂山新顏,與會人員對切身經歷的巨變都是感慨萬千,對小區加裝電梯的成功更是充滿期待。
  • 舊樓加裝電梯困難重重?這4棟樓歷時2年終於要圓「電梯夢」了!
    濱江東路549號大院其中四棟樓的電梯加裝項目已經施工快一個月了林老說出了老舊小區裡大部分老年人的心聲。樓內居民對於電梯的需求十分迫切。舊樓電梯加裝會遇到不少困難。,王逸升多次主動組織業主代表、樓組長代表等多方進行座談議事,通過民主議事廳多層面、全方位徵求居民意見,協調解決加裝電梯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前後召開了六次協調會。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 政府補貼20萬 成都一小區老年朋友圓了電梯夢
    成都封面消息:(記者 東方)「年輕時候一口氣爬上6樓,不用吹灰之力;如今年齡大了,每天上下樓真讓人鬧心啊!」成都市錦江區桂王橋東街四號一老舊小區,今年67歲的姜友全老師住在這裡快20年了;退休後,每天都會為外出和購物而犯愁。
  • 人大代表助力老舊小區升級 幫助業主圓了「電梯夢」
    成功加裝電梯的背後,凝聚著人大代表和熱心業主們的心血。一年多以來,獅山街道人大工委組織人大代表發揮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全程跟進小區加裝電梯工作,引導小區業主共建共治,幫助籌款近120萬元,歷時19個月,終於幫助小區居民圓了「電梯夢」。
  • 老樓要停電梯急壞居民,多方協調終解決
    好在當日樓裡的電梯還在運行,居民尤其是老人們暫時鬆了口氣。記者在樓內看到,這棟老居民樓原本有兩部電梯,其中一部已經無法正常使用,面板按鈕都不見了,只剩下一個窟窿。居民們告訴記者,這部停運的電梯是樓裡的「大梯」,因為沒有通過去年的年檢而無法再繼續使用。現在居民們出行全靠著樓裡的「小梯」。正值晚高峰,10號樓「小梯」門前,居民們排起了長隊。
  • 成套夢、加梯夢,共圓居民美好生活夢!長寧天山路街道今天4臺電梯...
    近四年時間裡,街道全體幹部在街道班子帶領下,齊心協力攻克一道道難關,終於將在今年年底迎來全面竣工,實現老舊小區居民的「成套夢」。而同時,老舊多層住宅中「懸空老人」的上下樓困難問題也始終牽動著街道幹部的心。去年4月,街道率先在全區成立了街道層面的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指導中心,在18個居民區設立了加梯指導站。
  • 拎包入住早籤約早受益 五塔寺環境整治圓了居民「上樓」夢
    >居民在回遷樓選房大廳沙盤前,仔細挑選田村附近的回遷樓。隨後,指揮部與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積極上門宣講政策,為居民們「算好經濟帳,把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早籤約早交房早受益的政策特點,給居民講清楚、講透徹。」經過工作人員的認真細緻講解,居民們紛紛感受到「五塔寺環境整治項目,受益者是老百姓」,一切是這樣的水到渠成。
  • 長安老舊小區居民也能圓「電梯夢」
    住在長安老舊小區的業主們,你們收到「加裝電梯」的宣傳單張了嗎?最近,收到消息的居民們興奮了,特別是一些上年紀的居民均表示,終於等到政策了!「收到政府相關文件以後,我們就挨家挨戶去找業主給他們通知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讓大家都知曉安裝電梯的相關好處和工作。」蓮花苑家園中心副經理尹華解告訴記者。蓮花苑住宅區屬於業主自治小區,每棟樓都有樓長,樓長段士彥所在的樓棟有14戶人家,已經有9戶籤名同意加裝電梯。
  • 這兩個小區居民不用再費力爬樓了~
    住慣了電梯房再去老小區爬樓梯那滋味 ,就倆字兒——痛 苦所以說裝電梯的事兒「母親今年60多歲,平時上下樓梯很吃力,經常會念叨,要是能有個電梯就好了。」居民張先生說。而永大怡景園和盛世豪園兩個小區的電梯安裝則是採取免費安裝有償使用模式,原則是居民自願,市場企業運作。至於安裝後業主的使用成本,電梯施工負責人介紹:「後期的使用成本,我們會通過物價部門核算,將清單送到每家每戶。
  • 爬鋼筋上下樓?廣州小區居民每天上下樓爬鋼筋:電梯壞了
    自從電梯出現後,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就連住在高層的居民都不會覺得上下樓有多麻煩,但每棟樓的居民都會如此嗎?據12月5日新華網的報導,廣州一個小區的居民竟然每天爬鋼筋上下樓!這是怎麼回事呢?近日,一段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是一處正在裝修的居民樓,樓內滿是鋼筋結成網狀爬行梯,人們也會看到一個人順著鋼筋爬上爬下。根據爆料人的爆料,這個鋼筋,就是大家上下樓的工具!據悉,這個小區為廣州南浦長大公司小區,因為樓裡要修電梯,所以步梯就先拆了,大家每天只好用鋼筋代替步梯爬行出門。
  • 一票否決VS雙2/3,青島老樓裝電梯如何破局?
