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跟晁蓋後隨宋江,吳用背叛晁蓋了嗎?

2020-12-12 自說文史

在梁山108將中,爭議最大的人物,除了宋江、李逵和林衝等人外,還有智多星吳用。比如,有讀者認為,吳用後來背叛了晁蓋,這種說法源於吳用的人生歷程。

吳用初隨晁蓋,曾策劃並完成「智取生辰綱」;上梁山之後,他用計打敗黃安等人。然而,當宋江上梁山,晁蓋戰死後,吳用就開始跟隨宋江,並且矢志不渝地隨宋江戰鬥,無論是攻打大名府,三敗高俅,還是招安之後南徵北戰。最重要的是,晁蓋死後,吳用沒有自殺,還跟著宋江;而宋江死後,吳用卻在宋江墳前自殺了。吳用對晁蓋和宋江的態度,可見很不一樣。

吳用真的背叛晁蓋了嗎?其實,看看弄懂下面這三個問題,就能明白,吳用是否背叛晁蓋了。

第一個問題:晁蓋和宋江的理念是否一樣?

很多讀者認為「吳用背叛晁蓋」,是因為認定「晁蓋反對招安,宋江支持招安」。然而從原著來看,晁蓋其實和宋江一樣,他也支持招安,只是作者表現得不太明顯。而且,晁蓋也是主張忠義,並不想著反抗朝廷。

楊雄、石秀和時遷上梁山路上,途經祝家莊,時遷偷雞被捉。亂戰之後,楊雄和石秀突出重圍,到梁山求助。晁蓋一聽時遷打著梁山的名頭偷雞,憤怒之下說了自己的忠義之心。

晁蓋道:「俺梁山泊好漢,自從火併王倫之後,便以忠義為主,全施仁德於民。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孩兒們,快斬了報來!」

很明顯,晁蓋也堅持「忠義為主」,既然要忠義,怎麼可能會要反抗朝廷呢?而且,彭玘上山時,也說過晁蓋是希望招安的。

彭玘勸道:「晁、宋二頭領替天行道,招納豪傑,專等招安,與國家出力。既然我等到此,只得從命。」

晁蓋做寨主期間,梁山多次攻打周圍的勢力,包括高唐州、祝家莊等。然而,每次攻克城池後,梁山頂多賺好漢上山,拉糧食回山寨,從來沒想過留下好漢和軍士佔領這些地方,擴大梁山地盤,發展勢力範圍。如果晁蓋想反抗朝廷,又豈會只佔據梁山,對周邊地方無動於衷?

總之,晁蓋和宋江一樣,都不想與朝廷反抗到底,都希望以後能招安,因為不招安梁山沒有出路。作為寨主,這一點他們看得很清楚。

事實上,即便是賺朱仝上山,也不是只有宋江和吳用,晁蓋也有參與。這一點,李逵說了出來。

李逵聽了大怒道:「教你咬我鳥!晁、宋二位哥哥將令,幹我屁事!」朱仝怒發,又要和李逵廝並。

後來朱仝上山入夥,晁蓋、宋江等好漢還打鼓吹笛,到金沙灘迎接他。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哪怕宋江魔心未斷期間,晁蓋和宋江都是一樣的心思。

正因如此,所以即便晁蓋死後,他還想著幫助宋江。比如宋江攻打大名府,晁蓋還提前託夢告知他有災,需要江南地靈星才能救他等。而且,晁蓋從沒有去託夢責罵吳用。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事實上宋江沒有害晁蓋,吳用壓根也沒有背叛晁蓋。

什麼叫背叛?違背自己的理念或者原先的立場,前後思想不一致,這叫背叛。晁蓋和宋江理念一樣,吳用跟隨宋江,既沒有違背自己的信仰,後來所作所為也沒有改變晁蓋的理念,怎麼能算是背叛晁蓋呢?

第二個問題:宋江上山後,吳用是否還全力幫晁蓋?

