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讓龐大的人口成為可能。而如今,龐大的人口則讓技術不可或缺——約瑟夫·克魯奇
當今世界,正處於全球化競爭的時代,只有在人才、科技和經濟等各個方面,齊頭並進,才能夠在競爭中保持優勢。因為在前兩次工業革命中,我們沒能抓住機會,大大落伍於西方國家,所以在很多技術領域,都處於追趕者的行列,為此付出了高額的代價。就拿盾構機來說,當時我們不能生產,只能從國外進口,不但每臺費用以億元計,而且還得面對其它種種的刁難。
不過,我們從來不缺乏勤勞和智慧,只要給我們時間,就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就像當年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面對其他國家的種種輕視,我們造出原子彈一樣,總是能夠一次次的打臉了外國人。而上面說的盾構機,我們也實現了國產化,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今天說的這一種高科技產品,同樣是國人的驕傲。
鋼鐵生產,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而鋼鐵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你見過厚度比紙張還小,而且可以用手撕開的鋼嗎?這種被稱為「手撕鋼」的產品,可是一項非常先進技術的結晶,而且用途非常廣泛。
手撕鋼重量輕,厚度薄,可應用於航天、航海、石油化工、汽車、計算機等諸多高精尖領域,而且價格昂貴,都是論克賣,堪稱「工業黃金」。也因此,掌握了手撕鋼生產的技術,就能獲取高額的回報。而手撕鋼生產技術,最先由德國和日本聯合研發,它的厚度僅有0.05毫米,問世後,就被兩個國家視為絕密技術,用來獲取暴利。
當初,手撕鋼問世後,因為用途廣泛,儘管價格昂貴,我國還是得從德國和日本那兒購買。然而,即使願意付出高價,我們還得面臨進口數量的限制,可謂是處處被掣肘。為了打破德、日的技術壟斷,我國科學家終於出手了,決定自己研製手撕鋼。
不過,研製的過程非常的艱難。從2006年開始,我國的研發團隊經過了711次實驗,攻克了175個設備難題和452個工藝難題,其中,還品嘗了700多次失敗的滋味,足足經歷了12年的艱苦研製,才終於在2018年成功製造出我們自己的手撕鋼,而且還實現了量產。
不僅如此,我們還一舉將手撕鋼的生產工藝,提升了一大截。德日研製的手撕鋼,厚度在0.05毫米左右,而我們的產品,則是達到了0.02毫米,實現了對德日的反超,一躍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第一。而且,就在前不久,我國又打破了自己的紀錄,最新研製的手撕鋼,厚度只有0.015毫米,牢牢佔據了世界領先的位置。
如今,我們生產的手撕鋼,轉而出口到德國和日本等國,成為我國打破世界壟斷的又一項技術成果,也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可以克服任何的難題,從來不畏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