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劑國產化的逆襲!打破外國技術壟斷,這家河南公司發力軍民兩用...

2021-01-07 券商中國

在中美貿易戰和美國禁售範圍不斷擴大的背景下,一家從事添加劑業務的河南高科技公司備受資金關注。

這家公司為了打破外國壟斷,硬生生的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從邊緣公司變成一線公司,從一線公司崛起為國際龍頭,將外資公司打出中國市場後還反攻國際市場,並在海外市場佔據核心地位。而今,它又進入比無碳紙顯色劑市場更為龐大、也同樣被外資壟斷的潤滑油添加劑市場,在民用和軍品添加劑業務上積極開拓,添加劑業務已成為這家公司估值擴張的核心把手。

在疫情及全球貿易摩擦、經濟下滑的環境下,截止2020年9月30日,瑞豐新材公司的淨利潤接近翻倍,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99%,同時公司預計2020年度實現的淨利潤為1.84億至2.05億,同比增長高達87.76%至109.18%。

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反攻海外市場

在中國製造業領域,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被卡脖子的事情數不勝數,但一批優秀的中國企業正在不斷打破外國的技術和市場壟斷。

曾幾何時,進口一臺盾構機要花3億人民幣,中國市場的話語權全被外資掌控。隨著地處河南的一家央企自主研發中國國產的盾構機開始,到現在,中國的盾構機已經穩佔90%的國內市場份額,奪回中國市場不說,還反攻當初向中國出口盾構機的國家,已經佔據盾構機領域60%以上的國際市場。

國產盾構機的奇蹟之路,藏著中國製造崛起的秘密,而在更多的領域,也上演著類似的故事。同樣是在中原大地,河南新鄉的瑞豐新材公司矢志不移的追求技術創新,上演著打破外國技術壟斷、實現國產自主化的大戲。

地主河南新鄉的瑞豐新材公司主要從事油品添加劑、無碳紙顯色劑等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 和銷售。公司擁有比較完善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工藝,憑藉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潤滑油添加劑供應商和全球主要的無碳紙顯色劑供應商。

據了解,瑞豐新材最開始的業務集中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

無碳紙顯色劑產品是造紙化學品的高端產品,無碳紙顯色劑產品是隨著無碳複寫紙產品的研發、生產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行 業,其起步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主要集中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無碳 複寫紙屬高檔辦公用紙,具有可控壓敏顯色特點,技術含量高。應用領域主要為 郵電、銀行、商業、稅務等。其中防偽無碳紙應用於稅務、財政系統票據及有價證券。

就像盾構機、光刻機一樣的情況,當中國無法生產無碳複寫紙顯色劑時,中國無碳複寫紙顯色劑供應商主要來自美、日等發達國家,且進口價格高昂,限制了中國無碳複寫紙 行業的發展。

「一開始外國賣給中國的無碳紙顯色劑價格很貴,我們推出中國自己的無碳紙顯色劑後,他們立刻開始降價。」瑞豐新材的一位高管人士表示,即便他們試圖通過降價來打擊國產品牌,但在經歷多次降價銷售後,依然不敵瑞豐新材,最終無奈退出中國市場。

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地處河南省新鄉市的瑞豐新材公司已是國內無碳紙顯色劑產品的開創者和領導者,無論在技術 儲備或研發能力上均處於龍頭地位,中國國內具備較強無碳紙顯色劑產品研 發、生產能力的企業不足 10 家,年產量超過千噸的企業僅三四家。其中,瑞豐新材具備年產1萬噸無碳紙顯色劑的生產能力,是國內最大的無碳紙顯色劑生產企業。

截止2019年末,瑞豐新材公司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的國內市場份額已經高達68.4%,餘下的份額也被一些國產公司佔據,外資企業基本退出了中國市場。

外資企業退出中國市場的同時,想固守國際市場,但瑞豐新材沒有給外資企業在國際市場留下太多的空間,就像中國的盾構機反攻國際市場一樣,瑞豐新材的無碳紙顯色劑產品截止2019年末,其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已高達34%。

募投項目為什麼專盯添加劑?

