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山川南北有無數的自然美景風光,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許多景點也更加開放地迎接了各地來的旅遊群眾。這樣的旅遊產業,既增加了當地的收益,也給遊客帶來了愉悅的享受。
這本可以是兩全其美的好事。然而,一些地方,同時而來的也伴隨著一些不文明的旅遊行為,給當地景點帶來了損害,這樣的不文明行為也遭到社會公眾的紛紛指責。
曾有報導,青海高原上某地的苔蘚植被被幾輛自駕遊越野車亂跑碾壓而被破壞,周圍幾平方公裡,遍布車輛的輪胎印。由於當地海拔高、氣候惡劣,生態環境極為脆弱,這樣的自然植被一旦被破壞,要修復則需要花費幾十年的時間。最終,涉事幾位車主,被判賠償修復款200萬元。
貴州有不少地方有喀斯特地貌,在一個溶洞景區中,一位男子三腳踢斷了一根長30釐米的鐘乳石,被抓獲後,遭到行政拘留10日的處罰,罰款500元。據專家解釋,一根30釐米長的鐘乳石,需要上萬年才能形成。
不久前,《極限挑戰》節目也引爆了社會輿論,劉宇寧等嘉賓疑似採摘珍稀野生植物「水母雪兔子」被各方強烈批評,甚至央媒也發聲,稱其打著公益節目的旗號,卻行挑戰紅線之事。
近日,四川黃龍景區,也通報了一則遊客違規情況,有部分遊客在沿景區專門修建的棧道遊覽時,無視護欄上的提示牌,翻越至禁止進入的鈣華灘保護區域上進行拍照,經工作人員巡邏發現後,才勸導返回棧道。
根據景區以往的管理情況,這樣的事件並不是個別現象。景區設置的「禁止進入」「小心危險」「請勿翻越護欄」等提示牌隨處可見,但依舊有一些遊客會想要和景觀「親密接觸」。為此,景區每100-200米就安排一位巡邏工作人員,一旦發現這樣進入禁止區域的情況或其他破壞環境的情況,就會立刻勸阻,保障景區內的安全和衛生環境。
黃龍景區表示,該地的鈣華灘是經三萬年以上沉積形成,負有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也希望遊客能夠遵守文明行為,合理享受遊覽的樂趣。
自然景觀擁有原始的美麗,這是其受人追捧的根本,但是自然景觀也十分容易受到人為損害,一旦破壞,可能造成永久性的不可恢復。文明旅遊,既是保護自己的安全出行,也是愛護生態環境的基本守則。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發表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