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宋江喝下毒酒,眾人才恍然大悟,梁山老大既非宋江,也非晁蓋

2020-12-22 騰訊網

說老實話,四大名著當中唯獨《水滸傳》我是最不喜歡的。為什麼?因為全程透露了著一種彆扭的憋屈感。

《三國演義》不用說,陰謀陽謀共謀天下,是一部熱血壯烈的史詩;《西遊記》構思巧妙,很多我們看似荒誕的經歷其實都能找到對應的史料;《紅樓夢》文學價值高,對明清時期生活習俗,衣食住行等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可《水滸傳》呢?

《水滸傳》講究一個義,不是家國大義的義,而是綠林好漢們的義薄雲天,但最後這些被逼上梁山的人卻又被朝廷招降,最後被利用著去打方臘,108好漢死傷無數,存活者寥寥無幾,就連宋江最後也一杯毒酒下肚,憋不憋屈?

但也正是宋江喝下了毒酒後,大家才反應過來,這梁山真正的老大還真從來都不是宋江。那是誰?是「智多星」吳用。

吳用智多星的名號來自於第一次出場:「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他道號為「加亮先生」,什麼意思?就是比諸葛亮更加出色,是不是看到這個後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覺得此人吹牛吹破天了?還真不是,從某些方面來說諸葛亮的確比不過他,比如說陰謀詭計方面。

吳用是有計謀,但他有的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大計,而是一些詭計,看《水滸傳》中沒看到吳用看上一位好漢後我就是心中一驚,又一位好漢要倒黴了。因為他們想要盧俊義上山,於是盧俊義滿門被滅,因為看上了朱仝,所以李逵殺死了三歲的小衙內。

同時吳用本身是跟梁山之前的頭領晁蓋一同長大的了,智取生辰綱還是吳用的意見,包括祝家莊被滅都是吳用一手促成,可以說他一直都是幕後推手。後來為何宋江上位?還不是因為吳用倒向了他。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吳用這有能力有手腕,他為何不自己當老大?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他太過陰毒,甭管梁山那些好漢是不是動輒殺人放火,但不論什麼人,對於那種陰險狠毒之人都是不屑的,宋江至少有表面上偽裝出來的霸氣。

另外一方面則是吳用自己也不想當這個表面上的老大,為啥?因為槍打出頭鳥。梁山再怎麼說其實也是搞反叛的,宋朝堂堂一國之力難道真幹不掉他們一群烏合之眾?當然幹的掉,只是沒必要,所以說梁山之後的下場一早就定好了的,要不被全員幹掉,要不就是投降。

可無論選哪一種,首當其中的都會是這個老大,華榮起來已經直接點出來了這一點:」北討南徵,建立功勳。今已姓揚名顯,天下皆聞。朝廷既已生疑,必然來尋風流罪過。倘若被他奸謀所施,誤受刑戮,那時悔之無及。」花榮都知道的事情,吳用能不知道嗎?

不過吳用這個實際上的梁山老大也沒太多用處,他跟花榮二人還是死在了宋江墓前,你要說他良心發作還真不至於,不過是突然發現自己哪怕機關算盡但是在真正有權勢的人面前依舊一無所有,如果自縊還能保住了一些名聲罷了。

