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小夥無奈「啃老」腦袋裡裝「起搏器」解決難治性癲癇

2020-12-12 瀟湘晨報

30歲的小王,年紀不大,坎坷頗多。

讀書的時候,經歷過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工作的時候,經歷過同事們「刻意的疏遠」……一切,都是因為長達十幾年的癲癇病。起初吃藥還挺見效,但隨著癲癇發作表現加重,被同事送過幾次醫院後,一封辭退信打碎了他的人生夢想。

如今,他已經「刀槍不入」,小廣告不信,上海北京的大醫院也不信了,一門心思在家「啃老」。「沒辦法,病情越來越嚴重,看病還費錢,能活多久是多久吧……」小王說起日後的生活,暮氣沉沉。

治癲癇,把「起搏器」裝進腦子裡

像小王這樣的難治性癲癇不是個案。據中國最新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全球大約有500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近1/5在中國。其患病率是帕金森病的10倍。

患者中有約70%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控制,藥物無法有效控制的可以考慮手術,但手術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能夠準確定位致癇灶,通過手術切除;二是切除致癇灶後不影響腦區其他功能正常發揮。這樣的條件太苛刻了!

「你了解過腦深部電刺激治療法嗎?」神經外科副主任樓林一來就給小王一個希望。腦深部電刺激,這個讀起來拗口的詞,還有個名字叫「腦起搏器」,是神經調控治療領域裡程碑式的技術,迄今已經在臨床使用超過數十年。在過往的臨床應用中,腦起搏器技術主要用於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等運動功能障礙疾病,並已取得了神奇的療效。

幸運的是,對癲癇,「腦起搏器」同樣能發揮作用。

癲癇作為腦功能性疾病,是由於大腦的異常放電導致,因此嘗試使用微弱電脈衝刺激大腦相關環路,發現可以很好的控制癲癇症狀的發生。腦起搏器就是通過植入大腦中的細小電極發射電脈衝,刺激腦內特定的神經環路,進而達到控制患者癲癇發作的目的。這一技術在在歐美以及北京等少數幾家癲癇中心開展,很好改善了患者的癲癇病情和生活質量。

無需開顱,和健康人一樣正常生活

經過各項檢查評估,小王的病情適合腦深部電刺激治療。

做還是不做?

多年來的治療經歷讓小王有點沮喪。面對父母的懇求,為了不讓疾病毀掉自己的人生,30歲的他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成為浙江首個「吃螃蟹」的人。

樓林團隊手術中

2019年4月,在手術室裡,樓林團隊準確地將刺激電極植入到小王的丘腦前核,並開啟微弱的刺激脈衝,刺激其腦內特定的癲癇相關環路。「日常生活中,他基本上沒有感知。通過1分鐘開機刺激、5分鐘關機休息的間斷循環刺激模式,電極發射的電脈衝可以抑制和調節活動異常的神經信號。」樓林說,「不需要開顱手術,植入腦起搏器通過神經調控來治療癲癇。」

圖中紅色箭頭所指兩個白點即腦起搏器術後雙側ANT起搏電極所在精確位點

樓主任介紹,這是全省首例丘腦前核刺激術(ANT-DB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手術。通過一年的程控,小王未出現任何不良併發症,癲癇情況控制良好,已經和健康人一樣正常生活。近期來院隨訪時,小王見到自己的主治醫生樓林主任和徐炎醫生,激動不已,「我爸媽放心了,允許我出去找工作。」一家人非常感謝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讓小王收穫了「重生」。

這些癲癇患者,可考慮植入「腦起搏器」

在醫學上,癲癇是一種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癇傾向為特徵的腦部疾病。自2006年開始,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即開始探索頑固性癲癇的外科診療,至今已開展了十多年。會診評估癲癇患者數千名,手術治療難治性癲癇患者500多例,是浙江省內成立最早、也是目前開展手術最多的癲癇外科診療中心。2019年初,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通過十餘年在癲癇外科治療領域的經驗積累和探索,在省內率先引進「腦深部電刺激」治療癲癇。

但樓林主任表示,在癲癇治療領域,腦起搏器還是「新人」。由於癲癇發病的複雜性和隱匿性,腦起搏器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癲癇患者。它一般用來治療藥物和切除手術均不對症的難治性癲癇。在這類情況中,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接受腦起搏器手術的癲癇患者需要年滿18周歲。

2、手術適用於病灶不明確或多病灶無法切除的疑難病例。

3、手術部位也有限制。當前,電極能夠植入大腦的位置基本在丘腦前核,其他植入位置的研究尚不成熟。通常電極的工作節奏是刺激大腦1分鐘,休息5分鐘。目前,電池的平均壽命為8-9年,最長達15年。

