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媽媽在微信上給我發了一篇文章並問我是不是真的,文章大致講的是日本某綜藝節目上提到的全家一起泡澡的文化?其實,澡堂文化確實是日本很獨特的文化,現在仍然有一些家庭採用共浴的方式,而且公共澡堂裡甚至也有混浴的場所。不過男女老少混浴,確實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大跌眼鏡。拋開文化不談,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在家庭裡混浴是非常不可取的,因為不利於孩子養成正確的性別意識。那在養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才能順利幫孩子確立性別意識呢?
父母要懂得親近與退讓
父母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性別意識的確立。當孩子長到一定年紀,異性父母就需要懂得避嫌。尤其是在孩子換衣服、洗澡、上廁所等情況下要及時迴避,而且即便孩子向你表示出非常強烈的親暱感,像嘴對嘴的親吻也最好不要做。另外,一般來說,同性父母是孩子性別角色的最好榜樣,她們的一些行為更能幫助孩子建立相應的性別角色,幫他形成清晰的性別意識,所以,此時同性父母應該主動承擔責任,而不能把什麼事都交給另一半做。
給孩子適合他性別的養育方式
要想孩子能有清晰、正確的性別意識,家長在養育他的過程中,就儘量不要混淆不同性別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物品。有些父母一開始懷孕的時候期待他是個女孩,卻生了男孩,就可能在養育過程中給他穿上各種漂亮的裙子,給他買洋娃娃等玩具,這樣的教養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性別意識模糊,時間一久就很難改正了。他將來進入社會,容易受到來自他人的偏見和歧視。雖然歧視別人是不對的,但是為了孩子將來能活的順利一點,建議家長還是按照孩子本來的性別進行養育,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教給孩子基礎的性知識
等到孩子越來越大的時候,一些基礎的性知識就需要同性父母來教給他們,比如女孩子為什麼會來月經,男孩子為什麼會長鬍子、喉結等等。不過,多數中國人都比較保守,在教給孩子這些知識的時候,雖然家長不需要生搬硬套國外開放的方式,但也要儘可能克服自己羞怯的情緒,給孩子講解清楚,因為這樣的教育不僅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而且也能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他們身心健康大有幫助。
總而言之,性別意識的形成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家長千萬不能因為不好意思,或者孩子還小就不把這件事當回事。當然,家長在幫孩子樹立性別意識的時候,也應該警惕孩子出現刻板的性別印象,認為女孩就更應該溫柔,男孩就應該大大咧咧,這樣反而會走入另一種極端,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