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1世紀初來到老特拉福德的貝隆,到蜻蜓點水一個賽季就離開的迪馬利亞,在兩個足球世代裡,有四位有頭有臉的阿根廷球星曾經在曼聯效力,但是他們與球隊的關係最終都是苦澀與憤恨大於愛意,甚至就像阿根廷球員與曼聯版的「我的前任是極品」:「燒錢」、被「劈腿」、被公開嘲諷這樣的劇情輪番上演,無一善終。Thesefootballtimes專題介紹了這幾位阿根廷球員在曼聯的時光,本文大約5000字,閱讀時長10分鐘,仰臥撐原創編譯。
卡洛斯·特維斯的怪臉一如既往地扭曲,他怒視著老特拉福德南看臺的行政包廂,把雙手放在耳後,那裡像往常一樣接待著曼聯董事會,尤其是執行長大衛·吉爾也在其中。
就在幾分鐘前,特維斯在對陣曼城的比賽中打進了一粒漂亮的制勝球,在禁區邊緣晃開了倒黴的理察·鄧恩,射門擊中右側立柱彈進了喬·哈特把守的大門。這是英超第36輪的上半場尾聲,2-0的比分讓曼聯離英超三連冠更近了一步。利物浦的緊追不捨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弗格森爵士的球隊不能有任何閃失。老特拉福德爆發出一片歡聲笑語,但特維斯自己的慶祝是出於憤怒。
這種對俱樂部高層聳起耳朵的手勢——後來被特維斯徒勞地辯駁為針對那些質疑他進球記錄的記者——將會給曼聯上下歡樂的一天蒙上陰影。還有三場比賽,2008/09賽季的英超冠軍近在咫尺,但周一早上,紙媒的編輯們都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卡洛斯·特維斯的魯莽行為上。
這種事不是在曼聯第一次發生,也不是最後一次。那天下午,曼聯與阿根廷球員之間的動蕩關係在一個縮影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這是一個奇怪的謎題:最成功的足球俱樂部之一和最成功的足球國家之一之間的結合本應毫不費力。
1.貝隆
在世紀之交之前,曼聯從未屈尊鑽研過南美轉會市場的無數奇蹟。縱觀他們的歷史,球隊的成功是建立在本土人才的基礎上的:從50年代的巴斯比寶貝到92班的年輕球員,來自英國和愛爾蘭的球員一直是俱樂部的核心。
1992年,隨著英超聯賽的出現,英國球隊開始在海外尋找未來的球星,曼徹斯特聯隊往往遠離歐洲的範圍。斯堪地那維亞是一個利潤豐厚的市場,為弗格森爵士提供了舒梅切爾、羅尼約翰森(Ronny Johnsen)、索爾斯克亞和亨寧伯格(Henning Berg)等球星,同時他們也成功涉獵了法國、荷蘭和俄羅斯的足球人才。
然而,在2001/02賽季初,曼聯籤下了拉齊奧的天才球員貝隆。阿根廷人與荷蘭前鋒範尼斯特魯伊一起加盟俱樂部,這一價值2810萬英鎊的阿根廷頂級天才球員的轉會被視為俱樂部新的建隊意向。
貝隆的到來標誌著傳統的4-4-2陣型將被打破,傳統的4-4-2陣型採用的是體力充沛的邊鋒進行串聯,兩名中場球員在雙方禁區之間來回奔跑。對於巫師貝隆,弗格森試圖通過讓他適應更加強調戰術的歐洲足球的苛刻條件來重現1999年歐洲冠軍聯賽的輝煌。曼聯不可能像他們在國內比賽中那樣,輕易地在歐洲賽場上取得領先。他們需要更多的理性。
