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武漢一小夥夜跑肺破了……和戴口罩有關嗎?這種狀況一定要注意!
今天(1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在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樣一個病例,並提醒瘦高體型的運動愛好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後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要警惕自發性氣胸的可能,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武漢中心醫院微博截圖
26歲的張平(化名)家住漢口,個子長得很高,人也比較瘦,但平時不怎麼愛運動。前段時間由於疫情,他決定加強鍛鍊,半個多月前,他開始每天晚飯後到戶外夜跑。
5月7日晚上7點多,張平跑了4公裡後,突然感到胸口有些隱隱作痛,呼吸也變得有些吃力。一開始他以為是戴著口罩出現的憋悶和不適,仍然堅持著再跑了500米,隨後忍痛步行回家了。回家後出現胸口劇烈疼痛、呼吸困難,家人將他緊急送醫,醫生檢查發現,原來他的左側肺破了,如果再晚一點就醫,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醫院,張平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左肺被嚴重壓縮90%,並將心臟推向右側,如果再晚點就醫會有生命危險。隨後,胸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急診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張平轉危為安。
據武漢中心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寶鈞介紹,氣胸多發於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人;身材瘦長的青少年男性也是氣胸的多發人群。因為這種身材的男孩胸腔較長,一旦肺部發育不健全,存在先天性肺大皰,此時如果再從事劇烈運動,使得肺內壓力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肺大皰突然破裂,導致空氣從肺部進入胸腔。
陳主任特別提醒,瘦高體型的運動愛好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後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要警惕自發性氣胸的可能,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目前,很多跑步愛好者都是戴口罩在戶外跑步,戴口罩運動會導致通氣阻力明顯增加,通氣量下降,人會感覺呼吸不暢、難受,同時由於氧氣攝入不足,會導致心肺負擔加重,對心肺造成損傷,嚴重的會有猝死風險,因此,建議市民戴口罩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環球網記者查詢發現,「肺破了」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此前媒體報導過多個類似病例。
20歲小夥打籃球後突然胸悶疼痛,竟是「肺破了個「洞」
據瀟湘晨報報導,20歲的湖南小夥王陽,是一名運動愛好者。2019年8月初,王陽在打籃球時突感右側胸部不適。後來右胸口撕裂樣疼痛,出現了胸悶、喘氣困難的情況。經檢查,他的肺部的肺大皰破裂。通俗點說,就是肺破了個"洞"。經治療後,王陽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伸個懶腰結果肺破了個洞!23歲男子突發自發性氣胸
據瀟湘晨報報導,23歲的曹先生長得瘦瘦高高,僅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右側胸部就突然疼痛,呼吸困難,後診斷是自發性氣胸。自發性氣胸是因為肺部疾病或外力因素,導致肺組織和髒層胸膜破裂,氣體從肺部或支氣管進入胸腔。
瘋狂K歌4小時,20歲小夥肺吼「破」了
據錢江晚報報導,20歲小章最大愛好就是K歌,一次,他約三四位好友衝進KTV聲嘶力竭地唱了4個多小時。麥霸癮過了,小章心滿意足地回到家,胸口卻針扎一樣地疼。原來是吼「破」了肺。幸好搶救及時。
醫生檢查後診斷,小章是因為唱歌太猛烈導致肺大泡破裂了,而引發了氣胸。
「肺都氣炸了」真實版:媽媽右肺被孩子氣破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杭州45歲的許女士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氣得直跺腳、乾瞪眼,嘴裡還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氣炸了!」電光火石間,許女士感到雙眼發黑,胸前一陣劇烈的疼痛,完全不能深呼吸,送到醫院急救發現,許女士右肺已經破了!
