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生面對選科難題,領會處理選擇問題的基本原則;
2、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三要素:興趣、特長、就業。
教學重點:領會做選擇的基本原則
教學難點:根據個體差異,圍繞三要素做好選科工作
教學方法:活動體驗法、心理測驗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燒杯、沙子、石塊
教學分析:高中階段的學習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的學習,前一階段在高一時期,第二階段則為分科後的學習。高中的分科至關重要,關乎高三的填報志願及今後的就業領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疏於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普遍不清楚自己的優勢、潛能,不能順利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同時對於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沒有明確的意向。本節課著重提升學生生涯規劃意識,首先通過活動體驗,學會選擇的基本原則,其次主要通過幾個案例的分析,找出解決文理分科的問題三要素:興趣、特長、就業,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優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科目,為今後專業化的學習打好基礎。
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一)學生演示小實驗「杯子、石塊、沙子」 先往杯子裡放幾塊較大的石頭;然後,往杯子裡放一些較小的石塊;再放一些石子,最後放一些細沙。
提問:如果我們把順序顛倒過來,有可能成功將所有東西都裝進去嗎? 教師引導大家一起討論。 引申意義:當我們在做選擇時,應該把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因素考慮在先,其次考慮次要因素,最後是無關緊要的。
(二)案例分析(以文理選科案例為重點問題入手,展開討論)。
高二就要分科了,我到底該怎麼選呢?我的數學從初中起就一般,高中更是連聽懂都有困難,考試要麼剛及格,要麼不及格。語文有基礎,擅長寫作,但是平時考試得分並不高。物理有些興趣,學起來也輕鬆一點,但成績也只是中等。因為喜歡閱讀,所以,地理和歷史都喜歡,成績也還可以。
教師引導:選文理科要注意哪些事項?
二、主題活動:
活動一:高一暑假前將完成選科?你將要考慮哪些因素? 學生可能提供的答案:興趣愛好、分數、社會需求 教師小結:興趣、特長、就業
活動二:為什麼會這樣?
情景一:當初為了分數選擇了文科,高考的分數是理想的,最後的結果卻是悲催的,我喜歡的專業居然只要理科生。(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個人秉性和思維模式的體現。語文、英語、政治、歷史是文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是理科,地理則是綜合性的。 興趣是學好一門功課的重要因素。有了興趣,可以使高二、高三學習變得多姿多彩。有了興趣,才可以讓你全身心的投入學習,而不會抱怨聲不斷,因為你興趣所在,所以你的學習是為你自己學習,而不是因為是父母讓你讀這個科目而顯得壓力重重。仔細比較一下,你上哪些課,做哪些作業更積極,效率更高。 讀文讀理,對於大家今後的志願是有很大影響的,因為現在儘管有的專業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還是分開招生的。想像一下自己將來會從事什麼職業,比如喜歡文學,將來做記者,編輯,或者對政治經濟感興趣,將來想從政或研究經濟等,這樣一般選文科,對自然科學感興趣或者對科技感興趣的,將來相當工程師,或者技術人員等,一般選理科。
職業興趣小測試
下面列舉了一些十分具體的活動。如果你喜歡參加,就在題號前打「√」,如果不喜歡就在題號前打「X」。注意,這些活動主要是想幫助你確定職業興趣,而不是讓你選擇工作,你喜歡某種活動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從事這種活動,所以根據你的興趣直接判斷即可。 你喜歡下列事情嗎?
師小結:這個測驗都能有效的幫助你了解你的職業興趣,每個人的職業興趣很大程度上跟自己的心理特性有關,同時每個職業也對個體有不一樣的心理特性要求。因此,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品質對於高中文理選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情景二:建築是一個相當具有社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可惜,我的分數不夠。(實力、特長)
選文科還是選理科,還要注意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好好分析一下你的現實情況,看看你的優勢在哪裡,你的文理水平差多少,你的潛力在哪兒?長於語言、寫作還是運算、邏輯推理?在每次大考中你是憑什麼取勝,又是什麼拖了你的後腿,就要認真分析,整體把握。
教師小結:成績是此次選擇的最實際的依據。所以了解自己各科成績的確切情況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非常有必要去查閱自己各科成績,以及選修成績的排名,並作具體分析比較,看自己哪科更具競爭力。了解語數外三科在文理科選擇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很是關鍵。
情景三:能夠如願地考上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真是一件好事,直到面對就業的時候。(就業)
無論選什麼專業,都要考慮專業的出路,分清冷門和熱門?冷門就業較難,而熱門就業好,但是競爭激烈,失業率相反很高!
從找工作的角度來說,重點大學(一類)的畢業生,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很好就業。文科有些專業甚至更有前途。普通大學裡,理科比文科好就業,是很明顯的。但如果你讀文科只能考二本一以下的學校,那就寧願選擇理科了,學好一門技術性強的,以後更好找工作。就業放在升學之後,是因為上了大學後,一個人的發展還有很多變數,所以應該先考慮升學。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現在之所以理科招生多,又還好找工作些,是因為中國還處於「工業時代」,但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進入了「商業時代」之後,則將更需要文科生了,包括周邊的日本、韓國等許多發達國家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階段。學習應該「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教師小結:選擇文理科的同時可以參考家庭的經濟條件、文化背景(陳寅恪的故事),選擇與家庭成員工作相關、相近的專業都有利於我們將來工作時儘快適應工作環境和工作文化,單位時間內取得較高的職業成就。
三、教師總結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經歷很多的選擇,高中階段的選科,填報志願是兩次很重要的抉擇,而我們學會做選擇,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還是家長,他們的意見都是參考意見,我們要結合三因素,認真分析自己的情況,給予每個因素合理的權數,對於權數重的因素優先考慮,其次是權數較小的,最後才是無關緊要的因素。堅定自己的選擇,一旦選定,我們就要勇敢地走下去,而不要左顧右盼了,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對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