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看清楚宋江所排座次,輕說一聲貧道去也,梁山自此再無真情

2021-01-18 譁譁聊文化

不知道大家對於水滸有什麼看法,是單純的看它的劇情,還是看其中的人物生平呢?其實對於我來說,最開始了解到水滸不是因為書本,也不是因為電視劇,而是因為乾脆麵水滸卡,相信很多90後都是知道的吧。

正是因為水滸卡的原因,我才真正的喜歡上了水滸,相信大家都對水滸裡的那種兄弟情義和江湖所打動, 他們在梁山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讓人心生嚮往。

但是伴隨著梁山的人數不斷擴充,眾人地位的不斷攀升,在梁山中也是分成了很多的小團夥,比如魯智深為首二龍山團夥,史進為首的少華山團夥,官兵被逼投降的團夥,還有2個重要團夥,就是晁蓋團夥和宋江團夥。

這麼多的團夥,但是老大只能一個,晁蓋是最先做老大的,當然最有發言權,但是宋江的名聲在外,也是老大的有力競爭者。晁蓋主張佔山為王,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逍遙自在。而宋江則期望再入朝廷,最終導演出了一幕幕讓人心寒之事。

一、從官到賊,步步為營

宋江從一開始是不想去梁山的,他有好幾回能上梁山的機遇,都被他客氣地拒絕了,因為他知道一旦走上了這一條路,再想漂白就會非常困難了。

宋江本身就是一個小官,十分重情義,愛好結識江湖上的朋友,而這一切的安逸都被一伙人給破壞了,那就是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宋江幫助他們逃跑,晁蓋為了謝謝他,給他送來了感謝函和金子百兩,宋江有所顧慮,就只留了信件和一條金子。

沒想到這件事情被閻婆惜知道了,閻婆惜便藉此機會威脅宋江,宋江無可奈何只有殺了她,因此被官衙追捕,被發配江州,中途又和兩位官差歷經梁山,但他仍然拒絕了。

不是他不想,誰會放著自由不去,而選擇被禁錮的人生呢。這是因為他知道他還沒能力和晁蓋匹敵,他方知一山不容二虎,他不想只是當個小嘍囉,這時的梁山,都是對晁蓋赤膽忠心的人,而與他一條心的僅有花榮,石勇。

別的的人僅僅是因為他的名聲才跟他客氣地,事實上誰也不會對他忠誠。

隨後宋江在酒後寫出了「反詩」,這一次是真的大難臨頭了,梁山許多人前去劫法場,宋江覺得已經到了時候了,一方面是感覺做官已經不可能了,另一方面是自己這幾年的積累,實力已經不弱於晁蓋了,就這樣,宋江順勢加入了梁山。

二、「指鹿為馬」,本性暴露

來到梁山之後,宋江都沒有懈怠,雖然他名聲在外,許多人都對他非常的敬重,可惜這都不夠,他在發展自己的實力的同時,想到了另外一個方法,那就是收買人心,特別是晁蓋手下的人的心。

晁蓋也知道宋江的名聲比自己要高,所以積極把聚義廳頭把交椅給他,原因是宋江在他們劫生辰綱的時候信救了眾弟兄的命,因此 理當由他來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這時雖然嘴上說著不要,但是心裡卻是樂開了花,但是他卻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先耍了個心眼謙虛了一把,他說:「你年紀比我大十歲,所以你應該當老大。」明眼人一聽,就知道這個理由根本破綻百出,如果誰年紀大誰就能當老大,那馬夫都有資格了。

宋江說這句話的潛在意思,就是說晁蓋沒有什麼能力,只是因為年齡大,所以尊老愛幼,我就謙讓一下吧。

隨後排序出來了,晁蓋第一,宋江第二,吳用第三,公孫勝第四,上座一共是四個人,也就是沒有一個真正的領頭者。

緊接著宋江又出招了,他說道:「不要按貢獻來分了,梁山原來的首領去左邊,新的首領去右邊,以後再有了另外的貢獻後,再做安排」。

這樣一來,宋江一句話就把梁山分為了2部分:「晁蓋派」和「宋江派」,他對這個安排是有相當大的底氣的,果然,除了花榮,武松積極站到宋江這裡之外,黃信、燕順、呂方、郭盛、蕭讓、王英、金大堅、 石勇、鄭天壽這些人也到了宋江這邊,要知道這些人可不是什麼新的首領,都是些老人了。

