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梁、羅偉鵬/文 「正膠」是一個桌球術語,即膠皮顆粒向上且高度與直徑相等的膠皮。它的特點是彈性好、速度快、擊球穩、不吃轉,適合近臺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選手最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常被使用的正膠有友誼729的802、大和TSP、紅雙喜651、多尼克魔鬼正膠王等。
直板(直拍)正膠快攻打法是是桌球運動中進攻打法的一種,它利用膠片與球板結合後產生的球拍擊球速度快、力量足等特點,形成很強的進攻優勢。在1959年第25屆世乒賽上,容國團憑藉獨特的直板正膠近臺快攻打法,一舉獲得男子單打冠軍,成為了中國體育界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不得不說,上個世紀60年代,直板正膠近臺快攻堪稱最先進的打法,給國際乒壇帶來了技術革命。
容國團(1937—1968),男子桌球運動員。1937年8月10日生於香港工人家庭,籍貫中山縣南屏鎮(今珠海市香洲區南屏鎮)。中國桌球乃至中國體育界第一個世界冠軍。1959年,第二十五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聯邦德國多特蒙德舉行,容國團奪得男單冠軍,為中國奪得世界體育比賽中第一個世界冠軍。196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桌球錦標賽在北京舉行,容國團參加的中國隊以5∶3擊敗日本隊,首獲男團世界冠軍。1964年後擔任中國桌球女隊教練。
容國團
容國團,你認出哪位是他嗎?
當年的報紙報導
看看,誰是匈牙利的西多,單打亞軍
只有老一輩的桌球人才能準確地說出圖中每位合影者的名字
國家隊中也出現了一批直拍快攻好手,如莊則棟、徐寅生、李富榮等。19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這種打法逐漸成熟。但是,為了應對幻變無窮的桌球世界風雲,經過探討,國家桌球隊在原來「快、準、狠、變」指導思想和技術風格的基礎上加了一個「轉」字,直板近臺快攻打法的發展又有了可喜的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莊則棟
莊則棟(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最有特點的技術為反手彈擊。中國男子桌球運動員,生於江蘇省揚州市,自幼喜愛桌球運動,14歲加入北京市少年宮業餘體校桌球小組,1957年,入選北京市桌球隊,同年參加全國比賽。1959年,入選中國青年桌球隊;莊則棟曾獲得第26至28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男子桌球隊主力隊員之一。
莊則棟
莊則棟的手腕結構與常人不同,其反手位小臂呈水平狀態直握著球拍時,在手指不拿開的情況下,光靠手腕就可以將反手直接扣倒在桌子上。這是常人做不到的,沒有這樣的手腕,是學不來莊則棟的反手攻球的,所以說,選擇直拍兩面攻打法要有身體條件。同樣道理,王皓之後,至今鮮有直拍橫打的佼佼者,因為王皓手腕橫向打開的角度之大,遠遠超越其他選手。
徐寅生
徐寅生,1938年5月12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1959年成為國家桌球集訓隊選手,直拍快攻打法,技術全面,戰術靈活,球路變化多,素有乒壇「智多星」之稱。他四次參加世界桌球錦標賽,1961年在第二十六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獲男子單打第三名,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之一。作為中國桌球界「三巨頭」之一,他擔任國家體委副主任後,經常穿了運動服和運動員一起打球,並時刻關注年輕運動員的技術和心理。在他擔任國際乒聯主席期間,為桌球運動進入奧運會大家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積極推動了40mm大球取代38mm小球之舉。1984年被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年來傑出運動員之一。1994年被評為「建國四十五周年體壇四十五英傑」之一。
