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道貌岸然的這位好漢

2021-01-17 騰訊網

如今,電視劇《水滸傳》已經有不下五六個版本,但要論其中最經典的,當數李雪健、寧曉志、周野芒和臧金生等的1998年版最讓人印象深刻。

有傳聞說,1998年版《水滸傳》播出以後,李雪健老師的妻子於海丹直接給他打電話,勸告千萬不要著急回家,因為他所扮演的宋江放走奸臣高俅、讓好漢林衝氣吐血、對李逵與武松等人施壓等,都令觀眾氣憤不已。

此外,接受朝廷詔安,莫名讓大多梁山兄弟慘死等「惡跡」已經讓眾多粉絲忍無可忍,極少數人更是宣稱要將他「胖揍一頓」。說明李雪健老師的演技非常精湛,在俘獲眾多觀眾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宋江的形象敬意深刻。

原型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確為了投奔朝廷而不惜犧牲梁山利益,讓許多弟兄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折損。李雪健老師只不過演活了宋江而已,粉絲們過不了宋江投奔朝廷的檻,對他產生憤怒,實際上恨的是宋江。有人說,讓梁山好漢投奔朝廷的並不是宋江,而是幕後推手吳用。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為什麼要選擇接受招安這條路?

晁蓋做梁山的頭領期間,只能認為是處在梁山的建設初期,既沒有突出將領人物出現,山寨中的規章制度也尚未完成,與一盤散沙無異。

等到宋江上梁山後,各路英雄才紛紛投奔梁山,經過宋江對108好漢排坐,梁山的建制才算完成,戰鬥力也由此形成。既然已經具備了相當的戰鬥力,那麼走上招安這條路是錯誤的嗎?

答案是沒有錯,接受招安是梁山好漢們能夠走的最後一條、也是唯一一條出路,除此別無其他活法。

投奔朝廷之前,梁山好漢們的真正實力其實並沒有被檢測出來,只有在與方臘的軍隊戰鬥的時候,其原本的實力才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即梁山好漢中的半數以上人都折損。

相比於梁山的108位好漢,方臘的手下大將不多,只有石寶、鄧元覺、方天定和龐萬春等人的戰鬥力比較強,但梁山好漢們卻不是他們的對手,幾乎被四人團滅,可謂是令人痛惜不已。

其實,梁山好漢們與四人的級別不同,他們只是屬於個人戰鬥力極強者,在領兵打仗方面幾乎沒有多大的才能,所以掀不起多大的浪花;四人不同,不僅具備極強的個人戰鬥力,還能單獨帶兵打仗,屬於將領級別,當然可以分分鐘團滅梁山好漢。

與等級相近的方臘進行對抗亦有如此結果,如果朝廷認真起來,他們更不是對手,有被全殲的可能。首先,梁山並沒有像方臘和朝廷那樣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最主要的開支來源依靠打家劫舍,其中豐收最好的當屬智取生辰綱,但這樣的機會又會有多少?終究不是長遠之計。

其次,梁山之所以在同朝廷的屢次戰役中取勝,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朝廷腐敗,沒有將才;二是梁山地區地形複雜,易於打遊擊戰,於梁山好漢有利,但這樣的戰爭又能有多少次可以憑計取勝?如果朝廷進行穩紮穩打的消耗戰,梁山根本堅持不了多久。

最後,梁山內部矛盾是最致命的。梁山好漢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朝廷,且其中被騙上梁的人又很多,包括如盧俊義、李應、安道全等,他們不一定想要在梁山裡功成名就。相比於梁山,朝廷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此外,部分如楊志、呼延灼、關勝等上梁山只是權宜之計,他們時刻都想通過招安洗白自己,重回朝廷懷抱。

如此情形之下,宋江又有多少的選擇?作為梁山少有的智多星,吳用把情形看得更清楚。

二、為什麼梁山好漢們的損失多是吳用的錯?