很多讀者說,宋江上梁山後,吳用就不再幫晁蓋,而是全心幫助宋江,顯然吳用已經背叛晁蓋,暗中站到宋江一邊了。這種說法,同樣子虛烏有。

曾頭市之戰前,晁蓋執意要親自下山,宋江苦諫不聽。後來宋江、吳用等人為晁蓋餞行時,吳用就勸諫晁蓋。

宋江與吳用、公孫勝眾頭領,就山下金沙灘餞行。飲酒之間,忽起一陣狂風,正把晁蓋新制的認軍旗半腰吹折。眾人見了,盡皆失色。吳學究諫道:「此乃不祥之兆,兄長改日出軍。」

可見,阻止晁蓋下山的人,不止宋江,還有吳用。吳用並沒有隻幫宋江,而不幫晁蓋。只不過晁蓋一意孤行,這才導致戰敗身死。若吳用背叛晁蓋,何必勸諫晁蓋呢?

而在三打祝家莊時,聽說宋江不順,晁蓋還特意派吳用等人下山幫助他。

吳用道:「山寨裡晁頭領多聽得哥哥先次進兵不利,特地使將吳用並五個頭領來助戰。不知近日勝敗如何?」

注意,這裡是晁蓋派遣吳用下山,不是吳用主動要求下山。如果吳用背叛晁蓋,晁蓋怎麼會讓他幫助宋江?而且,吳用若早已偏向宋江,早就主動要求下山幫助宋江,而不是等晁蓋派遣了。

這兩個例子足以證明,宋江上梁山後,吳用沒有偏向他而不幫晁蓋。吳用對晁蓋和宋江,都是一樣的態度。

最後一個問題:晁蓋死後吳用沒自殺,為何宋江死後吳用卻自殺呢?

從原著來看,晁蓋和宋江是心腹兄弟,當初宋江為晁蓋報信,後來晁蓋又救宋江上山,主動把寨主之位讓給宋江,以及宋江幾次替晁蓋分憂,下山打仗等,這些都能說明二人關係不錯。當然,吳用和晁蓋也是好兄弟,至於吳用與宋江的情誼,則更是深厚。

可以說,晁蓋、宋江和吳用三人都是好兄弟,。

既然如此,為什麼晁蓋死後,吳用沒有自殺追隨他而去,而宋江死後吳用卻自殺呢?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晁蓋剛死,大仇未報,梁山還處於關鍵時期,因為宋江執意遵從場遺囑,不肯做寨主。這時候,作為二當家的吳用再自殺,那麼梁山豈不是群龍無首(宋江病倒期間,梁山是吳用主事,包括帶兵打仗)?如此一來,梁山人心惶惶,恐怕很快就會被朝廷剿滅了。這樣的結果,是晁蓋想看到的嗎?顯然不是。

即是說,晁蓋死後,梁山還需要吳用這樣的軍師出謀劃策,所以晁蓋不能死。相反,吳用要和宋江一起,把梁山壯大,為晁蓋報仇,才是對晁蓋的最好報答。事實上,兩人做到了這一點。如果晁蓋剛死,吳用就自殺,這種表現是親痛仇快的做法,沒有任何作用,還很愚蠢。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就能明白了。

晁蓋相當於老皇帝,他死後新皇帝(新皇帝與老皇帝理想一樣,二人並沒有不合之處)宋江繼位,吳用等梁山好漢則是一幫忠臣。老皇帝被敵人毒箭射死,帶著遺憾離世了。新皇帝傷心之際,又暫時不能繼任,作為朝廷重臣,吳用是自殺盡忠的好,還是繼承老皇帝遺志,輔佐新皇帝打理好天下,並為老皇帝報仇的好呢?

答案不言而喻,顯然後者最好。

簡單來說,不是自殺盡忠就代表做法最好,《大秦帝國》有這樣的例子。當時人殉制度已經被廢除,但是老君主死後,還有老兵要自殺殉葬。這樣固然能表現忠心,但是這樣的做法理智嗎?不理智,留著命殺敵人多好,何苦自殺?

另一方面,從水滸演變的角度來說,晁蓋死後吳用不自殺,也是很正常的事兒。

《大宋宣和遺事》中,說晁蓋、吳加亮(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後,邀請孫立、楊志等人上了梁山。後來,宋江殺了閻婆惜上梁山,那時候晁蓋就已經死了,而吳加亮也沒有自殺。而且,當時梁山就是由吳加亮和李進義(盧俊義)領導。

至於《同樂院燕青博魚》《梁山泊李逵負荊》等雜劇中,也都說到這一點。晁蓋三打祝家莊戰死,吳用沒有自殺,而是一直追隨宋江。

說白了,水滸要說的就是梁山108將的故事,如果晁蓋戰死,吳用隨之自殺,那就沒有108位好漢了。如此一來,後面的故事還怎麼繼續呢?