可以看出,無碳紙顯色劑市場,無論在中國國內、國際市場,其生產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市場集中度比較高,以瑞豐新材公司為代表的寡頭壟斷格局較為顯著。

但是,瑞豐新材並沒有將無碳紙顯色劑作為公司發展的重點,在IPO募投項目中,也並無無碳紙顯色劑項目。

「全球無碳紙顯色劑市場規模和容量太小了。」瑞豐新材的一位高管表示,在吃透了無碳紙顯色劑市場後,公司將無碳紙顯色劑市場作為一個穩定的業務,同時關注那些市場規模巨大、需求巨大、估值空間巨大的業務,也就是公司正在強力發展的潤滑油添加劑領域。

無碳紙顯色劑的全球消費最近幾年一直維持在2萬噸出頭的量級,而隨著電子化、無紙化的發展,中國無碳紙的市場增長速度正在逐漸放緩。據中國造紙化學品工業協會刊登的數據,2018年,國內無碳複寫紙的消費量約為41萬噸。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無碳紙市場發展將保持相對成熟穩定的供求關係。

據了解,瑞豐新材吃透無碳紙顯色劑,繼而以市場容量小的原因布局一個更大的市場的故事,與A股半導體巨頭兆易創新的故事,有幾分相似。

因NOR Flash市場規模太小,原本在該領域具有領先地位的國際龍頭美光、Cypress等廠商相繼退出,中國A股的兆易創新等公司藉機崛起,基本上吃透了NOR Flash市場,在全球份額中佔據有利地位,成為全球第三大NOR Flash廠商。

但兆易創新也意識到NOR Flash市場規模畢竟太小,因此兆易創新開始向毛利率更高、市場規模更大的DRAM領域發展,最終在2020年6月公告增髮結果,募集資金43.24億元發展DRAM晶片。

瑞豐新材在吃透無碳紙顯色劑後,沒有固守一畝三分地,向潤滑劑添加劑領域加緊布局,很大程度上顯示出公司的野心。顯然,瑞豐新材希望通過在大行業裡面的布局,實現國產替代,繼而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據了解,在潤滑油添加劑複合劑方面,公司目前已自主掌握了 CF-4 級、CH-4 級、CI-4 級柴油機油 複合劑配方工藝,SE 級、SF 級、SG 級、SJ 級、SL 級汽、SM 級、SN 級汽油 機油複合劑配方工藝以及天然氣發動機油複合劑、摩託車油複合劑、船用系統油、 船用汽缸油複合劑、抗磨液壓油複合劑等配方工藝。同時,公司還將持續投入大 量資源進行柴油機油、汽油機油複合劑的 API 認證,以及船用氣缸油的 MAN 認證等認證工作。

添加劑毛利貢獻升至八成

隨著瑞豐新材在潤滑油添加劑這一領域中的市場地位越來越重要,潤滑油添加劑在公司毛利中的佔比不斷抬升。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 年至 2018 年度,公司主要以清淨劑、複合劑和無碳紙顯色劑為主;2019 年度隨著公司潤滑油添加劑產 品的快速增長,公司毛利在三大類型產品清淨劑、複合劑和無碳紙顯色劑為主的 基礎上,抗氧抗腐劑產品也快速增長,亦為公司毛利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貢獻。2017年至2019年末,潤滑油添加劑在瑞豐新材的毛利佔比從81%升高到88%,無碳紙顯色劑的同期毛利佔比從接近19%降至約12%。

從單品來看,潤滑油添加劑中的清淨劑是瑞豐新材的拳頭產品,其在毛利中的佔比達到42.89%。

值得一提的是,瑞豐新材還在加大對潤滑劑複合劑的布局。複合劑一般由多種單劑按照一定的比例調和而成,屬於潤滑油添加劑中相對終端產品。單劑一般銷售給複合劑生產企業,複合劑一般最終銷售給潤滑油生產企業。複合劑系列產品是近些年公司重點拓展的產品,也是未來公司重點發展的 方向。公司於 2014 年度建成規模化調和車間,調和車間的建立使得公司逐步開始進行複合劑規模化的生產,規模逐年提升。

