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產的「鬍子魚」,引進中國後泛濫成災,但吃貨卻表示不敢吃

2020-12-19 楊洛旅行

現如今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是越來越頻繁,不過隨著頻繁的貿易往來,物種入侵的事件也是越來越多。中國算是世界上物種入侵最多的國家,像我們的熟悉的小龍蝦還有牛蛙都屬於入侵物種,不過這兩種入侵物種還好,它們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可並不是所有的物種都能創造經濟價值的,有些入侵物種只會給人們帶來煩惱。

就比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這種魚小夥伴們應該都是知道,見過的,甚至還有很多人小夥伴是吃過的,這種魚就是來自非洲尼羅河水系的「鬍子魚」,也叫做埃及鬍子鯰,革鬍子鯰,埃及塘鯴等等,這是一種體色發黑,頭較扁,有8根鬍鬚的魚類。

看到圖片以後是不是覺得這種還是挺眼熟的,在水產市場或許還是有的賣的,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就是這種魚竟然不是屬於中國的魚,而是從國外引進的。據悉這種魚在非洲受到廣泛養殖的,因為這種魚實在是太好養殖了。

據小編了解到這種魚的食性廣,生長快,生存能力也強,因此中國在1981年的時候,正式引進飼養這種魚類,1982年在廣東地區養殖成功,後推廣到華南,華中地區。不過總有一些漏網之魚逃到了野外,因為這種魚繁衍能力強,很快就在野外泛濫成災,成為一種入侵物種。

其實這種魚營養價值還是挺高的,按理來說即使這種魚在中國泛濫成災也是會有中國的吃貨去解決的,並且小編以前也是吃過的,還是挺好吃的,不過小編吃的是養殖的鬍子魚,而不是野生的。很多人小夥伴可能都疑惑為什麼這種魚在國內不受吃貨們的待見。

其實人們主要是不待見野生的鬍子魚,而養殖的之所以也不受待見,完全是因為這種魚在國內的名氣已經不好了。這種鬍子魚的生存能力非常強,它們可以生活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比如說下水道,汙染嚴重的水源等等……

因為沒有天敵的制約,它們也會瘋狂生長,有些鬍子魚甚至可以超過100斤,但是這樣環境下生長出來的鬍子魚,很多人是不敢吃的,而有些養殖場的鬍子魚有時候根本都是正規養殖出來的,可能都是從一些很髒的魚塘裡面撈出來的,這樣魚真的不敢的吃的。