為何宋江死後,吳用自縊於他的墳前?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就因為水滸中宋江是主角,作者要突出他對吳用的恩義,以及吳用對他的義氣。

吳用道:「我得異夢,亦是如此,與賢弟無異,因此而來。今得賢弟到此最好,吳某心中想念宋公明恩義難捨,交情難報,正欲就此處自縊而死,魂魄與仁兄同聚一處。身後之事,託與賢弟。」

作者在詩中也說:紅蓼窪中託夢長,花榮吳用各悲傷。一腔義血元同有,豈忍田橫獨喪亡?

最後一句是個典故。田橫原是秦末義士,因為不肯歸降劉邦,所以自殺。他部下一共有五百門客,這些人原本已經逃到了海島上,但聽說田橫已死,於是也都自殺。田橫和五百人之間的恩情義氣,可見深厚,非常人能理解。

吳用的話和作者的詩,都能證明,吳用自殺就是感於宋江的恩義,包括花榮也是。花榮是拋家棄子,追隨宋江,更顯義氣之重。

儘管晁蓋戲份也很多,吳用和他關係也好,但對於作者而言,他卻無法和宋江相比。所以,宋江死後吳用自殺,而晁蓋死後,吳用卻沒有自殺。

從這三個問題可以知道,晁蓋和宋江理念一樣,吳用也沒有在宋江上山後偏向宋江,他之所以在宋江墳前自縊,是出於恩義,和花榮一樣。總之,吳用沒有背叛晁蓋,相反,他和宋江一樣,繼承晁蓋遺志,完成了招安大業。

之所以出現「吳用背叛晁蓋」的說法,是因為很多讀者受陰謀論或者一些影視劇(尤其是央視水滸)影響,先入為主地認為宋江、吳用不是好人,所以才會覺得宋江架空並暗殺晁蓋,吳用幫助宋江背叛晁蓋等。

多說一句,關於水滸的問題,其實只要看看原著,翻翻《大宋宣和遺事》以及水滸元雜劇,就很很容易懂。不能因為水滸是名著,就覺得書中有很多陰謀論。

參考資料:《水滸全傳》(明代楊定見修訂本,明代袁無涯刊行,一百二十回。)

