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都比較重,一向重視血脈,覺得人多流量大,家族的人越多越昌盛。可往往人多的地方,事兒也多,矛盾不斷,很容易造成隔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兒子說「最討厭姑姑來我家」,婆婆訓我教壞了孩子
看到一個寶媽吐槽說,周末小姑子一家三口來家裡玩,結果兒子大喊不許他們進門,還說最討厭姑姑全家來自己家做客。婆婆聽到這話臉色一下子就變了,斥責寶媽怎麼教育孩子的?為什麼要挑撥離間?丈夫也隨聲附和,指責寶媽不會教育孩子,瞧不起自己家人。
寶媽很生氣,但沒有發作,而是耐心地問兒子為什麼不歡迎姑姑一家人,兒子這才說出理由。原來,他是討厭姑姑帶著孩子來,每次都要把自己的玩具讓給弟弟,上一次弟弟還把他最心愛的玩具給摔壞了。這還不算完,每次姑姑一家人來的時候,都是媽媽一個人忙上忙下地伺候一大家子人,從吃飯到刷碗沒任何人搭把手。等姑姑家走的時候還要連吃帶拿,奶奶不但不攔著,還使勁給他們裝東西,甚至還給弟弟塞紅包,好幾次爸爸媽媽都因為這事吵翻了。
看到寶媽的吐槽我才發現,大家都有同樣的感受,誰家還沒個讓人討厭的親戚呢?我閨蜜的小姑子就讓她很頭疼,因為是嫁了外地人,對方父母不方便過來照顧,老公還經常出差,就在懷孕的時候順理成章地住進了閨蜜家。
閨蜜每天給一大家子做飯,還要特地為小姑子準備對孕婦身體好的飯菜,產檢歸來缺什麼她就得做什麼。婆婆只管給閨蜜接送孩子,家務什麼的都不做,其他時間都在為小姑子和她肚子裡的孩子做準備,一會做個被子,一會縫雙小鞋,隔三差五地給小姑子塞錢讓她買維生素、鈣片什麼的,可等到自己該花錢的時候就找閨蜜要。
閨蜜現在很害怕,擔心小姑子生完孩子沒人給看,繼續賴在家裡不走,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買個小房子,讓她過來了也沒地方睡。可我知道,就算閨蜜家真是個小房子,小姑子也照樣回來蹭吃蹭喝蹭住,因為根本原因不是房子,而是這個人!
有個不招人待見的親戚是種什麼體驗
看了評論區,很多網友都感同身受,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故事:
「我們不在老家住,小姑子回娘家住我們房間不說,過年過節回老家碰一塊就翻我們的車,想看看我們有啥沒給人家媽拿下來,當然也是為了看看人家媽給了我們什麼東西。有一次婆婆裝的花生不一樣多(每家一塑膠袋,袋子大小略有差異)人家不依不饒,最後氣得我把花生甩給她。之後我們互刪了聯繫方式,幾年不聯繫了,過年都是提前給婆婆說哪天回去,從沒碰到過。想當年她上學那會兒,我給她買衣服,還給她生活費,在她結婚時我給了六千禮金,可我工資才2000出頭,但人家結婚後從沒上過我家門,好吧,就當孩子沒有姑姑!」
「我家姑姐回到娘家就跟祖宗一樣,尤其我們剛結婚那會兒,她可會拿大姑姐的樣子了,我撅一回就讓她記住了。我是覺得是在婆家該幹的要幹,該厲害的也要厲害,畢竟人家是娘倆,婆婆不可能和我一個戰壕,到現在也是家裡有什麼吃的恨不得都給她閨女拿走。」
「我家兩個姑子,我和老公在城裡上班,農村老家去的不多,但我們不在時床就被姑子一家人睡了。我發現過幾次就跟老公說我很介意,叫她說說小姑子,可婆婆直接說自己家人睡一下有什麼要緊?從此後我再也沒在那裡過夜了,去得也更少,基本吃完飯就走人。」
「我家的姑姑每次來都會引爆家庭大戰,我婆婆、老公都站在她那邊一起說我這樣那樣的,特別是我的教養方式,他們總覺得我養兒子有問題,為此我們經常吵架,當然我也不會慣著她們,該回嘴就回嘴。」
各就其位,家庭和睦
不管是小姑子也好,大姑姐也罷,女人的位置其實挺尷尬的,在婆家被排擠,回娘家後又要百般顧忌各種關係,她們內心的陰影面積得有多大。
其實,如果大家都能遵循一條準則,親戚之間的關係就會和諧很多。那就是在婆家爭做女主人,回娘家甘當客人,有的人在婆家沒有小姑子,順利當女主人,到娘家了還想當全家人的寶,情理說得過去,但往往不太現實了。
我也是小姑子,經常會給嫂子和侄女帶禮物,從不空手回家。節日時,我心疼嫂子勞累,說出去吃飯,可嫂子和侄女還是在家裡做了一桌菜招待我,我很感激,以後會對她們加倍好的。
不知道嫂子對我的看法如何,反正婚前婚後我都儘量不碰她的東西,婚後回去住的時間久了我都會給生活費,我不想走後嫂子或者爸媽有什麼心裡不舒服。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女兒嫁出去以後就是外人了是客,回娘家很多行為就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如果每個人都能明白這點,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多矛盾了。
不過話說回來,父母不偏心是根本,但還有一個關鍵人物就是自己的老公,如果他能調節好媳婦兒和其他家人的關係,這個家只會越來越幸福,你們說對嗎?
今日話題:你家有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親戚嗎?他們都有哪些奇葩行為?歡迎一起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