據了解,瑞豐新材自進入添加劑行業後, 公司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國內潤滑油 添加劑市場主要供應商之一,在國內市場已處於第一梯隊,國內市場佔有率從2017年的2.4%提升到2019年末的2.75%,在國際市場的佔有率也從同期的0.64%提升到0.89%。

「雖然公司目前在添加劑市場的佔有率還沒有達到無碳紙顯色劑業務那樣的壟斷地位,但添加劑行業可以施展的空間非常有想像力」瑞豐新材的高管表示,全球潤滑油添加劑需求量從 2012 年的 400 萬噸增長到 2018 年的 442 萬噸,市場規模由 133 億美元增長到 143 億美元預計至 2023 年,全球潤 滑油添加劑需求量將增加至 543 萬噸,市場規模約為 185 億美元。

尤其是中國經濟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 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潤滑油消費國之一,對添加劑的需求量非常大。

民用業務之外積極開拓軍工添加劑

但就像現在的晶片、光刻機以及曾經被外國公司壟斷技術的盾構機一樣,我國添加劑市場主要被外國公司壟斷,尤其是一些技術含量較高、國內公司無法生產的單劑產品,進口價格非常昂貴。

而在複合劑領域,情況也大致類似,複合劑的特點是配方的研發、測試以及認證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斷的技術積 累、輔以繁瑣的試驗程序並通過花費較高的技術認證,因此,對許奪試圖進入該領域的國內民營企業而言,這是一個極難面對的情況。

「僅僅是國外做複合劑的技術認證,可能就需要花費上千萬人民幣的費用。」瑞豐新材的一位公司人士表示,如果認證失敗,這些錢就白花了,所以複合劑領域的門檻也非常高。

同時,由於複合劑主要作用於發動機用潤滑油,潤滑油添加劑技術的改進或升級往往需要與發動機新技術的 研發相匹配,而先進發動機的研發大都被國際大型企業所壟斷,與之配套的潤滑 油標準更是由國外所制定(目前,國內主要引用美國API標準),由此,想在複合劑領域有所作為,挑戰非常大。

也因此,目前,全球市場形成以四家國際知名潤滑油添加劑公司路博潤(Lubrizol)、潤英聯(Infineum)、雪佛龍奧倫耐(Chevron Oronite)、雅富頓(Afton)為主的市場競爭格局。這幾大添加劑公司均擁有較長的發展歷史,在技術研發和 市場拓展方面有深厚的積澱,控制了全球 85%左右的添加劑市場份額。

即便在這種情況下,瑞豐新材公司充分發揮了公司在無碳紙顯色劑領域從邊緣公司成長為二線公司,從二線公司成為一線公司,又從一線崛起為無碳紙顯色劑的國際龍頭提供商的發展經驗,在潤滑劑添加劑中的複合劑單品業務上,儘管面臨國際龍頭的激烈競爭,但在最近三年複合劑業務出現顯著增長,複合劑的毛利貢獻在2017年佔公司約為14.18%,而在2019末,複合劑的毛利貢獻就已經接近25%。

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技術戰的背景下,添加劑作為發動機產品的核心技術和產品也成為許多市場人士關注的重點,添加劑的國產替代能否成為瑞豐新材在無碳紙顯色劑之後又一成就,也就成為該公司估值崛起的核心邏輯。

現實業績足以說明公司國產替代的邏輯可行,在疫情及全球貿易摩擦、經濟下滑的環境下,截止2020年9月30日,瑞豐新材公司的淨利潤接近翻倍,比去年同期增長高達99%,同時公司預計2020年度實現的淨利潤為1.84億至2.05億,同比增長高達87.76%至109.18%。

瑞豐新材的人士告表示,添加劑不僅是民用產品,由於發動機在軍用市場的特殊性,一些高端的添加劑也是軍工產品。「我們的添加劑產品也有軍工客戶。」添加劑的軍品市場一直都是瑞豐新材十分關注的重點業務,公司也在持續開拓這一重要領域,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考慮到目前外國公司壟斷國內絕大部分份額的現象,添加劑不論在民用市場抑或在軍品市場都有極大的想像空間。(CIS)