在農場這些甚至被稱之為「吃屎魚」,想想就覺得噁心,你還會想吃嗎?所以在中國的野外很多人看到這種魚都是直接扔掉的。對此你表示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非洲紅豬泛濫成災,繁殖驚人攻擊性強,但中國吃貨卻希望引進
    比如中國之前就曾被水葫蘆還有非洲大蝸牛等一些外來物種侵擾,曾花費了大量的功夫進行治理。而歐洲一些國家為了治理小龍蝦以及螃蟹等,也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其實在非洲,當地人民也為一類物種犯難,它就是非洲紅豬。非洲紅豬還有一個正式的名字,叫作紅河野豬。一般的紅河野豬體長在100至150釐米,體重重達50至130公斤。
  • 原產美國的太陽魚,送給日本後卻泛濫成災,中國引進後怎麼樣了?
    現代的物種入侵事件頻發,很多時候,其實是人類自己引起的,過去的物種入侵,一般都是物種隨著自然媒介到了不同的地方,由於當地沒有天敵而泛濫成災,因此數量也比較少。而現在的物種入侵事件,時常是隨著人類便利的交通工具走遍全球,甚至是人類主動引進,自然也導致了現在物種入侵事件頻發的情況。
  • 非洲紅豬泛濫成災,威脅生態環境,網友:來中國試試
    大家都知道物種入侵,也了解我國有很多吃法,有沒有把物種入侵和吃貨聯繫在一起呢?物種入侵對一個地方生態來說是毀滅性的,例如我國南方就被水葫蘆席捲了,像這樣的植物沒人喜歡,畢竟它沒法吃。但是如果小龍蝦或者牛蛙這種美食來入侵中國,是非常受我國吃貨們歡迎的。
  • 清道夫中國泛濫成災,印度人民的頂級美味,中國吃貨為啥就不吃?
    在中國泛濫成災的清道夫,卻是印度人民的頂級美味,印度喜歡油炸或者紅燒清道夫,按道理來說,清道夫是可以吃的,為什麼中國吃貨就不吃呢?清道夫在中國泛濫成災清道夫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作為觀賞魚被引入中國,水族箱內壁經常會滋生一些附著藻類,這些藻類不但會影響到箱內,水草的生長,使其腐爛死亡,甚至還會危及到觀賞魚的生存。
  • 羅非魚在我國泛濫成災,中國人卻都不吃,只能出口到日本了
    羅非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國南方地區,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魚,在野外的一些流域甚至出現了泛濫成災的情況,但是中國人卻不太愛吃這種魚,很多人認為它有一種土腥味,不如本土魚好吃,因此羅非魚在中國的銷量並不是特別好,這也是它能在野外地區泛濫成災的原因,但即便如此,中國的羅非魚養殖業依舊進如火如荼。
  • 英國泛濫成災的動物,幾乎沒有天敵,中國吃貨:我們能吃到滅絕!
    英國泛濫成災的動物,幾乎沒有天敵,中國吃貨:我們能吃到滅絕!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內容,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在中國不管什麼樣的食材都能做出非常美味的菜餚,而且中國的吃貨非常多,很多國家泛濫的物種引進到我國之後都被吃到滅絕,比如之前的小龍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中國為消滅蚊子引進的物種,繁殖速度飛快成災,暫無解決辦法
    不過任何好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這種魚不光食用蚊子產的卵,他們也會食用其他魚類的卵以及吃一些小的魚。這樣的話,它就會對我國本土生物鏈造成一定的影響,中國為了能夠消滅蚊子也的確是煞費苦心,千裡迢迢從美國將這種品種的魚類引回中國,消滅蚊子的用處還沒有感受到,就先感受到了這種生物的副作用。
  • 加拿大被金魚入侵,用毒藥也殺不死,中國吃貨表示無能為力
    筆者-小文物種入侵在近幾年來成為了火爆的話題,因為一些意外或是人為,看似脆弱的物種在來到一個新的環境後,由於缺乏天敵而開始了無止境的繁殖,而這些生物爆炸性的增長,也成為了科學家們最頭疼的難題。沒想到僅僅在6年的時間裡,這些被放養的兔子的數量就開始瘋狂增長,並且啃食牧場裡的草地,就連樹根也不放過,而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而到了19世紀末,澳大利亞的兔子數量超過了100億隻,比現在的全球人口還要驚人,幾乎每家每戶都受到了兔子的「襲擊」,但人們使勁渾身解數,也不能減少兔子的數量。
  • 當初為滅蚊引進「大肚魚」,誰料在我國泛濫成災,如今它怎麼樣了
    再者如長頸鹿這一生物,它也是外來物種的一員,因為在宋朝時期,曾有非洲的使臣帶著長頸鹿來朝貢我國,其實長頸鹿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我國的生態平衡造成了破壞,但是由於我國長頸鹿數量不多,並且大多由皇家圈養,所以沒能讓這一物種大規模的繁殖,泛濫成災。
  • 非洲土著魚入侵,泛濫成災!擴張步伐極快,多地已淪陷
    羅非魚泛濫成災!吃貨跟不上節奏,多地已淪陷!擴張步伐極快。羅非魚,一個讓國人又愛又恨的魚種。喜歡的人非常愛吃羅非魚,不喜歡的人認為這種魚非常髒,非常難看,對它們是不屑一顧。野生的羅非魚廣泛分布於非洲大陸的淡水以及沿海鹹淡水水域之中,這種原本生長於非洲的土著品種魚,在異國他鄉卻逆勢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這種魚非常彪悍頑強,一旦水溫允許的前提下,便可以大量繁殖,擴張的步伐非常快,國內多地已經淪陷,泛濫成災,比如國內的沿海地區,如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區,隨處可見羅非魚的身影。