宋江帶梁山接受招安,起到聯繫紐帶作用的是藝妓李師師,而她是宋徽宗到風月之地必須採訪的人,基本沒有上得了臺面可言。雖說作者在這裡使用非常諷刺的手法去描繪宋江等人的「認慫」,但也提示必將有不好的結局。

有人認為,在此之前,梁山本有更好的接受招安的路子,但早已經被吳用破壞,否則也很難想到有後來損兵折將的結局。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事與盧俊義被設計上梁山有關。盧俊義、梁中書和梁山在很早時便有關聯。盧俊義是大名府人,在府的轄區內任職,而頂頭上司、大名府最高長官就是蔡京的女婿梁中書。晁蓋等人上梁山,最主要原因還是搶了梁中書送給蔡京的生辰綱,迫於生存才做的選擇。

隨著梁山開始形成氣候,為打破梁山的「流冦」形象和加強實力,宋江和吳用盯上能力出眾、基本沒有負面的盧俊義。對盧俊義下套時,宋江正好患背瘡,接受安道全的緊急治療,梁山大事由吳用臨時主持。

盧俊義因中吳用計而寫「反詩」,並被自己的管家舉報,直接被大名府衙門抓捕下牢。吳用看時機已成熟,借著拯救盧俊義的名義攻打大名府;一來救出被設計的盧俊義,二來順便給梁山補給物資,進攻時間規定在元宵節晚上。

時遷被吳用任為先鋒,先行對大名府放火,以達到聲東擊西的效果,另一路人則趨機救出盧俊義。當時,梁山兄弟中,土匪、地痞流氓出身的人居多,進入大名府後便放開手腳殺戮,讓其一夜之間變成人間地獄。

說起來諷刺,儈子手蔡福是見過血腥的人,但他也被梁山好漢們的瘋狂嚇倒,直央求柴進放過老百姓,在柴進的勸說下,殺戮才有所減少。

盧俊義和石秀被好漢們救出後,大名府的庫藏、倉廒等接著被搶劫一空。雖然城中百姓也分到一些被搶出的糧食,但並沒有多少人敢去領取。事後統計,本繁華的大名府經此一遭後,已變得殘破不堪。

生辰綱被搶時,蔡京便關注到梁山好漢們,曾有對其招安的想法。這麼做有三個目的,一是讓梁中書建功,加強的支翼;二是自己可以由此更加被皇帝聖寵;三是扶持梁山勢力,以待有機會使用。

然而,大名府被搶後,蔡京所有的期望都變空。梁中書因失職深受影響,幸有蔡京才保才沒事。梁山的損失不僅是這些,一是樹立蔡京為敵人,為後來的被倒算埋下伏筆,二是失去最大和最好的接受招安的機會。

結語

有人認為,吳用的失誤並不只是這些,他在接受招安的過程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是宋江堅定信心的定心丸。當宋江無奈提出接受招安時,吳用並沒有表示驚訝,倒是非常冷靜。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他早就看清情形,沒有早於宋江提出接受招安的議案而已。

畢竟,宋江是頭領,沒有獲得他的支持,就等自己成立投降派,這會過早地被眾人反對,從而成為孤家寡人,善於把握形勢的他當然不會這麼草率。其實領導才是當時決策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宋江自己不願意投奔朝廷,就算是梁山好漢們全反對也沒有用,換來結果只不過是宋江離開梁山而已。至於罪魁禍首是誰,很難做定義,但可以肯定的是梁山的高層都有問題。

