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家的任務在於區別真實的和虛假的,確定的和不確定的,以及可疑的和不能夠接受的。——歌德(德)]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896,閱讀約2分鐘
在沒有防彈衣的古代,士兵都穿著盔甲,那麼古代士兵的盔甲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呢?除了常見的銅和鐵,其實還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於盔甲。
據說中國盔甲發明於夏朝。它是夏朝第七任國王朱珠發明的。他在攻打東夷人時,為了應付東夷人的弓箭,發明了用獸皮做盔甲。士兵們穿上弓箭後,就不怕弓箭了。
後來,隨著武器冶煉技術的進步,相應的盔甲也在發生變化,從皮革到藤蔓和木製。後來又出現了銅鐵甲。當然,盔甲的重量也在增加。
這樣一來,對軍人的體能要求也就高了。鐵甲在古代被長期使用。直到13世紀,也就是元朝,火器和兵器出現後,士兵的盔甲都進行了改革,尤其是明清兩代。
真裝甲的防禦能力當然很強,但可能太重,行動不便。尤其是火槍出現後,真正的裝甲很容易被穿透。於是就出現了棉甲,又稱布甲,比真甲重量更輕,成本更便宜。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棉花還能當盔甲,豈不是死了?這是個誤會。事實是棉甲是高科技製作的,重點是可以使用火槍。效果出乎很多人的預料和想像。
棉甲的主要材料是棉花。早在宋代,中國人就開始種植棉花。後來,隨著紡織技術的提高,棉花的加工和使用越來越廣泛。棉甲用的棉花不像被子。
用於製作棉甲的棉花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幾斤棉花要在模子裡壓好,然後泡水壓好。棉花經過反覆晾曬後,需要在陽光下暴曬,不膨大為標準。已經壓的很薄了。
之後將幾塊棉花疊加縫合成一片棉甲,這就是純棉甲,還有一種複合甲,就是在棉片上加上鐵塊,然後用鐵釘固定,再縫合,這樣就形成了兩層。
複合裝甲的重量可達30至40公斤。這種複合棉甲具有很好的柔韌性,移動起來比鐵甲要自由得多。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作為火槍使用,而弓箭更難穿透它。
明清時期的火器比弓箭殺傷力更大,也可以理解為爆發力,但持續穿透力較差。打到棉甲後,他們外面穿了一層柔軟的棉花,裡面穿了一層鐵質,很難穿透。火炮的效果非常好。
但隨著科技進步,洋槍的口徑和穿透力都遠勝滑膛槍。到了晚清,這種棉甲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但是,棉甲的意義和作用也不容忽視。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