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錨起碧湖巖頭村

2020-12-14 醉浙裡

本微訊(兩山之路試驗區巡禮)

以「兩山之路試驗區」的名義,近日,麗水一批科研院校的專家、藝術家齊聚蓮都區碧湖鎮巖頭村,他們想把畢生的夢想、未來的期待在這個小小的村落付諸實踐,把其打造成為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

他們當中有麗水網紅藝術村——松陽巖坑嶺頭畫家村的網紅藝術家李躍亮教授;青瓷界的學院派掌門人麗水學院原副書記、「書韻青瓷」創始人張建平教授;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副院長、麗水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沈其旺博士;麗水學院中國青瓷學院副教授、揚州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國家2011計劃」浙江省龍泉青瓷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吳新偉;有參與籌建創立浙江都市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立杭州藝博會、全國九省市藝術聯展等藝術品牌的知名策展人練彥;有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執行院長劉克勤等一批專家、學者。

當前麗水正在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市,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的腳步,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先行實踐地,「麗水之贊」的光榮賦予地,作為浙江省「大花園」建設的最美核心區,麗水一直不缺乏藝術的表現力。但是這座城市的藝術轉化之路有曲高和寡的瓶頸。練彥表示,現在到了聯合麗水本土藝術家們,推動藝術回歸生活,回歸老百姓的日常,成為這座城市審美價值的推廣者、傳播者、建構者的時候。

「我們想在這裡做一個兩山文化藝術轉化的花園鄉村樣本,我們將以心相聚,紮根碧湖這片富饒古老的土地,在碧湖平原這片最美的鄉村平原,一起推動構建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沈其旺說。

吳新偉說:「龍泉青瓷的精髓就是日常生活美好嚮往的直接反映。我想把甌江的古窯文化、龍泉青瓷的精髓移到碧湖平原,移在一個小小的村落,在原底自然村這裡與其它的藝術形式進行深度的交融,創造出屬於麗水大地的作品,開啟麗水花園鄉村藝術的未來。」

談及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如何建構,如何使其成為浙江大花園建設核心區的經典項目。劉克勤說,麗水學院與麗水市農業農村局已經在思考籌建中國(麗水)花園鄉村研究院,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作為中國(麗水)花園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世界梯田藝術流派等分支,將著力挖掘創造麗水乃至浙江省、中國的花園鄉村的藝術作品,推廣綠色低碳、簡約質樸、向美而生的生活方式。通過建設原底藝術家社區,聚落團結藝術家們開展美麗生活:藝術創作為起點、省級藝術品聯展、藝術衍生產品開發、藝術培訓、藝術養生等形式,向到麗水的遊客,未到麗水的朋友,以藝術的名義推介麗水大花園,重構麗水的藝術生態,藝術產業業態,城市的藝術姿態。

