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作為對標《哪吒》的國漫,我懷著極大的期待走進影院,卻昏昏沉沉的走出影院。《姜子牙》動畫效果上絕對滿分,堪稱當前最佳。宣傳片中提示八歲以上觀眾觀看,我卻覺得十八歲以上也未必適合。並不是說《姜子牙》不好,而是在國慶檔不適合。國慶佳節,一家人歡聲笑語走進影院,就是想看一部簡單易懂的影片。而不是跟著姜子牙一起思考一百二十分鐘,太累了。到底該不該殺九尾,到底該不該救小九,這樣深刻思辨的問題,姜子牙你自己做決定就好,不用和我們商量。
故事與思辨的結合
《姜子牙》更像一個文藝片,沒有講故事,而是講道理。《蝙蝠俠前傳2-黑暗騎士歸來》中小丑經常利用人性的弱點給蝙蝠俠出思辨性的選擇題。
一個地方關著哈維·鄧特,另一個地方關著瑞秋,時間有限,你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蝙蝠俠選擇了救瑞秋,這恰恰中了小丑的圈套,小丑故意說錯了地點,他說關瑞秋的地點其實關的是哈維·鄧特。所以,蝙蝠俠救出的是哈維·鄧特,而瑞秋葬身於火海中。
影片的高潮中,小丑將這一招數發揮到極致。他威脅整個城市的人,要麼"成為我的人",要麼離開這個城市。最後一批逃離這個城市的人乘坐了兩條船,一條船上是好人,一條船上是那些黑社會老大及其屬下。等這兩條船開到河中時,突然停下了,並傳來了小丑的威脅:每條船上都裝有大量炸藥,還有一個起爆器,但起爆器控制的是另一條船,只有一條船上的人可以生還,條件是12點前必須引爆另一條船。
這是小丑的又一道選擇題,普通民眾和黑社會他們各自會怎麼選擇?
姜子牙在救一人和救蒼生之間做選擇,沒有人性的弱點,只有他一個人深邃的糾結。
單薄的反派
同樣都是類似深刻的思辨問題,《蝙蝠俠》整部影片節奏緊張,觀眾深深的帶入到影片之中。因為反派人物塑造很深刻,小丑可能就是你我身邊被父母虐待而變態的孩子。小丑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觀,"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讓我們深深體會到,小丑的邪惡也是一種無奈。
《姜子牙》中的反派是誰,姜子牙在探求真相中遇到的阻礙是什麼?影片設定的反派應該是天尊,只是出場太少,說話太玄,高高在上,實力碾壓姜子牙。所以正反之間沒有衝突,因為天尊幾句話就能讓姜子牙空度十年。最後的決戰,更像是日漫裡主人公的爆種,突然激發了小宇宙,才打敗了反派,難以令人信服。
正反之間的力量失衡,致使影片沒有衝突對抗。
失位的配角
《篇幅俠》中的配角哈維·鄧特,在蝙蝠俠救人的選擇中活了下來。因此死了瑞秋並被燒掉半邊臉,為此他放棄了"對公正的狂熱追求",轉而變成了一個徹底的機會主義者,他追蹤並拷問所有牽涉到瑞秋之死的人,並通過拋硬幣來決定對方的生死。 哈維·鄧特過去高高在上,可以大度選擇。經歷了這一切後,小丑的邏輯"沒有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不想正義凜然?"可以不折不扣地用在他身上,"光明騎士"變成"雙面騎士"。整個人物弧光發生巨大變化,對推進故事發展起到巨大作用。
《姜子牙》中的配角申公豹和小九,人物弧光從出場到結束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申公豹就像是姜子牙的小萌犬,一直忠心耿耿的守護著姜子牙。你被貶,我陪你;你救蒼生,我救你。這哪裡是師兄弟,這是好基友啊。
小九經常夢到黑色的花,夢到她的阿父,影片中這些事情都沒有交代清楚。小九的目標是去幽都山,去幹嘛自己也很模糊,只是引出姜子牙了解真相。
沒有配角的烘託,主角也不紅了。
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披著國漫外衣的文藝思考,其東方式魔幻氛圍的宏大製作,必將奠定封神宇宙的基調,也望劇情方面再接再厲。國漫加油,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