醫生說,許女士得的是氣胸,而且是張力性氣胸,屬於氣胸中一種較嚴重的類型,處理不及時,甚至危及生命。
延伸閱讀: 學生體育課上猝死!多地叫停學生體育課戴口罩,醫生緊急提醒
近期學生們陸續復學,不幸的是目前已出現了多起戴口罩上體育課而發生健康問題,甚至有學生猝死,也被懷疑與戴口罩跑步有關。
近期,據媒體報導,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才源中學初三學生小李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猝死。
據報導,小李當時在學校跑步佩戴了普通口罩。家屬表示醫院出具死亡證明是猝死,但是他們認為戴口罩跑步才是小李死亡的「誘因」。
5月7日,海南省教育廳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組織學生上體育課和開展體育活動時,人員之間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戴口罩。
據海南省教育廳官網消息,鑑於最近海南省內外個別學校在上體育課中因跑步、戴口罩跑步導致師生猝死,結合當前海南氣溫升高、氣候炎熱等實際情況,海南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在組織學生上體育課和開展體育活動時,人員之間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戴口罩。
除了海南省以外
針對上體育課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多省市已經發緊急通知制止
福建省
關於近期怎麼上體育課廈門市教育局發通知,提了10條意見,其中第九條專門講要不要戴口罩:
師生隨身備用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應佩戴口罩。
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運動前正確存放口罩,運動完畢,待呼吸調整平穩、洗手後及時佩戴口罩。
參加體育中考時,在嚴格按照疫情期間防控方案要求實施的情況下,考生在考試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不戴口罩。
湖南省
5月6日,長沙市教育局表示,夏季來臨,氣溫逐步升高,學生戴口罩進行體育活動既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還可能引發意外情況。
根據省委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的《湖南省社會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南》相關指導意見,戶外開展體育活動(課間操、體育課、體育訓練等),在保障安全距離情況下,師生一律不戴口罩。
每節課後在室外活動時,在保障安全距離情況下,師生可不戴口罩。
醫生緊急提醒!學生千萬別戴這種口罩上體育課!損害不可逆
全國各地很多中小學都開學複課了,大家戴口罩上學,進校測體溫,都很自覺。
昨天,有家長向記者報料,孩子放學回來說,有同學們戴著N95口罩上學,甚至戴這類口罩跑步。這位家長表示擔憂,這會不會就引起很多孩子心肺功能受損啊?
記者隨後聯繫上了這位陳媽媽,她女兒在一所公辦小學讀六年級,前天回家後,女兒在嘀咕,自己戴著口罩上體育課,覺得有點悶,可有幾個同學戴的還是N95口罩,他們難道不覺得氣悶嗎?當醫生的陳媽媽一聽就著急了,她說:「孩子的心肺很稚嫩,一旦心肺功能受損的話,是不可逆的。而且N95口罩完全不適合孩子戴,這類口罩只適合醫生等特殊工種的人。」
心急的她立刻在家長群裡提醒同學們,不要戴N95口罩,戴普通口罩就足夠了。
戴口罩到底有沒有標準? 這位媽媽的擔心有道理嗎?
日前,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起草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已經正式發布。口罩團體標準的起草人之一、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靳向煜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
孩子能戴N95口罩嗎
不少家長已經發現,孩子戴口罩時往往「張嘴呼吸」,還有的孩子戴著口罩呼吸困難。針對這一現象,靳向煜表示,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這道屏障既要阻隔顆粒物、飛沫等,又要保證呼吸順暢。兒童肺部力量相對較弱,長時間佩戴的兒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氣舒適」。
在口罩團體標準中,明確規定了成人口罩的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49帕,兒童用口罩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30帕。靳向煜特別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這類口罩的通氣阻力都在300帕左右,雖然防護性能高,卻不利於透氣,對於兒童日常防護而言並非最佳選擇。」
但通氣阻力小了,是否會影響口罩的防護性?據了解,團體標準中成人口罩和兒童口罩的防護標準「一視同仁」,同樣嚴苛。標準規定兒童口罩對粉塵、飛沫、氣溶膠等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0%,細菌過濾效率不低於95%,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佩戴口罩後對細菌防護的需求。同時,考慮到兒童活潑好動自主處理能力差,還規定了兒童用口罩的阻燃性能,指標參考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設定口罩離開火焰後燃燒時間不大於5秒。
