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尼拔的悲劇和迦太基的沒落

2020-12-14 騰訊網

導語:8月6日晚,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宣布45天後禁止美國個人或公司與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進行交易。這被認為是美國對字節跳動全球業務的全面封殺。在此之前,川普已經同意由一家美國公司接管TikTok在美業務。

一些網上的聲音並不理解TikTok面對川普封殺所做的努力和犧牲。有人認為TikTok應該直接退出美國市場,專注國內發展,也有人不認同字節跳動的全球化嘗試。這讓人想起那位被拿破崙奉為「戰神」的迦太基名將漢尼拔。

迦太基位於北非,跟強盛的羅馬一度勢均力敵。公元前218年,漢尼拔挺進到義大利腹地,甚至有望攻克羅馬城,但他的遠徵並未得到國內的支持,最後難以為繼。國內輿論的短視,讓漢尼拔撤回北非本土,後又因為政敵和輿論的內外打壓,出走小亞細亞。羅馬共和國的真正目標不是漢尼拔,而是迦太基,乃至整個地中海世界。

圖:漢尼拔像

沒有人走過的路

迦太基是一個傾向於和平的商業民族,以航海和貿易為主,跟義大利半島上的羅馬共和國隔海相望,中間隔著西西里島,這是迦太基重要的糧倉。

羅馬共和國以民主制度聞名於世,設有元老院、公民大會和執政官,組成了三維政治架構。這樣的框架影響深遠,美國參議院Senate就源自羅馬時期的元老院,國會山(Capitol Hill)來源於代表古羅馬政治中心的山丘。

可以說,那時的羅馬就如同現在的美國。它擁有強大的軍團組織,不斷擾亂地中海的商業活動,阻斷交通路線,逼迫迦太基籤訂貿易協定,並且搶奪了物產豐富的西西里島。與此同時,羅馬也扮演著世界警察的角色,對周邊的城邦和部落有著很強的政治輻射力。

在漢尼拔之前,迦太基和羅馬就已經進行了一次戰爭,最後以失敗告終。他繼承了父親的權力,成為迦太基的軍事統帥,一邊負責國內事務,同時準備出徵海外。

漢尼拔集結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軍隊,並用一種更加平等的關係將不同族群和語言的人們凝聚在一起。他給西班牙人放了一整個冬天的假,以示信任,並向腓尼基人承諾,給與他們公民資格。除此之外,還有眾多部落,也加入了漢尼拔的陣營。

公元前218年,30歲的漢尼拔集合隊伍,有10萬之眾。軍隊先是翻越了庇里牛斯山,又兵走險招,挺進阿爾卑斯。高大的戰象踏向積雪的群山,未知的命運需要漢尼拔的判斷力和耐心來拆解。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複雜的地形和山地部落的侵擾讓他們付出巨大的代價,失去了半數軍隊,但卻贏得戰機,打破了羅馬人的作戰計劃。

「要麼發現一條路,要麼走出一條路。」漢尼拔說。相比於羅馬軍團在陸戰領域的工程優勢,漢尼拔的特點是他的戰略思維。敏捷的行軍,往來倏忽的冒險作戰,造就了一支具有現代意味的移動化軍隊。當時的這支軍隊代表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讓滯重的羅馬軍團難以抵擋。

接下來的8年時間裡,漢尼拔在義大利半島取得了提基努斯河會戰、坎尼戰役等重大勝利。坎尼戰役中,羅馬傷亡慘重,死者名單包括一名共和國執政官、超過一半的軍團將領和五分之一的政府議員。漢尼拔的兵鋒直指羅馬城下,當時城裡的貴族已成驚弓之鳥,貴婦們整日以淚洗面,紛紛奔向寺廟,以秀髮拂拭神像。

漢尼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也給迦太基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戰利品。他像是一枚嵌入義大利半島的釘子,讓羅馬兵團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成為過去。羅馬人明白勝利無望,不再與漢尼拔正面交戰,而是尋求其他手段,試圖消耗和拆分這個可怕的對手。

孤掌難鳴的遠徵

公元前210年,漢尼拔37歲,創業遠徵已歷八年。這一年,他仍然取得了局部戰役的勝利,但羅馬軍團的體系核心依舊完整。雙方陷入僵持狀態。當時,漢尼拔有兩個選擇,繼續留在義大利半島,保存有生力量,或是直接撤回到迦太基本土,守成保業。

如果留在義大利的力量能夠保存下來,在維持牽制力的基礎上,漢尼拔有可能改變整體的勢力格局,將義大利半島、西班牙和北非串聯起來,成為那個時代的「國際化」巨頭,同時打造一個開放的地中海商貿格局。

而如果從義大利撤退,長期來看,將會付出遠甚於此的代價。因為羅馬共和國的真正目標不是漢尼拔,而是整個地中海。迦太基所控制的西班牙礦產豐富,是最大的一塊肥肉。漢尼拔遠徵的牽制力是迦太基得以發展的基礎。