但這時卻都競相選擇宋江,從而能夠看得出,晁蓋確實能力不足,那麼長時間了,都還沒收復這些人。最後晁蓋那裡只剩林衝、劉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遷、宋萬、朱貴、白勝九個人了。

最後統計下來,宋江這邊的人足足比晁蓋那邊多了3倍。自此,梁山的大勢已經形成,上座的四人最後的命運也印證了這一點,順者昌逆者亡,晁蓋死了,吳用投靠了宋江,公孫勝離去。

三、看透宋江,一去不回

公孫勝是梁山好漢中的一個特殊存在,他本是一個修道之人,由於心存天下人,想善濟救民,打抱不平,因此才上梁山來輔助晁蓋,而他也不像其他人對於酒肉和金錢那般的貪念,他出山只為蕩盡不平事,熟悉各種秘術的他可以算是梁山中本事最大的一個人了。

如果誰能拉攏他,那麼在梁山中必定如魚得水,但是公孫勝是一個明白人,他不願與玩弄權術的人為伴,因此在見到聚義廳中的種種情形後,第二天便以思念母親為由卸任回家了。

那時候他是那樣說的:「感蒙眾位豪傑相帶貧道這麼久,自從跟了晁天王到梁山,不曾回過家,甚是想念自己的師傅。因此 想回家看望。暫別眾首領三五個月。」

他說的是暫別,這就不會讓人去多想,如果他直接說離開,肯定很多人不會讓他離開,宋江等人也不會讓他離開,所以他也耍了個文字遊戲。

這時公孫勝已經知道了晁蓋多半是鬥不贏宋江了,歷經此次宋江和晁蓋的爭霸,他看得出梁山上的弟兄從此不太可能再團結一心,同甘共苦了,這違反了他的初衷,他也不肯摻合在其中,因此只有離開,梁山此後再無兄弟情。

結語:

實證實但事他的選擇沒有錯,一眾梁山好漢跟隨宋江後,最後的結局大部分都非常的悲慘,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就算做官了,也是不得善終。而公孫勝早已超然於世,終得以善始善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公孫勝在離開的時候,稱呼都已經變了,不再稱呼為眾兄弟了,而是用了生疏的豪傑,所以說,從公孫勝離去開始,梁山再無兄弟之情。

