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段豔超
2014-12-05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12月3日,文化部官網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顯示,此前遭炮轟「神仙申遺」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通知顯示,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其擴展項目名錄各153項。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4項,分別為北京市大興區的吳氏太極拳、天津市武清區的李氏太極拳、河北省任縣的王其和太極拳、河南省溫縣和氏太極拳。
而在7月16日文化部官網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名錄中,涉及太極拳的申請共5項。
也就是說,只有福建(邵武)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
12月5日,澎湃新聞致電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傳司管理處,工作人員說,這是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規則進行審議、判定的結果,「(此前)公示就是徵求大家的意見,並非遭到什麼『炮轟』,這是一個正常的程序。」
據自媒體「豫記」8月初報導,8月5日,河南省陳氏太極拳協會執行會長、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宗傳人陳正雷在鄭州召開發布會,炮轟張三丰太極拳申遺是「神仙申遺」。
陳正雷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特性是世代傳承,大多標準是由父子(家庭)、或師徒、或學堂等形式傳承三代以上,所謂張三丰創太極拳本身是一場附仙攀道的現代神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能混淆視聽。
該發布會引起輿論關注。此後,澎湃新聞曾致電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工作人員表示,確實收到了有關方面的一些意見和質疑,而在公示期間收到意見和質疑,是正常的工作程序,現在公示期已經結束,正在處理相關意見,核實材料。「我們會把結果給最後的評審委員會在複議的時候提供參考,究竟張三丰太極拳是不是被退回,還是哪個項目上哪個項目下,最後國務院公示的時候,才是最後的結果。」該工作人員強調,張三丰太極拳項目並不特殊,不知道為什麼被放大,「我們不會因一個人或一個機構的質疑而做臨時決定,會按照正常的程序。」
提到張三丰和太極拳,國人第一印象是金庸的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李連杰版的電影,更將張三丰一百歲時自創太極拳的故事推廣到家喻戶曉。
據自媒體「豫記」文章,福建的張三丰太極拳申遺之路,可以從媒體的報導中梳理出來。
《南平邵武:張三丰故裡掀起「太極旋風」》披露,邵武學者依據明朝嘉靖年間編的《邵武府志》、清朝鹹豐年間編的《邵武縣誌》、福建省省志《閩書》,認定福建邵武市和平古鎮坎下村是張三丰的出生地,而且張三丰是北宋人。
2009年,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組在邵武拍攝了專題片《福地仙蹤》,是年9月27日在央視一套、四套,該節目以探究張三丰的身世之謎的名義,沿用了邵武當地學者的論斷。2012年9月,央視再次以《張三丰是邵武人》為題推出專題片,邵武一片歡騰。
一年後,2013年9月,邵武舉辦「海峽兩岸•三豐故裡」活動,並首次打出了張三丰(原式)太極拳的口號,之後的邵武,「儼然成為學習太極拳的集散地,已有近3000名外地學員來到邵武並學習了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和太極功法。」
今年3月31日至4月2日,邵武召開首屆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大賽,全市近2000人參加了該活動,後又組織600餘名中小學生舉辦張三丰(原式)太極拳、太極功法大賽。邵武在統一口徑的措辭中強調原式,也深深刺激了太極江湖的其他門派,如果這個說法被認可,則證明剩下九門要奉其為鼻祖。
舉全市之力舉辦活動的動力,來自邵武市委2014年工作要點:「重點打造『太極張三丰』旅遊品牌,建設一個太極廣場、創作一臺張三丰太極演藝、恢復一處張三丰祖庭、建一所太極學校、學一套正宗太極拳、舉辦一場太極武術比賽,做到文旅結合、以文促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張三丰太極拳,落選,申遺
相關推薦
評論(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