1961年,在第二十六屆世界桌球錦標賽上,徐寅生連扣日本名將星野十二大板,至今仍傳為佳話。
徐寅生獲國際乒聯終身名譽主席證書
李富榮(左)和莊則棟
李富榮:「美男子加轟炸機」, 1965年在南斯拉夫舉行的第28屆世乒賽上,李富榮贏得了那個人們耳熟能詳的綽號:「美男子加轟炸機」。這個綽號極其準確地概括了他的形象和作風:想當年,「李富榮的狠」和「徐寅生的巧」、「莊則棟的快」、「周蘭蓀的兇」並為美談,「轟炸機」的形容恰如其分;而「美男子」的稱謂,則活脫脫地傳達出青年李富榮「偶像明星」的實力、魅力、影響力。
李富榮
李富榮在比賽中
那時候,直拍快攻形成了兩類打法:一類仍使用正貼海綿膠,脫穎而出的有江嘉良、謝賽克、陳龍燦等運動員。
另一類改用反貼海綿膠,把弧圈球作為主要進攻手段。如郗恩庭,他率先撕下正貼海綿膠,在第32屆世乒賽上獲得男單冠軍。隨後,直拍反膠打法的郭躍華、曹燕華、齊寶華、呂林等選手成績突出。
江嘉良
江嘉良,廣東中山人,7歲起學打桌球,9歲從石岐體校調到省體校,13歲入省隊,15歲成為廣東隊主力,1979年成為國家隊隊員。1983年,他參加第37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是獲得男子團體冠軍的中國隊的主力隊員。1985年第38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獲男子團體、單打冠軍。1987年第39屆世界桌球錦標賽獲男子團體、單打冠軍。其後還多次獲得第五屆世界盃桌球賽中獲男子單打冠軍。
江嘉良在比賽中
1981年的第36屆世乒賽男團決賽,直拍正膠打法的謝賽克一人獨得三分,立下赫赫戰功。而在第38屆、39屆世乒賽上,江嘉良兩次登上男單冠軍寶座。1988年,雙打配對的陳龍燦(正膠打法)、韋晴光(反膠打法)一奪首個桌球奧運冠軍。1980年代,直拍近臺快攻打法的成就達到了歷史高峰,暫且沿續著它的輝煌。
陳龍燦
陳龍燦,1978年入四川隊,1981年被選入國家桌球集訓隊。他手腕力量強,步法靈活,球路刁,落點準,攻擊快速兇猛,業內認為他是直板快攻打法的又一代表。曾與隊友韋晴光一起獲得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桌球男子雙打冠軍,乃中國桌球隊歷史上獲得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
陳龍燦(左)與韋晴光
陳龍燦在比賽中
當時國際乒聯對膠皮的顏色沒有明確規定,比賽選手可以使用各種顏色的膠皮。除了常見的紅與黑,還有這種藍色膠皮。
但是,隨著桌球運動的發展,特別是隨著歐洲人將日本人發明的弧圈球技術之發揚光大後,直拍近臺快攻打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第41屆世乒賽男團慘敗後,直拍正膠打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
劉國梁
劉國梁,1976年1月10日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前中國男子桌球運動員,現任中國桌球協會主席。15歲破格入選國家隊,23歲時即成為中國桌球史上第一位集奧運會、世乒賽、世界盃冠軍於一身的「大滿貫」得主。退役後擔任桌球教練,率中國桌球隊獲得過30多項冠軍。
比賽中激情四射的劉國梁
在這當口,時間來到了1992年,直拍正膠快攻小將劉國梁在中國大獎賽上戰勝了歐亞高手,一鳴驚人。隨後,他在1992年-2002年十年期間,先後奪得了11個世界冠軍,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桌球「大滿貫」選手。
劉國梁的正膠發球比反膠選手還要轉
只是,當劉國梁宣告退役之後,後備隊伍中使用正膠的運動員屈指可數。不得不說,這成了直板正膠快攻打法的最大硬傷,不但後繼乏人,而且,給廣大球迷似乎的既成事實:是否正膠已經退出了桌球史的舞臺?