貝隆被認為是曼聯進入歐洲精英球隊大門的鑰匙。儘管曼聯是一家大俱樂部,但在弗格森的領導下,他們在歐洲的戰績起伏不定,有輝煌也有平淡無奇。然而,貝隆到來後,紅魔突然擁有了一名令整個歐洲大陸垂涎中場組織的球員。這是一個在意甲建立了巨大聲譽的球員,這個聯賽在20世紀90年代曾稱霸一時,貝隆有望把英超聯賽冠軍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儘管貝隆在曼徹斯特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他在英格蘭剩下的時間卻充斥著不穩定性。雖然他的天賦是毋庸置疑的——視野,空間意識,靈巧的觸球和連續的傳球——加裡內維爾後來曾經談到對阿根廷人的使用中的問題或者說他缺乏的東西。
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內維爾表示:「有些超級巨星來到這裡,卻無法忍受。我想到了貝隆。儘管貝隆是一個偉大的小夥子,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球員,但他並不知道作為一個曼聯球員意味著什麼。他不知道俱樂部的感受。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步伐。球迷不想看那些轉身和腳外側的傳球技術。他們想要血和雷,把球傳給舒梅切爾,或者把球扔給吉格斯,進攻,進攻,再進攻。」
在後來的幾年裡,隨著足球戰術的演變和瓜迪奧拉治下tiki-taka的興起,有一種觀點認為貝隆和他在曼徹斯特時的周遭環境是不協調的。他是現代性與古代性的衝突——而古代性贏得了勝利。
尼基·巴特,在看到自己有機會在擁有斯科爾斯和羅伊·基恩的中場中佔據一個一線隊位置時,熱情洋溢地讚揚了貝隆,但他同樣為貝隆缺乏適應球隊的意願而感到惋惜:「除了坎通納,貝隆是我所見過的最好的球員。在訓練中,我從未見過有人這樣踢球。」對曼聯球迷來說,這就是問題所在。在球場上,在每個周末擠滿老特拉福德的7.5萬名球迷面前,貝隆在兩個賽季的國內聯賽中,大部分時間都被英超聯賽的瘋狂節奏搞得不知所措。
貝隆自己也承認,他覺得英國足球太苛刻了。「真正的變化是體能方面。我從一個賽季前密集訓練的國家轉會到了另一個足球比賽是唯一訓練方式的國家。在英國,他們一年到頭都在比賽:聖誕節,新年,從不停歇。前六個月我應對得很好。但12月之後,我就很難跟上了。」
2.海因策
同樣的,曼聯對阿根廷球員的第一次嘗試在開始後的兩個賽季就失敗了,儘管他獲得了英超冠軍的獎牌。貝隆很快就被賣給了切爾西,價格是曼聯買入時的一半。英格蘭足球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一個犧牲運動能力和求勝欲來換取技術優勢的奢侈中場。
因此,在第一次火中取慄般的嘗試後,弗格森不願再次將手伸進阿根廷人的火堆中。貝隆在曼徹斯特倒黴的一段時間結束後,又過了兩年,另一隻潘帕斯雄鷹才飛進英格蘭西北部常年細雨濛濛的天空。這一次,不再是為一個世界著名的中場球員支付高昂的費用;相反,曼聯以略高於700萬英鎊的價格,從巴黎聖日耳曼籤下了頑強但鮮為人知的加布裡埃爾海因策。
就像他的前任一樣,「外國佬」(El Gringo)海因策剛到英國的時候,英語水平很低,所以他決定不去費力地學習英語。一開始,他缺乏英語語言技能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和貝隆一樣,海因策在對陣博爾頓的處子秀中攻入一球,在左後衛的位置上完美地融入了曼聯的防守。