圖:漢尼拔遠徵路線

漢尼拔需要增援。只不過,國內的輿論對他的狀況並不支持,就像現在一樣。漢尼拔一方面要應對國外瞬息萬變的戰局,另一方面也要面對國內各種各樣的陰謀論和猜忌。為什麼一定要走出去呢?為什麼漢尼拔要一直待在國外?當時流行的一個論調是,「打勝仗的將軍是不會伸手要錢的,而是送錢回國,給他的人民。」

同樣是在210年,漢尼拔的一生之敵大西庇阿出場。西庇阿家族勢力廣泛,雖然已經有兩位將領被迦太基的軍隊打敗,但整體勢力仍然雄厚。大西庇阿並不大,當時只有24歲,稚嫩的面孔給人一種溫和的假象。

雖然年輕,但大西庇阿還是取得了元老院的政治支持,負責開闢新戰場。正如當年漢尼拔從西班牙翻越阿爾卑斯突襲羅馬一樣,大西庇阿也試圖複製漢尼拔的成功模式,從義大利半島反方向奇襲西班牙,從而牽制漢尼拔。

從英雄到「叛徒」

自此之後,迦太基的格局不斷惡化。漢尼拔已經在外出徵了十五年,因為缺少增援,越來越難以為繼。羅馬人得以恢復力量,於公元前203年跨越地中海,進攻迦太基。漢尼拔只好撤離義大利,回到北非本土。

迦太基與羅馬達成了求和協議,而圍繞在漢尼拔身上的謠言並沒有終止。有人聲稱,漢尼拔無比貪婪,打仗時習慣於將戰利品據為己有。

更嚴重的指控是,漢尼拔在兵臨羅馬城下的時候,明明可以跟對方決戰,卻與羅馬達成秘密協議。沒有人提及漢尼拔當時的困境,也沒有人質疑為何不增援。叛徒、投降派,種種汙言惡語指向這位一心想要抗擊羅馬的名將。古羅馬傳記作家奈波斯曾說,「如果沒有本邦人的憎恨,那麼他似乎有可能打敗羅馬人。」

不僅如此,還有人向羅馬政府送信,控告說漢尼拔與那些反對羅馬的國家暗通往來。羅馬人對漢尼拔的慘痛記憶再次浮現,戰神一日不死,羅馬就不會安寧。他們派遣代表團,趕赴迦太基,要求將漢尼拔帶回羅馬,進行制裁。

無奈之下,漢尼拔只好流亡西亞,試圖藉助其他國家的力量繼續自己的遠徵。但遺憾的是,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有足夠的實力和意願去挑戰羅馬的權威。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84年,64歲的漢尼拔面對羅馬人的追捕,最終服毒自盡。

然而,這並沒有讓羅馬人停止徵服的步伐。

圖:迦太基遺址

「迦太基必須毀滅」,這是當時著名的一句話。沒有了漢尼拔這樣的對手,羅馬更加肆無忌憚地向外擴張,直抵迦太基腹地。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城池被摧毀。據說,當時羅馬人在廢墟和田野裡撒滿了鹽,讓這片土地不再生長任何作物和草木。

迦太基失去了改寫時代格局的機會。漢尼拔也曾經無限接近過那個國際化的目標,但國內的猜忌與短視葬送了這一切,讓他的遠徵留下無盡的遺憾。相比之下,羅馬則繼續擴張,進入帝國時代,成為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絕對霸主。

博爾赫斯曾經說過,「落在庭院裡的雨,也曾落在迦太基」。現在,歷史的雨水仍然沒有終止,TikTok 的團隊也面臨著當年漢尼拔的困境。

——寫於川普頒發總統令意在封殺TikTok全球業務之際

(作者:明山)