    「出門第一步,回家最後一程」,老樓加裝電梯,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對於老年人來說,這更是緩解「爬樓難」的新思路。可這樣的好工程,卻往往卡在「樓上日思夜想、樓下堅決不幹」的死結裡。如何破局?
  • 北京老樓加裝電梯卡在哪裡?雖有政策更要靠人努力
    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老樓加裝電梯問題連續第三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且最近兩次表述,已經從2018年的「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修改為「支持加裝電梯」。這種改變和持續,更加明確傳達著國家支持加裝電梯、改善民生的信號。老樓加裝電梯已經推行了3年,與大量的需求相比,加裝成功的案例還是少數。那麼,加裝電梯為什麼沒能迅速推開,都卡在哪裡?看看以下幾個成功案例吧。
  • 珠海老區首例廊橋電梯啟用!老舊樓「秒」變「幸福樓」!
    1棟、2棟分別有兩個單元,住戶基本為業主自住,且多為長者,業主加裝電梯意願強。 2019年5月起,熱心業主代表積極推動電梯加裝事項,兩棟樓距間僅為10米,在預留消防通道的前提下,很難實現兩棟樓4個單元的電梯加裝,業主代表走訪多家電梯公司,反覆探討、大膽設想,最終採取了廊橋電梯設計方案,即兩棟的對應單元樓道通過廊橋的連結,共用一臺電梯,既節約了經濟成本,又解決了因空間距離所限的消防要求
  • 電梯房一、二樓居民不用電梯,要求給每人都發電梯卡,你怎麼看?
    感謝邀請,很高興為你解答電梯房一、二、三樓居民不用電梯,一致要求給電梯用戶每個人都發電梯卡,你對此怎麼看?首先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個電梯存在,那麼 123 樓的居民同樣有使用權,而且他們不一定不用電梯,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從開發商造房子的第 1 天開始,那麼整個電梯的公攤也都是所有住戶共同分攤的,包括 123 樓,所以他們有電梯卡,我覺得很正常;還有啊, 123 樓的住戶,不一定是不用電梯的
  • 蒼南老舊小區居民也能圓「電梯夢」 可享受每臺3萬元財政補助
    蒼南新聞網12月24日消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舊小區增設電梯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近日,我縣多部門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相關優惠政策,目前已有2個小區進行了電梯加裝改造。靈溪鎮上江小區是我縣率先開始加裝電梯的小區之一,記者在該小區45幢居民樓看到,這裡共加裝了兩臺電梯,其中一臺已基本完成,另一臺正在進行基礎開挖。據居民介紹,這兩臺電梯是今年9月份經所有業主同意後開始施工的。每臺電梯安裝及後期運維費用由二樓以上的10戶住戶按樓層逐級遞增分攤。上江小區現有居民樓50多幢,目前向相關部門申請加裝電梯的雖然還不多,但是多數高層居民對於加裝電梯熱情較高。
  • 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居民承擔費用:3樓7000元,6樓近30000元
    據該小區居民介紹,按照相關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他們從2017年開始就向所在轄區的辦事處遞交了安裝電梯的申請,經過相關部門的批准,今年9月份,小區開始陸續施工安裝電梯,所需的安裝費用政府承擔80%,居民們自籌20%。
  • 老樓改造加電梯,一樓二樓不同意怎麼辦?
    最近兩年時間,很多地方都開始對老舊小區進行電梯改造,這裡面政府出一部分錢,居民自己出一部分錢。按理來說,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可以方便居民上下樓,這是好事情,但在老舊小區電梯改造的過程當中,實際上引發了不少矛盾,甚至導致很多平時關係良好的鄰居之間關係變得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