此外,按照新標準,兒童口罩宜採用耳掛式口罩帶,口罩帶不應有自由端,不應有可拆卸小部件等,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兒童用口罩原材料不應使用再生料。靳向煜說,在如此嚴苛的安全標準之下,只要消費者選擇購買合格合規的兒童口罩,安全性和舒適性可以兼得。
醫生提醒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王月丹提醒: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也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議: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會太大,小朋友會有窒息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N95口罩能過濾掉95%的微小顆粒,這勢必會影響它的透氣性。戴久了會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酸中毒,而感到睏倦、頭暈、胸悶。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體育課的話,建議在通風的戶外進行,進行體育活動時可不戴口罩,儘量選擇可保持一定距離的運動項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觸。
今天(1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在官方微博發布了這樣一個病例,並提醒瘦高體型的運動愛好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後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要警惕自發性氣胸的可能,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武漢中心醫院微博截圖
26歲的張平(化名)家住漢口,個子長得很高,人也比較瘦,但平時不怎麼愛運動。前段時間由於疫情,他決定加強鍛鍊,半個多月前,他開始每天晚飯後到戶外夜跑。
5月7日晚上7點多,張平跑了4公裡後,突然感到胸口有些隱隱作痛,呼吸也變得有些吃力。一開始他以為是戴著口罩出現的憋悶和不適,仍然堅持著再跑了500米,隨後忍痛步行回家了。回家後出現胸口劇烈疼痛、呼吸困難,家人將他緊急送醫,醫生檢查發現,原來他的左側肺破了,如果再晚一點就醫,可能有生命危險。
在醫院,張平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左肺被嚴重壓縮90%,並將心臟推向右側,如果再晚點就醫會有生命危險。隨後,胸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急診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張平轉危為安。
據武漢中心醫院胸外科主任陳寶鈞介紹,氣胸多發於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人;身材瘦長的青少年男性也是氣胸的多發人群。因為這種身材的男孩胸腔較長,一旦肺部發育不健全,存在先天性肺大皰,此時如果再從事劇烈運動,使得肺內壓力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肺大皰突然破裂,導致空氣從肺部進入胸腔。
陳主任特別提醒,瘦高體型的運動愛好者如果在運動中出現劇烈咳嗽或用力過猛後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要警惕自發性氣胸的可能,及時就診,以免耽誤治療。目前,很多跑步愛好者都是戴口罩在戶外跑步,戴口罩運動會導致通氣阻力明顯增加,通氣量下降,人會感覺呼吸不暢、難受,同時由於氧氣攝入不足,會導致心肺負擔加重,對心肺造成損傷,嚴重的會有猝死風險,因此,建議市民戴口罩時不要進行劇烈運動。
環球網記者查詢發現,「肺破了」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現實中並不少見,此前媒體報導過多個類似病例。
20歲小夥打籃球後突然胸悶疼痛,竟是「肺破了個「洞」
據瀟湘晨報報導,20歲的湖南小夥王陽,是一名運動愛好者。2019年8月初,王陽在打籃球時突感右側胸部不適。後來右胸口撕裂樣疼痛,出現了胸悶、喘氣困難的情況。經檢查,他的肺部的肺大皰破裂。通俗點說,就是肺破了個"洞"。經治療後,王陽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伸個懶腰結果肺破了個洞!23歲男子突發自發性氣胸
據瀟湘晨報報導,23歲的曹先生長得瘦瘦高高,僅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右側胸部就突然疼痛,呼吸困難,後診斷是自發性氣胸。自發性氣胸是因為肺部疾病或外力因素,導致肺組織和髒層胸膜破裂,氣體從肺部或支氣管進入胸腔。
瘋狂K歌4小時,20歲小夥肺吼「破」了
據錢江晚報報導,20歲小章最大愛好就是K歌,一次,他約三四位好友衝進KTV聲嘶力竭地唱了4個多小時。麥霸癮過了,小章心滿意足地回到家,胸口卻針扎一樣地疼。原來是吼「破」了肺。幸好搶救及時。
醫生檢查後診斷,小章是因為唱歌太猛烈導致肺大泡破裂了,而引發了氣胸。
「肺都氣炸了」真實版:媽媽右肺被孩子氣破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杭州45歲的許女士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氣得直跺腳、乾瞪眼,嘴裡還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氣炸了!」電光火石間,許女士感到雙眼發黑,胸前一陣劇烈的疼痛,完全不能深呼吸,送到醫院急救發現,許女士右肺已經破了!
