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的梁山108將聚義為何說是小吏造反?

2020-12-25 騰訊網

說梁山這幹殺人放火、只顧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的強盜們是「農民起義」,完全是後人附會。除了遊手好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阮氏三兄弟以及陶宗旺和農民沾邊外,其他誰是地道農民?

與其說梁山聚義是農民起義,不如說是小吏造反。這一百單八將裡許多人原來是體制內的小吏,——那時候民事、軍事分野不嚴格,因此下級軍官也可算小吏。我粗略地算了算。這些小吏有如下這些。

大頭領是鄆城縣的押司宋江,這是個舞文弄墨的文吏,大概算縣委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或秘書,在這個職位上必定心細,善文墨、懂相關法律政策、多權謀、交往廣。宋江在這個職位上結交天下英雄,拿公家的法律與政策送人情從而博得大名,最後成為造反的眾吏之首決非偶然。另外還有一個文案孔目裴宣,專管內部將士的嘉獎與懲罰。

警察序列的:都頭(刑警隊長)武松、朱仝、雷橫、李雲等人。監獄警察或司法警察有戴宗、李逵、施恩、蔡福、蔡慶、楊雄、樂和等人。

下級軍官有林衝、(八十萬禁軍的普通教頭品級不高,他並非總教頭,這便是參謀與參謀長的區別,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如果他是高級武官,陪夫人進香怎只能有丫鬟錦兒陪判而無公職跟隨?又怎能隨便和一個野和尚結拜弟兄?)魯達、索超、楊志、花榮、孫立、孫新、徐寧、關勝、宣贊、郝思文、單定圭、魏定國、張清等人。呼延灼、秦明也就是個中級武官。

另外梁山水泊的前領導核心晁蓋是個保正,即東溪村村民自治機構的頭領。

這些人上梁山的具體路徑不一樣,有主動投奔,有逼上梁山,有被哄騙上梁山的,也有隨大流糊裡糊塗上山的。但從整個小吏群體來看,他們造反,其殺傷力要比普通的農民大得多,普通的農民上梁山也就是個進不了序列的嘍羅。他們拿趙官家的俸祿,小吏的職位也曾為他們帶來風光,他們為什麼還要造反?

我們得從中國古代的官制說起,從漢代舉孝廉開始,中國逐步形成成熟的文官制度。有妻到了隋唐,科舉取士日趨完備,文官地位日高,官和吏即政務官、事務官涇渭分明,不經科舉的能吏要想混個大官,沒有特殊機遇幾乎不可能。

具體說到宋代,宋太祖這個政變起家的丘八坐了龍廷後,鑑於前朝得失,採取了修文偃武的國策。文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高於前代任何一朝,每次進士錄取名額是唐代的數倍。如此必然造成「冗官」,這麼多正經出身的文人湧進官場,勢必把任何一個官位佔忙,而眾多小吏即使幹得再好,除非在自己的崗位上楷點油外,幾乎只能終身為吏而不能升官。無激勵機制就不會有責任心,而時間一長,整個群體還會對朝廷心生不滿。

你看宋江潯陽江頭題反詩那一節。幾杯酒下肚,任宋江平時如何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此時也醉後吐真言。他思想道:「我生在山東,長在鄆城,學吏出身,結識了多少江湖好漢,雖留得一個虛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利又不就,倒被文了雙頰,配來在這裡。」於是便有了那首滿紙反意的《西江月》。這可以說是宋江對體制不滿的全部暴露,他的反意早有了,如果他一直是個忠於朝廷的小吏,他怎會主動結交天下的盜賊強梁,又怎會主動做「黑惡勢力」的保護傘?