控制不等於治癒!樓主任也提醒,腦起搏器治療癲癇是控制、減輕癲癇症狀的發作,但病灶仍然存在於大腦中的某個角落。所以,對於癲癇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認識到這種疾病的特點,在疑似情況下儘早確診。如果能儘早得到有效治療,或許僅是藥物就能控制病情,又或許僅做手術就能切除病灶,恢復健康。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武田Soticlestat治療2種兒童難治性癲癇臨床試驗成功
    ELEKTRA是一項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2期臨床研究,旨在評估soticlestat對2-17歲的兒童高難治性癲癇發作伴DS(抽搐性發作)或LGS(跌倒發作)的治療效果。該研究包括4-6周的篩選期以確定基線癲癇發作頻率,然後是20周的雙盲治療期,包括8周的劑量優化期和12周的維持期。
  • 中英癲癇專家聯合會診,打造癲癇國際解決方案
    據健康時報報導,中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中國約有 900 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其中,70% 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完全控制或者治癒,剩下 30% 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中,又有 80% 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由此計算可知,高達 94%(70%+30%×80%)的癲癇患者,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手術達到治癒或完全控制。那為什麼在網絡上或者民間,我們還是經常聽說有人癲癇發作呢?
  • 2歲寶寶夜夜鬧騰似驚嚇 原來是癲癇作怪
    後經多方打聽,了解到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癲癇中心的癲癇診療在國內處於領先行列,該中心由我國癲癇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專家欒國明教授領銜,匯集眾多知名癲癇專家,目前已發展成實力強大的癲癇學科醫療團隊。特別在術前評估、致癇灶精準定位和手術治療上更是引領我國癲癇外科發展,不少難治性癲癇患者及家庭也因此受益。
  • Techme INC公司研究表明CBD可有效治療癲癇
    癲癇是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其中約30%為藥物難治性癲癇。隨著技術設備的革新與藥物的研發,不斷有新的有潛在價值的方法可用於難治性癲癇的診療。其中有一些目前已上市或取得突破性進展,在不久將來有望進入醫療市場,使目前還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難治性癲癇患者受益。
  • 青少年肌陣攣癲癇患者注意事項19點
    青少年肌陣攣癲癇為常見的特發性全面性癲癇症候群。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8~22歲,通常起病於12-18歲青少年期,發病無性別差異,智能體格發育正常,生長發育及神經系統檢查正常。患者多在覺醒後出現單發或反覆發作的雙側性、非節律性、不規則形肌陣攣抽動,主要累及雙側上肢,波及下肢時可以出現跌倒,但意識清楚。偶爾有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
  • 她自幼罹患癲癇,34年來 「苦苦掙扎」,如今重拾生活希望
    一晃,今年她已經34歲了,因為癲癇,她也成了老姑娘,這又成了父母的一塊心病。 結合劉梅的病史和各項檢查,楊忠旭教授指出,考慮劉梅為遺傳性導致的癲癇,並且經系統內科藥物治療不佳,確診為藥物難治性癲癇。
  • 眾人眼裡的「羊角風」,用正確的眼光看待癲癇,了解癲癇的小秘密
    因發作時有咽部和頰部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可出現語言中斷;同時由於吞咽障礙和唾液分泌增加而表現為流涎。發作持續時間一般為30-120秒。約20-54%的患者可進展為全面強直陣攣性發作伴有意識喪失。難治性癲癇和非難治性癲癇患者中睡眠問題的發生率都很高,健康的睡眠對於人體的學習、記憶和認知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睡眠結構的改變可造成認知、情感、運動的障礙。
  • 難治性高血壓能夠被治癒嗎?看完這篇就知道了
    對於這個問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許建忠教授這樣說道:「雖然目前沒有完全治癒的辦法,但在遵循指南、共識的情況下規範治療,難治性高血壓已經能被良好控制。「在10月20日高血壓論壇的難治性高血壓專題中,許建忠教授就「難治性高血壓能治癒嗎」為題,為我們詳細介紹了難治性高血壓的診療策略。
  • 枕葉起源的特發性部分性癲癇指什麼
