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沙坪垻區陳家橋的黃佳玲,下班回到家後,突然發現媽媽臉上戴上了一副老花鏡,正在沙發上別彆扭扭地劃著手機屏幕。
從沒見過媽媽戴眼鏡,黃佳玲感覺很新奇。「她特自豪地和我說,網上買的,只要19.9包郵!」
想到媽媽今年剛滿50歲,老花眼並不嚴重,平時也只是手機字小,拿得近了有點看不清,黃佳玲不由得有些擔憂,連驗光步驟都沒有,19.9買來的老花鏡靠譜嗎?會不會導致媽媽的老花眼更加嚴重......
網絡上幾十到幾千價格不等,按年齡選購
近視眼鏡的選配過程,大家都比較熟悉,往往要經過驗光、挑款式、選鏡片等多個環節。並且通常在眼鏡店經過機器的驗光後,驗光師會告訴你雙眼近視度數,顧客選擇好鏡片、鏡框後,還要等待幾天才能拿到成品。
買老花鏡,就不需要這麼慎重了嗎?
對此,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走訪了南坪商圈和沙坪垻商圈的一些眼鏡店了解到,很多老年人購買老花鏡的時候,顯得過於隨便。
甚至有些老人對於老花眼的認識,也只是把它看作衰老的證明,不需要被認真解決,在地攤上買一副湊合一下就可以。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某網購平臺搜索「老花鏡」發現,按銷量排名,成品眼鏡從幾元錢到幾十元錢價格不等,一般加入購物車時,都是按照年齡來選擇度數。按照價格排名的話,老花鏡最便宜的只要幾元錢,而最貴的品牌定製款要幾千元。
在南岸區某農貿市場內,地攤上擺著的老花鏡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一般按照年齡,攤主會給顧客推薦合適的老花鏡,客人也可以試戴。
老花鏡不能隨意買,戴錯了會讓眼睛更加疲勞
那麼,老花鏡真的可以隨便買、隨意戴嗎?
「老花鏡不能隨意佩戴,按年齡作為參考來購買並不準確。」某連鎖眼鏡超市驗光師宋師傅表示,如果買來的眼鏡和自身的老花度數相差較大、雙眼度數不同、同時伴有近視、散光燈,那麼不止會導致眼睛很容易疲勞、不舒服,更可能會導致到了也看不清楚,長期下來加重老花程度。
宋師傅介紹稱,一般老花眼的客人來到店裡後,驗光師會推薦其進行視力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來為客戶配老花鏡,店裡的眼鏡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很多市民年紀大了有了老花眼之後,並不太過重視,隨意買一副眼鏡佩戴,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不但有可能選錯度數,也有可能買到劣質材質的眼鏡。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在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眼科主任陳再洪醫生處了解到,老花其實是一種生理現象,主要是和眼球裡面的一個結構——晶狀體的老化相關。當光線進入人眼的時候,需要角膜和晶狀體來聚焦,尤其是看近的時候,需要晶狀體變得更凸,從而讓光線剛好能聚焦到視網膜。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逐漸硬化、彈性變差,在看近的時候,不能順利變凸,也就是所謂眼睛調節能力下降,從而使得看近處時無法在視網膜上清晰聚焦,即眼睛花了。這和近視一樣,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也是需要專業驗光配鏡之後去解決的問題。
爸媽戴的老花鏡,大概率有問題
陳再洪介紹,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常常會用這些錯誤的方式解決眼睛老花:地攤、菜場隨便買一副;按照年齡猜度數;眼鏡長久不換,夫妻混合用;用放大鏡代替老花鏡。
「如果說地攤買老花鏡靠試戴,那麼網絡買花鏡就全靠猜。」陳再洪表示,每個人屈光狀態不同,眼睛的老化情況與對應視力也不同,況且,絕大多數的人兩隻眼睛的老花度數都是不一樣的(很多近視的人,左右眼度數都不同)。
按照年齡選擇相應度數的方法,很容易造成選配度數出現較大差異。如果配鏡者自身伴隨有遠視、近視或者散光,這時隨意購買別說戴著是否舒服了,可能連最基本清晰度都無法保證。
夫妻二人共用一副老花鏡的話,兩人的老花程度、瞳距都不相同,這樣隨意使用,也非常容易產生用眼不適以及頭暈噁心等情況。用放大鏡看近處物體,這樣更不可行,一般放大鏡都是使用度數極高的凸透鏡製作,遠遠大於日常老花眼人群的需求光度,無法支持長時間的閱讀,同時還易引起視疲勞、造成眼部不適。
新聞多一點>>
如何選一副合適的老花鏡?
老花鏡的驗配,比近視眼鏡更複雜。
臨床上首次出現老花眼的年齡為38~48歲,但一般正視眼的老視現象從40~45歲左右就開始出現,到了52歲左右發生率幾乎是100%。隨著年齡的增長,老花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明顯,這時一定要戴對老花鏡,這其中有很多一定要考慮的因素。
一般來說,老花出現的年紀,眼睛發生眼病的風險也在增加,而此時的視力下降,可能不只是因為老了,而是眼睛病了。
比如白內障、青光眼等,這些眼底疾病風險都隨著年齡在快速增長,所以,在驗配老花鏡前,建議先做個全面的眼部檢查,包括眼壓、裂隙燈顯微鏡、眼底等。
在排查眼部問題之後,再進入老花鏡的驗配階段。
這個階段的基本流程是:確認度數→測量瞳距→試戴度數→選擇鏡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宋劍 曲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