幾次以老父在堂為由不入梁山,只是一則時候未到,二則還沒有積累足夠的資本。——這正是宋江狡詐過人之處。

宋代的書吏命運如此,軍官更是這樣了。宋代當兵的和囚犯地位差不多,像秦明這樣一州軍事統領,見了文官知州,就如保鏢見到老闆,他安能服氣?中級軍官如此,更不用說下級軍官了,除了戰功一途,他們幾乎不能出頭。而北宋長達百年的「歲幣」買和政策,他們也難以有戰功。那麼一有風吹草動,這些下級軍官極易造反。——林衝連自己的妻子都保不住。可見軍官待遇。

而且在那時候,權力和責任又不是成正比的。當官的有權有勢卻不辦事不負具體責任,做小吏的無大權,待遇不高卻責任重大。正如今天所說:「上面千根針,下面一條線」,任何重大的事情,必須通過小吏才能在基層落實。你看楊志失了生辰綱,因擔不起責任而入了盜賊;而在有關部門偵察這驚天大案時,也是太師責府尹,府尹責觀察、觀察責公人。最後壓力落在具體辦事的小吏身上。府尹以充軍威脅緝捕使臣何濤速速破案。——就如領導批示下面的人限期破案一樣。

你看府尹所說:「我自進士出身,歷任到這一郡諸侯,非同容易!今日東京太師府,差一幹辦,來到這裡,領太師臺旨,限十日內,須要捕獲各賊正身完備解京。若還違了限次,我非止罷官,必限我投沙門島走一遭。」他當然只有打具體辦事人的板子,這具體辦事的吏又如何服氣?因為即使破了案,向太師報喜領賞最後升官的是府尹,幹吏何事?吏能口服心服嗎?不過破案的還是何濤這個吏,離開小吏什麼太師、府尹頂個啥用?

小吏地位卑微,可惜他們的能量卻不小。自古中國是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因為迴避,因為深遷。科舉出來的官是真正的「流官」,往往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呆不了幾年就走了,而小吏多是當地人士,有的還是世代為吏,對當地的社會情況太熟了,張村有哪幾戶富翁,李村有幾個二流子,他們清清楚楚。他們不僅熟悉社情,也熟悉官場和朝廷的各種律例。而那些端坐在朝廷上做官的大員,要麼讀聖賢書出來的,每天吟詩作對,要麼如蔡九、梁中書這樣靠裙帶關係起來的,具體帶有技術性的事務活,他們遠不如小吏熟悉。因此捕盜、收錢、送發公文這些話被小吏把持就是自然的。做官的信息渠道不暢,而具體辦事能力不行,碰上宋江這類見識廣、神通大的能吏,能不輕易被瞞騙麼?

你看何濤破案後,報知府尹,府尹卻不親自出馬抓賊,而是讓小小的緝捕使臣何濤去通知鄆城縣政府——依靠當地公安捉拿大盜。恰好碰上了鄆城縣黑社會第一保護傘、晁蓋的結義兄弟宋江。——可見平時官僚主義到何等的地步,府一級官吏對自己屬下的鄆城縣重要書吏如此複雜的社會關係毫不知情,何況遠在東京的趙官家?這種信息不暢使宋江有通風報信的機會。

你看這個能吏官場上手腕何等嫻熟,他先恭維何濤:「觀察是上司差來該管的人,小吏怎敢怠慢?」「休說太師處著落,便是觀察自齎公文來要,敢不捕送。」捎帶上大罵晁蓋:「晁蓋這廝,奸頑役戶。」用如簧的巧舌穩住了何濤,然後去東溪村報信。——在抓捕晁蓋等人的行動中,不止是宋江,包括鄆城縣兩大都頭朱仝、雷橫也正相通風報信。主要辦事的胥吏如此,難怪如晁蓋這樣的大盜隨便就能逃走。