相關焦點

  • 古代軍事戰略大師迦太基人漢尼拔
    軍營裡長大的迦太基貴族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與地中海南岸接壤的一個文明古國,迦太基主要由腓尼基人構成,他們立國的國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卻有過非常輝煌的歷史。隨著古羅馬勢力的擴張,他們與羅馬人的矛盾開始變得不可調和。
  • 迦太基神將漢尼拔的徵戰一生
    年少的時候經常接受嚴格且艱辛的訓練,在多年之後他成為了迦太基最厲害的軍事家,他的軍事表現使得他到現在依舊成為了良好的參考模範。少年的漢尼拔一直為對抗羅馬準備著公元前六世紀,迦太基成為了北非地區實力強橫的國家,這一切的都是因為漢尼拔積極與羅馬開展。在漢尼拔的年幼的時候,"第一次布匿戰爭"正在猛烈地開展。
  • 你可以不知道迦太基,但你必須要知道漢尼拔?
    布匿戰爭共發生三次,在布匿戰爭裡,羅馬和迦太基都損失極為慘重,最終以古羅馬的勝利告終,古迦太基失去了除北非領土之外的所有領土。前146年,古羅馬終於攻破迦太基城,標誌著古迦太基的滅亡。真正讓迦太基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就是和羅馬發生的三次「布匿戰爭」,雖然三次和羅馬交戰一次都沒贏。
  • 曾經讓古羅馬恐懼的北非大將漢尼拔,迦太基真值得他去效忠嗎?
    想必很多人也清楚,這就是迦太基和羅馬之間的戰爭,期間誕生的主角自然就是有著「軍事天才」稱號的漢尼拔了。 迦太基是起源於北非突尼西亞沿岸的一個文明,時間大約在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可以將其看成是腓尼基文明的繼承者之一。他本質上和古希臘一樣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雖然有國王,但在公元前三百年的時候元老院就徹底統治了迦太基。而後憑藉自身優異的條件,迦太基一步步的統治並稱霸了地中海一代。
  • 開場勢如破竹,為何還輸了第二次迦太基戰爭?漢尼拔:小看了羅馬
    漢尼拔:背水陣、火牛計我都會用》一文,我們明白漢尼拔不缺謀略,那麼為何漢尼拔再第二次迦太基戰爭中,還是以失敗告終?我們首先要明白漢尼拔的第一步戰略,漢尼拔進入羅馬之後,採取的是分化瓦解戰術。這裡我們可以從以下事例中看出,再拉西美諾湖之戰之後,他很仁慈地對待羅馬的同盟者,沒有勒索贖款而釋放他們回家去,以便安撫他們的市鎮。
  • 書摘|迦太基必須滅亡:天才漢尼拔為何救不了祖國?
    羅馬人對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的佔領——或更確切地說,將迦太基勢力從這兩座島嶼上驅走——迫使迦太基人將其野心轉向西部。如今,迦太基掌控之地僅剩馬爾他島、伊維薩島以及北非和西班牙南部的一些商站。哈米爾卡致力於將迦太基從羅馬的枷鎖下解救出來,一則出名但可能是虛構的故事明確表達了他的這種訴求:公元前237年,哈米爾卡在前往西班牙前,為神祇巴力·哈蒙(Baal Hamon)準備了一場獻祭,他將其幼子漢尼拔叫至跟前,要求漢尼拔將手放在犧牲上,並發誓「永遠不要向羅馬表達善意」。
  • 迦太基人的璀璨之星——漢尼拔
    漢尼拔出生在迦太基的一個軍事貴族家庭,他出生的時候,正值羅馬和迦太基在地中海上的第一次布匿戰爭結束的時候,這場戰爭讓地中海西部強國迦太基實力大損,此消彼長,羅馬的實力則蒸蒸日上,漢尼拔的命運也似乎已經註定要為迦太基的霸權而戰。
  • 漢尼拔對羅馬的遠徵是如何開始的?
    與此同時,漢尼拔收到了羅馬正在整軍備戰的消息。為了先發制人,漢尼拔直接向迦太基當局表示羅馬的盟友薩貢託人正在侵略臣服於迦太基的部落,因此他打算對薩貢託人展開攻擊。隨後,漢尼拔沒有等待迦太基當局的回答,就立馬率領迦太基軍隊展開了對薩貢託人的圍攻。
  • 「一生只敗一仗」的漢尼拔,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次戰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又被稱為漢尼拔戰爭。對於羅馬人來說,這長達16年的戰爭,最大的敵人就是迦太基「戰神」漢尼拔。 我們今天試著聊一聊,漢尼拔為什麼沒有打贏羅馬?
  • 迦太基:被羅馬打敗後,這個人讓我體驗了「風水輪流轉」的滋味
    但是,不久之前的迦太基依舊存在著主戰派的身影。主戰派的首領是誰呢?當然是那個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讓羅馬吃盡了苦頭的漢尼拔。漢尼拔十分清楚,羅馬和許多東方國家在將來一定會有爭鬥。寡頭為了搞死漢尼拔,決定污衊漢尼拔在義大利期間沒有乖乖打仗。可是,漢尼拔的聲望特別強。因此,迦太基人聽到寡頭無恥的污衊後,都變的非常的憤怒。最後,迦太基人在漢尼拔的建議下推翻了寡頭的統治。
