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大學教育的模式

2020-12-22 山西校園在線

世界各國大學主流教育模式大體上分為牛津劍橋學院式和德國洪堡式。牛劍學院式教育又稱紐曼通才教育,德國洪堡式教育又稱洪堡專才教育。

基於早期大學教育傳統,牛劍學院式教育注重博雅教育,提倡學生過學院式集體生活,互相啟發、追求知識、自由學習、提高素質。使美德、信用、知識、判斷力得以提升,培養高素質通才型人才。早期的牛津劍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各大學等都是這個模式,課程主要是數學、藝術人文、修辭學、自然科學、神學五大科目,從中世紀傳統宗教神學那種以教為主,變革為新式大學以學為主的模式。實行這種教育模式有個前提,就是學生必須有自覺、自律、自尊、自愛、自強意識。早期大學生鳳毛麟角,不是貴族子弟就是紳士二代,使這種教育模式得以實施,為社會提供高素養人才,引領社會文明風氣。

德國洪堡兄弟的教育模式是基於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大學必須研教合一,科學和技術研究成為大學的社會職能,賦予大學為社會服務功能,為工業社會提供專業人才。即強化課程安排和管理,前兩年實行全面人文素質教育,後兩年確定專業方向,學習某一專業的職業知識和技能,以便畢業後上崗能用,迅速實戰為目的。現在看來,洪堡教育模式更順應時代的發展,已成為世界各主流綜合大學的教學模式。英國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約翰霍普金斯等也先後轉型成功,成為全面發展的研究型大學。

正因為有著傳統淵源,英國大學教育出學術精英型人才,自由發想,對卓越、極致絕對地追求。德國的大學教育出技術嚴謹工作踏實思維顯機械的產業應用型人才。日本大學秉承德國模式,發展到社會需求人才的產業化輸出階段,既批量畢業工作踏實思維顯機械的初級可造之材,任由社會選用再造。中國大學教育秉承蘇聯,基本上屬德國模式,但由於歷史和社會原因,缺乏西方哲學藝術人文博雅教育基礎,綜合研究型大學當前甚至有削弱人文教育,過度強調專業之傾向。另外純理工類大學過多,這有利於培養大批未來工程師,但不利於學生間知識類型的交流,勢必限制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對比中美教育其結果是美國綜合研究型大學吸取德國辦學經驗,後來居上,一躍而獨領風騷獨佔鰲頭。在博雅教育和專才教育的同時,注重大格局之領導力、創造力、團隊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培養,對具體事物往往不求甚解。中國綜合研究型大學文史哲藝術博雅教育始終偏弱,專業方面刻苦嚴謹紮實,精益求精,注重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和思路。但由於過度糾纏具體事物,往往視野受限,思維固化,缺乏大局觀和協作精神,最終淪為只能解決問題的技術模範。

經常聽到有人議論印度高管和中國高管在美國矽谷的不同境遇,後來我了解到印度理工類技術人才往往還讀過MBA學位,持專業和管理雙學位,這點在後來的職業發展和交流溝通上佔上風。而中國理工類技術人才很少有人有讀MBA的意識,這點我們當反思。