據悉,中國花園鄉村藝術總部計劃投資3億元,項目分三期開發,首期投資1億元,全部投資計劃將採取藝術家聯盟自籌的形式完成。社區共建原底藝術村啟動了。

相關焦點

  • 碧湖「陽光村務」:讓「農歌三兩聲」成鄉村新常態
    碧湖的自然生態好到什麼程度?白琵鷺瀕臨滅絕的「近親」——黑臉琵鷺近日飛來碧湖越冬。麗水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李烜表示,黑臉琵鷺是一種世界級珍禽、全球性瀕危物種,一度傳說全世界只剩600羽。「黑臉琵鷺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氣候,以及符合琵鷺的生活習性的地方,它才會駐守。」
  • 在場與在線 舞臺藝術錨定時代坐標
    這一年,舞臺藝術錨定時代坐標,從現實生活深處提煉美感與詩意,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記錄歷史。據統計,今年國家藝術基金立項資助舞臺藝術創作項目334個,其中現實題材作品佔比62.2%,展現出書寫時代、關注生活、紮根人民的創作之心。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扶貧題材作品。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是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 農民日報專題報導以花園作詞 用山水譜曲——浙江麗水:花園鄉村...
    花園鄉村建設,麗水先行一步,當年便啟動花園鄉村相關課題研究。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直相關單位、研究機構走訪9個縣(市、區),深入100多個行政村廣泛開展入戶調查和座談交流。圍繞「紅色引擎、綠色產業、藍色活力、古色村落、金色生活」五個方面,調研團隊全面考察麗水鄉村實情、總結提煉麗水特色經驗,進一步明確了花園鄉村課題研究方向及花園鄉村、花園田園、花園庭院三大配套建設標準總體要求和基本框架。
  • 荔灣花地河兩岸將打造花園總部區
    筆者從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在白鵝潭商務區規劃中,花地河兩岸屬於近期開發地塊,重點優化花地河沿線舊廠及周邊用地,通過舊廠連片改造,增加產業用地,打造花園總部區。    花地河位於荔灣區南部的芳村,因流經「花地」而得名,古時稱為山村河。花地河從石圍塘附近珠江右岸起,流經花地、東漖、龍溪、西塱、海南,到達南滘,最後注入佛山南海水道。
  • 藝術振興鄉村 文化賦能村民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潘晗豔 通訊員杜奕慷、汪洋 藝術,這個聽上去高大上的詞,卻在寧波市寧海縣大佳何鎮葛家村裡生根發芽。一場藝術振興鄉村的試驗,讓整個村子充滿了活力,村民成為了農村改造的主力軍,他們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期主題報導推出《藝術振興鄉村,文化賦能村民》,一起了解浙江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之一,文化深耕模式。
  • 三墩北農村的「美麗」建設,鄉村蛻變城市後花園
    曾經的鄉村堤岸搖身一變成遊人碼頭,而促成這一轉變的,離不開華聯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華聯村村民 沈忠良:沒有改造之前到處都是小作坊,而且臭氣燻天。這河裡面哪有這麼幹淨的河水,哪裡有這種(回村工作)的想法,公司到我們這裡來辦景區,我們才有機會到這裡來上班。
  • 重慶北碚67歲高齡糧倉再迎藝術盛事!2020「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
    「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在北碚區柳蔭藝術糧倉開幕「藝術承載美好生活,美育提升鄉村品質。」現在走進北碚區柳蔭鎮,相信大家會對這句話產生更為深刻和具體的體會。建成67年、已經廢棄的糧倉成了眾多藝術家的創作基地,本就是一件非常藝術的事,而在12月18日上午,這裡又迎來了一件藝術盛事:「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在此開幕。即日起一直到明年1月18日,市民都可以前往北碚柳蔭鎮藝術糧倉,近距離感受藝術和鄉村結合的帶來的改變和魅力。
  • 陶瓷藝術大師打造出的「中國鄉村藝術公園」,藏在山溝,土得掉渣
    彩陶是我國最有成就的原始藝術,缸是彩陶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帶有彩繪的「伊川缸(仰韶文化)」就是歷史見證。仰韶時期祖先就燒缸,華夏五千年不熄的窯火一直傳承到現代,缸是中國文明、陶瓷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者。
  • 上千件藝術作品賦能美麗鄉村建設
    記者 龍帆 攝視覺重慶12月18日,由市教委、北碚區、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2020百校百村百藝:中國鄉村美育行動計劃」展覽,在北碚柳蔭藝庫舉行開幕式。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等國內外數十所高校,帶來上千件藝術作品參展,賦能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美育發展。
  • 姜奇平:開啟自創生的「鑰匙」,錨定同進化的「錨」,解碼海爾黑海生態
    「黑海生態是不可複製的,對於海樂苗生態,我把它概括為一把鑰匙和一個錨。一把鑰匙就是開啟自創生的鑰匙,一個錨就是錨定同進化的錨。」在9月20日舉辦的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上,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網際網路周刊》主編姜奇平說到。9月20日,第四屆人單合一模式國際論壇在青島盛大開幕。
  • 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大有可為(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影像中國 中圖:江蘇省揚中市新壩鎮新治村博物館群之竹器博物館內景。 作者提供 下圖: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鄉村博物館。 王光華攝 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有效利用豐富多樣的鄉土資源,把鄉村博物館、美術館辦出特色,才能讓其經久不衰。這不僅對促進鄉土資源保護、促進當代文化創造、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美術館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 別人家的花園水景設計,膜拜下!
    ▲遺產博物館花園水景 / STIMSON ▲萬科雲逸都薈,商業街區花園 / 羅朗景觀
  • 鄉村振興|探索日本美麗鄉村樣板項目——小布施町
    導讀:小布施町作為江戶時代曾經繁榮一時的北信濃經濟文化中心,隨著人口的外流,經濟文化一度衰退,後又經過文化藝術、庭院景觀、慄子產業三個步驟、四十多年的復興努力,成為小而美的鄉村度假勝地,實現了其文化復興、經濟復甦的目標。希望小布施町成功的模式,能為相關從業者們提供新思維與新視野。
  • 大佳何鎮:融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探索藝術振興鄉村之路
    同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系叢志強教授帶領的寧海首個駐村藝術團隊入駐大佳何鎮葛家村。兩期的藝術駐村,啟蒙了村民將美學融入到村莊美化、庭院打造、產品設計,甚至日常生活中,在叢教授團隊離開後,部分村民一直在持續創作,村民袁小仙設計製作了布玩具70多個,毛竹用品10餘種,已開始被遊客購買,村民自豪地當起了鄉村藝術品掌柜。
  • 揚州市廣陵區:「美麗大花園」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在鄉村振興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別是提出了建設北洲「美麗大花園」的奮鬥目標,對於廣陵,乃至揚州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都有積極的作用。本著生態振興是根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只有實現生態振興才可以體現文明和諧的鄉村振興目標理念,廣陵區區委八屆八次全會按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要求,提出的新一輪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將頭橋、李典、沙頭沿江三鎮打造成「北洲大花園」。
  • 成都出發|山林、碧湖、古鎮、8月正確的打開方式全在這裡!
    旅遊醬我今天就給你推薦幾處地方,山林、碧湖、古鎮、古城,一個都不少,關鍵人少又涼快,巴適得板! 擁抱涼山最南端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親閱宜賓翠屏區的萬裡長江第一古鎮 薰陶彝族綠水清澄的中國避暑名山碧湖 感受具備極致原始風貌的生態旅遊示範區
  • 花園之城的詩和遠方
    如今,隨著國際休閒養生城市、中國生態第一市、中國攝影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氣候養生之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金名片」紛至沓來,以及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的加速創建,麗水的知名度、美譽度早已今非昔比。
  • 產業植入帶動鄉村振興的新模式,生物美麗產業園總部基地落戶青浦...
    新民晚報訊(記者 毛麗君)昨天下午,青浦區華新鎮嵩山村與中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舉行合作籤約儀式,未來三到五年,一個集醫療健康、大宗商品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生物美麗產業園總部基地將落戶嵩山村,為華新鎮積極推進上海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戰略注入了活力。
  • 藝術+鄉村,九旬油畫大師全山石「送」作品回家鄉
    全山石就是從洞橋沙港村走出的一代藝術大師,他是史學大柱全祖望的後裔、中國當代著名的油畫大師、油畫教育家,是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創作了大量歷史題材、人文題材的油畫作品。(全山石藝術人生展揭牌)回到家鄉辦展覽,不僅是全山石作為全祖望後裔對先人的致敬,同時又成為鄉賢回鄉的特殊方式,開創了「藝術+鄉村」的全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