相關焦點

  • 吳用直到臨終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晁蓋,更不是宋江
    但是相比起來,吳用在水滸當中的要重要得多了,一方面他是梁山元老——晁蓋時期他就坐了第二把交椅;另一方面他是108座次表當中的老三;最後他是除了宋江之外唯一能夠影響梁山戰略決策的人。他指揮的戰鬥,沒有輸過,可以說是堪比諸葛亮的謀士,《水滸傳》當中贊他到: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其實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但實際上,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總是宋江,直到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了答案。最早在梁山,寨主實際上是王倫。這位男士雖然也做了一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事情,但他膽子比較小,一直控制著自己的規模,儘量不招惹朝廷,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很明智的一種做法。然而在水滸傳的價值觀裡,王倫的這種行為是很不稱職的,被很多人鄙視。
  • 直到吳用上吊前夕,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吳用和晁蓋發小時期就是好朋友,當劉唐鼓動晁蓋打劫生辰綱之時,吳用自知當私塾先生沒有更大發展,便順勢運用自己的計謀幫助晁蓋劫取了十萬生辰綱(相當於1700萬人民幣),再策劃晁蓋一行人通過上梁山的方式,逃避朝廷追鋪。初上梁山,瞅準了機會,用激將之法,刺激林衝怒殺了王倫,晁蓋自然而然當上頭領,吳用也抓住機會走上領導崗位。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為什麼非要選宋江而不是盧俊義呢?
    比如宋江一上梁山,在處理新舊頭領排座次的問題時,宋江別出心裁地提出新舊頭領各坐一邊,等待日後再論功勞大小來排定座次。當時的情況是,晁蓋第一把交椅,宋江第二把交椅,吳用第三把交椅,公孫勝第四把交椅,其他跟隨晁蓋的舊頭領九人,而跟隨宋江的新頭領有二十七人。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梁山108將的北鬥是誰?不是宋江晁蓋
    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那白光不是白勝,更像是晁蓋,忽一下就沒了。晁蓋原來並不在天罡地煞之列,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白光。有晁蓋在,梁山就無法真正壯大,因為他格局非常小,沒有容人之量,見石秀楊雄時遷偷雞被捉,就要殺石秀楊雄二人,這種人肯定成不了北鬥。
  • 宋江當老大後,為何將「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背後大有深意
    自宋江上梁山以後,就開始著手擴大自己的勢力,每次擴張地盤的行動,宋江都親自帶兵前去,久而久之,梁山的眾兄弟已經唯獨宋江的命是從,晁蓋也逐漸被架空,成了空殼,等到晁蓋反應過來,此時已太遲,所以再攻打曾頭市的行動,晁蓋親自率領一支人馬,想借勝利來扭轉這個不利局面,可是這個行動卻是有去無回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晁天王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一箭射殺,臨死之前對著眾兄弟說道:日後誰能殺得史文恭,便叫他做這梁山之主。明眼人一看便知,晁天王是不想將大位傳給宋江,奈何宋江在梁山根基深厚,不少好漢投靠梁山都是因他及時雨宋公明,可是晁天王有言在先,宋江也不好多言。此時,身為梁山軍師的吳用站出來提議先為晁天王戴孝百日,由宋江暫代大位,日後再為晁天王報仇。
  • 先跟晁蓋後隨宋江,吳用背叛晁蓋了嗎?
    然而,當宋江上梁山,晁蓋戰死後,吳用就開始跟隨宋江,並且矢志不渝地隨宋江戰鬥,無論是攻打大名府,三敗高俅,還是招安之後南徵北戰。最重要的是,晁蓋死後,吳用沒有自殺,還跟著宋江;而宋江死後,吳用卻在宋江墳前自殺了。吳用對晁蓋和宋江的態度,可見很不一樣。吳用真的背叛晁蓋了嗎?其實,看看弄懂下面這三個問題,就能明白,吳用是否背叛晁蓋了。
  • 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
    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很簡單,宋江才是領袖群倫的帶頭大哥,晁蓋不是。單論江湖義氣,晁蓋是堪與宋江匹敵的。也正是如此,劉唐、公孫勝混跡於黑道的江湖的人物甫一知道大名府那邊有十萬貫金珠啟程押送東京,馬上想到要找晁蓋幹這票彌天大案。晁蓋也表現得非常有擔當。
  • 水滸中,吳用為何支持宋江而背棄晁蓋?晁蓋做了一件令他失望的事
    晁蓋帶著梁山好漢們江州劫法場,救下了宋江。晁蓋把宋江接回梁山後,讓他坐了第二把交椅。過了沒多久,晁蓋曾頭市中箭,宋江成了梁山之主。在晁蓋、宋江的地位更迭中,吳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熟悉《水滸傳》原著的讀者可能都多多少少有點瞧不起吳用,因為吳用跟諸葛亮、劉伯溫這些軍師相比,實力差距太大。