相關焦點

  • 寧波大學:「大美育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
    原標題:寧波大學:「大美育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   在寧波大學,「大美育模式」讓思政教育潤物無聲。「寧波大學的『大美育模式』實踐,始終致力於讓所有在校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通過對美的認知、體驗、感受、欣賞、創造,塑造屬於每一個學生對美的理念、情操、品味、格調與素養。」
  • 2021年度合格經驗談丨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
    今天我們對其中合格教育學部的趙青源同學進行了深入的訪談,請她和我們分享一下通過行知學園考入早稻田大學的經驗。*由於採訪期間趙同學人在國內,所以本次採訪採取了線上的形式進行。在對日本有了一定了解後發現,考日本的大學比較看重綜合能力——不僅看標化成績,也會面試,對於我這種不太適應國內這種高考模式的人來說算是一個福音吧。加上我本身很喜歡拍照,特別是那種日系風膠片風啊街道啊富士山之類的,日本簡直就是攝影天堂般的存在。最後一點是想換個國家生活,順便挑戰一下自己,畢竟現在年輕,有機會走出去的話還是要走出去。Q:當時為什麼選擇了行知學園呢?
  • 網絡教育學歷認可嗎選風華教育_風華教育模式新穎
    網絡教育學歷認可嗎選風華教育,風華教育模式新穎,學校位於經三路恆昌大廈,在花園路群康大廈設有教學點。 地大教育一站式服務平臺!是該對抹殺考生積極性填鴨式教學說再見了,您可以隨時隨地,每一節課,每一個自習與中公講師進步互動教學,互動答疑。您可以隨時提出問題,然後以問題為核心展開討論。
  • 朱青生談藝術教育:大學為什麼需要藝術史?
    世界所有重要的綜合性大學中都設有藝術史學科;並在開展本專業研究的同時,為校內外學生提供相應的素質性教育課程。清華大學作為國內一流的,本以理工類學科為主要優勢的綜合性大學,對人文素質教育高度重視,2017年邱勇校長在給錄取新生的贈書中,將 「藝術史」 的經典讀物—— 貢布裡希的《藝術的故事》作為禮物,體現了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和素質型人才培養的格局。
  • 東南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
    他簡要回顧了東南大學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歷程,尤其是近年來通過「211」工程、「985」工程和「雙一流」建設時期的持續改革,研究生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了具有東大特色的一流研究生教育體系,但也指出,我校與世界一流大學包括國內一流大學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為此,他強調,目標決定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我們「十四五」進一步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進指南。
  • 中國教育或將迎來「快樂的中小學,玩命的大學」時代,這是好事嗎
    中國教育目前現狀長期以來,中國的孩子們已經完全失去了童年時代,從小學開始便進入水深火熱的學習生活中,直至步入大學之後,才開始輕鬆愉快美好的大學生活。於是,當代年輕人便總結出一句話:「沒上過大學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大學時代仿佛是人生的春天。
  • 【GET2020】科大訊飛劉浩:當我談AI+教育時,我談些什麼
    作者|芥末堆 阿宅 編輯|芥末堆看教育 11月24日,在芥末堆主辦的主題為「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的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上,科大訊飛教育研究院副院長劉浩發表了《當我談AI+教育時,我談些什麼》的主題演講。
  • 中國傳媒大學召開本科教育大會 發布本科教育行動計劃
    、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全國教師發展大會精神,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質量,1月6日,中國傳媒大學以「交叉、融合、智能、開放」為主題,召開本科教育大會,深入總結本科教育取得的成績,科學分析面臨的形勢、機遇與挑戰,推出13項計劃與17個方案系列改革舉措,全面開啟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孔子談教育普及的可行性!
    全文理解為:孔子說:「只有那些生而知之者和那些困而不學的人,不會被教育改變。」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續,都是談教育問題。如果把上一章的「性」理解為「人性」或者「秉性」,那麼在這裡就進入了死胡同。「上知」和「下愚」為何秉性不移呢?很難自圓其說。
  • ...階段,出行限制解除|法國_教育|大學|斯特拉斯堡大學|裡昂第一大學
    法國是一個十分重視教育的國家,經濟發達,政治穩定。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條件優越,有一大批世界知名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吸引眾多學子前往法國留學。2020 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5所法國院校進入全球前10(2019年度共3所),5所法國院校在進入全球前20。
  • 協進大學-ISTEC教育管理博士DEM學員專訪——何群英:教育是百業之...
    協進大學由協進教育集團發起,秉持全融教育的理念,整合全球院校資源,通過學位教育、企業大學、企業研究院等模式不斷賦能學員及學員企業可持續發展;巴黎高等科學技術與經濟商業學院(簡稱ISTEC商學院)是中法兩國政府認可的精英商學院之一,以培養富於創新、創業精神的企業管理者為己任。
  • 天津大學摸索「雲教育」常態化
    疫情防控期間,為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天津大學積極探索「雲上課堂」的落地方式,學校組織骨幹力量為教師「開小灶」,尋求「雲上課」的最佳打開方式。半個月下來,累計共有380門本科課程、40964人次本科生、597人次教師實現了線上的「教」與「學」。天津大學在實踐中摸索在線教育常態化的教學路徑。
  • 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模式」 助推教學改革
    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東城模式」 助推教學改革 江幹新聞網  發布時間:2020-12-04 10:00:00 Fri
  • 疫情下在線教育的挑戰與思考:學校教育需要「B模式」
    疫情對教育未來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為抗擊疫情,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中國成為實際上第一個開啟全國在線教育模式的國家,2億多學生為「網際網路+教育」提供了真實的試驗環境。我們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基本達到了停課不停學的目的,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於未來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上的變革,都有重要啟示意義。
  • Most Likely to Succeed:美國 High Tech High的項目制教育模式
    早上看到一篇關於High Tech High高中項目制教育的視頻,創始人原來是一名木工,後來開始自己創辦教育,他認為窮學生和精英人群一樣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而不是只從事技術性的職業教育。有人認為,High Tech High的教育模式是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融合。
  • 「漢碩擇校」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情分析及備考指導
    1964 年 6 月定名為北京語言學院,1974 年毛澤東主席為學校題寫校名,1996 年 6 月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 年校名簡化為北京語言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是中國唯一一所以對來華留學生進行漢語、中華文化教育為主要任務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學校對中國學生進行外語、中文、信息科學、經濟、藝術等專業教育,同時承擔著培養漢語師資、出國留學預備人員出國前的外語培訓工作等任務。
  • 【國際教育學院20周年】天津大學紮實推進來華留學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站訊(國際教育學院供稿)天津大學是1954年首批招收來華留學生的院校之一,從外國留學生辦公室到2000年正式成立國際教育學院,風雨兼程六十六載,春華秋實二十年,共培養了來自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0餘名留學生。
  • 山東大學:堅守為國育賢初心, 辦好一流本科教育
    為了做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2019年12月山東大學召開的「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推進會上,黨委書記郭新立對推進「三全育人」破題落地指明方向,不僅要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工作協同,樹立「一盤棋」思維,更要彰顯山大特色,創建具有山大特色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
  • 藍色教育進校園 探索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建設「復旦本科...
    臨近歲末,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特別策劃,聯合本媒體一起推出上海教育「十三五」大家談專欄(專題),邀請教育系統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校長,盤點「十三五」期間上海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成就、特色、亮點。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