但如果貝隆像銅,看起來很漂亮,但最後卻不值那麼多錢,那麼海因策就像鐵一樣:粗暴而不屈。在他的第一個賽季剛開始不久,「阿根廷!阿根廷!的助威聲開始在老特拉福德響起,通常是對紅魔新援在場上徹頭徹尾的暴力行為的應援。在賽季結束時,他被馬特·巴斯比爵士評為年度最佳球員,這要歸功於他典型的不妥協的表現,也體現了英國足球血與雷的精神。
弗格森爵士和他長期以來的隊長基恩都對阿根廷人有不同的看法。前者形容左後衛「冷酷無情……甚至會踢自己的奶奶」,而後者則用典型的方式簡潔地總結他:「一個骯髒的混蛋。」
對貝隆的歡迎並不熱烈,但海因策成為了曼聯重建的中堅力量。他們兩人在球場上的角色截然不同,但在成功之後,爭議再次悄然出現。由於災難性的膝傷,海因策在2005/06整個賽季都處於邊緣位置,他發現自己在曼聯首發陣容中曾經不可逾越的地位受到了新籤約的法國後衛埃弗拉的威脅。在2006/07賽季的大部分時間裡,兩人都在爭奪首發位置,但最終是埃弗拉取得了勝利,這讓海因策離開了老特拉福德。
在過去的三個賽季中,海因策以其出色的表現贏得了曼聯球迷的喜愛,並獲得了英超聯賽的獎牌和年度最佳球員獎。如果俱樂部和球員之間的愛減少了,那麼至少球迷對球員的愛卻一如既往地強烈。
直到2007/08賽季前,海因策以他一貫的火爆脾氣要求轉會到曼聯的死敵利物浦,這一舉動讓他在老特拉福德的名聲一落千丈。40多年來,沒有一個球員直接從曼徹斯特轉會到默西塞德的紅軍陣中,儘管他盡了最大的努力,但這一轉會還是被弗格森封殺了。「他有唯利是圖的傾向,」弗格森後來在自傳中承認。他的唯利是圖傾向似乎太過寬泛,以至於阿根廷人甚至試圖通過法律手段解除俱樂部對他轉會利物浦的阻礙。
儘管海因策在離開球隊後曾與曼聯有過交手,即使基恩公開表示他喜歡和他一起踢球,但他在俱樂部的名聲仍然很低。
3.特維斯
至於曼聯,海因策在老特拉福德的那段不愉快的時光再度導致了俱樂部還沒有和隊內的阿根廷球員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一種趨勢開始出現,在曼聯和阿根廷人的結合中,毋庸置疑的天賦和至關重要的成功最終都會不幸地變質。人們希望當時世界足壇最激動人心的球員之一卡洛斯·特維斯的加盟能夠改變這一現狀。事不過三,對吧?
整整兩個賽季,曼聯的球迷們帶著一種渴望的心情來看待特維斯穿上那件著名的紅色球衣的。跟魯尼和C·羅納爾多一起,他成為了球隊的三叉戟之一,許多人認為這是半個世紀以來俱樂部最好的三叉戟。三人的組合是漂亮足球和好鬥天性的迷人組合,他們在2007/08賽季帶領曼聯第三次奪得歐洲冠軍聯賽冠軍,並奪得聯賽冠軍和聯賽杯冠軍。只是在足總杯半決賽中被淘汰,導致球隊贏得每一項賽事冠軍的努力宣告失敗。
特維斯對球隊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在各項賽事中打進了19粒進球和7次助攻,包括對陣切爾西、利物浦、裡昂和羅馬的關鍵進球。他消除了人們最初對他在風格上與魯尼太相似的擔憂,並與之形成了一種瘋狂的鋒線搭檔,曼聯的歷史射手後來將與他的搭檔描述為自己的最愛。
羅納爾多就像一個風度翩翩的阿多尼斯(註: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一個優雅而高效的球場雕像,他的球衣似乎從來沒有被汗水或灰塵弄髒過,而魯尼和特維斯則是不修邊幅、冷酷無情,後者的動作幾乎是野蠻的,在草地上狂熱地追尋皮球。