相關焦點

  • 聚義廳上宋江排座次,公孫勝看清後扭頭離去,梁山自此無兄弟
    梁山一百零八好漢快意江湖,一開始的梁山其樂融融,大家過的好不自在,但是自從宋江來了以後,卻多了權勢之爭,原本稱兄道弟的好漢們也開始分了陣營,有了勾心鬥角,正因為這種局面的出現,"入雲龍"公孫勝被逼走了。
  • 梁山好漢曾有過四次排位,每次排位都不一樣,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眾所周知,梁山上有108位好漢,這些好漢都是有排座次的,不過,排名的先後並不是根據他們的武功來決定,而是綜合了他們各方面的實力以及優缺點。宋江給這108位好漢排完座次後就昭告天下,梁山再也不會招收新人了,這是為什麼呢?
  • 梁山一百零八將都不是什麼好人,作者說得很清楚,全是些惡魔
    歷來的水滸電視劇,都免不了多多少少的美白梁山一百零八將,將他們塑造成仗義疏財、抱打不平、扶危濟困、行俠仗義的英雄形象,導致只看過水滸電視劇,而沒看過水滸原著的人對這些好漢十分的崇拜,認為他們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個個都是英雄與俠義的化身,正義與公平的使者,只是由於社會的黑暗
  • 梁山這些人都不如朱武,卻位居天罡星之列,宋江為何虧待朱武?
    神機軍師朱武,梁山大聚義後排名第三十七位地煞星,而前三十六位為天罡星,雖然只是一個座次的差異,兩者之間卻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後來梁山接受招安以後,朝廷對於天罡星、地煞星的獎賞待遇就大不相同,天罡星全都封為正將,地煞星只能封為偏將,別的獎勵同樣差別很大。
  • 關於安排座位,圓桌騎士和梁山好漢為大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方法
    梁山好漢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那麼為什麼要把他們兩撥人放在一起討論呢?先說說梁山好漢,在他們的故事裡,聚義廳前樹立起「替天行道」的大旗, 各位英雄排座次是特別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座次是按照什麼方式來排的呢?
  • 一個差點害死晁蓋、吳用的叛徒,為何上梁山後還被委以重任
    宋江是押司,也算是個小官吧,就把抓晁蓋的事情給宋江說了,誰知道宋江和晁蓋關係匪淺,急忙去給晁蓋通風報信,使晁蓋得以逃離。 何濤沒抓到晁蓋,又把白勝提出來拷打。白勝暗想,招一個是招,招2個也是招,為了避免再遭皮肉之苦,他果斷把吳用、公孫勝、劉唐、阮氏三雄等人都招了出去。
  • 梁山八虎騎的最終結局:四人陣亡,二人病逝,僅一人善終
    此後,史進因與少華山強盜朱武、陳達等人關係密切,被官軍包圍史家莊,被迫流落江湖,不久上少華山落草,後來又上了梁山。梁山排座次時,史進位居第二十三位。 沒羽箭張清本為東昌府守將,曾在對抗梁山的戰鬥中以飛石絕技先後打傷十一將,令梁山好漢們恨之入骨。梁山排座次時,張清位居第十六位。張清在戰場上的表現,僅次於八虎騎之首小李廣花榮,有過打死打傷敵將阿里奇、耶律國寶、洞仙侍郎、兀顏光、竺敬、山士奇等九將的出色戰績。不過,這位悍將的結局也非常悲慘,在獨松關一役中被守將厲天閏殺死。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漢:沒有一個朋友,無人問津最終孤獨病死
    梁山108好漢中,在山上之前身份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名門之後,例如雙鞭呼延灼和大刀關勝,他們在梁山中擔任重要職位,座次排名也十分靠前,徵討方臘之後,更是成為執掌一方軍政大權的重臣,下場都十分好。唯獨有這麼一位,他出生名門,卻十分倒黴,雖座次排名靠前,卻絲毫不被重視,最終因無人照顧,獨自病逝。
  • 梁山步軍頭領的結局:五人戰死沙場,一人變成殘疾,一人功德圓滿
    客觀而言,無論是招安前後,解氏兄弟的表現均屬一般。但在排座次時,哥倆卻都位居天罡,同時成為十大步軍頭領。石秀殺死裴如海,又慫恿楊雄殺死了潘巧雲,之後與鼓上蚤時遷一起投奔梁山。在前往梁山途中,時遷因偷雞被祝家莊莊客抓獲。為了救出時遷,石秀與楊雄一起求完撲天雕李應又去求梁山,結果引發了「三打祝家莊」,時遷終於獲救,石秀也成了梁山好漢。
  • 梁山步軍頭領的結局不盡相同:五人戰死沙場 一人變成殘疾,一人功德...
    客觀而言,無論是招安前後,解氏兄弟的表現均屬一般。但在排座次時,哥倆卻都位居天罡,同時成為十大步軍頭領。石秀殺死裴如海,又慫恿楊雄殺死了潘巧雲,之後與鼓上蚤時遷一起投奔梁山。在前往梁山途中,時遷因偷雞被祝家莊莊客抓獲。為了救出時遷,石秀與楊雄一起求完撲天雕李應又去求梁山,結果引發了「三打祝家莊」,時遷終於獲救,石秀也成了梁山好漢。
