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2020-12-12 中孚鑑

在《水滸傳》中,梁山大聚義後排定坐次,以宋江為梁山之首。雖然梁山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好不快活,但宋江為了梁山兄弟的長遠考慮,所以主張招安,最終在他的堅持下,終於讓梁山招安成功。

梁山招安後,就成了忠義之士,之後為朝廷東徵西討,先後徵討遼國、田虎、王慶皆取得大勝。在之後徵討方臘時,雖然最終得以平定方臘,但梁山兄弟卻死傷無數。

宋江、盧俊義東徵西討,雖然屢立戰功,但最終卻遭到毒殺。真可謂是悽涼的結局。

那退一步說,《水滸傳》中,如果宋江想當皇帝,他成功性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宋江真的想當皇帝和朝廷作對,那他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這也是堅持招安的原因之一。

首先,晁蓋是一個好大哥,這是事實,但他的眼光卻沒有宋江看的遠,若梁山只是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就會被朝廷、被世人看作是不忠反叛之人。當勢力大了威脅到朝廷時,朝廷就會派兵來徵討。

梁山雖曾打敗過朝廷的數次徵討,但朝廷雖敗,卻對朝廷的影響不是很大,朝廷可以從四方源源不斷的調兵前來繼續徵討,只要梁山敗一次,就將是滅頂性的災難。

其次,打天下需要佔城池、守城池。

在書中,梁山經常出兵攻打附近的州府,但他們打下州府後,卻不佔據城池,而且搶了東西就跑。

梁山為什麼好好的城池不要。就是因為梁山有突襲破城的能力,但卻沒有守城的能力。一旦州府、朝廷騰出手來,反攻梁山,那梁山是受不住城池的。

城池都守不住,何以發展地盤,又何以取得天下呢!

最後,宋江為什麼堅持招安,就是看到了梁山不招安的結局。

梁山終究是一批草莽英雄,縱然有些朝廷將官歸降,但對於爭天下而言,就以這幾個歸降的將官還遠遠不夠。

其他的要麼是莊戶出身、要麼是小官小吏出身,亦要麼是綠林出身,這些都是極度的限制了梁山的發展,是不具備爭奪天下的條件。

梁山後來雖徵討遼國、田虎、王慶、方臘都取得了勝利,但這是因為梁山歸順朝廷,依靠著朝廷這個大靠山做後盾。若梁山沒有招安而自行去徵討他們,那梁山是很難取勝的。

宋江雖是小吏,但他知道梁山的真實實力,是難以和整個朝廷相比。自古農民起事,取得最後成功的也不過就是以前的劉邦和後來的朱元璋。

曾經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軍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等,雖然都轟轟烈烈,但最終還是走向覆滅,更何況是梁山呢!

歷來起事無非有三個結果:

一是,建立一個新政權、新王朝,梁山沒有這樣的實力。

二是,不能建立政權,就被鎮壓,然後殺之,走向滅亡。

三是,不能建立政權,又不願被殺,就只得招安。

梁山沒能力建立新的政權,但他又不願兄弟們後來被朝廷所殺,也不願兄弟們背負叛賊草寇的罵名,所以就只有招安一路可走了。

相關焦點

  • 《水滸傳》中,如果宋江不招安而是自己做皇帝,梁山有可能成功嗎
    在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請諸位先回答一個問題:宋江如果不招安,能不能當上皇帝? 相信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對宋江都有這樣的看法:一心想招安,光想自己當官,結果害了107條好漢。
  • 《水滸傳》中宋江在陳橋驛斬殺梁山兄弟,背後有何隱喻?
    陳橋驛在歷史上是一個供過往官員歇腳的驛站,公元960年大年初三,這裡發生了一場兵變,後周殿前都檢點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被部下「黃袍加身」,成為大宋王朝的開國皇帝,從此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又一個經濟文化繁榮的時代。趙匡胤兵不血刃,奪取了後周江山,這種平和的改朝換代,在中國歷史上都極為罕見。而在《水滸傳》中,宋江在招安後,在陳橋驛斬殺了一個梁山兄弟。
  • 揭秘水滸傳:宋江當時要是不招安會怎麼樣?梁山好漢能不能存活?
    宋江,他們如果不招安的話下場也不會太好的,因為宋江他們之所以造反,都是被朝廷逼迫的,他們本身沒有解放社會或者是解放勞苦大眾的理想。宋江一伙人所熟悉的範圍就是水泊梁山,他們所精通的戰術,無非就是就像打群架一樣沒有什麼兵法謀略,沒有什麼高深的軍事理論。在面對北宋官軍圍剿的時候,都有些力不從心,所以他們的發展前途並不是很大。從當時的社會情況看,如果他們不招安,北宋政府會派出官軍或者是其他的被招安的起義軍,去打他們,結果還是一樣,就像他們去徵方臘一樣。
  • 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招安?原因很簡單
    原標題: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招安?原因很簡單 在《水滸傳》中,梁山上擁有108位好漢,這些好漢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本身就是壞人,打家劫舍落草為寇的,矮腳虎王英就是如此。第二種是本身混得不錯,被人陷害後,不得不上山的,比如梁山第一高手玉麒麟盧俊義。
  • 如果宋江堅持不招安,梁山好漢的結局會如何?專家:只有一種下場
    在我們的文學海洋裡,《水滸傳》一直被人們視為英雄好漢輩出的一部作品。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勇武忠義,快意恩仇。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性格與形象,在亂世中匯聚一堂,共同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奮鬥。但是,這個故事終究是悲傷並遺憾的。在宋江接受了招安之後,方臘一戰百人僅餘十數,梁上徹底被打散。
  • 《水滸傳》宋江主張「招安」,錯了嗎?不能以「投降主義」來觀照
    如何客觀評價《水滸傳》中「宋江主張招安」的行為?皇帝未必真有誠意,受招安的人也不盡然都真心,而且,他們也時而歸順、時而反叛,反反覆覆,立場並不堅定。儘管如此,但不可否認的,招安在宋朝,的確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 如果梁山108將不招安,結局會怎麼樣?
    是的,如果梁山108將不招安,結局會怎樣呢?我以為,梁山好漢如果不接受招安,結局只會更慘,宋江十分清楚這一點,他已經做出了最佳選擇。首先,梁山沒有經濟基礎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無論是今天還是古代,打仗之前一定要準備充足的糧草,只要缺糧,士氣下降不說,戰鬥力都會大幅度減弱,畢竟不吃飽是沒力氣打仗的。原著中,宋江、燕青等人說過,梁山有十萬人馬。這可能是誇張,但從梁山幾次對抗朝廷大軍的情況來看,不會有多少差距。十萬人就有十萬張嘴,不說油鹽醬醋衣服鎧甲兵器,光是米每天都要消耗很多。
  • 水滸傳宋江當皇帝的機率大嗎
    所謂「山東及時雨,鄆城呼保義,孝義黑三郎」,這使得他聲名遠播,名望和結下的善緣使得他能夠獲得擁護,統帥梁山好漢,這是他能做領袖的人格魅力所在。而梁山好漢都是誰也不服誰的主,宋江一一為其論資排輩,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宋江其實是有大抱負,也就是當皇帝。宋江獲罪刺配江州時曾作詞《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曰「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宋江以龍、虎自比,而且還要「血染潯陽江口」,足可見其政治抱負。
  • 水滸傳中,宋江招安結束後,只有一個好漢在朝廷混得最好,他是誰
    在《水滸傳》中,宋江一心想著招安,甚至可以說,不惜一切代價,雖然招安成功了,但損失的太大了,尤其是在徵伐方臘的時候,死傷一大半。活下來的那些好漢,大部分最後都選擇離開朝廷,找個僻靜的地方,好好過日子,甚至有的還當上了國王,比如混江龍李俊。
  • 千年佳作《水滸傳》——好就好在招安
    四大名著《水滸傳》,一部千年的佳作。以宋江為代表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漢,打著「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聚集天下108將,殺富濟貧,打抱不平。直殺的貪官膽戰心驚, 不得不罷戰言和。宋江等一幹將領只求招安,歸順皇帝,報效國家,這在封建社會無疑是個明智的選擇。區區梁山彈丸之地,畢竟不是久留之處,宋江率領眾好漢南徵北戰,滅方臘,平四方,讓兄弟們有個好歸宿。不論宋江的下場如何,但他「寧朝廷負我,決不負朝廷」的愚忠精神既保全了名節,也庇護了一大批梁山的英雄好漢。