你看宋江到了江州,日日和監獄裡的看守小吏戴宗、李逵喝酒遊樂,當地官員竟然得不到信息,這又是官僚主義嚴重的又一證據。直到題寫反詩被另一能吏黃文炳報告到蔡九那裡,知府下令抓人。這戴宗又出主意,讓宋江裝瘋。——今天這類把戲也不少,多少人犯罪後買通醫院出具有精神病的診斷,以逃避刑事處罰。可黃文炳卻不會像蔡九這樣的公子哥那樣愚蠢,他說:「休信這話。本人作的的詩詞,寫的筆跡,不是有風症的人,其中有詐!好歹只顧拿來!便走不動,扛也扛將來。」評點水滸的金聖歎讀到此處也大讚「黃文炳能」。後來蔡九寫信給父親蔡京請示,被吳用請聖手書生蕭讓和玉臂匠金大堅偽造文書和圖章,幾乎騙過了蔡九這個紈絝,可還是騙不過黃文炳。原來這封假冒的書信用的是「翰林蔡京」圖章,這中間的毛病,技術上作假水平再高的金大堅和梁山其他草莽自然不明白,只有吳用和黃文炳才明白。你看黃文炳所說:「如今升轉太師丞相,如何肯將翰林圖書使出來?更兼亦是父寄書與子,須不當用諱字圖書。」這封假冒書信便幾乎要了宋江、戴宗的命。能吏宋江、戴宗終於栽在另一個能吏手中。

吏中如宋江這樣能幹者不乏其人,他們這種辦事能力、辦事功績與自己的待遇、身份不相稱,讓他們公忠體國如何可能呢?他們無非將吏這一公共職位作為自己謀取私利、傷害別人保護自己的工具而已。那時候吏的工資並不高,像宋江、朱仝這樣的富戶做吏恐怕更多是為了保護本家族利益,而像李逵這樣的牢子也許還是編外人員,他不向犯人敲詐行嗎?

吏的地位卑微底下而無制度性的保障,所以他們可以傷害別人也容易被別人傷害。那麼他們在體制內三心二意處處為自己留後路完全可以理解,你讓他們拿那點錢誠心誠意為趙官家,為上司幹活,從而得罪江湖人士,可能嗎?除非他們腦子進水。——黃文炳的下場就是所有小吏的反面教材。

日積月累的不平、委屈碰上時機,那就只有造反了。正因為他們來自體制內,所以並非真正反這個體制。他們反的是自己不公平的待遇。正如宋江那樣能力出眾,年過而立卻只有江湖上的虛名,而沒有真能光宗耀祖的官位一樣。造反後再受招安做大官便是他們自然的選擇,當年我們說投降派頭子是宋江,這也很自然,因為他們作為小吏並沒有真正造那個體制的反,而是造那些能力不如自己、卻佔據高位、在分肥中佔盡優勢的大官們的反。造反的目的是為了從吏到大官,為了分肥更方便。