  • 正史中的梁山好漢:36人聚義戰敗,朝廷愛才赦免,活躍於抗金前線
    不過即便這種說法成立,也並不妨礙對宋江所部作戰風格的判斷。梁山水泊是在其極盛時期被張叔夜伏擊消滅的,據《宋史》記載:「賊(宋江)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為方便大家閱讀,以下梁山好漢姓名、外號將全部以《水滸傳》為準。講到這裡,梁山水泊真實歷史的脈絡已經相當清晰。宋徽宗昏庸鋪張,朝廷為解決財政問題大肆加派稅賦。梁山水泊以宋江為首的36人不堪欺壓決定舉兵。
  • 《水滸傳》:梁山好漢眾多,武力排行前十都有誰?
    他們的座次,可能是按照宋江和吳用的意願排得。但如果按照武力排行,前十名應當如下:第十位:小李廣花榮。花榮在梁山排名第九,是八虎騎與先鋒使之一。雖然花榮的槍棒功夫並不高超,但箭法絕對是第一。相傳花榮具有「百步穿楊」的功夫,被人們比作西漢名將李廣,因此有小李廣之稱。
  • 拼命三郎石秀是個二愣子,路見不平一聲吼,在梁山站穩腳跟!
    都說男人之間都是不打不相識,石秀和楊雄一人一聲壯士就成了好兄弟,這時候楊雄都還不知道石秀叫什麼名字呢,打完架才來互換姓名,突然是不是覺得古代人打一場群架就跟玩似的,楊雄受人幫助不知道恩人名字可以理解,這石秀也不管打人的厲不厲害,被打的人是不是有錯就上去幫被打的人,是不是像個二愣子一樣?哦不,在水滸傳裡應該說是「拼命三郎」。
  • 梁山108將中,排名最憋屈的4位好漢,一人為梁山立了7件大功
    顧大嫂和她的丈夫孫新為救解珍、解寶,也將孫立給拉下水了,和他們一起劫大牢,救了解珍、解寶,然後一起去投奔梁山。他們恰好遇上梁山攻打祝家莊,孫立和祝家莊教師欒廷玉同門師兄弟,所以獲得了祝家莊的信任,作為內應,幫助梁山攻破了祝家莊,為梁山立了大功。
  • 李逵三個副手,排名不高的近戰高手,組成梁山特戰隊,被宋江所坑
    文 / 布衣如是說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1.打仗不要命的黑旋風黑旋風李逵究竟是不是英雄好漢,這個問題頗有爭議,但他的確是八百裡水泊梁山惹是生非的第一禍頭子。鮑旭論武藝,李逵完全是無師自通的打法,不像朝廷軍官出身的梁山好漢,懂得排兵布陣,弓刀石馬步箭讓讓精通。
  • 水泊梁山的壓艙石——豹子頭林衝
    後火併王倫,尊晁蓋為梁山寨主。他參與了梁山一系列的戰役,為山寨的壯大立下汗馬功勞。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位,上應天雄星,位列馬軍五虎將,把守正西旱寨。抗擊來圍剿梁山軍的官軍、侵略北宋的遼國和剿滅國內造反的田虎、王慶、方臘勢力時屢立戰功。徵方臘後病逝於杭州六和寺,追封忠武郎。
  • 水泊梁山有兩位暴星,一位命喪烏龍嶺,另一位倒在杭州城
    前文介紹了水泊梁山上的一對「巧星」——天巧星浪子燕青和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堅,本文要說的是一對「暴星」,他們分別是排名第三十四位的天暴星、兩頭蛇解珍和排名第六十位的地暴星、喪門神鮑旭。
  • 商務禮儀——座次禮儀
    談到座次,很多人都會非常困惑,因為去到很多場合都不知道該坐在哪裡。為了方便記憶,掌握這句口訣就可以應對幾乎所有的場合了:面門為上、以遠為上、前排為上、居中為上、觀景為上、以右為上。需要注意的是,以右為上一般是在商務場合,而以左為上則是在政務場合。
  • 「轟天雷」凌振:梁山上的軍事人才,宋江卻不重用,一生籍籍無名
    從「洪太師誤走妖魔」到梁山好漢大聚義,再到接受招安,討伐方臘。一個個人物粉墨登場,一場場打鬥扣人心弦,塑造出了宋江,武松,林衝,李逵,魯智深等非常形象飽滿的形象。而且裡面的眾多好漢,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 文也不行,武也不行,柴進憑啥坐上梁山的第十把交椅,掌管錢糧?
    梁山好漢們將柴進從獄中救出以後,他也就加入了梁山集團並坐上了第十把交椅,成了梁山的「財政部長」。那麼,文化、武功都不是特別突出的柴進,憑什麼能夠在梁山眾好漢當中排名第十呢?一、柴進是梁山的名片,是面子工程柴進出身高貴,家世顯赫,是梁山能夠拿得出手的一張最靚的牌。他完全可以作為梁山集團公司的一張名片使用,是梁山面子工程的產物。你想,當別人聽說有那麼一位根紅苗正的皇族後裔在梁山工作,那梁山這家集團公司是不是就顯得特別高大上了呢?那麼,是不是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