醫生說,許女士得的是氣胸,而且是張力性氣胸,屬於氣胸中一種較嚴重的類型,處理不及時,甚至危及生命。
延伸閱讀: 學生體育課上猝死!多地叫停學生體育課戴口罩,醫生緊急提醒
近期學生們陸續復學,不幸的是目前已出現了多起戴口罩上體育課而發生健康問題,甚至有學生猝死,也被懷疑與戴口罩跑步有關。
近期,據媒體報導,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才源中學初三學生小李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猝死。
據報導,小李當時在學校跑步佩戴了普通口罩。家屬表示醫院出具死亡證明是猝死,但是他們認為戴口罩跑步才是小李死亡的「誘因」。
5月7日,海南省教育廳發布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在組織學生上體育課和開展體育活動時,人員之間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戴口罩。
據海南省教育廳官網消息,鑑於最近海南省內外個別學校在上體育課中因跑步、戴口罩跑步導致師生猝死,結合當前海南氣溫升高、氣候炎熱等實際情況,海南省教育廳要求,各地各校在組織學生上體育課和開展體育活動時,人員之間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不戴口罩。
除了海南省以外
針對上體育課到底要不要戴口罩
多省市已經發緊急通知制止
福建省
關於近期怎麼上體育課廈門市教育局發通知,提了10條意見,其中第九條專門講要不要戴口罩:
師生隨身備用口罩,在封閉、人員密集或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小於等於1米)時應佩戴口罩。
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運動前正確存放口罩,運動完畢,待呼吸調整平穩、洗手後及時佩戴口罩。
參加體育中考時,在嚴格按照疫情期間防控方案要求實施的情況下,考生在考試項目實施過程中可不戴口罩。
湖南省
5月6日,長沙市教育局表示,夏季來臨,氣溫逐步升高,學生戴口罩進行體育活動既影響教育教學效果,還可能引發意外情況。
根據省委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印發的《湖南省社會公眾科學佩戴口罩指南》相關指導意見,戶外開展體育活動(課間操、體育課、體育訓練等),在保障安全距離情況下,師生一律不戴口罩。
每節課後在室外活動時,在保障安全距離情況下,師生可不戴口罩。
醫生緊急提醒!學生千萬別戴這種口罩上體育課!損害不可逆
全國各地很多中小學都開學複課了,大家戴口罩上學,進校測體溫,都很自覺。
昨天,有家長向記者報料,孩子放學回來說,有同學們戴著N95口罩上學,甚至戴這類口罩跑步。這位家長表示擔憂,這會不會就引起很多孩子心肺功能受損啊?
記者隨後聯繫上了這位陳媽媽,她女兒在一所公辦小學讀六年級,前天回家後,女兒在嘀咕,自己戴著口罩上體育課,覺得有點悶,可有幾個同學戴的還是N95口罩,他們難道不覺得氣悶嗎?當醫生的陳媽媽一聽就著急了,她說:「孩子的心肺很稚嫩,一旦心肺功能受損的話,是不可逆的。而且N95口罩完全不適合孩子戴,這類口罩只適合醫生等特殊工種的人。」
心急的她立刻在家長群裡提醒同學們,不要戴N95口罩,戴普通口罩就足夠了。
戴口罩到底有沒有標準? 這位媽媽的擔心有道理嗎?
日前,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起草制定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已經正式發布。口罩團體標準的起草人之一、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靳向煜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
孩子能戴N95口罩嗎
不少家長已經發現,孩子戴口罩時往往「張嘴呼吸」,還有的孩子戴著口罩呼吸困難。針對這一現象,靳向煜表示,佩戴口罩就好比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了一道「過濾屏障」,這道屏障既要阻隔顆粒物、飛沫等,又要保證呼吸順暢。兒童肺部力量相對較弱,長時間佩戴的兒童口罩首先就是要求「通氣舒適」。
在口罩團體標準中,明確規定了成人口罩的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49帕,兒童用口罩通氣阻力必須小於等於30帕。靳向煜特別提醒家長不要盲目熱衷於選擇N95口罩及醫用外科口罩,「這類口罩的通氣阻力都在300帕左右,雖然防護性能高,卻不利於透氣,對於兒童日常防護而言並非最佳選擇。」
但通氣阻力小了,是否會影響口罩的防護性?據了解,團體標準中成人口罩和兒童口罩的防護標準「一視同仁」,同樣嚴苛。標準規定兒童口罩對粉塵、飛沫、氣溶膠等顆粒物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0%,細菌過濾效率不低於95%,能夠滿足普通消費者佩戴口罩後對細菌防護的需求。同時,考慮到兒童活潑好動自主處理能力差,還規定了兒童用口罩的阻燃性能,指標參考YY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設定口罩離開火焰後燃燒時間不大於5秒。
此外,按照新標準,兒童口罩宜採用耳掛式口罩帶,口罩帶不應有自由端,不應有可拆卸小部件等,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尖端和銳利邊緣。兒童用口罩原材料不應使用再生料。靳向煜說,在如此嚴苛的安全標準之下,只要消費者選擇購買合格合規的兒童口罩,安全性和舒適性可以兼得。
醫生提醒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教授王月丹提醒:即便是大人在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也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會造成肺部損傷,可能會引起肺氣腫之類的問題。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的專家宗志勇、王妍潼建議: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會太大,小朋友會有窒息風險。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何浩表示:N95口罩能過濾掉95%的微小顆粒,這勢必會影響它的透氣性。戴久了會因缺氧、二氧化碳瀦留酸中毒,而感到睏倦、頭暈、胸悶。不建議孩子戴著口罩做劇烈運動,可能會引起缺氧。如果孩子需要上體育課的話,建議在通風的戶外進行,進行體育活動時可不戴口罩,儘量選擇可保持一定距離的運動項目,比如做操,避免密切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