相關焦點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梁山108將的北鬥是誰?不是宋江晁蓋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時,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指的是梁山108將,那北鬥到底是指誰呢?北鬥是權威,誰是指引梁山好漢的北鬥呢?的確,開局部分、中間部分,宋江是起到了指明方向的作用,表現也很穩定,引領了梁山的發展,但是後來徵方臘後,宋江的表現就完全不是北鬥了,他自己就沒整明白應該何去何從,好在大多數人並沒有按他的意思辦,才能倖免被陷害,而宋江及其鐵桿粉絲李逵等人,一同被奸臣所害。
  • 水滸傳中,這位才是害慘梁山108將的罪魁禍首,而非宋江
    吳用雖然是一名落地秀才,落草之前也只是一名私塾老師,但是對於吳用來說,這並不是他最終的目標,他是有大志向的,也更想證明自己,因此,吳用在宋江入夥梁山之後,背棄晁蓋選擇宋江顯然是一個「簡單的抉擇」。宋江在江湖上威名很大,而且宋江也十分有親和力,江湖上不少人都得到宋江的接濟,包括武松、李逵等人。
  • 108位好漢,犧牲70多人,宋江用梁山兄弟們的命換來的官有多大?
    原因無他,因為水泊梁山上的聚義好漢,讓我們感受到了江湖義氣,讓人熱血沸騰。所以自古就有: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水滸中的江湖義氣,太容易讓人為之所動了。但是三國演義中也不單單是江湖義氣,還有許多的江湖險惡。而其中最大的算計,便是宋江的招安計劃。
  • 梁山有108將,但有四人卻不配稱為「好漢」,李逵是其中之一
    在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梁山共有108將,而很多人都喜歡將這108將稱為「108條好漢」。但事實上,這108人中有很多人都是草菅人命之人,根本配不上「好漢」二字。那具體都有哪些人不配稱為「好漢」呢?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梁山好漢108將,但這四人卻配不上「好漢」二字,人品太差
    說到水滸傳,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梁山上一共有108將,而且個個都是好漢。有的時候他們劫富濟貧,雖然不做壞事但是有些人背地裡卻做了不少的壞事。實際上在這108人當中,有很多人都是草菅人命之人,他們都是受過了朝廷的管制而逃上梁山。
  • 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不會結局那麼慘
    其實,一個團隊或一個人,其最終的成就,往往是格局造就的。這點在《水滸傳》中的宋江身上,體現得最明顯。由於他一直想招安得富貴,因此被宋江重用的人才,自然也要符合這一格局。故而造成了梁山108中,人才的浪費。比如這兩位梁山好漢,堪稱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就不會結局那麼慘了!
  • 梁山108將中有一奸細,名字表露一切,你知道是誰嗎?
    在山東地區,有一百零八位好漢聚集在梁山泊,豎起替天行道的大旗,專門懲處貪官汙吏。在南方,以方臘為主的起義軍更是攻佔了許多地區,大有繼續北上的勢頭。與方臘相比,梁山好漢沒有起義造反,而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朝廷官員,但最終只有少部分人得到了善終。梁山108將中有一奸細,名字表露一切,你知道是誰嗎?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唯獨他早看透了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梁山上108將,個頂個英雄好漢。剛開始,在梁山大當家晁蓋的領導下,弟兄們大塊喝酒、大塊吃肉,可是在其死後,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後,逐漸傾向於招安,向朝廷靠攏。最後,梁山好漢在歸順大宋朝廷之後,被「借刀殺人」,奉命前去徵遼、討方臘。戰場上刀槍無眼,連年的大戰,水泊梁山的108條好漢傷亡慘重,最後只剩下了27個人。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其實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談到梁山好漢,大家都很熟悉,水泊梁山108將,人人都是英雄,快意恩仇,替天行道,至今仍為世人稱頌。而且說到梁山的老大,很多人自然反應那就是宋江,及時雨宋公明的名聲,那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啊,招安這條路,基本上都是宋江領著走出來的。
  • 林衝其實沒病死,而是金蟬脫殼?宋江的陣亡名單揭開了真相
    如今,讀過《水滸傳》一書的人也不算少數。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影視劇上,《水滸傳》裡描述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徵戰的故事,其中的跌宕起伏都讓人不知不覺熱血沸騰。或許這就是傳世的經典之作,即使是放在2020來閱讀,依舊是讓人覺得精彩萬分。每個人看完之後們心裡都會生出許多的感慨。
  • 水滸傳中,108好漢結局最好的4個人,最後一人太讓人羨慕!