  • 引進自埃及的「鬍子鯰」,在髒水裡也能存活,泛濫成災卻沒人吃
    現在的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自然也就容易接觸到更多的美味小吃,比如琳琅滿目的海鮮,麻辣小龍蝦就是其中一個,至於魚類就更加豐富多樣,專門養殖的商家數不勝數,畢竟它已經是家家戶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只不過也有一些是屬於比較特殊的,即使泛濫成災也很少有人食用。
  • 十幾斤的塘鯴魚在南方野外到處都是,化糞池都能生存,無人敢吃!
    塘鯴,又稱塘角魚、鬍子鯰。國內常見兩個品種,本地塘鯴(鬍子鯰),埃及塘鯴(革鬍子鯰、埃及鬍子鯰)。本地塘鯴,即鬍子鯰,角角魚、角角丁、又名土塘鯴。體色發黃,多為野生,個體較小,最大一般500g。埃及塘鯴,即革鬍子鯰,又名埃及塘鯴。體色發黑,個體很大,一般可達數十千克。
  • 在我國泛濫成災,卻被非洲老哥「吃幹抹淨」,非洲兄弟這麼強?
    我國在吃這方面的實力,是全世界都認可的,中國吃貨的名氣在國外有著很大的名氣,很多老外都覺得,就沒有中國吃貨吃不下的東西,因為很多傳聞中「無敵」的入侵物種,到了中國之後下場都很「悽慘」,都被我們做成了舌尖美食,別說泛濫了,不靠養殖的話可能都要被吃到絕種,所以外人都覺得,中國吃貨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強的
  • 清道夫魚入侵恆河,卻銷聲匿跡!
    一是埃及塘鯴是何許魚也?埃及鬍子鯰,體色發黑,共有8條鬍鬚,又被人們稱為革鬍子鯰。這種魚不是原產於印度,而是原產於非洲的尼羅河水系,埃及鬍子鯰吃素食可以,吃肉食也可以,該魚存活率非常高,具有生長快、個體大、耐低氧的特點。
  • 俗稱「大肚魚」,嗜食蚊子幼蟲,經3次才引進我國,如今泛濫成災
    估計很多人也對於小龍蝦有所了解,最初的時候它是一種讓農民很頭疼的入侵物種,這種生物對水稻的生長危害不小。但是因為後來有吃貨發現小龍蝦肉質鮮美,逐漸就不討厭它了,並且還因為市場需求大,很多的農民開始養殖小龍蝦,而每年這個時候就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季節了。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入侵物種,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也很常見,可以說是已經泛濫了,它就是俗稱「大肚魚」的一種普通淡水小魚。
  • 外來物種筍殼魚,在中國從泛濫成災到瀕臨滅絕,如今50一斤買不著
    中國也不例外,對於紫莖澤蘭這種攻擊性較強並且有毒的入侵物種,國人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據統計,到2018年年底,我國已經有近五百多種的外來物種,並且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一百種最具威脅性的物種中,我國就佔據了一半以上。
  • 讓老外毫無辦法的4種入侵物種,中國吃貨:你說吃成幾級保護動物
    在我們國家,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而對於吃貨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吃更重要了。我們有流傳幾千年的飲食文化和精湛的烹飪技藝,無論什麼食材,在我們廚師的手中都會變成一道道可口的菜餚。而國外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烹飪方法很簡單,做出的美食也很單調。所以近些年在國外泛濫成災的物種,讓老外焦頭爛額,因為他們不會製作,無奈之下只好求助我們國家。
  • 清道夫破壞河堤似乎已經泛濫成災,為何沒人敢吃?
    沒想到,清道夫其實是一種外來物種,並且已經在河道裡泛濫成災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清道夫清道夫原來是生活在南美洲的,魚的身體看起來是個半圓通的形狀,在魚缸裡也就是個中等身材魚的樣子。因為清道夫有很強的清潔能力,能夠吸食浴缸內魚的排洩物等,很多人在浴缸裡都會養它。
  • 筍殼魚在中國難長到成年,中國人似乎什麼魚都吃,為何不吃金魚?
    筍殼魚在中國難長到成年筍殼魚並非是我國的一種魚類,它原產於東南亞諸國及澳洲大陸,所以在八十、九十年代,我國就先後進行了對該魚類的引進,並且很快這種魚就泛濫成災,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種魚在引進幾十年之中,最初並沒有人在意它,在當人在意它的時候,已經成為了「稀缺性」魚類,並且在中國很難長到成年,
  • 此國帝王蟹泛濫成災,2000萬帝王蟹吃到想吐,為啥不到中國去?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我們時常會發現一些物種入侵事件,比如說亞洲鯉魚在美國泛濫成災,野兔在澳大利亞泛濫成災,生蠔在丹麥泛濫成災等等,這對於中國吃貨來說簡直不可理解,這些美味佳餚,即使是泛濫成災,不應該全民出動將它們吃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