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小文
物種入侵在近幾年來成為了火爆的話題,因為一些意外或是人為,看似脆弱的物種在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由於缺乏天敵而開始了無止境的繁殖,而這些生物爆炸性的增長,也成為了科學家們最頭疼的難題。
在18世紀,一位名叫託馬斯.奧斯汀的英國殖民者為了在澳大利亞大展自己的狩獵身手,而將24隻野兔放養在了自己的農場裡。
沒想到僅僅在6年的時間裡,這些被放養的兔子的數量就開始瘋狂增長,並且啃食牧場裡的草地,就連樹根也不放過,而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
而到了19世紀末,澳大利亞的兔子數量超過了100億隻,比現在的全球人口還要驚人,幾乎每家每戶都受到了兔子的「襲擊」,但人們使勁渾身解數,也不能減少兔子的數量。
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次體驗到動物泛濫成災的可怕,這場災難持續了200多年,直到後來澳大利亞引進了野狗,兔子的數量才得以控制。
而到了今天,物種入侵造成的動物泛濫事件仍在不斷地上演,歐洲的螃蟹、生蠔,非洲的小龍蝦,美洲的「亞洲鯉魚」,後來,物種入侵的魔爪又伸向了加拿大,而此次主角卻令人意外,竟然是看似脆弱的金魚。
金魚作為一種觀賞性的魚類,在中國家庭中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飼養金魚的經歷,而金魚作為一種傳統魚類,在我國自古就有著「吉祥如意」寓意。
此前,受過物種入侵的國家都曾想過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吃掉它,就好比說被外國人嫌棄的小龍蝦,到了中國吃貨的嘴裡,那可是多少都不夠。
但面對泛濫成災的金魚我們就不買帳了,首先是金魚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徵意義,受到文化影響,人們是不會隨便吃金魚的,其次就是觀賞魚的口感真的不怎麼樣,而且還很多刺,因此人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