    梁山108好漢,在被招安之前,一直沒有死傷。但是宋江堅持招安才是正途,不顧一些兄弟的反對,費盡心思終於還是投靠了朝廷。多年的土匪惡霸,成為朝廷的軍官,豈有這麼好的事。為了消耗這些眼中刺,朝廷將梁山好漢派去討伐遼國。 沒想到遼國也忒不爭氣,沒費多大力氣,就被梁山好漢大敗。
  • 印度網友:這是鄰邦的「陣亡」名單,細看:這不是梁山108好漢?
    印軍20人不治身亡的結局和鄰邦中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這使得印度國內許多民眾憤懣不平,要求印軍採取行動,做好各種反擊準備。為了找到平衡點,印度網友也進行了各種的宣傳,起初聲稱中國軍人傷亡比印軍還嚴重,但發現不管用之後,如今又有印度網友拋出了一份中國軍人「陣亡」名單,而殊不知,這份名單其實是距今一千多年的梁山好漢排名榜!
  • 《水滸傳》中有108將,卻僅有三位女好漢,最終下場如何?
    「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水滸傳》引言不可否認水滸傳中的故事精彩絕倫,其中的人物更是性格鮮明,但是作者在對女性人物的描寫,也有頗多解釋不通的地方。要是沒有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自己就要為人婦,憑藉著兩家的身份地位,過個滋潤的小日子是不成問題。但是梁山好漢不僅僅把他丈夫一家殺了,而且還把他們全家一塊殺了,也就是說扈三娘是和梁山好漢有滅門之仇,最次也是和李逵有滅門之仇。但是沒想到的是她被綁上梁山之後,還認了宋江作為義兄,在宋江的安排之下和王英結婚了,我覺得按照她的才貌,梁山林衝才配得上,王英真的配不上。
  • 梁山108將,如果重新排名,哪些梁山好漢會升遷?至少有7位
    一:宋江意志的體現梁山108將的排位和天罡、地煞的劃分,與其說是「天降石碣」的天意,還不如說是宋江意志的體現。因為排位也是一種遊戲規則。所謂誰制定規則誰受益。宋江是為了招安,自然這個排位就必須要體現出「招安為主導的格局」。
  • 在《水滸傳》中,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但真正的好漢只有3位
    《水滸傳》中的梁山號稱有108位好漢,那梁山的108位首領真的全部是好漢嗎?其實不然,所謂的梁山好漢絕大部分都是被迫加入梁山的,更有許多的濫殺無辜的土匪惡霸,這些人其實都不是好漢。真正的好漢應該是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的仗義之士,這樣的人才稱的上是好漢,而梁山這樣的好漢其實只有3人。
  • 梁山108位好漢,方臘八名將軍,為什麼戰後梁山好漢只剩下20多人?
    ——科林伍德(英) 宋朝地方上有兩股勢力最為朝廷頭疼,一個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好漢勢力,還有一個就是以方臘為首的起義勢力。當梁山好漢們歸順朝廷後,朝廷派遣宋江帶領他的隊伍前去收拾方臘,但當這兩股勢力產生交集時,為什麼宋江的108號好漢,方臘8名將軍,可是到最後梁山好漢戰後僅剩下20多人?細細梳理來原因有以下三點。
  • 梁山108將他戰力第一,本事超林衝,宋江若重用他,梁山不會覆滅
    喜歡讀《水滸傳》的朋友,一定會為梁山好漢的結局而感到惋惜,原本108個好漢在山寨上面大塊喝酒,大碗吃肉,好不快活,梁山泊主宋江卻並不顧兄弟們的反對,一意孤行,接受招安,導致梁山四處徵討疲於奔命,損失慘重最終覆滅。要說宋江的決策是錯誤的吧?
  • 梁山108將為何結局那麼慘?一是宋江見識太小,二是此人作孽太多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的最終結局,一直讓人心痛。也許前面太輝煌了,誰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局。這大概是許多人在讀完《水滸傳》後,最深的感觸了。於是長久以來,許多人從各種角度入手分析,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結局?但不知有人意識到這樣一個很實在,卻又很普遍的規律沒有。所謂「魔鬼在細節」,梁山108將的慘烈結局,也是遵循於此的。
  • 水滸傳中最窩囊的不是林衝,不是盧俊義,而是梁山顏值最高的此人
    《水滸傳》中最遭人恨的人,宋江排第二,無人敢排第一;但若說,誰是最窩囊的,人們七嘴八舌說是林衝、盧俊義、晁蓋等人。那是因為你們對《水滸傳》看得還不夠深,梁山108「好漢」中最窩囊的絕不是名頭最響的這幾人。為何這麼說,我們先來看看林衝。
  • 宋江為什麼鴆殺李逵?梁山好漢「義薄雲天」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這部長篇章回體小說,運用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將官與民、人與人之間,最殘酷最真實的醜惡完全暴露出來。 但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以農民起義為主線,通過描寫北宋末年時期,以宋江為首的水泊梁山108位好漢,高舉農民起義大旗反對宋朝腐敗統治的故事。藉此抒發作者對「忠義」的崇拜,以及對現實不滿的思想。 但梁山泊一眾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從聚義到招安再到四處徵戰,最終的結局卻十分悽慘。梁山聚義好漢在宋朝統治者以及權臣的構陷之下,從最開始的意氣風發到最後死者十之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