這樣的造反不是真造反,那麼這樣的投降也不是真投降。

參考文獻:《水滸傳》

相關焦點

  • 宋江為什麼鴆殺李逵?梁山好漢「義薄雲天」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但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以農民起義為主線,通過描寫北宋末年時期,以宋江為首的水泊梁山108位好漢,高舉農民起義大旗反對宋朝腐敗統治的故事。藉此抒發作者對「忠義」的崇拜,以及對現實不滿的思想。 但梁山泊一眾好漢在宋江的帶領下,從聚義到招安再到四處徵戰,最終的結局卻十分悽慘。梁山聚義好漢在宋朝統治者以及權臣的構陷之下,從最開始的意氣風發到最後死者十之八九。
  • 「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梁山108將的北鬥是誰?不是宋江晁蓋
    「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鬥」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時,不由得思考一個問題,天上的星星指的是梁山108將,那北鬥到底是指誰呢?北鬥是權威,誰是指引梁山好漢的北鬥呢?梁山好漢梁山好漢在原著中定位是天罡星和地煞星,用天上的星星來形容他們非常恰當,在晁蓋等七人聚義時,號稱七星聚義,
  • 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不會結局那麼慘
    這點在《水滸傳》中的宋江身上,體現得最明顯。由於他一直想招安得富貴,因此被宋江重用的人才,自然也要符合這一格局。故而造成了梁山108中,人才的浪費。比如這兩位梁山好漢,堪稱梁山兩大奇才,若一位被宋江重用,梁山108將也就不會結局那麼慘了!
  • 四個方面分析「梁山108將排名」
    說水滸,就不能不說梁山108將。而說到108將,就不能不說他們的排名。水滸之所以能在士大夫和民間流行,並且流傳後世數百年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108位梁山好漢有綽號、星號和排名。那麼,108將的排名是怎麼來的呢?在水滸第七十一回,宋江等人正在進行羅天大醮。
  • 梁山108將為何結局那麼慘?一是宋江見識太小,二是此人作孽太多
    《水滸傳》中梁山108將的最終結局,一直讓人心痛。也許前面太輝煌了,誰也沒想到會是這種結局。這大概是許多人在讀完《水滸傳》後,最深的感觸了。於是長久以來,許多人從各種角度入手分析,為什麼會導致這樣結局?但不知有人意識到這樣一個很實在,卻又很普遍的規律沒有。所謂「魔鬼在細節」,梁山108將的慘烈結局,也是遵循於此的。
  • 解讀《水滸傳》:紋面小吏宋江為何能成為人生贏家?
    《水滸傳》中的宋江出身於莊戶之家,沒有柴進那般顯赫的家世;原本是鄆城縣的押司,沒有晁蓋那般英雄氣概;雖然飽讀詩書,卻沒有吳用那般滿腹計謀;雖粗通棍棒拳腳,卻遠不及盧俊義那般武功蓋世。宋江連鄆城縣的押司都沒做長久,因為殺了閻婆惜而刺配江州。上了梁山之後,宋江在高俅等朝廷高官面前屢屢自稱「紋面小吏」。
  • 梁山108將在對方臘的南徵中為什麼損失慘重?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梁山108將替北宋朝廷徵戰無數,經過大大小小的戰役,108將絲毫無損,但在徵討方臘的戰鬥中,108將死亡過半,除了病亡和離開的,僅剩27人回到京師。這一戰也將梁山上下團結得如同鐵桶般的軍心,徹底的擊個粉碎。為什麼梁山108將面對手下只有8員大將的方臘會被打的這麼慘?這裡面有很多原因,總的來說有以下這麼幾點:一、雙方領導的心態和目的性不同。宋江原來是鄆城小吏,誤打誤撞上了梁山,其實也非他所願。
  • 108條梁山好漢中,這8個人完全是來湊數的,可有可無
    文章作者:琢磨君 眾所周知,《水滸傳》中講述了108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為什麼非得是108條梁山好漢,而不是其他數字呢?顯然是作者施耐庵精心設計編排的:天罡星三十六員和地煞星七十二員。
  • 梁山108將,其中最令人害怕的是誰?
    最可怕的玩弄人心的高手看到標題熟悉《水滸傳》的人肯定可以想到我要說的是誰,沒錯,就是號稱山東及時雨呼保義、仁義黑三郎的宋江宋公明。宋江宋公明可謂是有遠在的志向,雖然只是個不入品的押司小吏,但他普不甘於平凡,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封侯拜將,封妻蔭子。所以就苦了他的兄弟宋清,一人在家不只要照料老父親,還要拼命攢錢供他的兄長揮霍。宋公明招攬人心的手段無非就兩種:用大量金錢砸出一個仁義無敵的形象來。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那退一步說,《水滸傳》中,如果宋江想當皇帝,他成功性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宋江真的想當皇帝和朝廷作對,那他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這也是堅持招安的原因之一。首先,晁蓋是一個好大哥,這是事實,但他的眼光卻沒有宋江看的遠,若梁山只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就會被朝廷、被世人看作是不忠反叛之人。