相關焦點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晁天王攻打曾頭市被史文恭一箭射殺,臨死之前對著眾兄弟說道:日後誰能殺得史文恭,便叫他做這梁山之主。明眼人一看便知,晁天王是不想將大位傳給宋江,奈何宋江在梁山根基深厚,不少好漢投靠梁山都是因他及時雨宋公明,可是晁天王有言在先,宋江也不好多言。此時,身為梁山軍師的吳用站出來提議先為晁天王戴孝百日,由宋江暫代大位,日後再為晁天王報仇。
  • 晁蓋打曾頭市,宋江吳用密謀害盧俊義,盧俊義實慘
    柴進有財有權,還有祖上留的丹書鐵券庇護,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沒有什麼顧慮,盧俊義作為大名府員外是有財有勢,一般人還真不敢惹,像那梁中書也只有在抓住盧俊義把柄後才敢奚落一番。可見光財氣就能罩著盧俊義一時半會出不了什麼事情。只可惜在《水滸傳》中遭宋江和吳用惦記上。
  • 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
    為什麼吳用最終選擇了宋江,而不是晁蓋?很簡單,宋江才是領袖群倫的帶頭大哥,晁蓋不是。單論江湖義氣,晁蓋是堪與宋江匹敵的。也正是如此,劉唐、公孫勝混跡於黑道的江湖的人物甫一知道大名府那邊有十萬貫金珠啟程押送東京,馬上想到要找晁蓋幹這票彌天大案。晁蓋也表現得非常有擔當。
  • 水滸中,吳用為何支持宋江而背棄晁蓋?晁蓋做了一件令他失望的事
    《水滸傳》原著中,晁蓋對梁山好漢們說道:「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晁蓋是個好人,仗義疏財,義薄雲天,可「好人」卻不一定能做得了「好寨主」。因為梁山說到底是綠林草莽的藏身之所,不是江湖上行俠仗義的大門派。晁蓋帶著梁山好漢們江州劫法場,救下了宋江。晁蓋把宋江接回梁山後,讓他坐了第二把交椅。
  • 晁蓋二十三字遺言有三層含義:宋江吳用林衝聽懂了為啥還裝糊塗?
    別看晁蓋臨終遺言只有短短二十三個字,但卻至少有三層含義,宋江吳用林衝都很聰明,當然也都聽懂了,但是他們很默契地採取了一致行動——假裝糊塗。二十三個字變成十六個字,宋江吳用林衝一起假裝糊塗,這其中有何玄機?
  • 吳用直到臨終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不是晁蓋,更不是宋江
    《水滸傳》當中有兩個著名的軍師,其中一個是吳用,一個是朱武。但是相比起來,吳用在水滸當中的要重要得多了,一方面他是梁山元老——晁蓋時期他就坐了第二把交椅;另一方面他是108座次表當中的老三;最後他是除了宋江之外唯一能夠影響梁山戰略決策的人。
  • 一個差點害死晁蓋、吳用的叛徒,為何上梁山後還被委以重任
    一、白勝背叛過程 白勝本來是一個閒漢,還愛好賭錢,有次他輸光了,便跑去晁蓋那裡尋求幫助,晁蓋慷慨幫助,使他渡過難關,倆人也因此相識。
  • 《水滸傳》中晁蓋的死亡之謎
    而梁山又是派系眾多,想要在這裡坐把交椅多多少少都是要有點本事的,所以現在很多人會研究梁山的厚黑學,當然裡面也有很多令人費解的情節,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晁蓋之死,疑點太多,很多讀者都會認為晁蓋的死最大的內幕黑手就是宋江,或者說就是宋江讓人害死了晁蓋。 此宋江和晁蓋有梁山第一把交椅之爭。而且宋江和晁蓋聚義的目的不同。
  • 宋江最想殺的三個人,一個是晁蓋,另外兩個讓人感到意外!
    初到梁山泊便做了首領,作為梁山頂頭大哥,晁蓋既沒有什麼城府,也沒有什麼野心,還沒有什麼腦子,但他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哥,一個真正的梁山好漢。 宋江比晁蓋更後上山,因此屈居於二把手,晁蓋是完全不會同意招安的,並且晁蓋若在,宋江也永無出頭之日。
  • 晁蓋之死的真相是什麼?《水滸傳》裡有答案,與宋江的陰謀無關
    說宋江為了奪權有意地架空了晁蓋,並在晁蓋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暗中指使擅射的小李廣花榮於混亂中將一枝毒箭射中了晁蓋,並嫁禍於史文恭。那麼,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有人覺得刻有「史文恭」三個字的毒箭於混亂之中射中晁蓋充滿了詭異:那麼多人,怎麼就偏偏射中了他呢?而我則對這種懷疑充滿了不解:那麼多人,為什麼就不能射中晁蓋呢?就因為他是梁山的老大嗎?
  • 直到吳用上吊前夕,他才幡然醒悟,梁山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當宋江第一次上梁山時,吳用就與宋江惺惺相惜,同時吳用還發現宋江極具江湖威望,頗得人心,相當一部分梁山好漢也特別服宋江。吳用將晁蓋和宋江進行了對比,發現宋江更具有領導能力,悄悄產生了跟隨之念。隨後,宋江殺了閻婆惜,被迫再上梁山之時,急於立功,提出攻打祝家莊的想法,晁蓋當時是不同意的,但吳用堅持力挺宋江,晁蓋也只能無奈應允。