  • 宋江不愧是黑三郎,為了當老大,可沒少使黑手段
    在水滸傳之中,梁山泊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大家知道在梁山上的好漢大多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也不例外,最開始宋江的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押司,但人家那是正經的公務員。而當時他選擇放跑晁蓋,其實也是本著結交一個好漢,而且當初放跑晁蓋的話,對他的影響也不大,畢竟並沒有露出什麼馬腳。
  • 晁蓋二十三字遺言有三層含義:宋江吳用林衝聽懂了為啥還裝糊塗?
    晁蓋臨終前,留下了二十三字遺言:「賢弟莫怪我說,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但宋江對梁山眾好漢宣布的時候,卻只剩下了十六個字,而且意思也全變了:「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為梁山泊主。」其實晁蓋的臨終遺言有三層含義,目標都直指宋江,「賢弟莫怪我說」就是很明顯的第一層含義:宋江不可以接任梁山之主。面試官和求職者都知道,「對不起」、「很遺憾」這幾個字一出口,雙方就該拜拜了,連「等候通知」都不用了。
  • 《水滸》晁蓋為何那麼早就領了盒飯!
    而我們的「宋江哥哥」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早早的讓「託塔天王晁蓋」領了盒飯。有人要問了,他們哥倆不是一夥的麼?別太天真了好吧!晁蓋因生辰綱的事欠了宋江冒險報信的情,給宋江送銀子害得宋江失手殺了閻婆惜,差點掉了腦袋。所以我們這老大哥晁蓋總覺得自己這事做的不靠譜,連累了好兄弟宋江。如果不掏心掏肺的對待宋江,那就是天理難容!所以把宋江弄上梁山後,晁蓋甘願把扛把子的位置讓給宋江。
  • 冷眼看水滸:為什麼最有大哥派頭的晁蓋,偏偏做不長久梁山之主?
    當然,晁蓋的髮小吳用也為此事來找晁蓋了。劉唐、公孫勝和吳用為什麼都不約而同要找晁蓋呢?原因很簡單,也很直接:劫生辰綱是件大事兒,必須要有個在江湖上極有分量的大哥挑頭,才能組織大家齊心協力,把這十萬貫生辰綱給劫走了。而這個在江湖上極有分量的大哥,非晁蓋莫屬!
  • 宋江最想殺的三個人,一個是晁蓋,另外兩個讓人感到意外!
    但相信看過的人有很多都為梁山好漢感到惋惜,本來好好的佔山為王,兄弟情義的生活,卻被一個人給毀了,他就是及時雨——宋江。 初到梁山泊便做了首領,作為梁山頂頭大哥,晁蓋既沒有什麼城府,也沒有什麼野心,還沒有什麼腦子,但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哥,一個真正的梁山好漢。 宋江比晁蓋更後上山,因此屈居於二把手,晁蓋是完全不會同意招安的,並且晁蓋若在,宋江也永無出頭之日。
  • 李逵母親被惡虎所害,為何宋江等人不僅不安慰,反而個個大笑?
    宋父來到梁山後,梁山好漢眾兄弟也都把他當做親生父親一樣看待。李逵看到後不免動心,委屈的說自己也不是石頭裡蹦出來的家裡還有八十歲老母親,便不顧勸阻執意下山接母親。
  • 一個差點害死晁蓋、吳用的叛徒,為何上梁山後還被委以重任
    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這麼一個人,他是一江湖混混,上到梁山後排名倒數第三,但是他在上梁山之前卻幹了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那就是當了一次叛徒,當時為了配合晁蓋等七人劫取生辰綱,事後被抓了。
  • 晁蓋打曾頭市,宋江吳用密謀害盧俊義,盧俊義實慘
    不過要是細說盧俊義上梁山的過程的話,盧俊義家破人亡被坑上梁山,錯不止在宋江和吳用,盧俊義自己也有錯。在水滸傳中,最羨慕的除了大周皇帝嫡派子孫柴進以外,就是腰纏萬貫的盧俊義了。為什麼羨慕?宋江期望朝廷詔安的心願早就瞞不住了,在活捉呼延灼的時候第一次說出口,不知道宋江是為了說服呼延灼不小心暴露的心思,還是故意為之,總之是讓吳用知道了,這吳用又是一個牆頭草,分分鐘把晁蓋這個過命兄弟拋到腦後去了,恐怕在宋江一步步蠶食晁蓋在梁山好漢中的威名時,已經在盼著晁蓋死了,當晁蓋這頭攻打曾頭市時,吳用竟然沒有去給兄弟當軍師,反而在梁山中密謀替代之人。
  • 公孫勝看清楚宋江所排座次,輕說一聲貧道去也,梁山自此再無真情
    這麼多的團夥,但是老大只能一個,晁蓋是最先做老大的,當然最有發言權,但是宋江的名聲在外,也是老大的有力競爭者。晁蓋主張佔山為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逍遙自在。而宋江則期望再入朝廷,最終導演出了一幕幕讓人心寒之事。
  • 水滸傳中,這位才是害慘梁山108將的罪魁禍首,而非宋江
    智多星擇主晁蓋在作為梁山大哥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計劃,有人攻打梁山,那就率領眾位好漢打走他們,如果有人想要來投奔,那麼就接納,所以晁蓋在梁山上最大的目標就是吃好喝好,和兄弟們一起在梁山上享樂,並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