  • 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其實梁山真正的老大一直都不是宋江
    但實際上,梁山真正的老大並不總是宋江,直到吳用自殺前夕,他才明白了答案。最早在梁山,寨主實際上是王倫。這位男士雖然也做了一些打家劫舍、攔路搶劫的事情,但他膽子比較小,一直控制著自己的規模,儘量不招惹朝廷,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很明智的一種做法。然而在水滸傳的價值觀裡,王倫的這種行為是很不稱職的,被很多人鄙視。
  • 梁山招安後,到底誰的成就最大?這兩人不分伯仲,官職都比宋江高
    宋江率領梁山好漢招安後,並沒有馬上獲得朝廷的封賞,而是先被派去攻打遼國、平定方臘之亂。說得難聽點,梁山好漢一招安,便淪為了朝廷的炮灰。直到平定方臘之亂後,朝廷才下詔封賞梁山好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反常的決定,即使朝廷想讓梁山好漢當炮灰,難道不該是招安後就封賞梁山好漢嗎?
  • 《水滸傳》:為何吳用會「背叛」晁蓋跟隨宋江走上招安之路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不少水滸迷心中都有一個困惑,那就是原本晁蓋的智囊吳用為何會轉變陣營投靠宋江,為他的招安大計出謀劃策?但就算宋江心甘情願退位讓賢,可他手底下的兄弟也不答應,盧俊義自知根基尚且又無威望,於是便力薦宋江為梁山之主。一番三請四就後,宋江才勉為其難地做了這梁山之主,豎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改聚義廳為忠義堂,便開始了招安大計。
  • 梁山之所以因招安而沒落,罪魁禍首竟然是紅顏禍水的李師師?
    不得不說,梁山泊上的男人們思路清奇,從常年的性壓抑中,他們想到了李師師,又從李師師的身上找到了一條可行的招安之路。 就像是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這些男人意識到,只要這名妓在皇帝老子耳旁吹一吹風,其效果就好過梁山千軍萬馬齊出動。就這樣,梁山之上顏值最高的燕青小哥被任命為公關主管,專門負責這場推銷梁山群雄的計劃。
  • 其實害慘梁山108將的人不是宋江,而是道貌岸然的這位好漢
    說明李雪健老師的演技非常精湛,在俘獲眾多觀眾的同時,也讓人們對宋江的形象敬意深刻。 原型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的確為了投奔朝廷而不惜犧牲梁山利益,讓許多弟兄在徵討方臘的過程中折損。李雪健老師只不過演活了宋江而已,粉絲們過不了宋江投奔朝廷的檻,對他產生憤怒,實際上恨的是宋江。有人說,讓梁山好漢投奔朝廷的並不是宋江,而是幕後推手吳用。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水滸傳》看到最後還是被宋江感動了
    還有在《水滸傳》第八十一回裡,梁山泊好漢水戰三勝高俅還活捉高俅,最後放了高俅,高俅答應回去之後會提宋江招安一事,但回去後閉門不出。宋江為了順利被朝廷招安軍師吳用獻計派人去京師面見道君皇帝直述招安之誠心順便再參一本高俅,最後燕青受命和戴宗同往。
  • 《水滸傳》梁山108將是被封印的妖魔轉世,其結局註定不完美
    其實《水滸傳》和《紅樓夢》比較相似,《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是從天界裡的神仙或者鬼魅投胎下凡的。《水滸傳》裡的一百單八將是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轉世。《紅樓夢》是一曲末世哀歌;《水滸傳》是一曲亂世悲歌。《紅樓夢》裡的人物沒有完美的人生,《水滸傳》裡也沒有完美的人生。如果非要找相對完美的人生,那就是公孫勝、武松以及燕青等急流勇退的人。
  • 林衝其實沒病死,而是金蟬脫殼?宋江的陣亡名單揭開了真相
    「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水滸傳》第四五回中,楊雄所說的這句話也正是我心中的感慨。縱觀《水滸傳》之中,108位好漢從被迫淪為草莽,到後來的聚集成一股勢力被朝廷所招安,最後一個個卻少有善終。從表面上看,108位好漢似乎都是一家人,自家兄弟,但實際上卻各有各的心思。
  • 水滸傳中,這位才是害慘梁山108將的罪魁禍首,而非宋江
    然而,在《水滸傳》中有這樣一位悲劇人物,但是他的悲劇卻可以說完全是自作自受,他就是「智多星」吳用。首先要引起朝廷的注意,如果僅僅是百十號人打架鬥毆,朝廷自然不會注意到,但是如果能夠把朝廷的正規軍打退,甚至是打退很多次,那麼朝廷就會認為這一股勢力是有能力的,為了朝廷不損失更多的將士,也為了朝廷能夠有更多的良將,那麼招安是最好的辦法。於是在這樣的想法之下,宋江和吳用就開始了一系列的人才引進計劃,例如徐寧、關勝等人,畢竟想要打贏朝廷的正規軍,還得依靠好的將領。
  • 淺析《水滸傳》中宋江的形象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塑造人物為主要特色,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替天行道、扶危濟困的英雄好漢形象。在一百零八位好漢中,宋江無疑是核心人物。他以超常的凝聚力和組織力團結眾人佔據水迫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受招安後又破遼國,平田虎,剿王慶,擒方臘,為國立功,直至飲毒酒而死。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忠孝仁義禮智信俱全的英雄首領。