與他脖子上的傷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維斯有著一種野性的美。曼聯球迷在那兩個輝煌的賽季裡一直對他懷有一種美好的感情,但當這位曾經的老特拉福德的寵兒拒絕俱樂部給他提供的買斷後的待遇(註:當初特維斯索要12萬鎊周薪,但是曼聯打算買斷球員並送上8萬周薪合同),並跳槽到「煩人的鄰居(弗格森爵士對曼城的形容)」曼城時,這種感情戲劇性地惡化了。
這是曼聯球迷從未真正恢復過來的心痛。用特維斯自己的話來說,吉爾和弗格森不願意和他的經紀人霍拉布欽打交道,導致了關係的破裂,他覺得俱樂部對他的不夠賞識。對這種明顯的漫不經心的補救辦法是用他所知道的最嚴厲的方式懲罰他們。
儘管他在曼徹斯特的紅色一方取得了一連串的成就,在來自兩個陣營的一連串指責中,倔強的特維斯加入了藍月亮曼城。隨之而來的是近年來最激烈的關係破裂之一。「歡迎來到曼徹斯特(Welcome to Manchester,曼城在特維斯加盟後製作的廣告牌)」的廣告牌成為了足球界的著名惡行,而當特維斯在次年5月曼城奪冠慶典上高舉一張「安息吧弗爵」的紙牌時,他的無可挽回的忠誠也就此終結(註:紙牌從球迷手中接過,特維斯表示這是為了嘲諷弗格森那句「我這輩子都不會見到曼城奪冠」)。
4.迪馬利亞
曼聯在弗格森執教晚期經歷了一系列的阿根廷球員之後,他們近年來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重複這種風光與苦澀的循環。
迪馬利亞是一名極具天賦的足球運動員,他曾在英格蘭為20次聯賽冠軍得主效力,但最後也遭遇了類似的冷嘲熱諷。在一個火熱的開始之後,路易斯·范加爾的體系下嚴酷的比賽讓迪馬利亞徹底崩潰。被傷病困擾的法爾考形容這個賽季像噩夢一般,而迪馬利亞給人的印象也讓他成為曼聯該賽季最糟糕的籤約。
在拒絕登上俱樂部前往美國季前賽的飛機後,迪馬利亞在2015/16賽季被以不菲的價格賣給了巴黎聖日耳曼。此後的幾年裡,這位邊鋒毫不忌諱地將自己在英格蘭的經歷公之於眾,甚至在2018/19賽季巴黎聖日耳曼與曼聯的首回合歐冠淘汰賽中,助攻後的迪馬利亞用場上扔下的啤酒瓶「噓」了老特拉福德的球迷,並對著看臺喊出了英式的國罵。
在非門將球員中,只有羅霍在曼聯呆了超過三個賽季——這是在曼聯效力的阿根廷人的記錄——但他並非毫無爭議。從因為護照問題延遲歸隊並被處以14萬鎊罰款,到完成期待已久的租借重返拉普拉塔大學生隊,羅霍證明了自己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絆腳石而不能為球隊提供幫助。
目前,替補門將羅梅羅是唯一一位在老特拉福德度過相對平淡但不引人注意的職業生涯的阿根廷人,也許這就是曼聯與阿根廷球員關係的癥結所在。
其他足球運動員相比,這些年來,阿根廷人在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崇拜後,與歐洲俱樂部結下了內在的聯姻。那不勒斯敬畏迭戈·馬拉度納,佛羅倫斯的偶像是加布裡埃爾·巴蒂斯圖塔和而曼城仍然對塞爾吉奧·阿奎羅著迷。阿根廷人做事從不半途而廢。
對於曼聯來說,為什麼俱樂部和阿根廷球員之間沒有真正地、深深地愛上對方,這其中總會有原因。無論是貝隆不理解成為曼聯球員的意義,還是特維斯沒有得到他認為自己應得的未來的保證,曼聯和阿根廷人就像水中的一根電線:一開始會有一陣強烈的興奮,但最後,每個人都會受傷。
儘管如此,考慮到阿根廷球員給這家偉大俱樂部帶來的令人著迷的輝煌時刻,曼聯球迷將永遠準備好再次受傷。(Qfw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