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天下布武 歷史心發現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心發現】
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
公元前三世紀的一天,清晨。
一名身被戎裝的軍官站在迦太基城的碼頭,他的身後,是一個巨大的環形港。龐大的碼頭密密麻麻地停滿了世界各地的商船,有理著平頭的羅馬人,穿金戴銀的希臘人,赤裸上身,皮膚黝黑的西非酋長……他們吆喝著讓奴隸把各類貴重貨物搬下船,送向城中的市場。
街道上,一隊士兵正在行進。他們的人種各異,有戴著科林斯式頭盔的希臘人,有穿著長褲,拿著長盾和長劍的凱爾特人,騎著矮種馬,拿著一把標槍的努米底亞人…
城市的中心,建在一座丘陵之上。中心地帶不同於其它地方築有市場,港口和民宅,這裡是莊嚴的神廟與會堂。每天,這裡都會上演激烈的爭辯。政客們互相口誅筆伐。
神廟中燃著熊熊烈火,祭司們站在高臺上,手裡把一個新生的嬰兒投入烈火之中,獻祭給執掌風暴與雷電的巴力神。
俯視迦太基城
推羅的移民
腓尼基人生活在今天的敘利亞北部。
他們是一個海洋民族,非常擅長航海。同時,他們擅長染布,腓尼基這個名字就是「絳紫色」的意思。後來,他們環航了非洲,從埃及起航,向南繞過好望角,穿過直布羅陀回到埃及。「直布羅陀」就是腓尼基女神的名字。
不過在公元前十世紀之前,他們所在的敘利亞深受來自南方帝國埃及的壓迫。圖特摩斯一世法老曾經飲馬奧倫特斯河,把不少分散,各自獨立的腓尼基城邦收入囊中。這些城市不僅失去了自由,還要向埃及人進貢各種貨品,比如雪松木,埃及人非常中意這種亞洲特產。
後來,轉機到了。埃及由於一場宗教改革引發的內亂而元氣大傷,法老霍倫赫布傳位給重臣拉美西斯,是為拉美西斯一世。這位拉美西斯的孫子拉美西斯二世,我們現在一般叫他拉美西斯大帝,在與北方佔據安那託利亞高原的西臺帝國的戰鬥中僵持不下, 被迫割讓了自己北方的不少領土。這份條約叫做銀板合約,是現存的第一份國際條約,因為刻在一塊銀板上而得名。對於埃及這種老牌大帝國來說,這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不過拉美西斯法老很快就從悲傷中脫離,開始在國內搞各種各樣的文宣工作,埃及當局馬上全面進入忽悠狀態,在神廟上畫起了各種各樣的壁畫,比如法老單槍匹馬擊潰西臺大軍……埃及人民要不被忽悠住了,要麼敢怒不敢言。
總之,埃及人對中東控制力大減。過了幾百年之後,一隊腓尼基人從中東的推羅起航,航過大半個地中海後在今天的突尼西亞登陸,他們留在這裡,建立了一座流傳千古的城市,就是迦太基。
宗教:迦太基生活的中心
根據希臘人的說法,迦太基人的城市是相當無聊。既沒有上演名家戲劇的劇院,也沒有觀看奴隸和專業選手浴血搏殺的角鬥場。他們最多的公眾活動,就是宗教。
迦太基人崇拜許多神,在宗教方面,他們很開放包容。作為腓尼基神來說,迦太基人主要崇拜巴力神。這個神源自中東,是迦南神話中的暴風與雷電之神,是地位最高的神。那位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巴卡與巴力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尼拔的意思是「巴力是仁慈之主」而巴卡是「雷電」。從神職上看來,巴力和古埃及的戰神賽特可能會有互相影響的關係。
迦太基人有著非常古老的風俗,殺人祭祀。這種在埃及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已經消失的東西,在迦太基人手裡到延續了希臘化時代。
迦太基人中的富貴人家,會把剛出生的長子帶到神廟,然後將其拋入燃燒的烈火之中,獻祭給神。這種殺長子祭祀的儀式,《聖經》中也有說上帝要求猶太人將長子獻給自己,以謝亞當、夏娃兩位先祖偷吃禁果之罪。不過後來上帝減輕了這一處罰,改成了把孩子送去廟裡,服務上帝。
除此之外,迦太基人還引進了外國神,比如埃及的果神,樹神,農神,冥神奧西裡斯和他的妻子魔法女神伊西斯。
這張圖畫著迦太基神靈的圖騰,舉雙的人形為航海女神阿施塔特。
航海與商業:迦太基人的命脈
開頭就講到,腓尼基人是一個海洋民族。
迦太基人作為腓尼基人的一支,自然不會在這方面落後。