  • 《水滸》晁蓋為何那麼早就領了盒飯!
    而我們的「宋江哥哥」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早早的讓「託塔天王晁蓋」領了盒飯。有人要問了,他們哥倆不是一夥的麼?別太天真了好吧!晁蓋因生辰綱的事欠了宋江冒險報信的情,給宋江送銀子害得宋江失手殺了閻婆惜,差點掉了腦袋。所以我們這老大哥晁蓋總覺得自己這事做的不靠譜,連累了好兄弟宋江。如果不掏心掏肺的對待宋江,那就是天理難容!所以把宋江弄上梁山後,晁蓋甘願把扛把子的位置讓給宋江。
  • 冷眼看水滸:為什麼最有大哥派頭的晁蓋,偏偏做不長久梁山之主?
    吳用晁蓋是怎樣做上梁山之主的在吳用、劉唐和公孫勝的慫恿之下,晁蓋果然應大家邀請,做了劫生辰綱的挑頭大哥。宋江晁蓋這個梁山之主的表現初時,梁山上的好漢屈指可數,除了王倫時期的杜遷、宋萬、朱貴和林衝四人,就是跟隨晁蓋劫生辰綱的吳用、公孫勝、劉唐、阮小二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其實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晁蓋等人奪走了生辰綱,來到梁山,想投靠王倫。但王倫得知他們得罪了梁中書,覺得梁中書勢力太大,不敢與梁中書作對,於是在美味佳餚招待晁蓋等人之後,準備禮送他們出國門,並送上盤纏。對晁蓋等人來說,王倫的決定自然十分不利,於是吳用讓出計謀,蓄意刺激林衝,最終促使林衝擊殺王倫,並成功控制梁山寨。這時,梁山的頭兒成了晁蓋!有了吳用的幫助,梁山也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故事,魯智深和武松不信,吳用和公孫勝信了嗎?
    宋江「君權神授」的鬼話,確實忽悠住了不少人,很多小山頭都紛紛投靠,為的就是能有機會做「從龍之臣」,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成為「開國元勳」。但是魯智深是不信的,他們在二龍山逍遙快活,要不是朝廷給的軍事壓力有點大,他們是不會跟晁蓋宋江抱團取暖的。
  • 直到宋江喝下毒酒,眾人才恍然大悟,梁山老大既非宋江,也非晁蓋
    但也正是宋江喝下了毒酒後,大家才反應過來,這梁山真正的老大還真從來都不是宋江。那是誰?是「智多星」吳用。就是比諸葛亮更加出色,是不是看到這個後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覺得此人吹牛吹破天了?還真不是,從某些方面來說諸葛亮的確比不過他,比如說陰謀詭計方面。 吳用是有計謀,但他有的都不是堂堂正正的大計,而是一些詭計,看《水滸傳》中沒看到吳用看上一位好漢後我就是心中一驚,又一位好漢要倒黴了。因為他們想要盧俊義上山,於是盧俊義滿門被滅,因為看上了朱仝,所以李逵殺死了三歲的小衙內。
  • 晁蓋為什麼稱為託塔天王?吳用為什麼稱為智多星?
    為什麼晁蓋成為託塔天王?晁蓋,山東省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財主。他平生仗義疏財,為人義薄雲天,專愛結交天下好漢,聞名江湖。喜歡刺槍使棒,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打熬筋骨,是一個真正敢於為民請命的好漢。
  • 不是宋江晁蓋
    當時晁蓋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北鬥七星墜在屋脊上,還有一道白光。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那白光不是白勝,更像是晁蓋,忽一下就沒了。晁蓋原來並不在天罡地煞之列,只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白光。有晁蓋在,梁山就無法真正壯大,因為他格局非常小,沒有容人之量,見石秀楊雄時遷偷雞被捉,就要殺石秀楊雄二人,這種人肯定成不了北鬥。
  • 水滸傳中有5個好漢最聰明,宋江和吳用都比不上,他們是誰
    在《水滸傳》中,都說擔任軍師的,肯定腦袋非常聰明,一般情況下確實如此,但是吳用是個例外。吳用只會用一些損招,沒啥能耐,梁山那麼多能徵善戰的好漢,多好的一副牌,讓他給打個稀巴爛。甚至可以說,要不是他,晁蓋也不會那麼快就死。
  • 吳用為何在宋江墳前大哭後自縊而死?兄弟情義只是藉口,背後另有原因
    李逵走後不久,宋江便毒發身亡,被葬在了蓼兒。 李逵回到鎮江,隨後不久也毒發身亡,屬下遵其遺願將他送去蓼兒窪與宋江葬到了一起。 宋江和李逵死後,吳用和花榮因李逵宋江託夢,便不約而同地到了楚州。 吳用先到一步,他一番打聽,知道宋江和李逵果然死了,吳用悲痛萬分,逕自朝蓼兒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