相關焦點

  • 打破美歐壟斷,中國伽馬刀實現100%國產化!國產替代潮來了?
    來源:金十數據打破美歐壟斷,中國又一領域實現100%國產化!並且我國放射診斷和治療設備,絕大部分被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瓦裡安等外企壟斷,前3家企業產品在我國市場佔比高達70%。所以為了解決"卡脖子"技術、"原材料依賴進口"等問題,在國家核安全局、國防科工局等大力支持下,2016年中核集團將鈷-60放射源國產化列入"龍騰2020"計劃。
  • 中企加速半導體國產化進程,打破日韓壟斷!
    該排名是基於四個維度來分析而得出的結果,即基帶容量、頻射產品組合、部署簡易度及技術演進能力,華為獲得冠軍,也就意味著華為正在成為5G相關方面的「領導者」。華為好消息不斷作為5G技術的引領者,越來越多的國家向華為拋去橄欖枝。
  • 被壟斷的軍用晶片,這家中國巨頭耗時12年,成功打破技術壁壘
    時至今日,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核心技術的研發上依舊落後於美日韓等企業,但好在許多意義重大的晶片已經成功實現自研,例如北鬥衛星定位晶片、軍用GPU晶片等等。要知道,早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我國某些軍用晶片仍處於被壟斷的狀態,這種情況十分不利。為此,我國相關部門迅速成立各類重大專項項目,展開對相關軍用晶片的攻關。同時,我國軍用飛機圖形顯控系統也在從使用DSP與FPGA圖形加速器向使用GPU圖形處理器升級。
  • 將永久打破技術壟斷!
    而美國方面一再打壓我們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例如華為、中興公司,而近期在美國的煽動下,英國方面將跟隨美國選擇禁用華為並在2027年前拆除此前所有的技術設備。除此以外我國在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上不斷研究發展也有很多年了,但是到今天依舊未能夠真正的打破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局面,和國外的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為什麼經過常年的發展之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依舊很難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依賴呢?
  • 隆華科技:新材料隱形冠軍 打破壟斷、國內唯一
    作者|秦亮 編輯|WY 半導體上遊材料中的靶材也是我國正在突破的細分領域之一,這塊主要還是美、日等西方國家壟斷,特別是高端材料進口較大。不過在中低端領域,國內部分公司已經實現了突破,打破國外壟斷,甚至對三星、LG等韓企供貨。
  • 擎科生物「雙創」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擎科生物「雙創」項目打破國外壟斷 2020-11-
  • 奧比中光:打破國際3D感知技術壟斷
    「奧比中光自主研發的AI 3D視覺技術,讓智能終端能夠像人一樣真正感知外界。」近日,奧比中光創始人、CEO黃源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萬物互聯時代,AI 3D視覺帶來技術創新,催生人臉識別、AR/VR、體感交互等消費級產品,促使物聯網相關行業如智能硬體、智能汽車、智能製造等領域煥發新的生機。
  • 德日壟斷一先進技術,賺取高額利潤,中國出手,耗時12年打破壟斷
    技術讓龐大的人口成為可能。而如今,龐大的人口則讓技術不可或缺——約瑟夫·克魯奇當今世界,正處於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只有在人才、科技和經濟等各個方面,齊頭並進,才能夠在競爭中保持優勢。而上面說的盾構機,我們也實現了國產化,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今天說的這一種高科技產品,同樣是國人的驕傲。鋼鐵生產,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而鋼鐵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你見過厚度比紙張還小,而且可以用手撕開的鋼嗎?這種被稱為「手撕鋼」的產品,可是一項非常先進技術的結晶,而且用途非常廣泛。
  •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併網成功,中國正式打破國外核電技術壟斷!
    經現場確認,該機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機組狀態良好,為後續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奠定堅實基礎,並創造了全球第三代核電首堆建設的最佳業績。中核集團表示,這標誌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這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 一臺機器賣7億,日本設備壟斷全球,卻被這家中企打破壟斷