迦太基人位於今天的突尼西亞,向東與埃及接壤,向北橫渡墨西拿海峽就是西西里,向西穿過直布羅陀可以到達西非,高盧……
在高盧,西班牙甚至西非腹地,都挖掘出過迦太基人的商品。可以想像,迦太基人的航路是四通八達的。他們不僅可以把自己的商品賣到各地,也可以收集一地的商品,賣到另一地。比如說,他們可以在西班牙開採礦石,運到希臘人那裡購買希臘人的精美陶器,然後再把希臘人的陶器賣給西班牙凱爾特人。
在進行交易時,迦太基人把自己的貨物放在海邊沙灘上,當地的土著拿來當地特產與迦太基貨並列。如果迦太基人滿意,就會抱走貨物離開,如果不滿意,他們就會等到土著人拿出他們滿意的貨物為止。這套以物易物系統和迦太基航路一起遍布了四方,從西非部落酋長到高盧人都會熟悉它們。
迦太基航海家曾經乘船穿過直布羅陀,向北航到今天法國的布列塔尼地區。也有人進入大西洋後向南航行,在西非尼日河三角洲宿營。這支探險隊還親眼目睹了喀麥隆火山噴發的盛景,迦太基人叫喀麥隆火山「神的雙輪戰車」。
他們和當時的希臘人是地中海上的兩個重要商業群體,當時的人都說,「當你和一個希臘人握過手之後,得看看你的手指頭還在不在。"迦太基人當然也不落希臘人之後。迦太基人還糾正了人們對大西洋的看法。當時許多人認為大西洋是一條懷抱世界的巨型河流。
不過,作為商業民族來說,迦太基人比希臘人更純粹,雖然希臘人也有不少人下海經商,不過上海的人中,絕大部分是打劫的副業經商。而且希臘有濃重的農本思想,覺的種田方為人生正道,航海是邪路。
斯巴達人就擁有豐厚的良田,因此少有對外侵略行徑
迦太基的軍事
迦太基人在地中海軍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曾經和西西里希臘人拉拉扯扯幾百年,後來又被羅馬人徹底終結。
迦太基人第一次面對希臘人時,被迎頭痛擊了一頓。希臘重裝步兵的出色紀律和先進的騎兵戰術讓還在用笨重戰車的迦太基人苦不堪言。他們在北非所向披靡的戰車,面對希臘人不堪一擊。
迫於無奈,迦太基人開始了希臘化改革。他們把自己的公民步兵換上了希臘式的裝備,用希臘戰術作戰。後來在面對羅馬人的時候,她們還換上了羅馬式的鎖子甲和標槍。
同時,迦太基人大把撒幣從各地招來僱傭兵和有先進軍事思想的軍事顧問。
這就讓迦太基人的軍隊相當複雜,成分極其雜亂。有侵掠如火的凱爾特戰團,不動如山的希臘方陣……這對將軍的素質,是個極大的考驗。靠金錢得來的士兵,士氣也沒有公民兵高昂,遇到生命危險時很有可能逃走(並不是每一支僱傭兵都是伊蘇斯戰場的希臘人)。
漢尼拔就領導著一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組合而成軍隊
在軍事顧問方面,斯巴達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末期斯巴達「平等者公社」崩潰,不少有志之士遠赴海外尋求出路。他們自幼受軍事教育,也有實戰經驗,自然是搶手貨。這些軍事顧問會將希臘的先進軍事思想灌輸給迦太基人,有時對戰勢有著極大的影響,畢竟迦太基人主要的對手之一就是西西里希臘人。
政治:共和國
在政治上,迦太基是一個共和國。
在希臘和羅馬,元老院和上層的貴族階級都是有佔有土地的地主組成。但是迦太基的元老院主體卻是一些商人、貿易大亨。商人在俗語中常常被用作不守信用的代指詞:託馬斯•傑斐遜曾經譏諷英國人說:一個店老闆的民族,怎麼可能指望他們講誠信?真是迦太基式的誠信啊。"
迦太基的最高元首是「蘇菲特」,也就是執政官。蘇菲特由公民大會選出。每天,元老院都要聚在一起討論一些問題:外交,軍事,開闢航路……
結語
迦太基人從推羅來,與希臘人廝殺百年之久,最終被羅馬人撒鹽,這個悲慘結局是註定了的。
首先,迦太基不發展本國公民軍隊,反而大肆僱用僱傭兵,戰爭一來便兵敗如山倒,第一次布匿戰爭便是最好的證明。迦太基的結局,本質是尚武精神的缺失。在政治方面,元老院中充滿了財閥富商,他們不為國家利益著想,反而一心想要讓自己的荷包變的更鼓。戰爭發生時,他們也只躲在幕後,不肯踏上戰場,與馬塞拉斯,尼祿等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統治階級的腐朽,便是結局的第二個原因。這些迦太基覆亡的故事,仍能警醒後人。強大的軍事,英明的統治者是每個強國的根基。
原標題:《迦太基:一個海上帝國的興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