  • 扎馬戰役結束後,迦太基的盟友們都有了很「好」的下場
    在這一場戰役中,迦太基將軍漢尼拔把他的步兵分為三列,第一列步兵是迦太基的僱傭兵,第二列步兵是北非的民兵,迦太基的軍隊,馬其頓的軍隊,第三列步兵則是和他一起從義大利撤回來的老兵。除了這些步兵之外,漢尼拔還有80頭大象和一些騎兵。
  • 羅馬與迦太基人最後一戰史稱「扎馬之戰」
    戰鬥時,漢尼拔的左右兩翼都被騎兵所摧毀,他所依仗的戰象兵也被小西庇阿訓練的精銳步兵擋住。漢尼拔試圖用步兵包抄羅馬軍團,可是當他的軍隊發現羅馬軍團有比他們還強大的步兵陣線時,就止不住分崩離析了。羅馬軍團大獲全勝。他們的騎兵在追擊漢尼拔騎兵回來後,又遇到了失敗的迦太基步兵,結果又大殺一場。迦太基徹底失敗了,他們與羅馬籤訂了極其苛刻的合約,不過合約還是給他們留下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 漢尼拔:成績從來就不是用來記憶的,而是用來遺忘的。
    歐洲歷史上有四大軍事統帥,相比被人們熟知的亞歷山大,愷撒大帝和拿破崙,漢尼拔顯得並不那麼著名(至少在中國是這樣),但在筆者看來,相比其他三位,漢尼拔的一生更具傳奇色彩。今天,筆者帶您了解一下這位偉大軍事統帥的傳奇一生。
  • 探索《全面戰爭:競技場》北非古國神秘的迦太基文明
    在這個舞臺上,玩家將以指揮官的身份,親歷羅馬、希臘、迦太基、蠻族等不同歷史文明,使用他們的特色兵種,爭霸世界。而在其中,神秘的迦太基古國對於許多玩家而言恐怕最為陌生。它是如何登上歷史舞臺的呢?它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色兵種呢?在接下來,我們就將為玩家一一解答。
  • 扎馬之戰:迦太基海上強國地位破滅,羅馬踏上了支配世界的坦途
    這是公元前202年春,羅馬軍團和迦太基軍在北非迦太基本土上進行的著名戰役。羅馬將領西皮阿率軍打敗迦太基統帥漢尼拔,迫使迦太基向羅馬屈膝求和。  然而,逃跑出來的哈斯杜魯巴和西法克斯並不甘心失敗,他們又會合在一起,擴大軍隊準備再戰。西皮阿聽到這個消息,便留下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烏提卡,他自己則率領一個軍團和他的全部騎兵,趁漢尼拔尚未回到迦太基之前,再戰哈斯杜魯巴,迅速殲滅這支部隊,然後集中對付漢尼拔。
  • 扎馬之戰:羅馬與迦太基的宿命對決,兩顆絕世將星的交鋒
    先是擄截運輸船隊,後是伏擊羅馬使團,迦太基政府已用實際行動對西庇阿宣戰,雙方戰事再起。決戰之前漢尼拔返回本國後,立刻得到兵源和物資的補充,他的軍隊馬上恢復了5萬人的軍力,包括步兵4.6萬人,騎兵4000人,80頭戰象。由於失去了西法克斯的騎兵,漢尼拔向該另一個努米底亞首領泰啟亞斯求援,泰啟亞斯屬於西法克斯的殘黨,立即率領2000努米底亞騎兵加入了漢尼拔。
  • 萬國覺醒漢尼拔技能天賦介紹 漢尼拔玩法攻略
    萬國覺醒漢尼拔巴卡有什麼技能?漢尼拔巴卡值得培養嗎?下面來看看18183為小編帶來的萬國覺醒漢尼拔巴卡全面評價吧。
  • 坎尼會戰,名將漢尼拔是如何打出這場經典殲滅戰的?
    布匿戰爭的爆發的原因主要是羅馬和迦太基爭奪地中海霸權。羅馬起源於義大利半島,原本只是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的一個,公元前3世紀初期,大概是中國的戰國晚期,羅馬統一了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一大強國,隨後,羅馬帝國將擴張的矛頭指向了環地中海區域,頭一個勁敵,便是迦太基。
  • 迦太基:一個海上帝國的興衰
    迦太基人崇拜許多神,在宗教方面,他們很開放包容。作為腓尼基神來說,迦太基人主要崇拜巴力神。這個神源自中東,是迦南神話中的暴風與雷電之神,是地位最高的神。那位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的名將漢尼拔•巴卡與巴力的關係密不可分,漢尼拔的意思是「巴力是仁慈之主」而巴卡是「雷電」。從神職上看來,巴力和古埃及的戰神賽特可能會有互相影響的關係。
  • 身為西方四大軍事統帥之一,漢尼拔多次以少勝多,最終卻暗淡收場
    現如今,漢尼拔也被人們稱為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四大統帥之一,特別是他當時的戰略思想,直到現在還有人們在研究。公元前247年,漢尼拔·巴卡出生於迦太基。當時我們這裡還處於戰國時期,同一年,13歲的秦王嬴政登上王位。而迦太基差不多在今天北非的突尼西亞北部地區,是一個大概存在了700年左右的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