    但是,我國OLED面板生產技術起步較晚,在質量與產能上都落後於日韓企業。而且,製造OLED面板的關鍵設備——真空蒸鍍機也被日本企業Canon Tokki所壟斷。中國企業想要突出重圍,所要面臨的挑戰頗多。據悉,一臺真空蒸鍍機的售價高達7億元,但即便售價如此高,其也仍舊是供不應求。
  • 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幾乎被日本壟斷,這家中國巨頭打破技術壁壘
    國產晶片的生產,一直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擺在半導體企業面前,那就是光刻膠被海外廠商壟斷。光刻膠是製造晶片的關鍵材料,對光刻工藝有著非常重要影響。某種意義上來講,在沒有光刻膠的情況下,即便國內企業研發出高端光刻機,也很難完成高端晶片的生產。
  • 我國電磁炮大功告成,美幾十年技術壟斷被打破,白宮悔不當初
    我國近年來軍事實力不斷提升,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甚至在某些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過去,我國落後且簡易的武器裝備一直被外國所嘲笑,但是現在有許多國家都會從我國購買武器裝備。據美國權威刊物國家利益7月22日的報導,近日,中國軍方在黃海海域進行新一輪電磁炮發射試驗。
  • 打破日系壟斷,長城汽車發布最新混動技術
    圖片來源於車企官網目前,在主流混動市場,日系佔據壟斷地位。而此番長城汽車推出的最新混動技術,從官方戰略意圖來看,挑戰的正是主流日系混動市場。能否打破日系壟斷?長城檸檬混動DHT實力如何?是否具有和日系一較高下的技術實力。?
  • 「綿陽造」工業機器人「關節」問世,打破國外壟斷
    四川在線記者 祖明遠7月9日,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舉行產品發布會,推出由「綿陽造」的精密諧波減速機,該產品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類似於工業機器人的「關節」,主要起到調節運動速度和加大工作負載的作用。
  • 打破國外品牌壟斷 中川001亮相北京成人展
    打破國外品牌壟斷 中川001亮相北京成人展 2017-07-03 10:51: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 長城汽車黑科技亮相,"檸檬混動DHT" 技術打破合資壟斷
    "檸檬混動DHT"的發布,是長城汽車積極踐行國家發展新能源戰略的又一體現,更是長城汽車打破合資品牌技術壟斷、展現"科技長城"卓越實力的一次高質量作業,將為我國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巨大價值,為全球用戶帶來更美好的出行體驗。一個系統 兩種架構 三套總成 完美平衡動力與油耗
  • 中企半導體國產化再獲突破,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國家也出手了!
    近些年來,中國科技企業的發展態勢相對良好,以華為來說,其先進強大的5G技術與物美價廉的5G設備在全球通訊設備市場上備受各國青睞。同時,這讓中國科技企業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無法真正掌握半導體技術,將永遠失去市場主動權。好在,現階段中國半導體行業已經迎來了大爆發時期,行業內的多個企業正在奮力追趕,積極投入自主研發晶片的相關工作中,並且頗有收穫。
  • 打破歐洲公司壟斷,中冶南方向俄羅斯輸出中國冷軋矽鋼技術
    近日,在漢央企中冶南方與俄羅斯鋼鐵巨頭新利佩茨克鋼鐵公司(NLMK)籤訂了新能源汽車用高端電工鋼連退機組合同,實現了中國冷軋矽鋼技術和高端冷軋成套設備向歐洲輸出,打破了歐洲公司長期在俄羅斯矽鋼市場的壟斷地位。
  • 東旭集團攜手株洲 加速光電顯示國產化替代 保障產業鏈安全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國顯示材料領軍企業東旭集團持續發力,在長江中遊核心城市——湖南株洲完成產業新布局!這是東旭集團繼與多地國資共同打造系列關鍵顯示材料國產化項目之後的再次重磅布局,具有裡程碑意義。 業內人士指出,株洲光電顯示材料產業園等項目的落地,將為株洲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同時,也有利於東旭集團夯實新產業統籌布局,鞏固在顯示材料國產替代領域的龍頭地位,保障中國顯示產業供應鏈安全。
  • 安德利集團董事長王安:安德利果膠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住煙省人大代表話科技創新安德利果膠打破國際技術壟斷YMG特派記者 唐壽銳 濟南攝影報導昨天上午,在濟南參加「省兩會」的住煙代表在住地舉行全體會議,繼續討論郭樹清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鼓勵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積極創建製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加快關鍵技術領域中試基地建設。  郭省長關於科技創新的表述,成為昨天煙臺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場的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