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梁山108將的最終結局,一直讓人心痛。也許前面太輝煌了,誰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局。這大概是許多人在讀完《水滸傳》後,最深的感觸了。
於是長久以來,許多人從各種角度入手分析,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結局?但不知有人意識到這樣一個很實在,卻又很普遍的規律沒有。所謂「魔鬼在細節」,梁山108將的慘烈結局,也是遵循於此的。概括說來,筆者認為如下這兩個原因非常重要!
其一:宋江見識太小
誰也否認不了,宋江是梁山上最有遠見的。尤其是把宋江跟王倫、晁蓋,放在一起對比過後,宋江簡直如「神」一般存在!同時,這也是絕大部分梁山好漢,對宋江的認知。
哪怕牛逼如魯智深,在被官府抓住後也是這樣高喊:「我死倒不打緊,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來時,你這顆驢頭趁早兒都砍了送去。」
但問題是宋江神一般的遠見,實則是一種比較級。首先是王倫和晁蓋太弱,同時梁山好漢也是智者少,勇者多,打打殺殺、吃吃喝喝都沒問題,可一讓其思考問題、未來等,普遍都抓了瞎。
因而宋江的遠見,就要打上一個引號了。因為決定遠見的關鍵因素,是一個人的見識!而宋江恰是見識很小。
在梁山大軍對陣王慶時,宋江率大軍在前面一路破關斬將,可王慶手下也有高人,抓住宋江「用力過猛」之機,偷襲宋江後方重要城池宛州城而來!
無論是朝廷派來督陣的大員陳安撫,還是留守的其他梁山好漢都慌了神,就在此刻蕭讓挺身而出智擺空城,「陳安撫教軍士扛抬酒饌,到西門城樓上擺設」,四門大開,讓其他將領在外布疑兵。
趁對方疑神疑鬼時,突然人馬殺出,內外夾擊,一舉打敗王慶大軍化解了這次嚴重的危機。哪料,這等牛逼戰績宋江得知後卻怒了,道:「倘被賊人識破,奈何?終是秀才見識。」
整部《水滸傳》中,梁山打得最巧、最妙且最有兵法精髓的就是這一戰!卻被宋江說成「秀才見識」。這就證明了宋江的見識很小,而恰是宋江的見識,決定了他的用人,和梁山的發展方向!所以,宋江就只能瞅見梁山招安這一條路!
《水滸傳》中說得很清楚有四大寇:山東宋江、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和江南方臘!倘若這四大寇,幾乎同時作亂呢?這可是四個方位,那時的情況會怎樣?所以真就只有招安這一條路嗎?
故而宋江的這等見識,導致了他就認招安,然後被當成槍使,狠起來他連自己都滅,四大寇都被他一人給滅了。梁山108將沒個不慘——正面跟方臘、田虎、王慶等血戰,背後有朝廷暗箭,是腹背受敵!且更悲催的是,內部還矛盾重重,只因有一人作孽太多!
其二:吳用作孽太多
吳用號稱梁山大腦和最牛智囊。可問題是翻遍水滸你去看,吳用打沒打過,如蕭讓這種符合兵法韜略的仗?一仗也沒有! 甚至連朱武他都比不過。
那麼吳用的真正作用是啥?兩個字:坑人!朱仝、盧俊義是他直接出手坑上梁山。林衝是他背後扇陰風,火拼了王倫,變相坑林衝!對關勝也是疑神疑鬼,非要安排林衝、楊志隨後「接應」關勝,嘴上卻對宋江說:怕關勝假降,萬一坑了咱呢。潛臺詞就是,倘若關勝不好好幹,就讓林衝和楊志幹掉關勝!
這就是吳用在梁山的作用,坑人太多等於作孽!梁山上有這樣的大腦和智囊,能好得了才怪呢!以至於吳用最後,都產生了當漢奸的想法。在攻打遼國時,對宋江說,遼國的使者歐陽侍郎說的對啊,咱就歸降遼國吧,別受這鳥氣了。
可問題是,歸降了遼國後,梁山好漢們真能揚眉吐氣?這可能嗎!吳用如此作孽,最終的帳,必然會算到整個梁山團隊頭上來。其內部看似義氣如一個人一般,實則早就離心離德了,如朱仝沒招安前根本不出力,招安後這才爆發。
這也是為何,宋江被毒死後,吳用都不敢招呼其他剩餘好漢替宋江報仇,相反卻吊死的真正原因。都說自作孽不可活,他卻由於地位特殊,還生生連累了梁山108將。
其三:總論
任何一個結果的出現,都有其必然原因。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梁山108將的慘烈結局,其實從這個意義上告知了我們如下兩點。
其一,團隊老大的格局見識,決定著團隊的方向和規模。這屬於「道」(方向)的層次,方向錯了,越努力越失敗!
其二,團隊的內部建設平衡,決定著團隊的生死!這屬於「術」(方法)的層次,一旦方法錯了,搞得內部烏煙瘴氣,矛盾重重,終究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