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雙方是指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革命軍,以及毛爺爺領導的我黨人民軍。雙方在1927年到1950的年解放戰爭結束,前後相互爭奪了23年,中間減除八年抗戰歲月,也還有15年。也就是說,國共雙方前前後後互相打了15年的仗。然而,在這長時間戰鬥歲月中,雙方陣營都培養出無數的能徵善戰的名將。尤其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戰役的規模,投入的人數,涉及的面積,都是之前的好幾倍。
像大家比較熟知的三大戰役,哪一場戰役雙方參戰人數,沒有達到100多萬呢。足以可見,戰爭發展到最後,戰鬥規模越大。然而,在三大戰役結束後,我黨全軍進行了整編,整編後的新軍擁有十六個兵團。不過,當時蔣介石軍事集團中,也擁有約22個兵團,可能數字遠不止這些,這只是個初步統計數字。然而,蔣介石陣營中第九兵團的番號曾經使用過三次,石覺領導的所部也稱之為第九兵團。還有孫蘭峰領導的部隊也稱之為第九兵團。還有東北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廖耀湘麾下六個軍,也稱之為第九兵團。同時也是東北戰場上唯一一個機械兵團,而且戰力十分強悍。
可以說,在東北戰場上,當時國軍擁有四個兵團,而戰鬥力最強,人數最多就是屬於第九兵團。像第一兵團,第六兵團,第八兵團編制都是兩個軍到三個軍之間。而第九兵團卻擁有六個軍,像國軍王牌新一軍,新六軍,第52軍都是屬於第九兵團編制,可見該兵團戰鬥力的強悍程度。在整個國軍中都是數一數二的王牌兵團。
然而,在我黨這一邊,也有一支兵團番號為第九兵團,它就是第三野戰軍麾下的第九兵團。這支兵團能攻能守,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也是一位善於防守的名將,被稱之為東方的防守大師。當時的華野兩大王牌縱隊,第一縱隊與第九縱隊,在改編成第20軍,第27軍後都歸宋時輪的第九兵團所管轄。
有這兩支王牌軍的加入,加上宋時輪的指揮,讓第九兵團在揮師渡江後,成為一支主力王牌兵團,在解放上海,南京等戰役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作為國共雙方的第九兵團,都是各自陣營的王牌兵團。而且還有一個巧合的事,兩位兵團司令員還是畢業於同一所軍校。可能了解歷史朋友都知道廖耀湘是黃埔六期畢業生,後來因為成績優異被派到法國留學,學的就是機械作戰專業。學成回國後一路高升,以至在解放戰爭時期,官至中將兵團司令員。成為,黃埔六期學生中發展最好,成就最高的一位學生。
而我方的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也是畢業於黃埔軍校,他是屬於黃埔五期生。這樣一算的話,還是廖耀湘的學長,說來也很奇怪,黃埔軍校第五期的學生有幾個,後來都成為我黨赫赫有名的將領,如大將(許光達)、上將(宋時輪、楊至成),又有副總理(陶鑄),還有兩位非常成功的間諜(郭汝瑰、廖運周)都是五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