    枕葉起源的特發性部分性癲癇的發病人群主要是兒童及青少年,該病對孩子們的身體和心理,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極壞的影響。為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各位家長要對這種疾病重視起來,多了解相關的疾病知識,做好疾病的護理工作,為孩子們保駕護航。
  • 專家:並非適用每個癲癇孩子
    樂樂2歲半了,走路還跌跌撞撞平衡不了,說話不流利,智力發育也不太好,教什麼也不會。 這種病是一種難治性癲癇,肖能醫師首先用了兩種抗癲癇藥來控制孩子的症狀。 二個月過去了,效果還是不太理想,爺爺特別著急,又再次來到了醫院。
  • 男子癲癇發作病情加重,八旬老父擔心兒子今後生活……
    下午三點多,42歲的張志偉(化名)被送進了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甘美醫院急診科,一同前來的是他焦急的父親。120急救醫生:「他是一個癲癇的反覆發作,今天可能藥物沒有定時定量吃,然後平時喜歡熬夜,今天引起癲癇大發作,大概從十一點到現在,發作了十次。」120醫生到達張志偉的家裡時,給予鎮靜的藥物,並開通了靜脈通道,但一路上張志偉都十分煩躁。
  • 常見兒童癲癇綜合症|癲癇|腦電圖|頻繁|-健康界
    1、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約佔兒童癲癇的15%-20%.發病年齡2-14歲,8-9歲為發病高峰。男孩多與女孩,多在入睡後不久或清晨要醒時發作多見。發作時症狀開始多局限於口面部、喉頭異常發聲,可泛化為全面性發作。通常發作不頻繁。
  • 常見兒童癲癇綜合症都有哪些
    1、伴中央顳區棘波的兒童良性癲癇(BECT) 約佔兒童癲癇的15%-20%.發病年齡2-14歲,8-9歲為發病高峰治療困難,1/3以上患兒對多種抗癲癇藥物無效,是兒童期一種主要難治性癲癇。 5、全面性癲癇伴熱性驚厥附加症(GEFS+) 與一般FS不同,GEFS+患兒於6歲後繼續有頻繁的、伴發熱或無熱的癇性發作,總發作次數超過一般FS,甚至可達數十次(2~100多次)。
  • 知識科普|如何正確選擇抗癲癇藥物?看這篇就對了!
    它對局灶性癲癇發作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是對局灶性發作的療效比卡馬西平和其他新的抗癲癇藥弱。 作為一種傳統的抗癲癇藥,世界範圍內的長期實踐已使丙戊酸鈉的療效得到認可。人們對丙戊酸鈉的副作用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兩組人,即婦女和兒童。
  • 甘肅省人民醫院為87歲老人裝上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
    手術中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7月1日上午,在甘肅省人民醫院介入手術室,王楠主任團隊成功為87歲老人賀奶奶成功植入一枚最新的Micra心臟起搏器,賀奶奶也成為甘肅省首位嘗鮮全球最小「膠囊」心臟起搏器的患者。
  • 7歲男童患罕見"笑性癲癇" 一天能笑8個小時
    家是臨沂的7歲的東東從一年半前開始經常莫名其妙地笑,有時笑著還會亂蹦亂跳,最近症狀更是加重,一天能發病十多次,每天笑的時間加起來能有8個小時。3月3日,記者從401醫院了解到,東東被診斷為一種罕見的癲癇病,由於目前他腦部發育不成熟,暫時無法進行手術。     每次發笑都毫無原因     3日上午,記者來到401醫院癲癇治療中心時,東東正躺在床上做腦部檢查。
  • 廣西一男子腦袋裡長11釐米活蟲!曾吃狗肉,還愛用這水漱口
    廣西一男子腦袋裡長11釐米活蟲!2020年5月8日,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外科團隊從一名29歲小夥子的腦袋中完整取出了一條還在不停蠕動的白色蠕蟲——裂頭蚴,證實了手術前的診斷——腦裂頭蚴病。「這位29歲小夥來自百色凌雲,經常用泉水漱口,今年3月曾食狗肉,10多天前開始出現頭疼,且頭疼持續加劇,小夥到當地醫院住院治療,病情未見好轉後,轉入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外科。」
  • 小孩出現高燒抽搐是癲癇嗎?
    日常中見到過癲癇發作的人或者家中有癲癇病人的家庭,談論起癲癇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恐怖、害怕、驚慌失措,難治等這些詞彙,這是很多見到過癲癇大發作的人會描繪的情境。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如果是裝單腔起搏器,就通過這個通道把一根電極順著血管直接放到右心室裡固定好;如果是裝雙腔起搏器,就再建立一個通道,然後再放一根電極到右心房。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
  • 諾華Kymriah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FL...
    第一項分析來自II期ELARA研究的中期分析,該研究在先前接受過多種療法(中位數:4種[範圍:2-13種])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中開展。數據顯示,至少隨訪3個月後,Kymriah治療的完全緩解率(CR)為65%、總緩解率(ORR)為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