楊影
楊影,1977年7月13日出生於蘇州徐州,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原中國國家桌球隊隊員,現擔任桌球項目解說員。在運動員時期,是中國桌球女子軍團中的大將之一。2008年入選「中國奧運報導主持人國家隊」,擔任桌球項目解說員。她退役後,曾向全國徵集老直板「032」,從此,此國產球拍名揚四海。
楊影(右)與孫晉配雙打
老直拍底板「032」 (實物及照片由黃朝國提供)
現如今,儘管經過種種努力,直板正膠打法在國際賽場上幾近於逐漸銷聲匿跡了,但作為曾對中國桌球事業貢獻巨大的一種打法,直板正膠打法仍然是桌球愛好者的美談。因為人們都知道,一種打法的興衰,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優勝劣汰是競技體育的規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直板正膠近臺快攻打法一直在與歐洲的橫板全攻型打法抗爭、鬥法,兩個類型打法在對抗中互相促進。
恰恰,這正是桌球運動經久不衰的契機。
謝賽克
謝賽克,廣西柳州人,名字是他舅舅取的,意為每賽必克。其打法為左手直握球拍,右推左攻的中國傳統正膠快攻型打法。他的發球搶攻兇,正手速度快,連續進攻能力強。反手推擋速度快,角度大。1981年參加第36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是男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在決賽中,一人獨得三分,為中國隊重奪「斯韋斯林杯」立下首功,並獲混合雙打(與黃俊群配對)冠軍。現為廣西桌球隊總教練。
謝賽克與黃俊群
謝賽克與柳州桌球愛好者切磋球藝
有網友總結了直板正膠打法的四種模式,看看,是否能勾起你當年的記憶——
第一種,劉國梁的先拉後打模式。可以稱做是正膠弧圈結合快攻打法,可能比較符合專業隊的模式,因為,先拉後打的套路大大增加了大球時代正膠的上手率和穩定性。
第二種,莊則棟式的兩面攻打法。兩面攻的正膠確實有其優勢,只是現在基本失傳。業餘裡兩面攻的正膠好手站位往往是在中臺, 接發球大都是撩挑抹等,很少搓,然後迅速轉入兩面攻,以速度取勝,常常地,對手沒有足夠時間做動作拉弧圈。
第三種,江嘉良的推攻模式。以正手輕挑上手為主,然後進入連續正手發力攻,在對付弧圈上也多了一定的手段。這種打法對於身體的靈敏性和反應要求極高。
第四種,高軍的控制模式。基本以控制為住,冷打為輔,推擠切技術運用成熟,可以很好地跟弧圈球對抗。她使用的正膠結合了長膠和正膠的優點,具備了長膠的控制和正膠的攻擊力,基本以怪為主,能抓住對手的弱點打球。往往,她的球會讓對手借不到力, 覺得有力沒使出來,而她卻能借對手的力。這種打法有個特點,即遇弱不強,遇強也不弱。
謝超傑
謝超傑,1965年出生於廣西南寧市。1981年進廣西桌球隊,1988年入選國家桌球集訓隊。先後獲第十屆亞洲桌球錦標賽團體金牌,第十一屆亞洲錦標賽團體金牌和男子單打冠軍,第四十一屆世界桌球錦標賽混合雙打銀牌。1991年在第二屆世界盃桌球賽中獲團體金牌。同年被授予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謝超傑(左一)
謝超傑現任南寧李寧體育園培訓中心總監兼桌球培訓總教練。圖為謝超傑在為小朋友授課
李春麗
李春麗,現居紐西蘭,大英國協運動會桌球比賽金牌得主。她1962年出生在廣西桂平,9歲與桌球結緣。15歲時,被選入了中國桌球青年隊,兩年後進入中國國家隊。今年57歲的李春麗雖然去過四次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是她還想再次挑戰,希望能代表紐西蘭去參加東京奧運會。她每天的生活十分簡單,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桌球俱樂部,每天上午8點練球,下午教學生打球,一直到晚上9點才走。李春麗打了一輩子桌球,也愛了一輩子桌球。
李春麗在比賽中(照片為梁紅霞提供)
李春麗在比賽中(照片為梁紅霞提供)
李春麗近期回南寧訓練,圖為她與廣西桌球隊總教練謝賽克合影。(照片為梁紅霞提供)
熟悉黃朝國的球友,你認出照片中誰是他嗎?
黃朝國,廣西桂林人。原廣西桌球隊隊員、雲南省桌球隊隊員,廣州軍區桌球隊總教練。廣西新聞媒體桌球隊主力隊員。廣西桌球運動風雲人物。
黃朝國對「和影」小編說:「值得一提的是,這塊直板的帶海綿膠皮是1982年我去天津體院讀書,專程到中國乒兵球隊看望謝賽克時,他在宿舍送給我的,並說這塊海綿他一直在使用,當年中國隊打世界冠軍他上場拿三分,用的就是這塊膠皮海綿。後來,我換到自己的球拍上又一直使用了二十幾年,前幾年才依依不捨地換用了新型球拍。」
黃朝國的「016」直拍底板。他說:」後面加多一塊木板是前廣西桌球隊總教練陳協中教練親自幫貼的。「
黃朝國(橙衣者)
TSP正膠
紅雙喜651正膠
小編認為,直板正膠近臺快攻打法至今仍有市場,但前提是,必須在桌球界再誕生一個劉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