  • 梁山108將他戰力第一,本事超林衝,宋江若重用他,梁山不會覆滅
    喜歡讀《水滸傳》的朋友,一定會為梁山好漢的結局而感到惋惜,原本108個好漢在山寨上面大塊喝酒,大碗吃肉,好不快活,梁山泊主宋江卻並不顧兄弟們的反對,一意孤行,接受招安,導致梁山四處徵討疲於奔命,損失慘重最終覆滅。要說宋江的決策是錯誤的吧?
  • 梁山108將誰的結局最好?唯獨他早看透了宋江,謊稱探母一去不返
    梁山上108將,個頂個英雄好漢。剛開始,在梁山大當家晁蓋的領導下,弟兄們大塊喝酒、大塊吃肉,可是在其死後,宋江成為梁山之主後,逐漸傾向於招安,向朝廷靠攏。最後,梁山好漢在歸順大宋朝廷之後,被「借刀殺人」,奉命前去徵遼、討方臘。戰場上刀槍無眼,連年的大戰,水泊梁山的108條好漢傷亡慘重,最後只剩下了27個人。
  • 宋江死後,有人率領梁山好漢起兵反宋,水滸沒提到?
    這不,網上就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宋江死後,誰率領梁山好漢起兵反宋,水滸傳卻隻字未提?這個問題,水滸中還真是沒有答案。因為,最後的梁山好漢不具備造反心理和條件。徵討方臘後,昔日的梁山一百單八將,死的死,傷的傷,殘的殘,做官的做官,為民的為民,命運不同,都有了最終的歸宿。
  • 梁山人108將,真分了很多派別?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分析看看
    眾所周知,《水滸傳》講的是梁山好漢的故事。我們所說的梁山好漢,就是指梁山上的108個頭領,即我們常說的宋江、盧俊義、吳用、公孫勝等一百單八將。聚首梁山前,他們並不是來自同一個地方,他們的職業、身份和關係也各不相同。
  • 梁山108將中有一奸細,名字表露一切,你知道是誰嗎?
    與方臘相比,梁山好漢沒有起義造反,而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為朝廷官員,但最終只有少部分人得到了善終。梁山108將中有一奸細,名字表露一切,你知道是誰嗎? 這個人正是梁山頭領,人稱及時雨的宋江宋公明。
  • 108位好漢,犧牲70多人,宋江用梁山兄弟們的命換來的官有多大?
    原因無他,因為水泊梁山上的聚義好漢,讓我們感受到了江湖義氣,讓人熱血沸騰。所以自古就有: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因為水滸中的江湖義氣,太容易讓人為之所動了。但是三國演義中也不單單是江湖義氣,還有許多的江湖險惡。而其中最大的算計,便是宋江的招安計劃。
  • 《水滸傳》梁山108將是被封印的妖魔轉世,其結局註定不完美
    108將是洪太尉誤放的被封印的妖魔轉世,他們註定被再次封印古人講究因果循環。梁山108將的前世是被老祖大唐洞玄國師封印在「伏魔之殿」裡的妖魔,他們因為為非作歹被封印。此後歷代天師,都會親手添一道封條,使其子子孫孫下敢妄開,以免放走了妖魔。
  • 如果梁山108將不招安,結局會怎麼樣?
    許多人甚至痛罵宋江「坑死一群好兄弟」「踩著兄弟的屍體上位」「107個王者帶不動1個青銅」等。顯然,讀者對這個招安後的結局不滿意,於是各種假設也就隨之而來。有人說宋江應該打到東京,有人說宋江應該割據稱王,還有人說宋江應該聯合方臘對抗宋朝等。這些假設,都是基於梁山好漢不招安的情況。
  • 宋江只是小吏,為何梁山好漢都侍奉他?除了撒錢,宋江還有一絕招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52,閱讀約2分鐘有讀者提出一個疑問:宋江只是縣城的一個小官。梁山好漢為什麼非常崇拜順從?對於這個問題,閻婆惜在被宋江殺死之前也曾想過:「你宋江不過是個小官,你有什麼本事?」
  • 梁山108好漢中,隱藏1位朝廷「奸細」,他的名字已經出賣了他
    梁山108好漢中,隱藏1位朝廷「奸細」,他的名字已經出賣了他 《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以宋江、晁蓋為首108位「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綠林好漢」揭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殺富濟貧,豎起 替天行道的大旗,其實眾多好漢中,隱藏這一個臥底,但是被他的名字所出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